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凤梅
目的:探讨针对四肢骨折患者,分析在临床诊断过程中 CT 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5月-2015年05月四肢骨折患者160例。针对所有四肢骨折患者,临床选择 CT 检查的方法进行疾病诊断,针对终获得的 CT 影像进行认真观察分析。结果:针对所有四肢骨折创伤患者,临床选择 CT 扫描检查的方法加以疾病诊断,终发现,表现为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23例;表现为尺桡骨干双骨折的患者43例;表现为 Colles骨折的患者20例;表现为肱骨颈骨折的患者22例;表现为肱骨干骨折的患者30例;表现为胫腓骨干骨折的患者22例。针对本次研究的160例患者,共包括100例患者临床选择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终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疾病情况同 CT 检查情况基本类似。结论:针对四肢骨折患者,临床选择 CT 扫描检查的方法,针对患者的疾病情况可以进行明确诊断,能够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终显著提高四肢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占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的免散瞳眼底照相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1号~2015年12月30号期间到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和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方法的检出率。结果:200例糖尿病患者中,30例出现视网膜病变,其中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出28例,检出率为93.33%;而免散瞳眼底照相检出27例,检出率为90%,二者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比较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而言,免散瞳眼底照相具有操作简单、检出率高、无创性等诸多优点,可以尽早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临床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刘锐芝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高危 HPV 检测联合 TCT 在宫颈癌的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基于本院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利用高危 HPV 检测联合 TCT 技术筛查宫颈癌126例妇女,分析总结高危 HPV 检测联合 TCT 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其中有30例检查者为高危 HPV 感染,在30例 HPV 感染中,有2例为鳞状细胞癌;有4例为高度鳞状上皮病变;10例为低度鳞状上皮病变;8例为不典型鳞状细胞,有6例为正常鳞状细胞的临床资料。结论:高危 HPV 检测联合 TCT 筛查宫颈癌,主要在于检测上皮病变情况以及病毒的阳性率,对于宫颈癌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者:李晓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进一步对院外延伸护理对提高慢阻肺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慢阻肺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院外延伸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电话随访等,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对患者护理半年后生存质量。结果:通过半年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阻肺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通过院外延伸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戴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深入研究优质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2年9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5例患者,观察并比较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是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 EFV1和 PEF 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能够使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对促进患者的痊愈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惠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的有效急救的方法及措施。方法:早期彻底洗胃,有效地应用解毒剂及复能剂,必要时进行血液灌流,严密观察,精心护理。结果:24例患者中抢救成功22例,重度致残1例,死亡1例。结论:迅速有效地清除体内毒物,有效地应用解毒剂,尽早进行血液灌流,精心细致国。的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林玉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利多卡因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上消化道癌筛查的患者7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跟观察组各3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进行麻醉后实施胃镜检查,观察组患者给予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后进行胃镜检查,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观察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丙泊酚应用总量、清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的不同时间点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05),两组患者均在芬太尼静脉注射1min 后起效,但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丙泊酚应用总量、镇痛阈值、清醒时间、术中和苏醒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别是术中呛咳反应)均有显著差异,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利多卡因实施胃镜检查,安全性和舒适性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佳;刘国琼;张丽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在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对其实施有效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45)与观察组(45),对对照组患者实施腹腔镜逆行全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所需补液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应用到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所需补液量、手术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胡安古丽·胡依西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普外科护理工作中影响护理安全的原因,寻找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普外科收拾的80例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安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安全事故的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P 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普外科患者安全护理,可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侯瑞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尿路感染的特点及中医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我科收治64例老年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均为32例,常规组采取西医药治疗,研究组采取中医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4%,常规组为94.7%,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 >0.05);研究组和常规组的肾毒性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应用中医药治疗老年人尿路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毒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重大。
作者:李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儿童注射百白破联合疫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探讨百白破联合疫苗预防接种儿童的护理。方法:针对来我单位进行预防接种的150名3~5个月婴儿,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注射百白破联合疫苗,观察接种后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并加强对不良反应者进行观察与护理。结果:注射百白破联合疫苗后,少数发生了不良反应,其中发热的发生率为1.47%,硬结为1.21%,红肿为1.39%,随着注射次数的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也随之增加。结论:儿童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对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加强留观和护理。
作者:闫庆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方法、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将上述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68.3%),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不良反应几率(48.3%)显著低于对照组(10.0%),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全面改善患儿临床体征,促进患儿康复,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钟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社区治疗与观察进行相关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社区的204例儿童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儿童患者依照年龄进行分组,A 组患儿年龄为0至1岁;B 组患儿年龄为2至3岁;C 组患儿年龄为4至6岁;D 组患儿年龄为7至14岁,采用 IgM抗体检测的方法对四组患儿进行血清标本检测,比较社区儿童支原体感染在不同季节以及不同年龄段的感染频率。结果:D 组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检测的阳性率高,四组间的支原体检测阳性率均差异明显,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秋季和冬季,儿童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较高。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频率与儿童的年龄以及季节有关。
作者:罗亚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融于日常的门诊工作中进而起到的临床实际护理效果。方法:对医疗机构中门诊科室2015年1月到5月的80例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应用研究同时将其作为实验组,而将2014年7月到12月之间在进行常规护理的8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在对实验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之后对比两组患者对于实际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在对实验组患者进行了优质护理应用基础上患者对于在门诊护理过程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来讲对护理效果比较满意,包含了对挂号、取药以及缴费等环节等候时间短比较满意同时对门诊护理过程比较满意。结论:在实际的门诊护理实践中采用优质护理方式不仅仅提高了患者对于护理效果的真实评价,同时也提高了相关医护工作者的护理技能和水平,促进了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和谐关系的发展,有利于医疗机构提高门诊护理效率促进门诊科室工作良好发展!
作者:刘晓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骨盆骨折患者康复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骨盆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常规治疗加上骨盆骨折康复知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通过对骨盆骨折患者相关知识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使得护理工作更加顺利展开,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对医务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杨和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以进一步改进服务环节的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完善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妇产科管理标准,并围绕质量管理,不断改进各个环节中潜在的问题,认真落实护理措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护理隐患,确保护理安全。结果:由于及时落实整改措施,详细制定了护理工作考核标准,从而能够有效监督,检查,评价环节质量,切实解决护理问题。结论:通过临床实践找出存在的不足,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持续进行质量该进,有效控制不良因素的发生,确保护理质量优质,安全。
作者:高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7月9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整体护理干预,结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对比两组护理1周后的治疗效果。结果:1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开展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一定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姜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膝骨关节炎患者应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共2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关节镜清理术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住院时间为(6.8±0.4)天,经随访发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且没有出现静脉血栓或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在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关节镜清理术,并配合围手术期的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助产士在产后访视中对于会阴伤口愈合起到的作用。方法:对我院平产的234例产妇的资料进行统计与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产后访视,产褥期存在的和潜在的引起会阴伤口感染问题得到及时干预。结论:助产士在产后访视干预解决了产妇产后护理支持不足,为产妇提供连续性的服务,大大减少了产褥期产妇会阴伤口感染的发生,减轻了产妇身体上的痛苦,心理上及时得到帮助,提高了医院在社会上的形象。
作者:顾秋霞;俞黎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总有效率。结果:经过两组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数据存在明显的差距,P<0.05。结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在临床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改善了产妇临床症状,加强了产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屈勤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