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秀华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作的特点与护理要点。方法:基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发作,对患者的临床心肌缺血症状的缓解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程度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和分析,来明确护理要点。结果: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比较高。结论:采用适当的护理方法,能够帮助冠心病患者恢复健康,且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
作者:王东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技术在治疗肾或输尿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肾或输尿管结石患者5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后腹腔镜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需要的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情况、患者下床活动需要的时间、拔除引流管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患者手术需要的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情况、患者下床活动需要的时间、拔除引流管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治疗肾或输尿管结石中临床效果较好,能够减少患者治疗需要的时间,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雷;仇存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坎地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长期服用胺碘酮和未长期服用胺碘酮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复发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后左心房内径和射血分数均得到了改善,与治疗前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后对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氨氯地平和坎地沙坦都可以减少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房颤次数,降低左心房内径,升高射血分数,两者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作者:杨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随机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患者中选出27例,分别对这些患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以及后遗症等情况的发生进行记录。方法:27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2.59%,治疗后共有5例患者出现了后遗症,后遗症发生率为18.52%。结论:想要提高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效果,就必须要对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具有熟练的掌握度,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徐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28例儿童血铅水平监测结果分析,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血铅分析仪监测28例儿童血铅水平,探讨儿童年龄、性别的血铅水平差异性,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28例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铅中毒发生率为;14例女性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14例男性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 >0.05);大于6岁的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小于6岁的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 <0.05);大气铅污染、室内铅尘、装饰材料、铅污染水源、玩具学习用品及铅污染食品均可提高儿童血铅水平,增加铅中毒的风险,与儿童血铅水平呈正相关(r =0.36、4.59、3.68、0.41、0.32、0.36,P <0.05)。结论:儿童血铅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性,导致儿童血铅水平提高的危险因素具有多样性,可通过行为干预儿童的日常行为,提高儿童的饮食卫生水平及优化儿童的生活学习环境,有利于降低铅中毒的风险。
作者:李秋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乳腺癌化疗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化疗后的 SAS、SDS 评分分别为(41.39±5.32)分、(40.45±7.21)分,优于对照组的(51.23±8.45)分、(54.67±9.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生存时间为(3.45±1.52)年,高于对照组的(1.98±1.0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可缓解患者的异常情绪程度,延长实际生存时间,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唐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在门诊老年人输液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细节护理模式服务,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90例门诊老年输液病人作为对比组,实施常规方式护理;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90门诊老年输液病人作为研究组,对其采取细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病人护理效果。结果:采取细节护理模式的研究组病人,其输液事故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只进行常规护理模式的对比组病人;在护患关系满意度方面,研究组病人高达98.89%,对比组病人则为86.67%。在以上两方面研究组病人都要明显优于对比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门诊老年人输液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细节护理模式服务,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极大的降低输液事故发生率,提升护患关系满意度,因此该护理模式在门诊老年输液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推广价值。
作者:严明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可吸收钉治疗距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些年入院接受治疗的距骨骨折患者20例作为研究样本,在临床体检与 X 射线检查后都能判定为不同程度的距骨骨折,对这20例患者给予外踝截骨手术治疗后进行可吸收钉的骨关节固定,在手术后6-8周制动,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在一年到半年后拆除患者外踝钢板,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活动。结果:结合患者恢复情况,术后18个月对患者进行回访,20例患者均骨关节愈合良好,愈合时间在9个月~15个月之间,平均愈合时间为10.5(±1.5)个月。对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20例患者有16例为优,4例为良。20例患者均在手术Ⅰ期后伤口愈合,未有发生并发症患者。结论:可吸收钉治疗距骨骨折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与普遍应用。
作者:吕业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肺部感染临床特点,为提高老年肺部感染诊断及治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92例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以冬春两季多见,多数病例基础疾病及合并症多,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致病菌复杂、预后较差。结论:对老年患者的非特异性临床表现给予重视、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早诊断、早治疗、重视全身综合治疗措施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高健;林炯如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疗法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9月-2014年7月到我院实施诊治的80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均40例,对照组仅实施常规鼻内镜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综合疗法,即基于鼻内镜术的应用,联合应用鼻腔微波与口服中药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结论:在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治疗中采取综合疗法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冯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笔者在多年治疗糖尿病过程中根据患者对糖尿病的一些误读,总结出糖尿病患者容易误解的十一大误区,这些误区即影响到患者治疗措施的实施,又妨碍了各项操作的达标,糖尿病医生要经常提醒、督促和检查糖尿病患者不要走入这十一大误区。
作者:苑灿明;周一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妊娠高血压产妇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2例在其基础上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出血量及分娩方式。结果:对照组总出血量(332.2±247.1)mL 显著高于研究组(268.3±223.5)mL,且剖宫产率52.6%显著高于研究组33.3%,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分娩结局的影响效果显著。
作者:杨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酶联免疫法检测 HBsAg 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26例,其中阴性标本51个,乙型肝炎患者标本75个,进行常规检测后认为造成溶血情况,使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观察 HBsAg 的具体情况。结果:经过检验后发现,溶血情况的发生对测定结果有一定的干扰,从乙肝患者的血液标本吸光度情况方面来看,受到的干扰较大,但是并不影响对疾病结果的判定,P >0.05,无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溶血标本对酶联免疫法检测 HBsAg 的影响不大,在血红蛋白小于10g/L 的情况下并不会对异性肝炎病毒表面的抗原测定的结果产生影响,但是患者的标本产生溶血情况依然不能忽视。
作者:陈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早产儿院内感染原因,探讨相应预防措施。方法:对30例早产儿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早产儿自身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暖箱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是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预防和控制早产儿感染是控制早产儿其它并发症的关键,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作者:朱小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于临床观察的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内收治的,对这120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予以相应的治疗措施,观察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20例患者中脾胃虚寒型患者有38例、肝胃不和型患者有32例、脾胃湿热型患者有22例、脾胃虚弱型患者有16例、瘀阻胃络型患者有12例,各占总数的31.7%、26.7%、18.3%、13.3%、10%;经治疗后,治疗显效的有78例、治疗有效的有35例、治疗无效的有7例,各占总数的65%、29.2%、5.8%,总治疗有效率为94.2%。结论: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其疗效比较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广大相关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江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加味四黄散外敷治疗风湿热痹型膝痹证临床效果,总结可以改善风湿热痹型膝痹证病患治疗效果的主要方法。方法:笔者随机选择2014年03月-2015年03月在三都县人民医院骨科接受诊治的72例风湿热痹型膝痹证病患,以随机法为主要方式将其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有36例,实验组有36例。对照组病患以常规疗法为主要方案展开各项救治活动,同时实验组病患则以加味四黄散外敷治疗为主要方案展开各项救治活动,观察并且比较两组病患治疗工作的有效性。结果:结果表明2组病患在住院时长、药物起效时间等指标之间明显表现出差异(P <0.05)。结论:基于风湿热痹型膝痹证病患而言,以加味四黄散外敷治疗能够提升病患临床效果。
作者:传洪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研究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并总结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50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产妇采取临床常规护理对策,实验组产妇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总结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组间差异显著,观察组均表现出明显优异性(P <0.05)。结论:宫缩乏力、胎盘原因以及软产道损伤等是导致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对产后出血产妇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并有效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罗翔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180例需要接受尿常规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各60例病例,分别为干化学法组、尿沉渣法组与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尿常规检查结果。结果:尿沉渣法组与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组的定量白细胞、定量红细胞阳性检出分别为33.33%、21.67%,均高于尿沉渣法组(21.67%、5.00%)、干化学法组(8.33%、15.00%)的检出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联合应用,能够提高尿常规检测水平,取得较好的检测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柯芬;孙海燕;肖莹莹;尹淑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本文将60例重度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因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并限制活动量,不给任何运动训练,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病情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的缓慢增加运动强度。通过一个月干预治疗后,两组心率、心功能分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与统计学意义(P<0.05,P<0.01)。于是认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重度心力衰竭的患者运动指导可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唐莉;秦风霞;李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医疗环境的变化,因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发生的医闹现象日益增多,医闹的程度也愈发激烈,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1],甚至威胁到医生和护士的人身安全,给她(他)们造成身体和精神上巨大创伤,导致医患关系的进一步紧张,严重影响了医院的社会信誉,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医学的创新、开拓和发展,从而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如何预防和正确处理医疗纠纷,避免医闹也是我们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者:刘静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