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静
临床工作实践中,对于常见病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应了解各种药物的性质,因人而异,准确用药,对于病人的康复有着极为相关并有效的结果。以下,就是从资料中找寻出的相关用药,并需掌握的剂量。
作者:吴军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研究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护理情况。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接受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治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针对患者并发症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32例患者中,感染患者6例10次,1例瘘口皮下隧道,2例3次导管感染,7例出现堵管28次,2例导管渗血沙眼,1例患者在使用1年左右后出现导管外接头裂开。结论: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并发症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代乐;国华;姚佳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病例以及诊断方式。方法:以2012年下半年我院接收的80例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使用观察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来诊断。结果: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具有普通宫颈炎的临床症状,滤泡增生、边界处光滑,没有发现肿瘤改变。结论: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临床中经常出现当成宫颈炎来诊断,该病症和恶性肿瘤不同,其没有浸润破坏性生长[1]。
作者:田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与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剖宫产产妇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比照组,两组产妇都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仅实验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与观察两组产妇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拔管以后的排尿时间,对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以及产后疼痛度与产妇心理状态进行评分观察。结果:实验组产妇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比照组(24.7±4.6)hvs.(32.4±6.7)h,P <0.01;实验组产妇排尿时间短于比照组产妇(2.73±1.47)hvs.(5.64±2.65)h,P <0.05,其中实验组产妇自然排尿成功率高于比照组(96.32% vs .82.07%,P <0.01);实验组产妇发生乳房肿胀或是乳汁不足以及血尿与头痛的发生率低于比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对待剖宫产产妇的康复是有利的,可以明显减短产妇排气与排尿的时间以及降低并发症,有利于缓解产妇的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李慧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进行宫颈筛查的必要性,并分析妊娠期宫颈病变的预防、诊断特征。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宫颈细胞学检查的妊娠期孕妇106例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妇科常规检查的非妊娠患者250例为对照,开展回顾性研究,详细分析患者临床病例和诊断特征,并深入探寻妊娠合并宫颈病变的诊疗方法。结果:宫颈细胞学检查发现妊娠组孕妇宫颈上皮内病变发生率和非孕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患者病变程度加深,TBS细胞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很大程度展现一致性;高危型 HPV 感染率和病理学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妊娠期和非妊娠期妇女宫颈病变发生率大致相同,产前孕妇应进行宫颈疾病筛查可及时发现宫颈病变,并采取积极的治疗;宫颈细胞学筛查和阴道镜活检对孕产妇是安全、必要,对癌前病变、宫颈癌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妊娠合并宫颈病变患者应综合各因素,实施针对性诊疗方法。
作者:谢飞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儿科护患沟通技巧在护理中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入住我院6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儿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结合有效的护患沟通。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分别为32(94.11%)、28(82.35%);护理纠纷发生率分别1(2.94%)、4(11.76%),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中往往有效的护理能增强护士和患儿及家属之间的信任与理解,防止误会和争执所导致的医疗纠纷。
作者:易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研究分析围手术期妇产科护理相关内容。对围手术期的妇产科患者提供护理是为了让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几率,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治疗服务。我们需要对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进行提前准备和事后评估,以提升护理质量。妇产科患者的围手术期目标是以对妇产科患者的身心提供护理,促进其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付联合;孙胜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人们面对着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健康的体魄。社会的变化导致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健康、生态成为人们渴望的。同时伴随着物质的广泛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也随之出现。尤其是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对小孩子的健康更为重视,随之小孩子的各种接种预苗也出现了,并得到大家的支持,但是对预防接种的一些事项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了解,本文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来进行论述。
作者:刘风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当前,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的应用到临床治疗中。一些医院开始引进采用大型医疗设备,但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因设备的管理维护方面存在不足,影响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维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作者:王敬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总结西医常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方法:临床跟踪分析2008-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西医常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37例。结果:37例患者中,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追逐三个月无复发19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89%。结论:西医常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结合心理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此病的复发率。
作者:石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索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脑梗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52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经过3个月的护理以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两组基本康复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无效例数比较分别为χ2=4.9290(P=0.0264),χ2=1.9429(P=0.1634),χ2=1.7000(P=0.1923),χ2=4.2000(P=0.040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17.6409(P=0.0000)。两组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不满意例数对比分别为χ2=1.2750(P=0.2588),χ2=0.1006(P=0.7511),χ2=2.6413(P=0.1041);两组满意度对比χ2=15.3798(P=0.0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脑梗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确切,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王跃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贫血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对在我院透析室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69例患者,检测蔗糖铁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 )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69例患者经蔗糖铁治疗后临床 Hb、HCT 均升高,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蔗糖铁注射液可有效地纠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容易接受治疗。
作者:王迎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护理干预从而降低我院输液区接受输液、注射治疗并曾有晕针史患者的晕针率。方法:对本院2012年全年急诊输液区的100例治疗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护理,干预组对患者的体位姿势、机体状态进行指导并进行心理护理、选择操作技能熟练、语言优美的护士进行操作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再次发生晕针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有晕针史的患者护士可以通过预防性的评估,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减少晕针患者的再发晕针发生率,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作者:陈燕芬;黄六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村民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知晓率情况,为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480名村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 Ex-cel2007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480名被调查者中,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了解水平及对国家免疫规划相关政策的知晓率较低,获取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途径单一,医务人员缺乏传播技巧。结论: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大众平台,构建多层次的系统传播格局,逐步提高村民主动参与预防接种的责任意识。
作者:高永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在粘连性肠梗阻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18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 A 组(生长抑素+肠梗阻导管组),B组(生长抑素+鼻胃管减压组),c组(肠梗阻导管组)和D 组(鼻胃管组)。常规治疗包括禁食、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全胃肠外营养以及应用抗生素。 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善宁)0.6mg 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0ml持续静脉滴注,同时联合置入肠梗阻导管取代普通鼻胃管行肠内减压。观察和比较4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胃肠减压量、自主排气排便时间和中转手术率。结果:通过治疗发现,A 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平均胃肠减压量分别为 A 组:632±102ml/d ;B 组:410±86ml/d ,C组:1020±148ml/d和D组590±97ml/d。结论:应用生长抑素静脉持续泵入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医学范围内推广使用。
作者:詹方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X线结合C T 扫描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患者均行X线检查及C T 扫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种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C T 扫描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率为89.8%,X线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40.8%,X线结合C T 扫描的诊断准确率为100%,C T 扫描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P<0.05),X线结合CT 扫描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 扫描及X线单独使用的诊断率(P<0.05)。结论:将X 线结合CT 扫描应用于腰椎键盘突出症的诊断中可有效的提高诊断准确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吉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沟通交流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沟通交流作用、学习培训、沟通过程以及技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旨在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减轻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和术中的不适感。
作者:王春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中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30例中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开展全方位护理,包括心理调节、保持血压稳定、保护肢体和皮肤、加强口腔护理及保持大小便通畅等。结果:30例患者经过护理配合,25例好转,5例死亡。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致残率的根本保证。
作者:高佩娟;张跃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分析血尿酸水平和高血压之间的联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人之间的血尿酸水平进行对比,探讨血尿酸和高血压的联系。结果: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要高出健康人不少。结论:血尿酸水平和高血压病情有着紧密联系,且是高血压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齐晓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行常规护理,对照组行优质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 SAS 评分为(35.37±1.69),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29.62±1.2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5.1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78.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手术患者的优质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医从性,还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群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