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论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郑彩花

关键词:
摘要: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pregnancyassociatedaplasticane-mia,PAAA)是指患者既往无贫血病史,仅在妊娠期发生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十分罕见而又严重的疾玻患者表现为妊娠期的血象减少和骨髓增生低下,而妊娠前和妊娠终止后血象正常.由于病例数量很少,PAAA的病因尚不明确,诊断及治疗这类患者的临床经验也有限.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妇产科护理人员应对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

    随着血液性传播疾病及性传染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尖锐湿疣、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迅速增多, 妇产科护理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不断增加,及时发现和正确分析、面对这些危害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高和加强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已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在妇产科工作25年,从事妇产科管理工作10年,总结了日常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采取的有效防护措施,降低及避免了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

    作者:杨玉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对龈切术在老年根面龋治疗之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龈切术在老年根面龋之中的治疗价值;方法:以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到某院接受治疗的124例老年根面龋患者(共计154颗牙齿)为研究对象,行龈切术治疗,使根面龋洞边缘部分得以有效暴漏,然后对龋洞进行充填;结果:经治疗之后,154颗手术牙齿之中,148颗手术成功,6颗手术失败;结论:在老年根面龋治疗之中,龈切术具有较高的成功率(96.56%),值得加强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白鹿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甲氨蝶呤在腹腔镜宫角妊娠切开取胚术中的临床评价

    目的:通过观察甲氨蝶呤在腹腔镜宫角妊娠切开取胚术中的治疗效果来判断甲氨蝶呤是否作为可配合该术的常规治疗方法.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60例未破裂的宫角妊娠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在行腹腔镜宫角妊娠切开取胚术后,将甲氨蝶呤20mg注射于子宫创面.对照组(30例)单纯行腹腔镜宫角妊娠切开取胚术.在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血β-HCG下降水平,持续性妊娠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短期内血β-HCG下降水平较对照组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了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在术后10天后血β-HCG下降水平及其他观察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宫角妊娠切开取胚术中,甲氨蝶呤在短期内可致血β-HCG水平下降明显,但远期观察与对照组β-HCG水平下降无统计学差异,可不作为术后治疗的常规用药,将宫角妊娠病灶尽可能完全清除是该病治愈的关键.

    作者:赵琦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临床带教中应用综合教学的体会

    目的:为适应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实用型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法由带教老师讲授专业知识. 结果: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调动了实习同学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实习同学对患者的服务意识,加深了对护理工作意义的认识,提高了风险的应对能力.

    作者:胡丽园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临床药学服务探讨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模式的改变,为了顺应发展的需要,通过树立时刻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理念,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并通过加强药品管理、建立便捷的用药供应模式、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指导及药学信息咨询服务、做好药学监护及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服务等措施,改进药学管理系统,进而提高整个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形象.

    作者:姜敬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100例的疗效观察

    原发性高血压史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一种进行性的心血管综合征.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的因素很多,患者的主要表现是血压升高,可能伴有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1].它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尽早控制高血压,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联合治疗则是降压达标的有效措施. 本文主要就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讨论,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降钙素原PCT和CRP在临床应用中的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16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应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法测定法测定血清中的降钙素原PCT,应用受用免疫单扩散试验法测定血清中的CRP.结果 细菌感染患者的PCT检测阳性率为95.3%,病毒感染患者为10.3%,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患者的CRP检测阳性率为29.7%,病毒感染患者为22.9%,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血清PCT检测优于血清CRP检测.

    作者:赵奕;项海靖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乳腺癌的治疗与预后判断分析

    目的 是针对为患者预后带来影响的不同因素采取对应的科学方法.方法 内服药法是充分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的特点,为患者提供维持机体脏腑、气血、阴阳平衡的药物,以内服方式进行治疗,从而取得疾病治疗的方法;外用药法是在常规效果较好的治疗药物以外用的方式敷于患者病症局部,以这种治疗方式通过选择某些经过消毒的常规处方,但当下对于乳腺癌处方用药尚且处在谨慎态度;其他方法是通过针灸、按摩、引导、气功等形式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针对患者具体病患症状和患病程度,选择适合其使用的治疗方式,通过治疗,95%以上患者病情均有所好转,3%患者由于患病程度比较严重,无法接受长期治疗后自动放弃,剩余2%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乳腺癌患者实行手术后若结合中医治疗,扶正固本,调节患者睡眠和饮食,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对于乳腺癌复发的防治具有很大的作用.

    作者:刘佳琴;潘诗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行介入治疗预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冠脉)临界病变的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的预后.方法:入选650例冠脉临界病变的非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448例和介入治疗组(药物基础上加介入治疗)202例.平均随访(3.95±1.24)年,观察2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再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再次靶血管介入)的发生率及远期生存率.结果:介入治疗组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及靶血管需再次介入治疗的比例均高于药物治疗组(53.5%∶33.7%、15.8%∶9.2%、31.7%∶11.8%,P 值分别为0.000、0.015及0.000).Ke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2组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结论:对冠脉临界病变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不优于药物治疗.

    作者:王宝元;任长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手术器械清洗与控制医院感染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的重要消毒灭菌物所,又是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的安危.清洗是任何灭菌或消毒措施必要的第一步,是保证消毒灭菌效果的关键.清洗是通过去除干扰灭活微生物作用的有机物,可见污染物的去污过程,是灭菌成功的前提条件.现将器械清洗技术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蔡秀明;陈琼莲;林志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我院注射用抗感染药物应用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不同科室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情况,为日后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 从我院的不同科室随机抽取应用过抗感染药物的患者168例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 在我院接受治疗患者中使用的抗生素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以及氟喹诺酮类等,并且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进行使用,各类药物的剂量相对比较合理,尤其是一些术后患者,几乎78%的患者都需要使用抗感染药物,他们对抗感染药物的依赖性比较大.除此之外抗感染联合用药比较普遍,而且药敏试验率低于1.2%.结论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其抗感染类药物的使用相对比较合理,但是其中有些环节还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确保每一位患者接受安全的治疗.

    作者:农凤江;黄永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小儿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 mg/(kg?d);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红霉素15~30 mg/(kg?d),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发热、咳嗽、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7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扎依达·吐尔逊;扎依达·吾甫尔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血管病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脑血管病后偏瘫已经成为康复医学的一大难题.一直以来,医学界都在致力于探讨有效的治疗该病的方法.目前,在中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辅以针灸和康复训练,被认为是有效的改善脑血管病后偏瘫的护理方法.因此,通过收集临床资料,本文旨在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治疗脑血管病后偏瘫的临床效果.

    作者:卢宪娟;额尔敦朝鲁;周铁宝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两种方法短期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恢复效果的比较

    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胰岛素和一日四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均可以部分恢复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持续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的作用更加明显.

    作者:李爱卿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探讨

    目的 研究分析对胃间质瘤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腹腔镜检查和治疗.结果 研究中46例患者获得成功治愈,4例患者中途转为开腹手术治疗.患者手术所用时间为40至150分钟,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量在10毫升至100毫升之间.患者术后的排气时间平均为(24.31±2.04)小时,平均于术后48小时拔管,未见术后并发症,无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 对胃间质瘤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其症状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梅孝臣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浅谈冬季防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人们熟知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冬季是流感在南方地区的高发季节.一旦出现头痛、发热等感冒症状应该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作者:曾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阴道B超与腹部B超检查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究阴道B超与腹部B超检查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就诊的早期超声诊断孕妇200例,对患者进行早期B超检测及腹部B超检查,对检查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观察诊断效果.结果 经腹部B超诊断确诊率仅为60.0%,阴道B超其诊断效果明显好于经腹部B超诊断效果(P<0.05),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阴道B超早期诊断确诊率较高,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作者:安灵芝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48例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入院前急救与转运治疗分析

    目的:对急性创伤休克病人的院前急救和转运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提高院前急救能力,有效降低死亡发生率.方法:随机对48例急性创伤性休克的病人的院前急救和转运情况进行分析,在现场对48例患者的伤情及时评估并实施有效及时的救治方案,在转运病人的途中,做好病人的护理工作,对病人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监测,经过一系列院前急救措施后,对到达医院前病人具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院前及时急救和转运,48例病人中有41例被安全的送进医院治疗,43例脱险,其中7例发生死亡,2例在赶达现场前已经死亡,2例因在转运中循环衰竭死亡,3例因现场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于急性创伤休克病人而言,有效及时的急救、转运过程中病情的监测和对病人合理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合理及时的院前急救和转运可以使抢救急性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成功率大大提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刘春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子痫病人抢救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子痫病人的抢救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0例子痫病人的发病原因、发病孕周、治疗经过,总结子痫病人的抢救方法及效果.结果:30例子痫病人的抢救治疗效果好,无1例死亡.结论:子痫病人的抢救治疗以镇静、解痉降压、降颅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效果好.

    作者:温洪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中医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 2011 年 1月到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偏头痛患者 60 例,均给予中医内科辨证分型治疗.结果:经2到3个疗程的中医内科治疗后,本组病例的治疗结果为:控制33 例(55.0%),显效 14 例(23.3%),有效 10 例(16.7%),无效 3 例(5.0%),总有效率为 95.0%.结论在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中医内科辨证分型治疗方法的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徐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