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忠
白斑(Oral leukoplakia ,O LK)是由匈牙利皮肤科医生 Er no Sohuimmer 于1887年首先命名。口腔白斑是指发生于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异常性病变。WHO 已认定其属于癌前病变,被公认为口腔斑纹疾病中典型的癌前病变之一。其癌变率为0.19%~19.18%[1]。口腔白斑从癌前期到真正变为癌可以经历几年到十几年,而且大部分口腔白斑可长期处于良性状态不发生癌变,只有少部分会发展成癌。病因至今不明,但有研究认为其跟口腔的局部长期刺激有关,例如:吸烟、咀嚼槟榔、破碎的牙冠和不良修复体的长期刺[2]。口腔白斑是常见的具有癌变倾向的口腔粘膜病之一。国内外对其发病率和癌变率的报道高低不一。本文根据近期国内外文献研究白斑的相关进展。
作者:袁月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索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2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7.14%)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71%),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给予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心脏手术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念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内经》"治未病"思想防治"亚健康"的策略。方法:本组研究中,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体检分析认为亚健康状态的2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38例与对照组137例,对照组患者不给予任何措施,根据《内经》"治未病"思想,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调养,包括顺应四时、调摄情志、运动形体、合理饮食、避邪防病等。结果:全部患者均给予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观察发现,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各维度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各维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内经》"治未病"的思想可有效改善患者亚健康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白海琴;王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 ICU 危重患者中,采用连续肾替代疗法(CRRT)治疗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ICU 危重患者21例进行分析,患者均行 CRRT 治疗方案,并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21例患者症状好转转入普通病房17例(81.0%),自动出院2例(9.5%),死亡2例(9.5%),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出血、体液失衡等严重并发症。19例生还患者护理满意11例,基本满意6例,共计总满意率为89.5%。结论:ICU 危重患者在 CRRT 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预后,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段丽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跟骨骨折的临床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选取近些年入院接受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50例进行手术疗效分析,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分析手术疗效,观察患者的骨折恢复情况。结果:50例患者在手术治疗后49例患者治愈效果良好,仅有1例患者在手术治疗中恢复情况不良,留下手术后遗症。结论:跟骨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正确的手术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跟骨关节,并针对性的治疗粉碎性骨折。因此跟骨骨折的手术疗效十分显著,对于恢复患者足部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吕业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微创解剖钢板内固定与传统手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09年9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解剖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踝关节评分明显较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 <0.05)。结论:微创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较少,骨折愈合时间短,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刘志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总结了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一些良好做法和管理经验。实践有效可行的方法,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作为社区卫生机构负责人不但要懂经营、会管理,还需善于经营发展。通过提高自身修养,时刻保持战略经营观念,开拓进取,强化必备意识,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带领大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邢东;于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子宫切除手术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传统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在术后让患者及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评分。结果:优质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医疗的满意度,改善患者手术时的心理状态。
作者:张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胎儿颅脑血液动力学指标对胎儿宫内缺氧的预测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产检分娩的正常妊娠孕妇124例,高危妊娠孕妇35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诊断胎儿是否宫内缺氧。结果:通过胎儿颅脑血液动力学指标检测预测宫内缺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正常妊娠组中检测准确率为85.71%,高危妊娠组中检测准确率为83.87%;高危组胎儿脑颅血液动力学指标显著低于正常组(p <0.05)。结论:胎儿发生宫内缺氧时血液动力学指标显著降低,产前检测胎儿颅脑血液动力学指标对胎儿宫内缺氧的预测及诊断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可有效预防胎儿宫内窘迫。
作者:周祝君;陈育群;胡灵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胃溃疡穿孔的治疗中其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在临床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来我院急诊的70例我胃溃疡穿孔患者,对照组接受胃溃疡穿孔手术及药物治疗,并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并接受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结果:70例胃溃疡穿孔患者中,观察组有33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2例患者治疗效果不显著,其治愈率为94.2%;对照组有25例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良好,10例患者治疗效果不显著,其治愈率为71.4%。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低于观察组,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心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较,其观察组患者心理素质要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由此说明,心理护理在胃溃疡穿孔患者中具有有效性。结论:通过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的辅助能促使胃溃疡穿孔患者自身对其病症的基础专业知识的熟知及术后注意事项,对患者术后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并能进一步预防复发。
作者:张秀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 D -二聚体在致命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接诊的82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心电图、CK -MB(肌酸激酶同功酶)、肌钙蛋白 T、D -二聚体检查,回顾性分析检查结果。结果:82例患者终确诊为不稳定心绞痛18例、急性心肌梗死45例、肺栓塞6例、肺炎3例、主动脉夹层10例。D -二聚体对肺栓塞的阴性预测值高,为100.0%,同时对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主动脉夹层、肺炎的阴性预测值也较高,分别为66.67%、77.78%、80.00%、66.67%。结论:对致命性胸痛患者进行 D -二聚体检测,可快速筛选出疑似肺栓塞患者,其在胸痛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周静;杜美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增强 CT 是指平扫无法对可疑病变或对病变不能进行明确诊断时,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来增加病变器官区域血管与相邻的正常组织间的显示差别,以便更好的显示病变特点,因此增强 CT 扫描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同时还能对定性诊断、鉴别诊断和评估肿瘤血供等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我科2012年7月-2014年7月共480例 CT 快速增强扫描,碘对比剂过敏反应率为2%,运用严重过敏反应的抢救流程,1例严重过敏反应快速抢救成功,无死亡病例,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秀琼;余攀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针对胃肠外科手术感染的特点,分析相关因素,找出预防对策,以期为临床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完成的788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并对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共有41例患者在手术后发生了感染,感染率为5.20%;其中影响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有手术类型、切口类型、患者年龄与手术时间等。主要的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占50%以上。结论:胃肠外科手术对手术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要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辅以抗菌药物的使用,才能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本文通过对感染患者的调查分析,对术后感染发生的原因及预防策略进行简单的探讨。
作者:张健;鲁守琳;孙成龙;郑世宾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膝盖骨的关节炎、腰椎间盘的突出症是当前较为常见的关节类疾病,主要多发于老年人、骨膝关节与腰间盘受损的问题,常见的病理表现是膝盖关节疼痛,活动受损,膝盖骨疼痛,收到严重的运动限制,而膝盖骨关节炎的发生于腰椎间盘的病症有一定的关系,方法:通过合理的认识膝盖骨关节炎问题、腰椎键盘突出病症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临床实验表现中合理的认识病情问题,有效的控制膝盖骨关节炎问题、腰椎键盘突出症的发生或增重。结果:临床实验方法认识膝盖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问题的实验与研究,对于腰椎间盘产生病症的原因,与膝盖骨关节炎之间发生病症的关系。结论:确定膝盖骨关节炎与腰椎间盘炎症之间的病症相似程度,合理的认识关节炎与间盘突出症之间的病症关系。
作者:祝根茂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7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37例,干预组3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以及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81.08%,两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在进行护理干预后,其的体重指数、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等都有显著下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后,使患者的血糖指数以及心理状况等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且使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显著增加,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并推广。
作者:周小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专职护理健康教育在先心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6例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增加专职护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 SAS、SD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先心病患儿实施专职护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康复进程。
作者:康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临床上应用较广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它对于小儿疾病的治疗起到了重要和特殊的作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是衡量儿科护士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在实施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患儿应用相应有效的、合理的操作方法,并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才能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和减少护患矛盾,提高护理质量,可以改善护患关系,大大减少轻护理工作量,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
作者:程继侠;郑富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诊断与治疗中应用咪达唑仑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患者均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阿托品、异丙嗪术前肌肉注射,术中利多卡因表面麻醉,研究组采取阿托品术前肌肉注射,术中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术前加用咪达唑仑静推。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诊疗前后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诊疗后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均有一定波动(P <0.05),但对照组波动更大(P <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诊疗中应用咪达唑仑有着不良反应少,同时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波动小等优势,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谭艳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社区高血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口服硝苯地平进行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60天。结果:在进行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明显差异(P >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宋世达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应用不同剂量的氨溴索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就诊以及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给予不同剂量氨溴索联合头孢呋辛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的痊愈率为68.2%,有效率为22.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双倍剂量的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有确切的疗效,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潘月异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