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敏
目的:探讨助产士在产后访视中对于会阴伤口愈合起到的作用。方法:对我院平产的234例产妇的资料进行统计与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产后访视,产褥期存在的和潜在的引起会阴伤口感染问题得到及时干预。结论:助产士在产后访视干预解决了产妇产后护理支持不足,为产妇提供连续性的服务,大大减少了产褥期产妇会阴伤口感染的发生,减轻了产妇身体上的痛苦,心理上及时得到帮助,提高了医院在社会上的形象。
作者:顾秋霞;俞黎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深入研究健康教育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2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63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患儿、观察组33例患儿,对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的知识掌握程度、满意度、遵医嘱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 =8.76,8.55,8.10;同时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持续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 =7.54,8.9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康教育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提高新生儿家属黄疸知识掌握程度,对促进患儿黄疸消退具有显著作用。
作者:丁静;廖卫华;吴宏丽;李园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小切口手术在小儿疝气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所接收了74例小儿疝气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予以小切口手术治疗,后者予以常规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生发生率(5.4%)低于对照组患者(18.9%),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小儿疝气患者予以小切口手术加以治疗,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并发生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与应用。
作者:王定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共9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 TP 方案治疗。给予观察组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方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陈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清 C -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4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和14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前者为 A 组,后者为 B 组。结果:入院时,A 组血清 C -反应蛋白阳性例率、血清 C -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 B 组,P <0.05,B 组与治疗后半个月的血清 C -反应蛋白水平相比,显著降低,P <0.05。结论:血清 C -反应蛋白能够作为小儿肺炎细菌性感染类型的特征标志,也可伴随着患儿血清监测水平的不断改变描述肺炎患儿疾病的转归情况,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玉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死亡率高的疾病,这不是危言耸听。倘若在实际工作中,难以顺利的将血压长期的、平稳地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的话,就会导致高血压的产生。患者存在高血压,会有很大机会导致脑中风以及冠心病等疾病的产生,这些疾病的存在会导致患者的生命以及健康受到直接的威胁。怎样才能预防高血压这个健康"杀手"?高血压是个慢性病,也可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身体的影响从量变到质变,如果患者保持一个不良生活习惯,那么就会很容易导致产生高血压。如果想要从根本上避免高血压的出现,那么就需要改到坏习惯,逐渐养成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
作者:吴忠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总结了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区的管理体会,目的是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采取的主要方法是重视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存放间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无菌物品的环境管理,质量管理,发放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这样才能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有效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使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存放区的管理能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正规化[1]。
作者:段春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选取了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来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20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1200例体检人员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600例体检人员。给予对照组末梢采血,观察组肘前静脉采血,比较观察两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 RBC 为3.69±0.82(×1012/L)、WBC 为5.3±1.2(×109/L)、PLT 为212.9±82.1(×109/L)、Hct 为0.38±0.05(l /L)、Hb 为120.1±16.1(g/L);对照组 RBC 为3.77±0.64(×1012/L)、WBC 为6.2±3.4(×109/L)、PLT 为226.2±29.06(×109/L)、Hct 为0.44±0.12(l /L)、Hb 为130.1±12.7(g/L)。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肘前静脉采血应用在血常规检验中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检验准确性高,可推广运用。
作者:顾晓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介绍系统护理干预对乙肝大三阳患者接触者的影响,为阻断家族性传染和护理干预提供依据。家族中发现有乙肝大三阳患者,即对可能的接触者进行评估,排序解除密度程度,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从密切接触、一般接触人群的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采取系统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阻断了乙肝的传染。
作者:虞小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了探讨。方法:本文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此认为强化消毒及固定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套管,采取恰当的湿化气道的方法,实施浅层吸引法对患者进行吸痰操作,能够大大增加病人的舒适感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气管切开术后很容易发生并发症,非常有必要采取护理干预,从而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及治疗的有效率。
作者:周文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深入研究奥沙利铂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74例胰腺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患者、治疗组39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并比较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4.9%和10.3%,与对照组患者的74.3%和28.6%比较,差异显著,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沙利铂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胰腺癌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大大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程春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展开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根据患者的症状施药,存在腹痛。反酸的患者服用20mg 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存在腹胀、嗳气的患者每次给予10mg 的潘立酮治疗,每天2-3次,连续用药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8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对症施药疗效明显,能有效缓解慢性浅表性胃炎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中 N -端脑钠肽前体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将受试对象分为心力衰竭组和非心力衰竭组,选择我院收治的心功能 II 级7例、IV 级8例(心功能按 NYHA 的标准分级)共15例为心衰组,无器质性心脏病者10例为非心衰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浆 NT -PproBNP 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衰组患者血浆 NT -ProBNP 水平显著高于非心衰组,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心功能 IV 级组患者血浆 NT -PproBNP 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 II 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NT -PproBNP 可作为判断患者是否有心功能不全,左心室功能受损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作者:陈海霞;耿志浩;吴乐怀;张刘兵;李永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耳孔灸法在敦煌石窟秘方、备急千金要方、针灸大成、针灸集成中均有记载。方法:通过研制新型灸器。结果:以提高耳孔灸法临床效果及扩大耳孔灸法的应用。结论:经多次改进研制出新型耳孔灸器,施治方便,经临床验证,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东;杨延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路径对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来治疗的82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分组软件把8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4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路径干预,观察组综合护理路径干预,比较观察两组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为2.44%;对照组肺部感染率为19.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手术患者使用手术室综合护理路径干预可将术后肺部感染率有效降低,对帮助患者及时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江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普外科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阑尾炎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其普外科常规治疗护理;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中47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6.7±11.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6.9±6.7)ml、平均排气时间为(17.3±2.9)min、平均住院时间为(4.8±1.3)d;且47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优者31例,效果为良者14例,效果一般者2例,效果为差者0例;治疗优良率为95.74%。结论:及时有效的治疗是确保急性阑尾炎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所在,因此一旦确诊患者属于急性阑尾炎,医护人员要及时给予患者手术治疗并给予患者相应常规护理,从而挽救患者生命,预防患者术后感染。
作者:李志永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临床特点,总结管理经验。方法:收治住院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期门诊收治的症状控制较理想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纳入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相关指标检测。结果:观察组:疾病自知率63.33%、有心肌梗死发病史16.67%,因冠心病入院1-8次,平均(4.4±3.2)次,平均间隔时间(7.4±2.0)个月,接受过介入治疗8.33%,和2型糖尿病30.00%、高血压68.33%、脑卒中病史10.00%、脂肪肝10.00%、心房颤动5.00%、TC 异常15.00%、TG 异常13.33%、HDL 异常50.00%、LDL 异常30.00%、血糖控制不达标38.33%、血压控制不达标40.00%、吸烟5.00%;单支病变30.00%、双支病变35.00%、三支病变35.00%,稳定型心绞痛26.67%、不稳定型心绞痛25.00%、急性心肌梗死48.33%;观察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心率、脉压、舒张压、CRP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该院冠心病入院患者知信行水平欠佳,危险因素控制情况不容乐观,以急性心肌梗死入院者比重较高,许多患者间隔数月便入院1次,应提高危险因素管理水平。
作者:王晶晶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康复中步行训练的时机选择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脑梗死发病后偏瘫 Brun-storm 分期为1期患者,按照训练时间的不同分为 A 组52例和 B 组47例,A 组在肌张力不低下情况下早期训练,B 组患者患肢可基本承重、站立及活动情况下行步行训练。结果:A 组患者训练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后 FIM评分、BBS 评分较 B 组明显增加,P <0.05。结论: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步行训练时,早期实施科学步行训练,可促进患者更好康复。
作者:王春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物质生活相对于以往也有了改变,也逐渐增加对医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因此对医疗卫生护理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也逐渐凸显出作用,因此为提高护理服务,有必要在其中融入人性化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激发护士工作积极性。
作者:郭月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病种成本核算是对医疗保险制度的补充和延伸,将为医院的生存和长远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因此,以病种成本核算为指导,科学开展病种核算十分重要。本文,笔者将会分析病种成本核算的概念,病种成本核算运用的存在问题,为推进病种成本核算的应用提供若干参考建议。
作者:王鹏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