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艳青
目的:探讨老年病科专科护士进行全科化培训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临床实际需要, 有效提升老年病科护理工作质量. 方法:对现有护理队伍实施了针对本科室多发病种专业理论、操作技能等分级分批次分阶段多方位系统培训. 结果:通过培训,护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有了质的飞跃,科室护理质量整体上了新的台阶. 结论:全科型护理培训对于建立高素质护理队伍效果显著,能更好的促进老年患者整体治疗效果.
作者:谢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结合腹部彩超以及实验室数据对先兆流产预后进行初步判断及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100 例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其中40例正常早孕妇女为对照组,60例先兆流产孕妇为观察组,经腹部彩超以及实验室数据对先兆流产预后进行初步判断,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先兆流产妊娠组经腹部彩超显示妊娠囊位于宫体或宫底部,妊娠囊周围可有少许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可见心管或胎心搏动,并可见卵黄囊和螺旋动脉存在[1]. 先兆流产妊娠失败组未在腹部彩超下看见正常妊娠囊以及卵黄囊、胚芽等. 各项数值测定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先兆流产患者给予保胎治疗,结合腹部彩超对宫内胚胎发育的状态进行记录与评估,以此避免不必要的保胎措施与流程.
作者:张建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消化内镜治疗,有再出血患者归置为实验组,未发生再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将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出血量、入院时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是否发生休克、内镜下活动出血等,并进行比较. 结果:在选取的150 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发生再出血情况,归为实验组,其余患者归为对照组. 年龄和性别与再出血无明显关系,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大于对照组患者的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小板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浓度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出现休克和内镜下活动出血的比例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出血量大,休克、内镜下活动出血、血小板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浓度偏低对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再出血有很大影响,是上消化道出血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増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神经内科失眠患者中医疗效及辨证要素统计学分析指标分布、组合情况. 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3 年9 月 -2014 年9 月接受住院治疗的80例神经内科失眠患者,将各组40例患者辨证要素及失眠病症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并观察记录各组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数据统计学分析得知,观察组总有效数量为38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数量29 例(总有效率72.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神经内科失眠患者有血虚证、气虚证、火热证等发病机制,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结合常规药物治疗法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对于缓解患者失眠精神困扰具有重要意义,以其高安全性具有重要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付英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氢氧化钙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伴发瘘管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慢性根尖周炎伴发瘘管患者共200颗患牙分为两组各100颗,对照组患者接受甲醛甲酚根管内封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氢氧化钙糊剂治疗,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封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慢性根尖周炎伴发瘘管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氢氧化钙糊剂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各临床症状,抗菌效果较为明显,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甲醛甲酚,值得推广.
作者:时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或造血微环境受损,而造成的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病症,属难治性贫血. 有人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药理学剂量的雌激素(如雌二醇2mg/d)可以抑制造血[1] ,从而使血三系减少. 妊娠相关性再障是临床上妊娠期严重的并发症,由于妊娠时孕妇生理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新陈代谢增高,加重各脏器负担,可使孕妇合并大出血,严重感染,威胁母儿的生命安全.
作者:张苏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模式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160例来我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记录和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采用常规的安全管理方法,观察组80例患者应用风险管理理念的安全管理模式. 对两组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康复结果、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家属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 结果:对照组精神病患者护理中出现不良事件件数显著高于观察组精神病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件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精神病患者护理流程取得家属好评的概率与观察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风险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理念中的应用,显著降低了医疗护理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增强了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医疗环境,促进了精神病患者病情的改善,提高了精神病患者家属对医院医疗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
作者:崔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方法:对3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分别从一般性处理、心理、高热、颅内高压、昏迷期、药物以及饮食等几个方面开展护理干预. 结果:本组患儿住院时间35 ~52d,平均(39.5 ±3.8)d,仅有1 例(3.2%)因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另有1例(3.2%)因病情过重放弃,其余29例(93.5%)均好转后出院. 结论:妥善的系统性护理干预是确保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本次所行之护理方法值得肯定的,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吴金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腹腔镜下D2根治性手术治疗远端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70例远端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D2根治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D2根治性手术.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 年生存率比较( P>0.05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腹腔镜下D2 根治性手术治疗远端进展期胃癌,能获取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且术中出血量及肛门排气时间减少,术后恢复较快,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文昌;矫璐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对比手术与保守方法处理断指再植术后超敏期顽固性动脉危象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断指再植术后超敏期顽固性动脉危象患者48例,将其平均分为手术组与保守组各24例.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断指成活率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手术组断指成活率为91.67%,显著高于保守组的62.50%(P<0.0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断指再植术后超敏期顽固性动脉危象患者,若保守治疗无效则应采取手术探查治疗,不可轻易放弃,以此保障患者的就医质量.
作者:唐正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析糖尿病老年患者运用临床护理与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3 年 -2015 年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联合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6个月的护理干预,观察组的产后2h血糖和空腹血糖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在对糖尿病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一方面可以控制患者的血糖、稳定病情,另一方面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贺雅萍;张海燕;凡春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49 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而干预组49例采用全面护理干预措施. 比较两组血糖水平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干预组干预后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干预组护理满意率为95.9%显著高于对照组79.6%,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效果显著,患者胰岛素用量少,血糖水平控制稳定、良好,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价也较高,进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韩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86 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延续性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BI、FM、SDS较干预前均有改善,干预后研究组BI、FM、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躯体疼痛、情感功能、精神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还可改善生活质量,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何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诊腹痛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2104例于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以腹痛为主诉就诊于我院急诊的患者,研究其临床特征及病因. 结果:腹痛病因牵涉多个学科,本研究中,内科疾病1449例(68.87%), 外科疾病521 例(24.76%),妇科疾病88 例(4. 18%),原因不明及其他46例(2.19%). 结论:急性腹痛起病急、变化快、临床表现多样且病因复杂,可由多学科、多系统疾病引起,需详细分析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才能尽早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
作者:刘倩;郑常龙;麦翠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究针刺和理疗联合治疗在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效果以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2 年1 月至2015 年3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40 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理疗组、电针组、联合组,各80例,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比三组FMA、CNS等指标. 结果:治疗前后对比,三组的FMA、CNS等指标都是具有显著差异(P<0.01);和理疗、电针这两组对比,联合组三个指标都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治疗之前,三组患者的全部指标对比结果都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联合应用的疗效优于单纯采用针灸或者物理治疗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丽影;王开成;唐立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医学的高速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护理知识需要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 为了更好地解决护理知识老化或与实际脱轨的问题,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势在必行.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护理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所采取的具体措施,重点分析了提高护理继续教育临床效能的对策.
作者:李云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整体护理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整体护理组,每组各71例. 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案一致,护理方法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整体护理,对比两种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整体护理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97.18%,常规护理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78.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护理组患者相关知识与健康方式的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配合度,提高了患者对病毒性肝炎相关知识与生活习惯的认识,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作者:黄彩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胎儿颈部淋巴囊肿超声表现与妊娠结局. 方法:回顾分析从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0 例胎儿颈部淋巴囊肿超声表现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结局. 结果:18例胎死宫内,胎头胎颈周围存在大小不一液性暗区、胎动胎心消失、胎头光环变形,壁厚,界限清晰,可见光带分隔,四肢软组织与躯体变厚. 42例四肢躯体、背部以及头颈部有囊性暗区包绕. 18 例胎死宫内,经超声确诊,采取病理性引产,其余42 例顺利分娩. 结论:对于胎儿颈部淋巴囊肿,超声检查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并同胎儿染色体异常有着密切联系.
作者:甘国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外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而外科护理也是一项兼具复杂性和特殊性的临床护理工作. 在医患关系渐趋紧张的特殊时期,人们的健康需求和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再加上外科护理潜在风险的多样性、高危害性,这使得外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压力也日渐增加. 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结合自身相关工作经验和一些浅薄见解,对外科护理潜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展开探讨.
作者:阿娜尔古丽·曼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腹部淋巴结的临床方法及效果. 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50例腹部淋巴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超声检查和 CT 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超声在炎性淋巴结肿大93.75%( 15/16 )、淋巴瘤92.31%( 12/13 )、转移瘤100.00%(12/12)以及淋巴结结核88.89%(8/9)的诊断方面准确性均高于 CT ( P <0.05). 结论:腹部淋巴结结核重要检查手段之一是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检查可以将肿大淋巴结的数目、形态大的小及位置能清晰判断.
作者:田秋蓉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