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工伤患者的心理问题调查分析与对策

农丽宁

关键词:工伤, 心理护理, 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工伤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需求,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和焦虑自评量表SAS 对136例工伤患者进行心理问题调查。结果:约69.9%的工伤患者存在中度以上焦虑情绪。在 SCL -90评分中,恐惧、焦虑、抑郁、躯体化、偏执等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工伤患者普遍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提倡在治疗伤病的同时,应重视并加强心理护理。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卡马西平致严重血小板减少1例

    1例61岁女性患者因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入院。入院时PL T 0×109/L ,2周前开始口服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入院后给予肾上腺色腙、酚磺乙胺、氨甲苯酸、白眉蛇毒血凝酶防治出血、奥美拉唑预防消化道出血,入院第2天、第3天、第4天复查血小板分别为:7×109/L、PLT :17×109/L、50×109/L ,期间未再出现口腔渗血及活动性出血。患者于第5天出院,未再随访血常规。

    作者:徐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上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作用。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7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结果:经一段时间护理后,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行胃肠道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手术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德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因盆腔炎性包块而行手术治疗患者68例,其中34例行腹腔镜手术,34例行开腹手术。比较其住院天数、疾病种类、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相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所用抗生素种类、剂量、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到正常时间、血象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明显优于开腹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程碧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门诊输液风险管理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门诊输液中常见的风险问题以及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统计分析本院在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发生的门诊输液缺陷情况,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并给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比较两年中门诊输液中出现的缺陷情况,以及护理隐患的检出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经研究发现,通过门诊输液风险管理工作的落实和强化,门诊输液中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隐患均明显减少,护理满意度获得明显改善。结论:在门诊输液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有助于减少护患纠纷和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莉雅;潘学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平衡针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108例

    目的:探讨平衡针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平衡针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取穴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63.0%、96.3%,对照组的分别为40.7%、8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平衡针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安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盛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并探讨采用抗生素合并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所确诊收治的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2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抗生素合并微波治疗。抗生素治疗:采用奥硝唑以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液进行治疗;在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微波治疗。对照组患者在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观察组治愈患者9例(45%),有效10例(50%),无效1例(5%),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至于患者4例(20%),有效11例(55%),无效5例(25%),治疗总有效率为75%,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生素合并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伴重症吸入性肺炎1例治疗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伴重症吸入性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我们按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内科治疗联合吸入性肺炎的抗炎、解痉、平喘,利用纤维支气管镜和机械通气的支持来解除呼吸窘迫。结论:治疗方法成功的使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提高了病人的生存时间和质量,避免了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韩淑亭;冯鹏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急诊科的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对提高急诊急救病人的抢救、诊断、治疗和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应加强硬件建设,配备合理的人员,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结论:注重护理质量管理中的细节管理,可有效地控制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洪志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护理人才流失及应对方法

    随着三甲医院复评的日子越来越近,而我院护理人才流失的脚步越来越快,离职的人越来越多,导致本来就很繁重的护理工作更加繁重,加上复评要准备的资料繁多,无形中在职护士的压力增加,超负荷的劳动,让身体抵抗力变差,病假、离职,恶性循环。护理人才的流失是我院管理者目前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而流失的人员中有相当部分是有经验的骨干,这是新上任的护士所不能替代的,护理质量下降是必然趋势。那么,护理管理者应尽快发现问题,提出应对方法,解决问题。

    作者:潘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生实习前操作技能强化训练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操作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在护生实习前注重学生操作手法的正误及操作步骤熟练程度的强化训练,对于初级护理人才的中专护生显得至关重要。

    作者:胥执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顺产后患者出血的高危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自然分娩后出现的100例产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孕妇产后出血的主要高危因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结论:在产前做好各项检查,并及早发现孕妇所存在的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尽早进行产前干预,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自然分娩的质量。

    作者:焦俊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药物联合体外起搏应用于急诊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采用药物联合体外起搏方法在急诊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本中心自2012年1月~2013年4月进行严重缓慢心律失常120例患者进行治疗,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联合体外起搏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本中心分组治疗之后,对照组起搏成功有20例,起搏有效占14例,无效占26例,起搏成功率为56.67%;观察组起搏成功有38例,起搏有效占16例,无效占6例,起搏成功率为90%,两组患者的起搏成功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药物联合体外起搏方法比单纯的药物在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更好,其治疗不仅稳定,而且无创,并发症也相对较少,值得临床的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李静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斑点追踪技术在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心脏功能评价对于心血管疾病有着非常重要意义。传统评价方法有 M 型、二维、三维以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及衍生的一系列方法评价心功能也得到公认。斑点追踪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STI)将心脏机械运动力学研究由单纯左室短轴、长轴运动和射血分数评价转向心肌形变特征研究。克服了组织多普勒技术局限性,成为评价心肌功能新指标,本文对斑点追踪技术的显像原理、临床应用及发展前景综述如下。

    作者:谭春梅;高玉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的护理

    静脉留置针作为新一代的科研成果,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邓矿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15例妊娠期合并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诊治

    目的:探究与分析妊娠期合并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回顾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妊娠合并肠梗阻患者1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妊娠期合并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进行积极的治疗。结果:为10例患者进行了保守治疗,为5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经临床积极治疗后,本研究中的15例的妊娠合并肠梗阻患者,13例恢复良好(占86.67%),2例(占13.33%)产妇出现流产、早产、切口感染等情况。结论:妊娠期合并肠梗阻少见,临床诊断困难,易误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手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可以明显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付饶;徐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36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是一种渐进性疾病,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归宿,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1]。

    作者:孙雪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病证关系探讨

    目前治疗疾病的方法众多,但简单归纳主要是中西医结合。多数是将西医确诊的疾病,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的观点,将疾病所表现出的证候加以辩证,然后提出不同证候的基本治疗方法。不论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都要求对病情作深入地分析,然后根据病、证不同制定相应的治则。从同证异病的差异中寻找针对性强,能阻断疾病发展的有效方药。因此,探讨病证关系是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作者:李宏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目的:对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对我院收集的60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30例,A 组应用静吸复合全麻,B 组应用行脊椎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测定患者多巴胺(DA)、血浆肾上腺素(A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手术后记录患者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及清醒时间,观察手术后48h 之内的不良反应、追加镇痛药物的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和 A 组患者相比较,B 组患者的 DA 浓度、血浆 AE 与 NE 浓度降低,且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与清醒的时间出现明显缩短,手术后躁动与追加镇痛药物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且 P<0.05;手术中知晓率、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应用脊椎硬膜外麻醉加全麻的麻醉方式效果更优。

    作者:芮杰;夏建辉;李丹;赵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道真县人民医院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分析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及轻微、但传染度颇高的传染病,可由多种的肠道病毒引致,5岁以下易得。夏秋季是高峰期。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会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 A 组16型(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为常见。为了解前来我院就诊的手足口病的发病特征,对我院2012年就诊的手足口病疫情进行了分析。

    作者:赵柳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联合降压调脂在社区治疗老年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采取降压调脂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社区老年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29例观察组和29例对照组,采用氢氯噻嗪配合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辛伐他汀。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血脂情况以及心脑血管情况和用药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下降程度明显好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脂改善情况,观察组好于对照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比较后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社区老年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采用联合降压调脂进行治疗,血压和血脂水平能够得到显著改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出现率明显下降,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姚其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