学术投稿

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特点分析

史文彪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超声诊断, 特点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阑尾炎进行超声诊断的方法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根据检查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腹部透视检查,观察组50例,采用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急性阑尾炎检出率。结果:经分析,观察组急性阑尾炎检出率为67%,对照组急性阑尾炎检出率为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检查急性阑尾炎时采用超声检查法,能够获得较好地效果,检出率比较高,诊断准确性高,因此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30例中西医联合治疗急性前庭大腺炎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在临床治疗中通过中西医结合对治疗急性前庭大腺炎的疗效。方法:在我院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住院就诊的急性前庭大腺炎患者30例,按照科学随机法分为联合治疗的实验组(15人)以及中医治疗的对照组(15人),在临床治疗之后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4.7%,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进行总有效率对比得出结果 P <0.05。结论:通过中西医联合的方式对治疗急性前庭大腺炎有着明显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琳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药物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目的:探讨使用中西医结合药物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理衰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3年12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93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2例,为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联合运动治疗的方法,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为83.3%,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中西医结合药物联合运动疗法能够有效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值得临床推荐和使用。

    作者:杨国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亚低温状态下大面积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总结亚低温状态下大面积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以我院神经外科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30例的大面积脑出血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30例的大面积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开展亚低温,观察组给予亚低温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一周、第二周对对比两组患者的意识障碍状况(GCS 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 评分)情况。结果:(1)GCS 评分:治疗后,观察组第一周、第二周 GCS 评分分别为(11.28±4.57)分、(13.45±5.4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NIHSS 评分:治疗后,观察组第一周、第二周 NIHSS 评分分别为(15.53±5.14)分、(11.53±5.7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大面积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意识障碍状况与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与致死率。

    作者:胡建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布洛芬在儿科感染性发热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布洛芬治疗儿科感染性发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60例感染性发热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采用布洛芬混悬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对乙酰氨基酚加以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不良反应加以分析,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布洛芬可有效治疗儿科感染性发热,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明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

    目的:了解肺癌病人化疗期间的护理。方法:对180例肺癌患者从心理、化疗、饮食、药物外渗的护理及指导。结果:通过对180例肺癌患者从心理、化疗、饮食、药物等精心的护理,顺利完成了化疗,均无脏器损伤及死亡的发生。结论:肺癌患者经过合理的化疗,有效护理,明显减少了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效果良好。

    作者:陈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在老年疝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疝气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疝气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均行疝囊高位结扎+无张力斜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88.46%/7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老年疝气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讨协同模式在肺癌晚期疼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与探讨协同模式在肺癌晚期疼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8例经我科收治的肺癌晚期疼痛的患者,并按照其入院的先后顺序将他们平均的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均4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案,试验组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加以使用协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疼痛缓解程度及生活质量的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疼痛的缓解率(95.45%)、生理领域(14.69±3.34)分、环境领域(13.78±3.42)分、社会领域(13.66±1.47)分、心理领域(15.16±0.49)分等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的疼痛的缓解率(68.18%)、生理领域(12.18±3.06)分、环境领域(12.09±3.25)分、社会领域(11.56±1.29)分、心理领域(11.03±0.81)分等的评分。结论:对肺癌晚期的疼痛患者来说,采用协同模式后,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效果,疼痛缓解作用显著,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也明显上升,患者较为满意。

    作者:吴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注射用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有效性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注射用盐酸氨溴索应用于支气管肺炎临床治疗中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入住本院接受治疗的16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对其实施分组处理,其中84例归为对照组,采用注射用盐酸溴已新开展祛痰治疗,其余84例纳入观察组,选择注射用盐酸氨溴索实施注射治疗,两组患儿在使用以上药物之前均接受一样抗感染治疗、雾化、补液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终疗效。结果:观察组终取得了100%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1%,两组患儿疗效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支气管肺炎,采用注射用盐酸氨溴索开展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治疗方法操作简便,能够大大减少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减少患儿痛苦及减少患儿家属住院经济负担,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袁红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利尿剂呋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肝腹水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利尿剂呋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肝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腹水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55例,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巴胺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利尿剂呋塞米联合多巴胺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98.2%,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90.9%。结论:采用利尿剂呋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肝腹水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作者:张少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药灌肠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灌肠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使用,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96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中药灌肠治疗。分析96例中药灌肠治疗的效果以及价值性。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96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12%,三项总和超过6分的患者有76例,平均的住院日明显缩短25.00%,好转率提升10%以上。结论:使用中药灌肠通下法治疗急危重症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提高三项总和分数,缩短平均住重症医学科住院日,提升患者好转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林丽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超声科医师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本文就基层医院的超声科的一些限制因素导致误诊和漏诊的医疗事故发生进行分析,将工作人员的技能和经验和仪器影响进行剖析,从事故中分析解决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基层医院超声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作者:徐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社区干预联合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社区干预联合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社区高血压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同症患者42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社区干预,对比观察8周后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5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干预后调查结果,研究组知信行行为改善情况更优,差异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社区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郭翠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工流产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行无痛人工流产的80例孕妇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用药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异丙酚治疗)与观察组(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异丙酚用量、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效果:观察组中显效17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中显效10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68±0.62)min,术中出血量为(6.34±1.53)ml,异丙酚用量为(151.52±13.38)mg,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与异丙酚用量,有效扩张宫颈,提高人工流产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程华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手术患者焦虑抑郁心理与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的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80例,给予全方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护理前有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心理,临床中给予患者全方位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周先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对比分析日服25mg、10mg 米非司酮用药方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分析日服25mg、10mg 米非司酮用药方案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子宫肌瘤治疗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4人,试验组64人,对照组每天服用25mg 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试验组每天服用10mg 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负面情绪评分,即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64.06%);试验组的 SDS评分(41.41±11.31)分、SAS 评分(40.92±11.7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SDS 评分(69.21±22.14)分、SAS 评分(63.02±20.51)分。结论:每天服用25mg、10mg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中,米非司酮的剂量为每天10 mg 可以更安全、有效治疗子宫肌瘤,并且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30例老年疝气手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重点探索老年疝气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01月初至2014年12月末在我院接受疝气手术治疗的30例老年患者,观察这些老年患者的术后疗效。结果:男性患者的有效率达到93.75%,女性患者的有效率达到92.86%。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疗效较好,没有明显差异(P >0.05)。男性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2.15±10.52)分钟,住院时间为(5.86±1.18)天,女性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1.98±10.85)分钟,住院时间为(5.84±1.24)天,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较短,没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疝气手术不管是应用于老年女性患者还是老年男性患者均获得良好的疗效,并且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促进了患者的快速康复。

    作者:孙芝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重症监护患者应急性高血糖控制及护理研究进展

    护理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应急性高血糖控制在医院治疗工作中有着很大的应用,是医院工作管理的一个新视角。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应急性高血糖控制在医院的工作方面也是重点,在医院的护理工作当中,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应急性高血糖控制及护理十分重要。通过加强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应急性高血糖控制及护理在医院治疗工作中的应用,不难看出,得到了极其优异的成绩,对医院的医务人员整体水平有极大地提高作用,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改善了对待患者的态度,为广大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医疗环境,增进了医院各个层次的竞争态度,彻底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面貌。值得广大医院的推广,为新医改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作者:秦萌萌;李菲菲;陈翠华;孙朝霞;张雪;王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外科学教学中临床思维早期培养刍议

    本文旨在介绍通过在外科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感知力、各感官配合能力、临床动手能力及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来促进医学生早期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为尽早适应临床工作,减少临床医疗事故、失误的发生奠定基础。

    作者:陈惠刚;朱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研究进展

    本文探讨了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和各种并发症护理,进一步就颅脑损伤的特点探讨了更为适宜的喂养方法,提高肠内营养支持的成效,有助于患者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达到预后目的。

    作者:陈凯;孙小燕;王月盛;李燕;于双双;孙文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胺碘酮治疗老年性冠心病的心律不齐症状在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心律不齐状况的统计,合理的对照相关数据分析,观察慢性冠心病的相关口服临床治疗过程,对比相关临床治疗效果,合理的分析相关数据差异,确定胺碘酮治疗过程的有效性比例,观察临床研究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状态情况,分析胺碘酮治疗老年性冠心病的心律不齐症状是否有较为明显的效果。结果: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实现了患者的心律稳定,降低了不良问题的产生。结论:临床性胺碘酮治疗过程,保证老年性冠心病心律不齐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潇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