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监护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罗礼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 深部真菌感染,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特点,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病房接受治疗的68例患者资料,对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感染发生部位、真菌培养结果和相关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4例患者罹患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约为20.59%。其中呼吸系统感染7(50.00%)例,泌尿道系统感染5(35.71%)例,消化道感染2(14.29%)例。分离出的菌株共计37株,白色念珠菌19(51.35%)株,热带念珠菌6(16.22%)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8.11%)株,光滑球假丝酵母菌2(5.41%)株,克柔假丝酵母菌4(10.80%)株,曲霉菌3(8.11%)株。经比较,两组 APACHE II 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且未感染组平均得分明显低于深部真菌感染组。深部真菌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年龄≥65岁人群,应用两种广谱抗生素≥7d,留置尿管、胃管或中心静脉插管≥7d,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高血糖、贫血及低蛋白血症,静脉高营养等危险因素情况,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P <0.01)。依据真菌培养结果,针对曲霉菌、光滑球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等感染患者,均采用两性霉素 B 或伏立康唑进行治疗,针对其他类型念珠菌感染患者,则采用氟康唑进行治疗。经治疗14d 后,所有患者均全部治愈。结论:依据相关高危因素,重症监护病房医生如发现真菌感染疑似患者,即应予以预防或早期经验性治疗。待明确真菌感染部位及真菌感染类型后,适当调整药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以提高临床治愈率,促进患者康复。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甲状腺功能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甲状腺功能与新辅助化疗期间关系。方法:观察102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与213例良性乳腺癌患者,入院时抽血化验他们的甲状腺功能,分析90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在进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结果:乳腺癌恶性肿瘤患者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较高,为20.6%,而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比较较低,仅为6.2%,首次入院时乳腺癌首诊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水平低于良性乳腺疾病患者(t =-2.036,P =0.042),新辅助化疗期间乳腺癌患者甲功较新辅助化疗前降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t =13.427,P <0.001;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etraiodothyronine,T4):t =3.732,P <0.001;FT3:Z =-10.264,P <0.001;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t =8.201,P <0.001],相邻两疗程新辅助化疗前甲功无显著性变化(T3:t =0.170,P =0.865;T4:t =1.458,P =0.147;FT3:t =0.180,P =0.858;FT4:t =-0.973,P =0.333;TSH:t =-0.877,P =0.383)。结论:乳腺癌患者首次确诊时多伴随低甲状腺功能状态,新辅助化疗期间甲功明显降低而在下一疗程新辅助化疗前甲功又明显恢复和改善。

    作者:崔文峰;刘玉萍;孙希宝;王德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8例儿童血铅水平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对28例儿童血铅水平监测结果分析,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血铅分析仪监测28例儿童血铅水平,探讨儿童年龄、性别的血铅水平差异性,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28例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铅中毒发生率为;14例女性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14例男性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 >0.05);大于6岁的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小于6岁的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 <0.05);大气铅污染、室内铅尘、装饰材料、铅污染水源、玩具学习用品及铅污染食品均可提高儿童血铅水平,增加铅中毒的风险,与儿童血铅水平呈正相关(r =0.36、4.59、3.68、0.41、0.32、0.36,P <0.05)。结论:儿童血铅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性,导致儿童血铅水平提高的危险因素具有多样性,可通过行为干预儿童的日常行为,提高儿童的饮食卫生水平及优化儿童的生活学习环境,有利于降低铅中毒的风险。

    作者:李秋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关系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的学科建设越来越规范,各科室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检验学科已经从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检验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辅助科室,它与临床联系更加密切,正凭借全新的检验理念、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及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转变为临床医学的专业科室,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两个重要科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两个科室的发展入手,阐述二者结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只有加强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紧密合作,才能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进而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

    作者:张燕;王丽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104例盆腔肿块的 CT 影像学分析

    目的:探讨对盆腔肿块患者进行 CT 影像学扫描检查的方法及确诊率。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104例盆腔肿块患者,对其均进行 CT 扫描检查,并将所有患者的 CT 扫描结果与其术后病理确诊的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其确诊率。结果:采用 CT 检查对宫颈癌、子宫肌瘤和直肠癌的确诊率要稍低于病理检查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各项病症的确诊率均与病理检查的概率相同,总体确诊率为95.19%(99/104)。结论:对盆腔肿块患者采用 CT 影像学进行扫描检查,对患者的病情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曹磊;王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CCU 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与安全防范对策

    目的:探究分析 CCU 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与安全防范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心血管内科院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接收的重症冠心病患者112例,按其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给与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管理,同时对试验组患者给予个性化安全护理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护理期间临床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投诉情况,并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临床安全防范对策。结果:试验组风险事件率与护理投诉率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安全管理对重症冠心病患者有积极意义,能综合考虑临床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内各风险因素并采用相应安全防范对策,有效降低临床风险发生率,规避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的不良因素,对临床工作的开展有一定帮助,宜广泛应用。

    作者:李剑;晏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牙根尖周炎应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充填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分析牙根尖周炎应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充填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68例行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充填治疗的牙根尖周炎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SAS 评分较对照组低,P <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充填治疗的牙根尖周炎过程中的应用,可相应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治疗顺利实施。

    作者:窦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食道癌术后患者的心理需求调查

    目的:从病人角度研究调查食道癌术后患者的心理需求,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及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查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心理需求量表对20名食道癌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症状自评量表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国内常模,而心理需求量表各项指标均高于常态。结论:食道癌术后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心理需求大,护理人员及家属应采用针对性措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作者:李梦岩;杜晶晶;刘恒;宫叶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后腹腔镜技术治疗肾或输尿管结石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技术在治疗肾或输尿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肾或输尿管结石患者5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后腹腔镜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需要的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情况、患者下床活动需要的时间、拔除引流管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患者手术需要的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情况、患者下床活动需要的时间、拔除引流管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治疗肾或输尿管结石中临床效果较好,能够减少患者治疗需要的时间,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雷;仇存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手术室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措施

    目的:对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我院于2012年1月实施了强化医院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的管理专项活动,调查和分析我院2012年底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感染率,比较2011年与2012年的相关数据。结果:我院2011年和2012年全院的感染率分别是6.1%和3.7%,比较两年的感染率,差异显著(P <0.05);2011年和2012年患者的总体满意度分别是78.3%和89.17%,比较两年的满意度,差异显著(P <0.05)。结论:我院实施的管理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应该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应用。

    作者:刘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B 超联合宫腔镜取出嵌顿宫内节育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腹 B 超联合宫腔镜取出嵌顿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价值及效果。方法:对2014年6月一2015年2月,我院门诊常规方法取节育器失败,节育器宫内嵌顿的42例患者,应用 B 超联合宫腔镜进行治疗。结果:B 超引导下联合宫腔镜取出嵌顿宫内节育器42例患者中36例成功,成功率达85.7%。手术操作时间平均18.7分钟,出血量18.7ml(2.6-32.7ml),36例术后无感染病例,2周后复查恢复良好。结论:B 超联合宫腔镜取出嵌顿宫内节育器,可提高取出的成功率,有利于提高手术的准确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

    作者:张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单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目的:讨论单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的疗效。方法: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中抽取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给予单纯的抗凝治疗,而对照组则给予溶栓加抗凝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动脉血气指标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 >0.05;实验组的治疗显效率较对照组没有显著的差异,P >0.05。结论:溶栓加抗凝与单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在治疗的效果上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单纯抗凝治疗的方式其出血的风险更小。

    作者:贺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探讨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0位职业健康体检人员进行血液指标监测,分析检验结果,提出整改措施。结果:不同放置时间、不同温度下检测的结果都存在一定的差异(P <0.05)。结论:进行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时通过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高合格率,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准确数据信息,值得推广。

    作者:高长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性关节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在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和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护理2周、6周、10周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或 P <0.01)。结论:骨性关节炎患者给予有效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薇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护士在执业中的自我保护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做为护理工作者,身边有着很多危险的事情,威胁着他们的身体健康及精神状况。护士如何保护自己成了严峻的问题。人们法律意识的强大和法律知识的不断提高,护士法律意识的淡薄和缺乏,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因此护理人员如何在执业中自我保护,预防损害事情得发生,成了护士在执业过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

    作者:潘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

    目的:研究分析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探讨其处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56例各类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观察所有患者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的抗胆碱能不良反应、体质量增加、体位性低血压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肝脏不良反应、心律失常和性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抗胆碱能不良反应、体质量增加、体位性低血压和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等,及时采取合理的药学干预措施对于精神病的防治有显著的临床意义,能够有效避免并控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徐亚莉;司亚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病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死亡率。结果:①观察组肢体静脉血栓、压疮、肺部感染、持续高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观察组1周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应用价值非常高,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莹莹;李柯芬;尹淑静;孙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42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全凭静脉麻醉组(220例)与全程吸入麻醉组(200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 MMSE(认知功能量表)的评分情况。结果:全凭静脉麻醉组麻醉后的 MMSE 评分评分明显高于全程吸入麻醉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不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太大影响,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铁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团队管理方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5月开始在护理管理中运用团队管理方式,对运用团队管理之前、之后的急诊护士综合素质及服务质量进行对比。结果:实行团队管理方式后护士的综合素质、服务态度、基础护理等都高于普通护理,P <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运用团队管理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医院急诊护理管理工作,并且可以增加护士的综合素质,提升整体的服务水平。

    作者:余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腰椎间盘突出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的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应用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进行治疗的患者8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采取综合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通过综合护理之后,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神经功能、认知功能以及睡眠质量等情况比护理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达到97.6%。结论:对于应用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恢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马智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论阴道疾病时阴道分泌物检验的必要性

    目的:研究阴道分泌物的检验在出现阴道疾病时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在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阴道分泌物检查的100例患者。提取100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通过高倍显微镜的观察以及阴道疾病的检查。结果:选取的100例患者中有71例患者阴道分泌物被检测出存在异常,其中的25例患者为细菌性阴道疾病,16例患者为霉菌性感染,12例患者为滴虫+霉菌感染,10例患者为滴虫感染。结论:平时不注意卫生等情况都有可能造成阴道疾病,发病因素较多,所以平时应当注意卫生,注意阴道分泌物的检查,它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出阴道疾病的状况。

    作者:龙金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