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霞;王有奎
目的:对小切口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在治疗白内障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白内障治疗的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切口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白内障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小切口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的运用,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改善其视力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军;王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 ICU 危重患者中,采用连续肾替代疗法(CRRT)治疗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ICU 危重患者21例进行分析,患者均行 CRRT 治疗方案,并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21例患者症状好转转入普通病房17例(81.0%),自动出院2例(9.5%),死亡2例(9.5%),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出血、体液失衡等严重并发症。19例生还患者护理满意11例,基本满意6例,共计总满意率为89.5%。结论:ICU 危重患者在 CRRT 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预后,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段丽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方法在妇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妇科患者124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62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护理纠纷发生率及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整体护理方法在妇科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该种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范春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 CT 对于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 CT 检查资料。结果:16例患者存在腹部肿块影,12例表现为同心圆状变,4例平行结构样变,12例存在肠扩张并存在液平现象,4例存在腹腔积液;套叠部位分型为 6例(31.58%)小肠型,8例(42.11%)回结肠型和5例(26.32%)结肠型,套叠部位与术后病理结果完全一致。结论:CT 检查对于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辅助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万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脑电图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以及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为82.25%,其异常率与患者的意识障碍、脑脊液成分异常、颅内压升高等临床表现呈相关性,脑电图的变化与患者病情变化存在平行发展关系。结论:多数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电图检查结果表现异常,脑电图检查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以及预后评价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徐春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嘴唇感觉功能属末梢神经范畴,不像耳不聪、目不明那样造成直接的不便,以为过两天会自然痊愈,往往被忽略和拖延。由于屡屡令人尴尬不堪,影响生活质量,且目前这方面的临床报道甚少,笔者在2013年11月门诊时罕见一例罹患10年陈旧性嘴唇感觉异常,报导如下。
作者:施小霖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观察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急救护理措施、和预后的影响。抢救过程中,应早期、足量、反复、联合的用药,密切观察病情尽快达到阿托品化。
作者:陈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胃脘痛有虚实寒热或虚实并见,寒热错杂。要仔细弄清病因,病机,据此立法,依法选择方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药到病除。为了提高对胃脘痛的辨证施治水平,皍将笔者近年来在临床中辨证施治的要点和效果良好的方药归纳起来,以求获得同道进一步指正。
作者:刘江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的有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接收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通过口服氯氮平治疗,观察组则通过口服氯丙嗪予以治疗,经8周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的各项肝脏指标,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后,患者肝脏的 AST、ACP、ALT、GGT 等指标均出现了变化,对照组患者经4周治疗后 ALT 指标稍稍升高(P<0.05),但经8周治疗后 ALT 指标显著升高,同时 AST 也升高,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 <0.01);观察组患者经4周治疗后 ALT 指标显著升高(P<0.01),但经8周治疗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抗精神病药物通常伴随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不同的药物对肝功能的损伤程度也不相同。在临床治疗中应谨慎用药,及时进行预防及补救,减少肝功能的损伤,保证治疗的顺利。
作者:徐亚莉;王妮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全面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包括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6.7%,而对照组为83.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出现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P <0.05)。结论: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实行全面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出现率,也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纪玮玮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比研究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与阿司匹林单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1周后改为对照组方案治疗1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13%(P <0.05);治疗后两组凝血指标均显著改善(P <0.05),但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两组 CRP 及 PLT 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心梗及出血率为3.13%、6.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0%、21.88%(P <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于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心梗及出血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小可;赵文圣;王胜利;徐明程;高波;卢利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直肠癌切除手术术中术后的影响,找出直肠癌手术适合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240例前来我院施行直肠癌手术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采用全身麻醉,实验组120例,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检测并记录患者手术手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以及苏醒时间苏醒质量对麻醉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气道压(Paw),呼吸末 CO2分压(PET -CO2)均有所升高。实验组较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时间及质量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直肠癌切除手术中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较单纯全身麻醉具有生命体征较为平稳,苏醒时间短质量高等优点,适合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作者:牛会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我国医疗卫生监督工作自从开展以来取得了比较可喜的成果,也完善了我国医疗体制。但是在整个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不完善的地方,例如证据收集。在收集的过程中,收集过程中证据的证明力以及专业性的问题经常出现。那么,笔者在此给的建议就是要对相关的法律进行熟悉,对于收集到的证据的理解以及收集过程中要保证合法,同时,收集到的证据要具有客观性。
作者:张凯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03月至2012年10月共5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方法可行,患者伤口愈合良好,身体恢复快。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保证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手术成功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郭灿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本文从中医的角度解析薄荷的属性,注重解析薄荷的药物属性,从而探讨其在现代园林中作用,提出以薄荷为主的中医园艺疗法的构建设想。
作者:韦丽荣;高日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腰椎压缩性骨折佳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12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之劳过程中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给予骨科专科特色护理,治疗护理结束后,进行比较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肺炎,褥疮尿道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15%、8%,6%,而对照组肺炎褥疮尿道感染分别是31.66%,13.00%,16.66%。两组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病人如果实施骨科专科的特色护理,能显著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君;赵国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胆石症通常是由于胆汗分泌异常,胆道运动功能失调共同作用所致,是一种常见病。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使本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西医对本病治疗手段单一,疗效不佳,中医有汤药,针炙等几种方法,因此临床可用多种方法共同治疗。
作者:李彦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184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半椎板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2年随访,并采用 JOA 和 VAS 评分评价两组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与手术前比较,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 VAS 评分均减少,术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VAS 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两组 JOA 评分发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方面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法临床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以及改善患者下肢功能,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鸿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2年8月-2014年9月,我院接收剖宫产患者100例,按入院时间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基础性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基础护理上实施舒适护理,比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抑郁评分、护理满意率和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明显性差异,统计学意义突出(P <0.05)。结论:给予剖宫产患者临床舒适性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抑郁度,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护理质量,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作者:王玲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在糖尿病患者中比较常见且容易致残的一种慢性并发症就是糖尿病通性神经病变,其发病机制相对比较复杂,且临床表现也比较多样,主要特点为肢体远端所呈现出的对称性疼痛,在夜间疼痛加重。本次研究笔者就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突发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与分析。
作者:王韧舟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