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景荣;马国臣
目的:观察比较在血尿来源判断过程中,应用显微镜法与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分析法检测的准确性。方法:取170例血尿病人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病变类型不同将其分为 A 组(肾小球病变组)90例和B组(非肾小球病变组)80例,对170例分别以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分析法和显微镜法检测两组尿液红细胞(RBC)形态,对二者判断结果进行评估分析。结果:镜检法的敏感性为82.2%,特异性为71.3%;自动尿沉渣分析法的敏感性为91.1%,特异性为83.8%,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鉴别血尿过程中,自动尿沉渣分析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与传统显微镜法相比,其在血尿来源判断方面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王玉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分娩期疼痛对产妇和胎儿有诸多不良影响,分娩镇痛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产程中的疼痛,但传统的分娩镇痛一般在活跃期开始实施,这使产妇依然不能接受全程的镇痛,降低了分娩镇痛的整体舒适度。在此背景下,潜伏期实施分娩镇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被提上了日程。现就潜伏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王磊;郑观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患者接受的麻醉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我院的84例剖宫产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硬膜外麻醉,观察组使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对比分析其麻醉效果。结果:在对患者使用麻醉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生效时间短于对照组,Bromage评分也是观察组比较优秀。另外在新生儿 Apgar评分、NBNA 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方式其效果比硬膜外麻醉要好,患者的生效时间短。
作者:王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奥氮平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十版(ICD -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中躁狂发作,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研究组)与单独使用丙戊酸镁缓释片(对照组)。治疗6周。用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评估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与各自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在治疗第1周末的减分率比对照组显著,这种差异在1~6周一直存在(P<0.05),而且第6周结束后的临床痊愈率也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奥氮平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躁狂发作,疗效及安全性较好,且起效迅速。
作者:孙艳芝;谢同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结核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必须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就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危害,对其生命也是一种威胁,并且对于身边的人来说,其传染性也是不容小觑的。一旦染上结核病就必须要进行正规系统的诊疗,否则极易转成治疗更加困难的耐药性结核。以下所阐述的就是根本笔者的临床经验和一些注意事项,旨在找出治疗结核病更加有效的方案,供同行业参考。
作者:郑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法的特点。方法:选择我院经皮黄疸指数测定确诊为黄疸症的新生儿66例,分别给予患儿常规药物治疗及蓝光照射治疗,并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儿分别为30例和36例。观察治疗后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情况,比较两组患儿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明显,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和76.67%,其差异的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水平过高引起的,而蓝光的光波峰值对胆红素具有很强的吸收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患儿体内胆红素水平,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蓝光照射是临床上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有效、安全、便捷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梁昌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针对少量胸腔积液以及胸膜粘连的普通放射现象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行普通放射检查的患者60例,针对普通的放射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普通放射检查能够有效的检出少量胸腔膈角变钝,给予患者抗生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影像学中的不可定性对于普通放射检查少量胸腔积液与胸膜粘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当得到重视。
作者:樊仁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讨论利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奥硝唑对牙周病的治疗效果,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我院在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接诊牙周病患者100例,不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因素,将其无差别随机分配为两组,即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奥硝唑,生效率达到88.5%,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段治疗生效率仅为62.3%。结论:利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奥硝唑治疗牙周病具有显著效果,经过临床实践检验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胡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可吸收封线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24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将患者分为妇科组和产科组,然后将患者随机的均分成立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缝线进行缝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妇科组中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感染以及脂肪液化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患者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以及伤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恶露持续时间、伤口感染率以及脂肪液化率等都明显对于对照组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缝线能够显著的降低手术时间、伤口感染以及脂肪液化等,改善手术的治疗效果,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军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有些医疗单位为了保持中药房的整洁美观及防鼠需要,将传统的木质中药柜更换为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药柜。其优点是美观耐用,密闭性较好。我们从使用上述材质药柜的医疗单位使用情况反馈来看,这些金属药柜在使用中通常都存在以下情况:在贮装:(1)肉质状中药饮片及水份含量较大的饮片如生地、熟地、玄参、黄精、天冬、芦荟及肉苁蓉等;(2)油性及种子类饮片如苏合香、乳香、没药、柏子仁、桂元肉、枸杞子等;(3)含碱性成分的饮片如硼砂、海螵蛸、瓦楞子、龙骨及牡蛎等;(4)含槲皮素成分的饮片如儿茶、泽漆等;(5)含有机酸成分的饮片如乌梅、山茱萸、硇砂等;(6)含鞣质成分的饮片如石榴皮、诃子等;(7)矿物类饮片如芒硝、代赫石、珍珠母、冰片、赤石脂、硫黄、雄黄、轻粉、升药、炉甘石、砒石、铅丹等。对上述这7类中药饮片在贮藏一段时间后,用于贮装饮片的不锈钢药斗内盒的表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生锈等现象,从而损伤药屉。
作者:詹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基层综合性医院门诊用药结构的现状。方法:对基层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抗感染用药的份额稳步下降。结论:我院门诊用药存在一些不合理性,需进一步干预。
作者:孙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集束化护理模式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针对性的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来我院进行机械通气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包括 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干预前后血气分析各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 VAP发生率是11.1%,比对照组患者(31.1%)的低,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机械通气时间,对照组患者明显长于实验者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PO2比干预前显著提高,而PCO2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可以显著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唐玲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的观察组在治疗6个月后两组在 Hb、BNP、Ccr、CI等的情况。结果:在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心功能方面优于常规治疗。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较大,能够使患者的左心功能得到改善。
作者:郭红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我院2011年到2013年的门诊处方进行点评评析,整体性掌握用药基本情况,通过处方点评指标促进处方质量的提高,同时改善临床用药的有效、安全、合理。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到2013年的门诊处方,其中从2011年每月已归档的处方中随机抽取100份门诊处方(全年共1200份);随机抽取2012年和2013年每天的门诊处方(共20份),两年共计14500份。结果:在所选取的14500份处方当中,2011年到2013年的处方合格率分别为:2011年91.5%,2012年98.1%,2013年99.5%。结论:尽管我院处方点评指标控制合理,但临床仍存在个别用药不合理现象,但通过对《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力执行,我院的门诊处方质量已表现出明显改善;今后工作还应在药剂科工作职能的强化、药师与医生配合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强化。
作者:王绍龙;陈通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早产儿疼痛的非药物缓解护理方式。方法:根据2010年至2013年我院的早产儿进行研究,对早产儿提供了非药物性疼痛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采取非药物性护理能够对早产儿的疼痛情况得到缓解。结论:非药物性护理在早产儿的疼痛护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消除一定的因为疼痛引起的影响。
作者:史春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我科2014年1月成功救治一例疑似急性胰腺炎的脾动脉瘤破裂患者,现在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张某某,女性,52岁,2014年1月15日18:07因“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左上腹为主,隐痛”。因血压一直升高急诊入住我院。立即给予降压,半小时后后血压降至140/60 mmHg ,停用降压药。但血压很快下降至60/40 mmHg ,患者心慌,多汗,给予加快补液,多巴胺升压,无好转,拟“急性胰腺炎可能”收住我科。入科体检时见腹部膨隆,腹软,叩诊鼓音,左上腹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消失。治疗方案为:鉴别诊断,抗休克,抑酸,抑制胰腺分泌治疗。患者血色素进行性下降,否认贫血病史。三小时后患者腹痛加重,腹肌紧张,心率160次/分,考虑原有脾动脉瘤,立即加快补液,止血,输血。复查B超,大量腹腔积液。B超引导下准备做腹腔穿刺,急送检腹水淀粉酶阴性,结合患者血尿淀粉酶阴性,考虑腹腔出血,脾动脉瘤破裂可能。抗休克治疗同时急诊准备手术。手术中近脾门出见一瘤样结构,直径约5cm ,已破裂,立即行“脾切除+胰腺体尾部切除术”。
作者:冯建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程序化管理模式在全麻手术患者术后麻醉复苏室交接中的应用。方法:选我院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100例全身麻醉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全身麻醉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术后按常规送至麻醉复苏室复苏,其中对照组按巡回护士常规交接习惯与复苏室护士交接,实验组按程序化交接管理模式交接。比较两组交接有无漏洞。结果:实验组在交接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高于安全对照组。结论:程序化交接管理模式在麻醉复苏室的应用可以提高手术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护理安全,应在科室推广使用。
作者:陈伦江;陈豫;唐淋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眼调节和近视眼的联系。方法:根据50例自愿接受此次研究的患者来进行研究,对其100只眼睛进行研究,通过屈光不正的情况还有检查的结果来对为患者的近视眼和眼调节因素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此次研究的患者小20岁,大的30岁,屈光不正大为-10D ,为其进行了调节,幅度从6.25D至13.70D ,平均一分钟9.64周。结果显示患者的屈光度和调节幅度之间具有相关性,而调节敏捷度不存在相关性。结论:屈光不正可以通过眼调节幅度来进行改变,较低的幅度则会产生较高的屈光度,相反亦然,临床中近视患者可以通过对调节幅度进行训练来减慢眼睛近视度数加深的情况。
作者:王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针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进行护理观察。方法:选择入住我院妇产科进行手术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全面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给予全面护理组综合护理方式,常规护理组则进行常规护理。通过观察患者经护理后腹部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并且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率,来总结体会利于患者腹部切口恢复的护理方案。结果:全面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8.57%)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17.14%),且全面护理组相对满意率(94.29%)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及日常全面护理,大大降低患者腹部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刘永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安脑片治疗高血压头晕疗效。方法:高血压患者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安脑片口服,15天为1疗程。结果:120例门诊患者使用安脑片治疗高血压头晕总有效率达到97.5%,无明显禁忌症和副作用,同时发现安脑片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头晕有特殊的疗效,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颜景荣;马国臣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