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减治疗慢性泄泻临床观察

沈晓瑜

关键词:四君子汤, 四神丸, 慢性泄泻
摘要:目的 分析总结四君子汤配合四神丸加减治疗慢性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46例慢性泄泻患者分为中药组合西药组,每组各23例,中药组采用四君子汤配合四神丸加减治疗慢性泄泻,西药组采用西药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中药组总有效率86.9%;西药组总有效率69.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四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减可以起到健脾强肾、滋阴祛湿、固本止泻的作用,可彻底祛除病根,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急诊科护士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急诊科是医院中急、危、重症病人集中、病种多、抢救任务重、风险高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必经之路,是抢救病人的第一线.随着医学护理事业的发展,急诊科作为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性,但社会的发展让公众对医院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关注医疗技术安全的同时,也关注护士的素质.急危重患者护理责任大,微小的疏忽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急诊科护理人员必须注意如下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作者:曹秀秀;王静玉;赵好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现代早期诊断疾病的新方法————分子影像核医学

    普通民众都知道,如今用于疾病诊断的方法不外乎抽血、化验和超声与拍X光片,其中影像学诊断方法多种多样,我们比较熟悉的有超声、CT、磁共振等检查方法,但是它们提供的只是人体解剖学变化的信息,如果疾病在发生初期并没有明显的解剖学变化(如外伤或一些精神类疾病),而却只有功能和代谢变化时,这些检查方法在疾病诊断中并不能早期发现病变,在疾病治疗阶段也不能连续观察治疗效果.也许你会问,有没有什么影像检查能在疾病发展的初期就能发现病灶功能和代谢变化,从而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后疗效的早期观察?在治疗前后可以观察比较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比较各种治疗效果?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进行临床影像核医学的检查.

    作者:朱玮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典必殊滴眼液在门诊治疗眼钝挫伤的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典必殊滴眼液在门诊治疗眼钝挫伤的疗效方法:将10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典必殊滴眼液,对照组使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及妥布霉素滴眼液,观察指标:视力、眼部充血、角膜情况、前房炎症反应及前房细胞、瞳孔改变,分别予积分评价,记录治疗后1天、3天及7天后各积分下降百分比,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在治疗后1天及治疗后3天病情存在统计差异(治疗后1天:P=0.014,治疗后3天:P=0.037, 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在治疗后7天病情无统计学差异(P=0.976, Mann-Whitney U检验)结论:典必殊滴眼液在轻型眼钝挫伤的门诊治疗中安全有效.

    作者:金琴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腹腔镜下行慢性阑尾炎切除术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以腹腔镜指导进行慢性阑尾炎切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接诊的72名慢性阑尾炎患者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各项数据,包括康复率、不良反应、手术时长等.结果:患者康复效率较高,时长一般控制在20min左右,不良反应较少且可以耐受.结论:通过腹腔镜进行慢性阑尾切除效果较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蔡建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摩法教学探讨

    查阅中医推拿文献中关于摩法的资料,参考摩法的研究发现,结合教学实践及操作体会,分析比较归纳摩法,从而加深对摩法的认识,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刘常逊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96例化疗患者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后的健康教育体会

    目的:探讨化疗患者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后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我科2011年8月~2013年9月进行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的98例化疗患者进行规范化置管后健康教育.结果:本组病例置管成功率100%,短52天,长留置时间276天,发生穿刺点出血2例,机械性静脉炎3例,导管断裂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可得到很好的解决,无静脉血栓、局部及全身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所有病例导管拔除全部完整,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重视对置管术后的健康教育和自我护理指导,才能保证安全地使用PICC导管, 减少并发症,延长了导管的使用寿命,为肿瘤患者化疗开辟了一条安全可靠的给药途径.

    作者:昌吉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DC瘤苗联合胸腺肽治疗ⅢA-N2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DC瘤苗联合胸腺肽治疗ⅢA-N2期肺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06月-2013年11月收治的ⅢA-N2期肺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单纯组患者4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DC瘤苗治疗;联合组患者4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DC瘤苗联合胸腺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的近期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NK比例、毒性反应均显著显著优越于单纯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和用药不当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和死亡病例.结论:针对ⅢA-N2期肺腺癌的临床治疗在常规基础上应用DC瘤苗联合胸腺肽,可有效的提高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NK水平,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为临床治疗ⅢA-N2期肺腺癌的理想辅助治疗药物.

    作者:刘宝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产科麻醉与镇痛新进展

    产科麻醉同其他类麻醉不同.产科全身麻醉要从母体和胎儿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既涉及插管问题,同时要规避困难气道的插管失败,要随时调整麻醉深度,防止返流误吸.产科麻醉要考虑药物对胎儿和对母体的影响,本文对产科麻醉与镇痛的新进展进行简单分析.

    作者:陈礼俊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脑卒中透针结合推拿在上肢痉挛的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透针结合推拿对脑卒中上肢痉挛的具体康复效果.方法:随机把56例脑卒中患者分组: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28例).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治疗组采用综合方案(透针疗法加推拿).随后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组的康复效果比对照组治疗效果理想,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透针结合推拿疗法对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有较好的康复意义,能有效的缓解患者上肢痉挛程度.

    作者:韩兴驹;张睿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介入技术加清宫术治疗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妊娠

    目的:探讨介入技术加清宫术在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79名瘢痕妊娠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分别以两组患者在实施整体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的方式,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的β-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介入治疗加清宫术治疗法对于瘢痕妊娠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保清;马军伟;李品品;柳计强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普外科100份患者病历,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创口愈合程度甲级95例,乙级5例.100例出院患者中,99例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占绝对比例;使用到的抗菌药物种类达10种,主要是头孢菌素类,其次是喹诺酮类和硝基咪唑类.结论通过提高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用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并且将其作为医疗质量评价的重要部分,能够促进手术预防用药更加科学.

    作者:孙建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浅谈四肢浅静脉的穿刺技巧

    熟练掌握正确的穿刺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可以及时、准确给予患者治疗,以及抢救病人.否则反复穿刺既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引起护患之间的矛盾,甚至还会怡误抢救、治疗时机.因此,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至关重要.

    作者:沈连迎;梁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在肿瘤科临床带教中的实施与效果

    探讨实习学员在临床护理中与带教教员、医生、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方法:对60名实习学员分批在肿瘤专科进行为期4周的临床带教.

    作者:黄宏梅;胡绍毅;张艳;樊晓意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钼靶X射线摄影对乳腺癌早期诊断

    目的 探讨乳腺癌X线表现特征及全视野数字化乳腺钼靶X摄影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8例早期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结果 48例乳腺癌早期X线表现直接肿块39例;钙化32例;局限性结构致密及紊乱5例;大导管相7例;血管异常9例;乳头内陷2例;腋下淋巴结肿大12例.结论 全视野数字化乳腺钼靶X摄影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是乳腺癌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徐振晔教授治疗肺癌经验体会

    肺癌已成为目前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上升为首位.由于肺癌早期的隐匿性强,确诊时大多已是中晚期,此时肺癌患者大多体质虚弱,且多伴发其他疾病,因此失去手术或根治性放疗的机会,中医中药成为其主要治疗手段.徐振晔教授致力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及研究3O余年,近年来,笔者跟随徐老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师从徐教授的体会及心得介绍如下.

    作者:袁亚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壁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壁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方法:于我院2013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前壁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随机分为参考组和实验组,各29例.参考组给予规范化西医治疗,实验组给予中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再发心绞痛等症状发生率明显少于参考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壁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加血管再通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崔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甲状腺手术SLIPA喉罩和气管插管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SLIPA喉罩在甲状腺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行甲状腺患者,年龄30~65岁.随机均分为两组:SLIPA喉罩组(S组)和气管插管组(G组).记录插入次数、成功率;S组测量仰卧位和垫肩后大密封压;记录入室5 min后(T0)、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和拔管前(T3)、拔管即刻(T4)的HR、SBP、DBP;两组插管后每15分钟记录SPO2、PETCO2、气道峰压;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S组喉罩密封压仰卧位时为(24.1±1.7)cmH2O,垫肩后为(22.1±2.4)cmH2O.S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短于G组(P<0.05).G组有10例(33.3%)呛咳.与T1 比较,G组T2时HR明显增快,SBP、DBP明显升高(P<0.05);与T3比较,G组T4 时HR明显增快,SBP、DBP明显升高(P<0.05);S组T2、T4 时HR比G组慢,SBP、DBP比G组低(P<0.05)结论SLIPA喉罩通气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安全、可靠,能达到与全麻气管插管一样的通气效果,且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

    作者:黄政坤;苏海丰;张云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目的 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结论: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庆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分析护患纠纷的特点和发生的原因,提出通过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强化法律意识、加强责任心、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等措施可有效避免纠纷的发生.

    作者:王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肝血管廇介入治疗适应症、机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6例经B超、CT、MR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作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栓塞,栓塞剂为超液化碘油+平阳霉素.结果:栓塞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所有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经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且具有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损伤轻、术后恢复快、危险性小等优点.

    作者:李桂芳;谷家林;周利芹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