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对胆囊切除的临床效果比较

冯俊峰

关键词:腹腔镜, 传统开腹手术, 胆囊切除, 临床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胆囊结石患者,对比采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完成胆囊切除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胆囊结石患者184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B1组(腹腔镜组92例)与B2组(开腹组92例)。对采用不同方法完成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比B1组患者与B2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患者的排气时间、患者下床时间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等方面,B1组凸显优势明显(P<0.05)。对比B1组患者与B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完成手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表现了诸多的优点,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患者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并且在完成手术后患者会在短时间恢复,针对胆囊结石患者的手术治疗,应用价值显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对胸腔穿刺抽液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对胸腔穿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方法。方法:根据接受胸腔穿刺治疗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论:对胸腔穿刺患者提供护理时,需要特别留意其生命体征,当出现呼吸性异常时,要通知医生。

    作者:吕娟;李冰妍;田丽英;苗莹莹;刘怀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纤支镜对煤工尘肺合并肺癌的诊断价值探究

    目的:探究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对煤工尘肺合并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78例煤工尘肺合并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技术进行病情诊断,对照组使用胸部X线进行诊断,比较两组的病症检出率以及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的病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的病症检出正确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煤工尘肺合并肺癌有很好的效果,能有效提高病症检出率和准确率,方便制定相关治疗方法,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刘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接收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给予所有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后,溶栓成功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82%;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远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8%,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期间,在给予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死亡率,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贞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诊手术治疗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治疗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80例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急诊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我院治疗满意度为95%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收缩压为(113±7mmHg)、舒张压为(75±5mmHg)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上,对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治疗效果比较显著,患者治疗后创伤较小,治疗后并发症也较少,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林立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研究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卫生院从2012年10月-2013年11月的48例血液检测的患者进行结果的讨论分析,分别将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 A 组,地中海贫血患者作为观察B组。其中地中海贫血有2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25例,对两组患者的血液检验情况做观察。然后选取健康成人4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的 RBC、MCV、RDW、MCH、MCV/RBC等指标。结果:48例患者中的白细胞,血小板,外周血血红蛋白都显示异常,在血液生化方面,48例患者中的 RBC、MCV、RDW、MCH、MCV/RBC等指标均异于对照组。结论:在贫血的鉴别诊断中,RBC、MCV、RDW、MCH、MCV/RBC等指标都能帮助诊断贫血,同时也需要对患者做多方面的血液检测这样才能鉴别出贫血的类型。

    作者:鄢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磷酸钠盐与甘露醇肠道准备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并分析肠道准备过程当中,对磷酸钠盐以及甘露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需要行肠道准备的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患者各计5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磷酸钠盐进行肠道准备,对照组患者应用甘露醇进行肠道准备。对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水平以及患者耐受性水平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中,48例患者达到有效清洁水平,清洁率为96.00%,对照组40例患者达到有效清洁水平,清洁率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50例患者中,47例患者可耐受,耐受率为94.00%,对照组38例患者可耐受,耐受率为76.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磷酸钠盐应用于肠道准备中具有良好的肠道清洁优势,且患者耐受性较高,可作为肠道清洁的基础性用药,加以推广。

    作者:罗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11月我院接收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显效24例(60%),有效14(35%),无效2(5%),总有效率95%,远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戈建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晕针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护理干预从而降低我院输液区接受输液、注射治疗并曾有晕针史患者的晕针率。方法:对本院2012年全年急诊输液区的100例治疗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护理,干预组对患者的体位姿势、机体状态进行指导并进行心理护理、选择操作技能熟练、语言优美的护士进行操作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再次发生晕针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有晕针史的患者护士可以通过预防性的评估,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减少晕针患者的再发晕针发生率,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作者:陈燕芬;黄六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在校生形态发育的比较研究

    目的:了解盘锦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在校生生长发育现状,为盘锦地区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15~17岁1200名盘锦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在校生身高、体重、胸围等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经统计分析显示,2013年盘锦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在校生身高、体重城市高于乡村(P<0.01)。结论:2013盘锦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在校生形态发育的总体水平,城市高于乡村,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张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的临床带教体会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的临床带教,使新护士尽快适应职业角色,独立当班。方法:对2011年以来10名到胸外科的新护士进行短期的专科知识强化培训,培训内容为: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的知识要点、操作、观察内容、突发状况应对等。结果:快的1~2天就能掌握操作要领,慢的需要1周时间。结论:对新护士进行短期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的临床带教,使新护士更好更快的掌握,做到心中有底,独立当班的时候就能沉着应对。

    作者:陈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电针联合牵正散加味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中药牵正散加味为主的治疗方法与电针联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电针联合牵正散加味的中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电针加醋酸泼尼松片、维生素B1片及甲钴胺分散片口服,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6.67%,对照组愈显率为76.67%,(P<0.05)。结论:电针联合牵正散加味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作者:巩浩;周传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护理心得。方法:根据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的是普通护理,实验组使用的是完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治疗效果。结果:根据两组患者接受的不同护理方法我们得知,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几率为80%,实验组36.66%,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治疗更多。结论: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围手术期使用的全面完善护理能够帮助患者降低并发症几率,提升治疗效果,临床效果不错。

    作者:胡本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抢救一例产后大出血致心脏骤停的护理体会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超过500ml ,称为产后出血。其中尤以产后2小时内出血为多见,是孕产妇死亡四大原因之一。我科成功的抢救一例产后出血病人。

    作者:聂丙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析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的病理诊断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病例以及诊断方式。方法:以2012年下半年我院接收的80例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使用观察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来诊断。结果: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具有普通宫颈炎的临床症状,滤泡增生、边界处光滑,没有发现肿瘤改变。结论: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临床中经常出现当成宫颈炎来诊断,该病症和恶性肿瘤不同,其没有浸润破坏性生长[1]。

    作者:田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护理情况。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接受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治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针对患者并发症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32例患者中,感染患者6例10次,1例瘘口皮下隧道,2例3次导管感染,7例出现堵管28次,2例导管渗血沙眼,1例患者在使用1年左右后出现导管外接头裂开。结论: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并发症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代乐;国华;姚佳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严重创伤急诊救治的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以便为临床急诊救治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严重创伤急诊救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结果:77例严重创伤患者成功脱险71例,死亡6例,抢救成功率为92.21%。结论:针对严重创伤急诊救治患者,要采取积极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比如说入院前急救护理、急诊室护理及加强患者病情监测等,对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冯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探讨舒适护理对痔疮术后患者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痔疮手术后使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256例痔疮患者的手术后护理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使用常规护理,一组使用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舒适护理的患者普遍比较满意。结论:痔疮手术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其术后的疼痛感较轻,满意度较高,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商兴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新时期护理安全管理策略探讨

    目的:探究护理安全管理的主要特点及管理策略。方法:进一步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构建安全管理网络以及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人员及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保证护理安全。结果:护理安全管理形成一个严密、有效、全方位的系统机制,全面落实,管理人员及护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逐渐加强,有效控制了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出现。结果:经过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系统,是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健康发展有效的方式,塑造了医院良好的形象。

    作者:郑香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全程护理模式对提高门诊输液患者认识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析全程护理模式对提高门诊输液患者认识水平的影响。方法:笔者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门诊进行输液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参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模式,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包括:健康教育认识水平(主要是对用药知识与疾病知识的认识)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对于疾病和用药的认识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其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搞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0.05。结论:全程护理模式对提高门诊输液患者健康教育认识水平有着显著作用,同时加快了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深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值得我院临床应用。

    作者:潘学章;陈莉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84例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16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83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84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舒利迭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8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给予舒利迭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发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