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对照研究

王金成;赵晓川;宋美;吴振国;辛博;高明龙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首次发病, 执行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的特点. 方法: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8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WCST)和Stroop色词测试评估两组的认知功能并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在 WSCT 的完成分类数、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和Stroop色词测试中读颜色卡片时错误数及所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执行功能显著受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采集新生儿外周动脉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2011 年2月-2014年2 月在我院住院的19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外周采血组和股静脉采血组,两组各98例. 外周采血组通过外周动脉采血方法对新生儿进行采血,股静脉采血组通过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对新生儿进行采血,分别记录两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 结果:外周采血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4.90%,股静脉采血组为81.63%,外周采血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股静脉采血组;且外周采血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股静脉采血组.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外周动脉采血成功率高,不良反应率低,在新生儿护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秀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整体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7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 例和对照组37例. 围术期,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整体护理.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予以患者整体护理能有效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且利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魏孔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牙龈炎所致牙龈出血应用西帕依固龈液的治疗价值分析

    目的:探析牙龈炎所致牙龈出血运用西帕依固龈液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牙龈炎所致牙龈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龈沟出血指数( SBI)和菌斑指数( PLI)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临床上运用西帕依固龈液治疗牙龈炎所致牙龈出血,不仅可以改善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作者:陈昌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分析

    目的:探究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方法:抽选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90例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硬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治疗及围术期护理干预,对两组高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经各不相同的两种方法进行护理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分别为0.0%、22.2%,观察组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存在( P<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7%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1%,组间数据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积极预防与有效的护理干预相结合,可大限度避免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作者:张丽华;袁晓庆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探析集束化护理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效果

    目的:探析集束化护理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5年2月我院ICU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 两组均接受常规的ICU护理,研究组加用集束化护理. 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2)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 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2%、68%,结果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及脱机时间结果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集束化护理能够明显减少 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罗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胎儿颈部淋巴囊肿超声表现及临床结局的探讨

    目的:探讨胎儿颈部淋巴囊肿超声表现与妊娠结局. 方法:回顾分析从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0 例胎儿颈部淋巴囊肿超声表现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结局. 结果:18例胎死宫内,胎头胎颈周围存在大小不一液性暗区、胎动胎心消失、胎头光环变形,壁厚,界限清晰,可见光带分隔,四肢软组织与躯体变厚. 42例四肢躯体、背部以及头颈部有囊性暗区包绕. 18 例胎死宫内,经超声确诊,采取病理性引产,其余42 例顺利分娩. 结论:对于胎儿颈部淋巴囊肿,超声检查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并同胎儿染色体异常有着密切联系.

    作者:甘国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探讨优质护理在放射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放射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方法: 随机选择在我科进行放射造影检查的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100例,研究组10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在放射造影检查中的治疗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对生活质量的评分.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满意度和对生活质量的评分上效果显著,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 );二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上,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进行放射造影检查时,采取优质护理能够明显增加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进行各项检查创造有利条件,提升临床疗效,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我院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汤凯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临床路径教学在神经内科本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在神经内科本科临床带教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86名临床实习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 比较两组实习生学习效果、操作成绩、对带教老师方法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的出科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实习生对观察组带教老师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临床路径教学在神经内科本科临床带教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作者:陈雁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助产士窒息复苏培训对新生儿窒息率及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助产士接受窒息复苏培训对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成功复苏率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9月于我院分娩的新生儿2035例做为对照组,2013年10月至12月实施强化培训,培训后2014年1月至9月的分娩新生儿2048例做为试验组,比较培训前后两组分娩新生儿相关指标的差异性. 结果:试验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窒息新生儿成功复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对助产士实施窒息复苏培训,有助于降低新生儿娩出时窒息发生率,并能为窒息新生儿提供优质高效的复苏支持,提高成功复苏率.

    作者:旦增卓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采用放射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中的效果. 方法:以我院2014年1 月 ~2015年1 月收治的20 例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行放射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20 例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经放射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出血明显减少或者及时止血,治疗效果较佳,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结论:放射治疗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良好,具有安全性高、显效快、对患者创伤性小等优势,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海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喜炎平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对腹泻患儿联合给药喜炎平和思密达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将我院2014年1 月-2014 年12 月之间收治的116 例腹泻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 对照组患儿的给药喜炎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药思密达. 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5(94.83%),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45(77.59%),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腹泻患儿联合给药喜炎平与思密达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在儿科中推广应用.

    作者:戴甩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80例中医辨证治疗神经内科失眠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神经内科失眠患者中医疗效及辨证要素统计学分析指标分布、组合情况. 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3 年9 月 -2014 年9 月接受住院治疗的80例神经内科失眠患者,将各组40例患者辨证要素及失眠病症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并观察记录各组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数据统计学分析得知,观察组总有效数量为38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数量29 例(总有效率72.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神经内科失眠患者有血虚证、气虚证、火热证等发病机制,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结合常规药物治疗法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对于缓解患者失眠精神困扰具有重要意义,以其高安全性具有重要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付英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儿肾病综合症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肾病综合症伴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护理措施及体会. 方法:对5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分别从合理饮食、休息与活动、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心理以及预防感染等几个方面开展护理干预. 结果:51 例患儿经治疗及上述护理干预后,其中47 例(92.1%)患儿血压、心率均恢复正常,精神良好,手脚暖和,尿量正常,休克症状完全获得纠正,顺利出院,其余4 例也均获得不同程度好转,全组患儿无1 例死亡. 结论:本次针对肾病综合症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儿的护理方法其有效性是值得肯定的,对以后此类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作者:杨婕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内科临床护理带教的体会

    护理学生进行临床实习时,教师应与学生保持朋友和师生的关系,以便给予其理解和关心,因而临床带教工作非常生动、复杂. 若想将学生带好,带教教师需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的自身素质,且需持有科学、严格的态度,而护理学生通过临床实习,也逐渐从理论学习转向临床实践. 本文针对目前护理学生较差的综合素质,根据心内科护理具有病情复杂多变及专科性强等特点,制定了全面、科学的带教方法,从而培养实且符合现代发展需求的护理人才.

    作者:芮小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在治疗2型糖尿病过程中采取联合瑞格列奈注射甘精胰岛素的方法所带来的临床效果. 方法:为了更好地体现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我们选择比较常见的对比法. 选取我院2011年-2013年间的80例2 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进行治疗过程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治疗方式,即在治疗过程中使用预混胰岛素;对于观察组患者,我们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的方法来进行. 一段时间过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低血糖、餐后2 小时的血糖、空腹时的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情况. 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发现,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的效率远远优于对照组,而空腹以及餐后2 小时的血糖含量并没有较大差异. 结论: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过程中,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在安全性能以及临床疗效上也有很大优势,值得我们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杨守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过程护理配合方法. 方法:对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于我院行视网膜光凝治疗的病例(770眼次)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规范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流程. 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光凝治疗,无出现明显不良事故,0.3%患者因等待过久出现低血糖症状,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安排饮食后顺利完成治疗. 0.2%患者语言不通,安排人员翻译后顺利完成治疗. 结论:合理、规范的护理流程有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的高效、顺利进行.

    作者:郭琼玲;林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综合性护理对策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考察综合性护理对策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8例脑瘫患儿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行综合性护理.结果:108例患儿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终治愈21例,显效46例,有效33 ,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6%. 结论:综合性护理对策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理想,是临床治疗获得高有效率的可靠保障,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作者:莫志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嚢炎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嚢炎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有效护理干预所得到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曾接收的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嚢炎患者112例,在随机分组原则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在围手术其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中患者在围手术期行优质护理,观察期临床效果. 结果:在经过治疗与护理之后,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中患者发生率为8.9%,对照组中患者发生率为21.4%,两组差异显著;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照组中护理满意率为96.4%,对照组中患者护理满意率为71.4%,两组间差异显著. 结论: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嚢炎患者在围手术期对其行优质护理能够取得令人满意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其尽快康复,并且能够使患者护理满意率得到有效提高,可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鑫;庞旭峰;余晓晨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两种治疗方法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和对比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时使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 方法:收集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共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 结论:在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 年1 月到2015 年1 月抽取的120 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年龄自21 岁向上每10年为一组分组,依次为第一组:21-30岁组,第二组:31-40 岁组,第三组:41 -50 岁组,第四组:51 -60岁组,第五组:61-70岁组,第六组:>60岁组,然后做统计. 结果:乳腺癌发病年龄高峰为41-50岁. 各年龄组之间T分期差异显著( p<0.05 ).31-40岁组和51-60岁组明显高于其他岁组. 各年龄组局部浸润程度和病理类型以及M分期N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乳腺癌患者的发病高发年龄段为41-50岁. 患者年轻肿瘤直径较大,各年龄组患者的肿瘤原发部位,病理类型,肿瘤象限,M分期N分期以及局部浸润程度无差异.

    作者:孙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