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杨明;于贻辉;鲁媛媛

关键词:急性穿孔, 胃十二指肠, 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所收治的100例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肠鸣音消失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肠鸣音消失时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在对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行手术治疗时,手术治疗具有疗效好、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预后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在对急性十二指肠穿孔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可以对开腹手术治疗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产科医患纠纷现状分析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患关系这对矛盾,越来越显得尤为突出.紧张的医患关系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长期发展形成的.目前,我国关于医患关系的法律体系、医疗制度体系等还不完善,正在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中.缓解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各方的共同长期的努力.我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和协作下,我国定会重塑医患关系良好的信任关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就目前这种医患关系,医疗纠纷愈演愈烈的环境下,由于妇产科工作的对象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医疗纠纷发生率在国内各地、医院和医院科室中均居首位[1],我们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特别是一名产科的医务人员如何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来改善和维护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好与坏,关系到我们每个产科工作者的生活、工作,医院的工作环境及社会的安定团结.

    作者:贾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小孕周引产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小孕周引产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分析.方法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50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引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在术后18~30小时有规律宫缩,除其中2例因瘢痕子宫规律宫缩,宫口不开,后行剖宫取胎外术;1例患者因栓塞术反复阴道流血,因活动性出血400ml急诊行剖宫取胎术外,其余平均3h经阴道完全排出胎儿和附属物,均未发生产后出血;住院时间平均4天;产后月经复潮平均55天,月经周期及经量均与产前相似,其中有1例患者产后2个月未月经来潮,行宫腔镜检查提示宫腔粘连,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止血迅速可靠、可以避免手术损伤及剖宫取胎时可能出现的大出血、DIC、羊水栓塞,甚至切除子宫等并发症,确切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段红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中医药辨证分型配合按摩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分析中药辨证分型配合按摩在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中药内服和外敷、中药辨证分型以及按摩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随访5~36个月,平均(26.5±3.7)个月.疗效判定为:优90例,良29例,好转7例,无效4例,优良率为91.54%.结论:中医药辨证分型配合按摩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宏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免疫毒理学的评价方法和研究发展

    目的:对免疫毒理学检测技术和方法在免疫毒性常规检查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将免疫毒理学检测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优势、注意事项以及现阶段应用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免疫毒理学检测技术和方法实现了快速、简单、灵敏的检测目的,减少了因为检出率低下而造成的误诊,安全系数高,适应症比较广泛,适合各年龄段人群并节省了人力和时间.结论:比起传统的药物和化学物的免疫毒性作用评价方法,免疫毒理学检测技术在许多方面优势更为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廖萍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并发症的原因及分析.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2例,男62例,女40例,就其透析常见并发症加以分析.结果: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并发症的分析,从而预防或减少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存活率.结论: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因为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其存活率,但只要积极地预防,去除病因,充分进行透析,并发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王君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对我国目前食物中毒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目的:针对目前我国食物中毒的现状分析,探究我国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卫生部们2001-2007年中我国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的统计报告进行整体分析.结果:2001-2007年中,我国每年平均有300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中毒人数每年有10000人,死亡人数每年有200人.餐饮业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率高,其次是其他行业的食物中毒现象发生.结论:食源性疾病仍是我国目前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餐饮地点是食源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地点,微生物性危害对食源性疾病控制的影响很大.

    作者:陈绍辉;张凯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1岁以内婴幼儿便血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1岁以内婴幼儿便血的病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 100 例便血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肠套叠患儿60 例,过敏性结肠炎患儿21 例,晚发性维生素 K 缺乏症患儿10例,细菌感染性肠炎患儿2 例,肠息肉患儿5 例, 麦克尔憩室患儿1 例,肠重复畸形患儿 1 例,结论肠套叠过敏性结肠炎及晚发性维生素 K 缺乏症是1岁以内婴幼儿便血的常见原因, 大部分小儿经 B 超及结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过敏性结肠炎的发病率超过细菌感染性肠炎,明确病因方可采取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宝凌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DC瘤苗联合胸腺肽治疗ⅢA-N2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DC瘤苗联合胸腺肽治疗ⅢA-N2期肺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06月-2013年11月收治的ⅢA-N2期肺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单纯组患者4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DC瘤苗治疗;联合组患者4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DC瘤苗联合胸腺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的近期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NK比例、毒性反应均显著显著优越于单纯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和用药不当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和死亡病例.结论:针对ⅢA-N2期肺腺癌的临床治疗在常规基础上应用DC瘤苗联合胸腺肽,可有效的提高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NK水平,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为临床治疗ⅢA-N2期肺腺癌的理想辅助治疗药物.

    作者:刘宝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56例隐裂性牙髓炎根管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对隐裂性牙髓炎根管临床治疗进行分析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2月 ~2013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56例隐裂性牙髓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对其实施根管治疗,并进行全冠保护,随访24个月,经临床检查,X线检查等,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56例患者61颗隐裂致牙髓炎中,有55颗成功,占90.2%,有6颗失败,占9.8%,其中1颗因没有及时进行全冠保护,而造成隐裂性折裂,3颗原有根分叉病变,范围增大,2颗发生根分叉病变.结论:对隐裂性牙髓炎进行根管治疗,及时进行全冠保护,可有效减少牙折裂发生率.

    作者:刘萍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后肝内复发再次肝切除6例分析

    目的 探讨再次肝切除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应用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1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术后肝内复发再次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术后再次肝切除首次和再次肝切除均无手术死亡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中位生存期从第一次肝切除算起为57月,从再次肝切除算起为25.5个月.结论 对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术后肝内复发再次肝切除是安全可行的,是目前唯一可获治愈及长期生存的治疗手段.

    作者:梁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1~5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控制效果分析报告

    目的 调查分析1~59岁人群乙型病毒(HBV)性肝炎(简称为乙肝)感染现状以及患者血清免疫水平,评价免疫预防的效果,为改进免疫控制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次随机抽取我县所在区3000例,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每份血液样本的乙肝五项免疫标志物.结果 血清抗-HBs阳性率随年龄逐渐下降,1~4高为54.44%,1~14岁为48.67%,15~59岁为13.96%,比较差异显著(Χ2=387.0412,P=0.000);HBsAg阳性率岁年龄逐渐上升,1~4岁低为1.60%,1~14岁为3.47%,15~59岁为10.00%,比较差异显著(Χ2=31.3174,P=0.0000);HBV感染阳性岁年龄逐渐上升,1~4岁低5.60%,1~14岁为12.27%,25~59岁为48.80%,比较差异显著(Χ2=313.7026,P=0.000);农村和城区血清抗-HB、HBsAg、HBV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男性和女性血清抗-HBs、HBV感染阳性率分布差异显著(P<0.05),HBsAg阳性率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自我县开展乙肝疫苗接种,人群的免疫水平明显提高,HBV感染率也明显下降,15岁以下的人群免疫水平也显著提高,避免抗原携带率也达到了国建的控制标准.

    作者:谢清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超声诊断胆道闭锁和婴儿肝炎综合症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胆道闭锁(BA)和婴儿肝炎综合症(IHS)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2年婴儿黄疸的超声结果,并比较临床和外科手术中的新发现,寻找能够区分胆道闭锁和肝炎综合症的超声特点.利用超声获取胆囊形状和肝门系统结构图像.结果:182例进行术中胆管造影,胆管发育不良2例,胆道闭锁151例,其中超声可见胆囊97例,占64.24%,肝炎综合症患儿29例,其中超声可见胆囊24例,占82.7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闭锁患儿的胆囊平均长度是1.28cm,平均体积0.27ml,肝炎综合症患儿的胆囊平均长度是2.03cm,平均体积0.61ml,二者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胆道闭锁的超声特点可以用来检测胆囊大小,观察肝门系统区域的胆道湖的形成.

    作者:刘清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齐拉西酮和利培酮单盲治疗 8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齐拉西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利培酮组,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反应和内分泌改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齐拉西酮组(p<0.05).但两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均较轻,患者均能耐受.结果 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少,患者均能耐受,但不良反应略有不同.

    作者:张本亮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术中采取保暖措施对手术病人的影响分析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对手术患者给予术中保暖对其预后的影响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手术患者的术中保暖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12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以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术中保暖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低体温、躁动、寒战发生率以及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体温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在对患者行手术治疗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手术情况,对其给予适当的术中保暖处理,不仅可以降低患者在术后出现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几率,而且还可以适当缩短患者的拔管时间以及清醒时间,其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因此,在对患者行手术治疗时,可以对本研究所提高的保暖措施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牛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眩晕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对治疗脑血管病眩晕症状时采取中西药相结合治疗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分析.方法 选取80例脑血管眩晕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取每天口服阿司匹林75mg进行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天麻温胆汤治疗;对照组加以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治疗.结果 在为期7天的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其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0.0%.两组在治疗效果上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脑血管眩晕这一疾病上,采取中西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决绝患者眩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蒋崇赋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先天性高肩胛症54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先天性高肩胛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从2011年6月~2013年3月治疗先天性高肩胛症54例,左侧22例,右侧3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经6个月~1年的随访,外观明显改善,肩关节外展上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范围90°~180°,平均增加50°.结论:通过手术治疗获得功能和外形的改善,松解肩胛骨周围软组织,使肩胛骨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位置,切除阻碍肩胛骨下降的骨性、肌性连接,注意避免血管、神经损伤.

    作者:郝强;孙丹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探析临床采集检验标本的必要措施

    目的:探讨检验标本的采集过程对检验结果的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分别研究标本采集时的主要事项,非疾病因素和标本在检验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正确的标本采集更有利于及时及准确得出检验报告;结论:正确的标本采集是取得及时准确报告的前提,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作者:常诚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处方合理性与合理用药指标间的关系分析

    目的:分析处方合理性与合理用药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将本次调查的目的和具体内容制定为调查表格,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我院的门诊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一般性描述分析,另一方面是对部分调查指标与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进行因素分析,后统一整理所有的调查表格,并采用logestic回归分析的方式对处方的合理性进行多因素评判.结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的处方中大约有百分之七的处方存在不合理,一些药物尤其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结论:临床处方和使用药物存在着一些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对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加强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管理和提高相关人员对药物的认识,同时医务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让患者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从而降低这些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

    作者:谢成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住院精神病人肺结核患病情况筛查分析

    目的 对住院精神病人肺结核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为有效控制精神病区肺结核病传播和蔓延提供数据.方法 对住院精神病人进行PPD检查,PPD强阳性人员进行胸部X线摄片.结果 经检查发现陈旧性肺结核14例,确诊新发活动性肺结核2例,排除肺结核792例.结论 经本此研究发现,住院精神病人肺结核患病率为2.48‰.关注住院精神病人肺结核患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筛查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媛媛;高淑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宫宁汤治疗围排卵期子宫出血46例

    目的:观察养阴潜阳类中药治疗围排卵期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自拟宫宁汤(生地、玄参、麦冬、白芍、地骨皮、女贞子等)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安宫黄体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9%,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方治疗围排卵期子宫出血有甘寒养阴,育阴潜阳的疗效.

    作者:乔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