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根管治疗期间急诊症的原因及治疗

张韶辉;兰帅

关键词:根管治疗, 急症, 甲硝唑, 原因
摘要:目的 分析根管治疗过程中出现急症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56例前牙根管治疗病患,展开原因分析,之后选用较地塞米松(DXM)、碘仿和樟脑酚(CP).结果 对42颗急症反应的前牙患者分别采用DXM碘仿和CP进行治疗,经卡方检验,DXM碘仿的疗效(82%)明显好于CP(45%),P<0.05.结论 根管病人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急症,这种现象和患者牙髓状况、牙位等重要关联,用地塞米松碘仿对预防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8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分析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科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8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均有:(1).内脏敏感性增高;(2).胃动力障碍;(3).胃酸分泌的改变;(4).幽门螺杆菌感染;(5).遗传易感性;(6).精神因素和应激因素;(7).脑-肠轴与胃肠激素改变.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受内脏的敏感性:胃动力障碍、胃酸、幽门螺杆菌、遗传、精神、应激因素的影响.

    作者:周玉琼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及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的治疗疗效.方法 将2009年9月-2013年5月我院收住的36例I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术后随访3年,记录临床资料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在第1年内复发;10例在第2年复发;2例第3年复发;16例随访结束时仍正常.结论 子宫内膜癌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疗效肯定,能够延长患者的存活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云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一起学生肺结核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2013年9月,某校高三(7)班出现结核病暴发.疾控机构及时开展密切接触者调查和寻找传染源,有效地控制了疫情.本文结合这起学校结核病暴发疫情,分析学生肺结核病疫情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提供依据.

    作者:李振雄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将10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3例脑梗死患者在西医治疗方案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3例脑梗死患者用西医常规治疗外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蕾;孙连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浅析急诊科创伤性气胸临床救治与护理

    目的:探讨急诊科创伤性气胸临床救治与护理.方法:本次研究均为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急诊科收治的创伤性气胸患者,回顾临床救治及整体护理资料.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中,无感染、引流管脱出等不良事件发生,39例患者救治成功,1例因合并重型颅脑损伤失去佳治疗时机而死亡,救治成功率为97.5%.结论:加强急诊科创伤性气胸临床救治,并实施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可全面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作者:夏宝宝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谈健康教育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重要意义

    社区卫生服务属于社区建设的关键要素,应在省级卫生部门以及政府领导等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以及全科医师为主,科学的使用社区的资源以及技术,为社区居民解决卫生问题,融合了健康教育、医疗以及保健等功能为一体.文章主要针对健康教育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开展健康教育的方式,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刘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不同手术及麻醉躁动50例分析

    目的:分析50 例全麻患者术后躁动的原因,提出合适的处理方法.方法:对50 例全麻气管插管患者连续监测术中血压、心电图、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观察拔管前后各种不良刺激,不同性别、麻醉方法、手术类型发生术后躁动的比例;观察催醒药、术后镇痛的应用与术后躁动的关系.结果:50 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术后躁动,发生率各种不良刺激所致术后躁动的发生比例+ 疼痛占74%、气管导管的刺激占10%、尿管刺激占7%、心理应激占5%、制动不当占4%,术后躁动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静吸复合全麻比全凭静脉麻醉发生率高;五官科手术发生率高;术毕使用催醒药易发生术后躁动;术后镇痛可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结论:导致术后躁动的因素较多,疼痛刺激是主要的原因.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应用充分的术后镇痛,把握合适的拔管时机及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等,可明显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

    作者:崔建宁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肝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与血浆置换联合治疗慢性乙肝重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慢性乙肝重型肝炎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5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与血浆置换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HBV-DNA拷贝数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的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慢性乙肝重型肝炎患者给予恩替卡韦与血浆置换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降低死亡,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陈春勇;刘占伟;宋建华;董珂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新进护士操作技能培训模式改良与效果

    目的 对本院近期引进的一批新护士开展经过改良的操作技能模式培训,探讨该模式的实际效果,推动新护士操作技能水平的提升.方法 对我院2012年6月招收的64名新护士开展岗前培训,一组采用传统的操作技能培训模式作为传统组,另一组采用改良后的操作技能培训模式作为改良组,传统组采用的培训模式为科室培训、集中示范和考核的较为分散的方法,改良组采用的是示范、培训、考核、淘汰为一体的集中模式,培训时间为一个半月.两组护士人数均为32名,分组方法为随机分配.观察并记录两组护士的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做好对比分析.结果 采用一体化的集中培训模式开展操作技能培训的改良组,其护士的基础技能和理论水平均得到提高,该组的护士技能合格率为96.7%,病人的满意度为86.8%,同事的综合评价分数为93.6,而采用传统的阶段分散式培训模式的传统组,其护士技能合格率为89.9%,病人的满意度为79.3%,,同事的综合评价分数为82.5,从数据上看,改良组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后的操作技能培训模式其效果较为明显,护士的总体合格率较高,能够促进新护士的专业成长.

    作者:逄海峰;刘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神经内科门诊头痛患者分型分析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门诊头痛患者的分型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60例头痛患者中偏头痛630例,占32.1%;血管神经性头痛600例,占30.6%,紧张型头痛420例,占21.4%,丛集性头痛260例,占13.3%,头痛性癫痫50例,占2.6%.结论头痛的病因较复杂,综合分析门诊患者头痛的类型,依据病因治疗,改善门诊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秦运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阴式超声诊断卵巢血肿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阴式超声在卵巢血肿的临床价值,提高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被查疑为卵巢血肿患者50例,患者都分别于1、3、6个月月经干净3天复查,其中自行消除的则不需要进一步的治疗.结果 本研究中,50例患者共有15例患者其肿块自行消除,而有35例患者进行了相应的术后干预,并且都已经康复出院.其中发现患者的误诊共有5例,其中炎性包块2例,囊性畸胎瘤3例.误诊率为10%,相对于传统检测手段而言,误诊率较低.结论 阴式超声诊断卵巢血肿的准确性较高,准确性达90%,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术后康复率以及手术的针对性,并且诊断率的提升,降低了患者不必要的手术创伤.

    作者:李晓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胰腺脂肪浸润、糖尿病与脂肪肝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胰腺脂肪浸润、糖尿病与脂肪肝的相关性.方法 总结85例脂肪肝患者的胰腺脂肪浸润情况以及血糖情况,设立正常组与之对照分析.结果 85例脂肪肝患者中胰腺脂肪浸润72例,高血糖46例,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胰腺脂肪浸润、糖尿病与脂肪肝密切相关.

    作者:赵灵敏;周雷贵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CT诊断颅内常见肿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领域的病情诊断方法也在不断地变化,其中CT诊断就是其中较为先进的颅内常见肿瘤的诊断方法之一,本文重点介绍GE64排CT仪对于常见颅内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本次临床分析选取了我院的100名常见颅内肿瘤患者,查看我院经诊断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经GE64排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性说明.结果 CT诊断清晰的显示出了星形细胞瘤.结论根据各种细胞瘤的对比,每种细胞瘤都有自己的特征.

    作者:阿迪力·阿布来提;马依迪丽·尼加提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扬州市邗江区邗上社区慢病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措施

    目的 分析扬州市邗江区邗上社区慢病管理的现状,并探讨应该采取的措施.方法 根据<扬州市慢性病防治工作规范>,结合笔者工作社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利用系统软件进行管理,为慢性病患者进行多样化的服务,现就该社区慢病管理的现状作一分析,根据目前的现状探讨合适的管理措施.结果 在该社区中,患病率高低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目前呈患病率高,知晓率低,控制率低的现状.结论 通过对慢病采取规范化管理能有效的改善慢病的预后.

    作者:范爱琴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子宫动脉栓塞在难治性产后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自2007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20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10例患者采取子宫切除术,对观察组10例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中,手术时间短、止血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利芬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肾脏发育异常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使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方法:对前来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并具有详细产后临床、随访资料的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病例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产后随访确诊情况观察其产前超声诊断准确率.结果:本组肾脏发育异常胎儿中包括肾积水52例、肾囊肿7例、重复肾8例、肾发育不良25例、盆腔异位肾5例、单肾缺如3例.其中,重复肾诊断准确率为50.00%(4/8),盆腔异位肾诊断准确率为60.00%(3/5),其他肾脏发育异常情况诊断准确率均高于90.00%.结论:胎儿肾脏发育异常包括有多种情况,应用产前超声检查大部分均可有效查出,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对临床诊断有很大参考价值,但对准确率较低的发育异常类型需要加强监测.

    作者:牟通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对母体和胎儿造成不良结局.方法 通过对我院妇产科收治的42例患者的临床观察,以及与正常孕妇分组比较的方法分析妊娠甲状腺疾病对母体和胎儿的不良影响.结果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疾病孕妇组在终止孕周、婴儿出生体重和并发症及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都高于正常组.结论 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是妊娠的危险因素,影响着母体的身体与胎儿的发育.

    作者:黄武春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究标准化操作临床血液标本采集模式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血液检验的5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标本分为观察组(274例)和对照组(27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血液标本采集操作模式,观察组使用标准化操作模式,血液标准采集完成后运用严格统一的检验方式对患者血液标本进行检验,分析对比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血液标本检验结果为无效3例,有效271例,有效率为98.91%;对照组结果为无效28例,有效246例,有效率为89.78%.两组血液标本检验有效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标准化操作模式,严格规范血液标本采集每个环节能够切实降低检验的失误操作,提升血液检验效率和质量.

    作者:吕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重视妇女生育期保健减少高危妊娠的发生

    目的 了解抚顺城市高危孕妇高危因素的状况,为减少高危妊娠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2012年抚顺城市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以下简称建册)及孕28周前进行产前检查而发现的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2012年高危妊娠发生率依次为44.06%、43.66%、45.07%,高危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人工流产≥2次、体重<40公斤或>80公斤、经产妇、年龄<18岁或≥35岁、盆腔肿瘤等.结论 减少育龄妇女重复人工流产(≥2次)的发生,选择佳生育年龄、减少高龄孕产妇,加强孕产妇保健工作、及早识别和预防高危因素的发生,是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获得良好妊娠结局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萍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足疗和中药对比治疗视疲劳综合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主要分析和研究足疗和中药两种方法治疗视疲劳综合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在校大学生患有视疲劳综合症者,当所有患者病情得到确认后,将他们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中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30例患者采用足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实验组30例患者采用足疗疗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7.67%.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中药(明目地黄丸)疗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 中药疗法对视疲劳综合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足疗疗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美银;肖龙英;胡奇妙;代纯;卢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