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军
目的 观察克氏针结合改良缝合术治疗锤状指的临床疗效,从而提高锤状指的治愈率.方法 应用双针缝线对伤指的伸肌腱进行直接缝合,同时采用克氏针以及改良缝合术固定指腹.结果 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后,30例患者的切口感染率较低,优良率为96.67%,其中21例为优,8例为良,1例为差.结论 要保证锤状指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治疗,并减少术后复发的概率,则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克氏针与改良缝合术结合固定的方法.
作者:李长林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龈切术在老年根面龋之中的治疗价值;方法:以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到某院接受治疗的124例老年根面龋患者(共计154颗牙齿)为研究对象,行龈切术治疗,使根面龋洞边缘部分得以有效暴漏,然后对龋洞进行充填;结果:经治疗之后,154颗手术牙齿之中,148颗手术成功,6颗手术失败;结论:在老年根面龋治疗之中,龈切术具有较高的成功率(96.56%),值得加强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白鹿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农村妇女病普查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我国广大农村妇女的身体健康和家庭生活有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采取常规的妇女病普查方法,可以掌握和了解农村妇女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患病率,为防治妇女病提供合理的依据.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对于降低妇女病的患病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政府应大力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组织管理,提高广大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主动积极地参加妇女病普查普治,这对于提高农村妇女的健康水平十分重要.
作者:王安燕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与同型半胱氨酸(Hcy)之间的联系,并分析与下肢动脉硬化的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取此期间内60名在我院进行健康体验的正常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人员的血糖、血脂、尿素氮、肌酐、Hcy等指标进行检测,并综合分析检测结果与下肢动脉硬化之间的联系.结果:观察组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在有吸烟、酗酒生活习惯以及合并有高血压、脑梗死、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中,Hcy水平相对更高,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硬化程度与Hcy呈正相关;另外,下肢动脉硬化也与患者的年龄、病程、血糖、血脂、肌酐及Hcy等有直接关系.结论:Hcy与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动脉硬化有直接关系,可以作为临床对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症的诊断依据.
作者:努尔古丽·卡斯木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脂肪栓寒综合征( fat embolism syndrome,FES) 系指血管内脂肪颗粒阻塞血管腔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致低氧血症、神经系统病变和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症候群[1].其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常见于长骨和骨盆骨折,闭合长骨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生率为0.5% ~ 2%,在多发性骨折或骨盆骨折中约为5% ~ 10%.但在骨折创伤的死亡病例中,病检脂栓发生率,低为24%,高达90% ~ 100%,本病发病突然,进展迅速,病情极为严重,若诊断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和病残率甚高,其死亡率低0% ~ 5. 5%.高死亡率多见于股骨干合并多发性骨折,或合并休克者,分别可达50%和62%.
作者:牛黎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老年人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近四年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人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扩血管、抗栓、脑保护剂等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黄芪注射液,14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而对照组为81.67%,观察组血瘀证阳性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黄芪注射液治疗老年人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疗效显著,而且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生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垂体后叶素联用普荼洛尔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方法:甲组36例采用垂体后叶素10U静脉缓注,继之以0.2-0.4U/mim持续静脉滴注,普荼洛尔20mg,每日3次口服,乙组36例采用生长抑素肽首剂250ug静脉缓注,继之以250ug/h持续静脉滴注.结果:甲组总有较率31(86%),乙组30(83%),p>0.05,两组止血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甲组5/36(13.9%),乙组4/36(11.1%),两组比较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联用普荼洛尔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较好,不良反应与生长抑素相当,价格明显低于生长抑素,使用方便,适合在各级医疗单位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王建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宫颈癌与其致病因子----乳头状瘤病毒即HPV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提前防止宫颈癌的发生,通过观察妇科临床病例很有必要.首先了解有关病例的基本资料,然后通过研究采集的样本加以分析,介绍如何运用方法分析数据进而得到结论.
作者:刘志欣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整体护理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等护理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完善,现代护理教育发展滞后,也制约了高等护理人才的培养.护理学基础是基础护理教学模式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形成护理的基本概念和掌握基本的操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相关意见和建议,,旨在提高护理教学水平,促进护理学科发展,因此本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韩鸿雁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究以腹腔镜指导进行慢性阑尾炎切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接诊的72名慢性阑尾炎患者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各项数据,包括康复率、不良反应、手术时长等.结果:患者康复效率较高,时长一般控制在20min左右,不良反应较少且可以耐受.结论:通过腹腔镜进行慢性阑尾切除效果较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蔡建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讨论血栓性脉管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疗体会.方法 将我院在2011年7月到2012年7月收治的76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并且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随访一年,调查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都比对照组高,治疗效果明显强于对照组,随访一年,观察组患者出现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需要以通络化瘀为基本准则,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性脉管炎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吕忠俊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促进患者安全、有效用药.方法:药师重检医师处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门诊患者的心理依从性入手,提供面对面的用药指导;发药时给患者提供佳服用时间、方法及配伍禁忌.结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提高,满意度上升.结论: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提升药学人员整体素质,是开展好临床药学服务的关键.
作者:崔伟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群体外伤病人急救护理管理.方法 对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岷县与漳县交界处发生的6.6级地震灾害伤员救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与精心护理,除伤情复杂、病情危重转往上级医院治疗外,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严密的护理管理与及时的抢救是保证群体外伤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包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定期预防输液与脑梗塞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18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者患者均应用相同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出院后每年定期进行2次输液,10天/次,对照组不给予输液,经2年随访,分析两组患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复发率21.1%低于对照组24.4%,但两组患者脑梗塞复发率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定期预防输液无法避免脑梗塞复发,临床中为降低脑梗塞复发而进行定期预防输液并无较高价值.
作者:李刚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40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给予早期诊断、抗真菌药物治疗,中医辨证分型给予口服汤药、中药熏蒸、外敷患眼等方法综合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研究组20例20眼,其中治愈的有12眼,好转的有9眼,无效的有1眼,有效率达95%;对照组20例20眼,其中治愈的有13眼,好转的有2眼,无效的有10眼,有效率达75.0%.结论: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真菌性角膜炎的发展,预防形成严重后果和致盲,中西医结合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汪文秀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应用奥曲肽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为临床使用提供进一步的依据.方法:将收治的7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6例使用奥曲肽治疗,观察组36例联用云南白药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出现率为16.7%高于观察组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药物联合治疗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不良发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揭苏平;古观保;陈东昀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是针对为患者预后带来影响的不同因素采取对应的科学方法.方法 内服药法是充分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的特点,为患者提供维持机体脏腑、气血、阴阳平衡的药物,以内服方式进行治疗,从而取得疾病治疗的方法;外用药法是在常规效果较好的治疗药物以外用的方式敷于患者病症局部,以这种治疗方式通过选择某些经过消毒的常规处方,但当下对于乳腺癌处方用药尚且处在谨慎态度;其他方法是通过针灸、按摩、引导、气功等形式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针对患者具体病患症状和患病程度,选择适合其使用的治疗方式,通过治疗,95%以上患者病情均有所好转,3%患者由于患病程度比较严重,无法接受长期治疗后自动放弃,剩余2%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乳腺癌患者实行手术后若结合中医治疗,扶正固本,调节患者睡眠和饮食,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对于乳腺癌复发的防治具有很大的作用.
作者:刘佳琴;潘诗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大多数学者认为亚临床性甲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并可造成血脂升高、血尿酸升高、伴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危险后果,但多数专家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搜集了40例亚临床性甲减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健康人群进行对比,从而验证亚临床甲减患者对血脂、血尿酸等的影响,并研究探讨其发病机制.
作者:施庆君;代丽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的整治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着重对68例老年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这68例患者当中有57例进行了十二指肠穿孔手术修补,剩余7例进行了胃大部切除,4例死亡.讨论老年人在患上了消化道穿孔过后单凭症状比较不容易被发现,应该在早期就进行确诊,尽快的准备手术治疗.
作者:张雷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对柯雷氏骨折的保守治疗,探讨中医正骨在此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合理置放压垫,配合练功活动及辨证用药.结果:采用上述方法治愈率96.43.结论:中医正骨在治疗柯雷氏骨折中疗效显著.
作者:马福俊;卜凤跃 刊期: 201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