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闻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选取了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来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20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1200例体检人员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600例体检人员。给予对照组末梢采血,观察组肘前静脉采血,比较观察两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 RBC 为3.69±0.82(×1012/L)、WBC 为5.3±1.2(×109/L)、PLT 为212.9±82.1(×109/L)、Hct 为0.38±0.05(l /L)、Hb 为120.1±16.1(g/L);对照组 RBC 为3.77±0.64(×1012/L)、WBC 为6.2±3.4(×109/L)、PLT 为226.2±29.06(×109/L)、Hct 为0.44±0.12(l /L)、Hb 为130.1±12.7(g/L)。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肘前静脉采血应用在血常规检验中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检验准确性高,可推广运用。
作者:顾晓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骨盆骨折患者康复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骨盆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常规治疗加上骨盆骨折康复知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通过对骨盆骨折患者相关知识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使得护理工作更加顺利展开,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对医务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杨和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方剂,记录两组手足口病患儿治疗效果及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6.43%,对照组仅获得75.00%的临床总有效率(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86%)(P >0.05)。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给予常规西医基础上加用中医方剂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儿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刘文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人性化管理模式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并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在脑外科工作的护理人员48名,这48名护理人员负责100例在脑外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对这些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对比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前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大幅度提升,对医院的满意度增加,与实施管理干预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在试验期间对医院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与试验前相比,满意度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能有效的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作者:周华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急性脑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患者共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4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仅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加上常规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54例患者在接受依达拉奉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之后,总有效率为92.6%,明显高于对照组且 P <0.05,具有统计学依据。结论:将依达拉奉和银杏达莫联合治疗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具有明显的疗效,且基本不存在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安全性比较高,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广泛推广。
作者:唐林青;郑云海;蔡学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实施护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提高了护士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对疾病有关知识等全面的健康宣教。方法:我院护理部对外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制定相关政策,采取落实相应措施,取得了教好的成绩。结果:通过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得知患者满意度各项指标达到了100%。结论:大幅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士的责任感,外科业务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使护理服务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者:邬亚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肠梗阻采用超声、CT 和 X 线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肠梗阻患者51例,分别给予超声、CT 和 X 线三种检查,对比分析三种检查对临床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情况。结果:超声和 CT 检查诊断符合率94.1%、96.1%高于 X 线的70.6%,且在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及肠绞窄方面 CT 的符合率较超声、X 线高,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超声、CT 和 X 线三种检查诊断肠梗阻,其中 CT 检查的准确率较高,可有效的明确疾病病因;但临床动态监测肠梗阻病情时,超声检查则各适合临床诊断应用。
作者:李丹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惠农区农村妇女宫颈疾病的发病现状,为宫颈癌的筛查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1]。方法:对宁夏惠农区礼和乡回族聚居区的60名回族育龄期妇女与60名汉族育龄期妇女形成对照组,分别进行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宫颈脱落细胞检查,宫颈脱落细胞检查可疑或异常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可疑或异常行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阳性,回族妇女12例,汉族妇女34例,宫颈脱落细胞检查阳性,回族妇女5例,汉族妇女20例,回族妇女生殖道感染几率8.3%,汉族妇女33.3%,其中 HPV 感染阳性者,回族妇女0例,汉族妇女5例,宫颈癌者,回族妇女0例,汉族妇女1例。(P <0.05)结论:我区回族和汉族风俗习惯有很大区别,妇女生殖道感染及宫颈疾病率明显低于汉族,加强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减少和预防妇女生殖道感染及宫颈疾病的意义。
作者:李春花;沈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下肢骨折病人 D 二聚体定量检测的临床实际价值。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下肢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患者术前、术后第三天和术后第七天,使用乳胶免疫比浊法进行相应的 D 二聚体定量检测,然后对患者进行跟踪观察。结果:所有90例患者中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有8例,且并发 DVT 患者在手术前、术后第三天、术后第七天的血浆 D 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 <0.05),且随时间推移逐渐上升;82例未并发 DVT 患者在手术前、术后第三天、术后第七天的血浆 D 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未出现明显的差异(P >0.05);未并发 DVT 患者与并发 DVT 患者术前 D 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没有明显差异(P >0.05),术后三天存在明显差异(P <0.05),术后七天差异更加明显(P <0.01)。结论:D 二聚体定量检测对下肢骨折患者具有积极临床价值。
作者:付小蕾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评价 B 超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效果,重点寻找改善上肢手术病患治疗效果的麻醉方案。方法:笔者随机选择本院骨科2013年05月-2015年05月收取并予以手术治疗的68例病患。参照随机法方案将68例病患分成两个小组。实验组病患以 B 超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为主要方案予以麻醉,对照组以全身麻醉为主要方案予以麻醉,观察2组病患麻醉的有效性。结果:结果发现实验组病患在麻醉效果方面具有优势,存在着差异(P <0.05)。结论:基于上肢手术病患而言,以 B 超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为主要方案予以麻醉有助于提升麻醉效果,还能帮助病患控制并发症,可推广。
作者:朴香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牙隐裂伴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采用三种根充糊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3例老年牙隐裂伴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甲组31例采取 Cortisomol 糊剂填充,乙组31例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碘仿糊剂,丙组31例采取 Vitapex 糊剂。结果:甲组一年后有效率高,且 VAS 疼痛评分低,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老年牙隐裂伴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采用 Cortiso-mol 糊剂的治疗效果佳。
作者:舒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2年1月份-2014年12月份在本社区确诊为糖尿病的119例患者,并对其进行干预护理,对比干预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给予患者护理措施前后,其自我管理能力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实施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血糖及其他指标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给予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如合理饮食、坚持运动、按时服用药物、定时检查及监测血糖、血压),患者血糖及其他指标也明显改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使用。
作者:陈玉琴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依伦平结合施慧达方案对高血压合并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高血压合并代谢异常患者为对照组,选同期86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依伦平结合施慧达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状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单纯高血压患者采用依伦平结合施慧达方案进行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索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微创去腐技术应用于龋齿治疗的可行性及应用意义。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龋齿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3例以及对照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牙钻去腐;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去腐技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龋齿患者而言,选择采用微创去腐技术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同时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作者:任洪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的效果,为本领域规范癌痛护理常规提供部分科学依据。方法:将40例癌痛患者根据使用药物的顺序依次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两组分别对疼痛、并发症和生活质量三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镇痛效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出现便秘的例数明显减少,两组患者出现便秘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肖宏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展开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根据患者的症状施药,存在腹痛。反酸的患者服用20mg 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存在腹胀、嗳气的患者每次给予10mg 的潘立酮治疗,每天2-3次,连续用药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8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对症施药疗效明显,能有效缓解慢性浅表性胃炎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减和临床甲减采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56例亚临床甲减和临床甲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对症治疗,对照组采取甲状腺片治疗,而观察组采取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观察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FT3、FT4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 <0.05),而 TSH、TG 及 TC 表达水平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的 FT3、FT4、TSH、TG 及 TC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左旋甲状腺素治疗亚临床甲减和临床甲减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甲状腺功能,纠正甲状腺激素、血脂的代谢,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林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脑梗塞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者的心理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对脑梗塞患者临床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将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能力以及抑郁程度等诸多方面进行缓解,终显著提高脑梗塞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护理方法包括护理前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并发症预防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在各个环境加强人性化护理模式。结果:两组患者中焦虑与无焦虑患者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这对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病情,缓解护患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霍秀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替硝唑栓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7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微波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硝唑栓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7%)高于对照组(78.9%)(P <0.05)。随访3~1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18.4%)明显低于对照组(28.9%)(P <0.05)。结论:在应用左氧氟沙星和微波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使用替硝唑栓治疗慢性盆腔炎,近远期疗效均较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辉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