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艳辉
目的:观察甲硝唑和替硝唑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 A1组(口服甲硝唑),A2组(口服替硝唑)、B1组(应用甲硝唑栓剂)、B2组(应用替硝唑栓剂),各30例,对4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A1组和 A2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 B1、B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1组和 A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B1组和 B2组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口服甲硝唑和替硝唑对滴虫性阴道炎疗效确切,但甲硝唑和替硝唑栓剂局部治疗效果并不明显,临床可广泛推广口服甲硝唑和替硝唑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丽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比分析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接诊的胃溃疡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替硝唑片三联疗法,而研究组实施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替硝唑片三联疗法,对比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溃疡总有效率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同时治疗后研究组血清炎症因子 C -反应蛋白与白细胞介素6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胃溃疡采取奥索美拉唑三联疗法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值得推广。
作者:谢川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出血的护理。方法:选取从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出血患者24例,首选保守治疗,其次是介入手术治疗,均对患者行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对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出血患者行护理干预,出血停止,肾功能正常。结论:护理干预能维护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的身体健康,快速止血,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作者:张丽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云南白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16例,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 VitB2、VitC 与甲硝唑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云南白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云南白药能有效的提高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继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确定一起因食用凉皮引起的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GB /T4789-2003食品微生物检验,GB /T4789-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结果:从一份黄瓜1份剩余食物和3份呕吐物中检出蜡样芽孢杆菌,黄瓜中蜡样芽孢杆菌计数为6.2×106,剩余食物中蜡样芽孢杆菌计数为6.1×107,呕吐物中蜡样芽孢杆菌计数为7.0×107。结论:此次食物中毒是由蜡样芽孢杆菌污染食物引起的。
作者:杨新凤;张月芬;李悦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围介入治疗术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接受传统心内科护理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护理缺陷、护理差错发生率及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家属满意度,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围介入治疗术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刘瑾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易筋功十八式是传统山西太极内家功法与中医相结合的一种医疗养生功法,以经筋论和平衡论为基本指导思想,通过抻筋拔骨,调息吐纳,达到对颈、肩、腰、腿痛的预防及康复治疗作用。一、一鹤冲天身体直立,双手自然垂直于身体两侧,头正直,眼前视,身体放松,自然呼吸,双脚与肩同宽,平行站立。双手自身体两侧缓缓上举,掌心相对,两肩相合,举至与肩平,手与背拔长。放松,双手内旋,掌心向下,同时身体松腰松胯下蹲,掌心随身体下沉按至胯前,坐腕,双掌指尖相对。双掌向身体两侧抹开,同时双掌下按,身体直立,百会穴上顶把脊柱拔长。
作者:邵继宝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西药对于人们而言并不陌生,在当今的疾病治疗过程中,西药已经成为药物治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于疾病的治疗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我国的西药应用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些许的问题,本文中笔者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对西药药剂的合理应用及管理措施做出了探讨。
作者:张慧霞;胡艳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动脉导管依赖性先天性心脏病及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动脉导管依赖性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资料,并对诊断和治疗加以总结和讨论,以总结动脉导管依赖性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同道对动脉导管依赖性先天性心脏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作者:王侃处;高燕;乔颖;李菊花;康鹏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探讨和分析内分泌科护理安全隐患,确定更好的管理对策,提高护理质量。方法: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与专业知识等,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质量监控制度。结果:不仅排除了安全隐患,还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或者对患者造成医源性的损伤发生率。结论: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了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增强患者对医生、护士的信任感。
作者:周菊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血透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抽选2011年5月-2013年6月,我院接收长期血透患者60例,按临床自愿接受护理方法平均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基础性血透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临床综合性血透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血透期间均发生便秘现象,干预组发生率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 <0.05)。结论:给予长期血透患者临床综合性护理干预,可减少便秘发生率,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作者:陶肃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只有权力公开、透明才是沟通的起始,自媒体为权力运行公开化提供了监督力量。自媒体中微博是其中间力量,我们以微博为主线研究自媒体对政府沟通的影响。
作者:章晓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双硫仑样反应急诊救治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13例2012年3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双硫仑样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维生素 C 加用地塞米松治疗,以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20min ~180min 内,所有患者中毒症状均消失,患者生命体征也逐渐恢复正常。结论:研究表明,尽管双硫仑样具有临床症状重,发病急的特点,但若能及时救治,一般很快就可治愈。目前维生素 C 与地塞米松是有效治疗双硫仑样的较好选择,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张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求分析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名冠心病患者,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心内科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采用行为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P <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 <0.05)。结论:行为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同时患者也对行为护理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说明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相潇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肝硬化患者血清载脂蛋白 A1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4例肝硬化患者,将其分为肝硬化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载脂蛋白 A1和载脂蛋白 B 与其他相关指标水平。结果:经测定,肝硬化 A1为0.81±0.54,对照组为1.36±0.61。观察组载脂蛋白 B 为0.55±0.23,对照组为0.82±0.13。观察组 Chol 为0.30±0.21,对照组为4.42±0.63。观察组TG 为0.94±0.41,对照组1.16±0.26,观察组胆红素为36.71±29.08,对照组为8.84±5.86,观察组清蛋白为31.08±5.73,对照组为42.77±5.22.,组间对比有意义(P <0.05)。A1水平与血清胆红素的浓度呈正相关(P <0.05),与清蛋白浓度降低呈正相关(P <0.05),但 Chol、apoB、TG 与清蛋白、胆红素之间无任何关联(P >0.05)。结论:血清载脂蛋白 A1含量变化可作为评断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还可作为评价肝脏合成功能的关键指标,对后续治疗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春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性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老年性哮喘患者均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舒适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方面的舒适度评分,以及对护理满意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在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方面的舒适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对护理满意率也显著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在老年性哮喘患者中,不仅可提高患者各个方面的舒适度,同时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作者:冀丽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社区细节管理对防范高血压病人脑卒中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100例社区高血压病人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参照组病人不作干预,细节管理组病人进行社区细节管理,观察病人脑卒中发病率和住院率、生活质量。结果:细节管理组病人脑卒中发病率和住院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病人加强社区细节管理,有利于减少脑卒中发生率,降低住院率,对改善社区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沈伟灿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膝盖骨的关节炎、腰椎间盘的突出症是当前较为常见的关节类疾病,主要多发于老年人、骨膝关节与腰间盘受损的问题,常见的病理表现是膝盖关节疼痛,活动受损,膝盖骨疼痛,收到严重的运动限制,而膝盖骨关节炎的发生于腰椎间盘的病症有一定的关系,方法:通过合理的认识膝盖骨关节炎问题、腰椎键盘突出病症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临床实验表现中合理的认识病情问题,有效的控制膝盖骨关节炎问题、腰椎键盘突出症的发生或增重。结果:临床实验方法认识膝盖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问题的实验与研究,对于腰椎间盘产生病症的原因,与膝盖骨关节炎之间发生病症的关系。结论:确定膝盖骨关节炎与腰椎间盘炎症之间的病症相似程度,合理的认识关节炎与间盘突出症之间的病症关系。
作者:祝根茂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比研究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与阿司匹林单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1周后改为对照组方案治疗1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13%(P <0.05);治疗后两组凝血指标均显著改善(P <0.05),但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两组 CRP 及 PLT 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心梗及出血率为3.13%、6.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0%、21.88%(P <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于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心梗及出血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小可;赵文圣;王胜利;徐明程;高波;卢利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在带教医生的指导下选取于2014年7月-2014年8月期间来实习医院就诊的地中海贫血患者和缺铁性贫血患者各24例,分别设置为 A 组和 B 组;再选取24例健康成人设置为 C 组,比较三组人员血液检测的相关指标。结果:A、B 组的 MCV、MCH 均显著低于 C 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的 RDW 与 MCHC 与 A 组和 C 组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就 RBA 数据而言,A 组的 RBA 明显高于 C 组,B 组的 RBA 明显低于 C 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和B 组的检测特异性、灵敏度及符合率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检测在贫血鉴别诊断中效果显著,通过对 RBC、MCV、MCH、RDW、MCHC 等指标能够作为贫血诊断的标准,值得在临床鉴别诊断贫血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王怡敏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