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岚
目的:调查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的护理需求,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以期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间在我院治疗的56例脊柱肺结核患者为观察组,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7月间在我院治疗的54例脊柱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采用调查问卷以及当面交流等方式了解患者护理需求后,依据患者护理需求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质量.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良好率、结核病灶复发率以及住院时间依次为98.21%、1.79%、18.34±1.02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37%、24.07%、24.47±3.05(P<0.05);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以及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1.79%、3.57*%、1.79%、7.1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11%、9.26*%、20.37%、40.74%(P<0.05);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调查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护理需求,并给予针对性护理,能够提升患者预后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江国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采取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50例采取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彻底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中应用去氧孕烯炔雌醇可实现显著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李婷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乙肝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7月间收治慢性乙型肝炎3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34例以及正常人群30例病情回顾性分析,比较三组患者间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差异;同时对慢性乙型肝炎3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34例患者病情监测,根据转氨酶水平、凝血功能有无好转分为恶化组和好转组,比较两组间IgG、IgA、IgM水平差异.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以及正常人群组间血清免疫球蛋白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明显高于正常组,而两组肝炎患者间免疫球蛋白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分析发现,恶化组IgG、IgA、IgM水平明显高于好转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是反应肝细胞损害的可靠指标,同时,监测IgG、IgA、IgM水平变化对于了解病情进展与评估预后亦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杨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模式的体会.方法:对120例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采取一系列舒适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在通气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卖施舒适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宋磊;洪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84例老年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状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诱导麻醉前及麻醉后6小时、12小时的认知功能MMSE(简易精神状况检测法)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后24小时的认知功能MMSE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麻醉24小时时,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影响较硬膜外麻醉显著.
作者:周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参与式培训对产科护士针对产妇分娩疼痛管理能力培养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 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产妇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产妇及产科护士实施参与式培训,对两组产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产妇及产科护士者对产妇分娩疼痛管理措施掌握的熟练程度、满意度和学习热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与式培训对产科护士针对提高产妇分娩疼痛管理能力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张金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 2013年2月一年间的4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0.4~0.6 mL/(kg·次)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治疗7~10 d为一疗程.结果:醒脑静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和6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头痛及呕吐消失时间、嗜睡及昏迷停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佐治儿童病毒性脑炎疗效好,相对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苏学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具有困难穿刺因素的特殊患者运用B超引导下颈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探讨与分析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2年8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72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困难的特殊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给予其中38例患者盲探穿刺(乙组),另38例采用B超引导下的颈深静脉穿刺(甲组),对两组的穿刺时间进行观察,并对比两组的穿刺和置管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成功穿刺时间上,甲组要显著短于乙组(P<0.05);在穿刺和直观成功率上,甲组为97.4%(37/38),乙组为73.7%(28/38),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没有出现并发症,乙组有4例出现皮下血肿,主要是由误插动脉引发的.结论:对于颈部活动受限或者肥胖等具有困难穿刺因素的特殊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颈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可提高穿刺与置管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显著降低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沈金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发生障碍,称为肠梗阻.肠梗阻共同的症状是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本病常见于2周岁以下,哺乳期婴儿多见.实验室检查:因脱水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值及血细胞比容升高,尿比重增高.绞窄性肠梗阻时白细胞和中兴细胞明显增加.肠梗阻晚期可出现血气分析和血清电解质的变化.X线检查:腹部正位片可见多个阶梯状排列的气液平面.
作者:萨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健脾汤直肠点滴在治疗慢性腹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 2013年8月到本卫生院就诊的50例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50例患者分别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者都使用常规的基本治疗手段,治疗组在基本治疗手段上增加一项健脾汤直肠点滴,而对照组患者使用健肠汤.对患者在卫生院之期间的治疗效果、病情恢复程度等数据进行记录,并且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愈程度、好转程度以及总有效率三方面均要好于对照组.并且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腹泻的过程中,使用健脾汤直肠点滴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病痛,可以切实提升腹泻病情治愈率,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李勇;李文庚;陈绍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 2014年2月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按照挂号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形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形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出现感染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形式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以及手术时间短等优势,是治疗疾病阑尾炎较为有效的形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肖登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急性心肌梗死可以导致患者心肌缺血坏死,造成冠状动脉病变,对患者身体健康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人们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越来越高.如何提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控制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出发,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探究,现研究结果如下.
作者:陈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常用的办法是给予患者口服给药的给药途径.口服给药的的作用机理是口服的药物经水的输送至患者体内,在患者体内分解然后被肠道粘膜所吸收,后经过血液循环到达患者的病患者,从而起到药物的治疗疗效.但是,在药物被胃肠道粘膜吸收时,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总体的来说诸多因素可以概括为生物药剂学这个词语来解释.笼统的来说,生物药剂学主要就是药物在跨膜转运的过程中受到转运蛋白的影响,影响转运过程导致影响药物的吸收,致使药物很难以被胃肠道粘膜吸收,降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率和利用率,降低药物的临床效果.本文,通过对口服药物经过肠胃吸收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对口服药物的相关药剂学性质进行分析,以至于充分结合生物制药的药物结构、否服药物的卡法和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等相关信息进行研究.
作者:柯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中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对分娩效果的影响,包括产程进展、产后出血量、产程中胎心率、新生儿出生后A p gar评分.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5例实施无痛分娩的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并选取25例未采取镇痛而自然分娩的25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产妇的产程进展、产后出血量、产程中胎心率、新生儿出生后A p gar评分,分析无痛分娩及安全护理的临床分娩效果.结果:两组孕产妇的产程进展、产后出血量、产程中胎心率、新生儿出生后A p gar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无痛分娩并采取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具有优良的临床分娩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红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采用核医学与超声检查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要所收取的70例SAT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3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组患者进行血红细胞的沉降率(ESR)、血清游离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的甲状腺素(FT4)、高敏促进甲状腺激素(sTSH)、6h摄碘率(RAIU/6 h)及甲状腺核素的扫描,所有实验组患者都要进行超声检查.对32的对照组成员只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根据TH与RAIUP6h的检验结果呈分离现象和显像为阳性,通过实验室的核医学诊断的SAT阳性率94.8%,超声诊断阳性率79.5%,可以发现核医学诊断出来的阳性率要员高于超声的诊断结果(P<0.05),将两种方法进行结合使用之后诊断率达到了100%.而超声测定的结果表示实验组的甲状腺要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甲状腺的功能与形态的诊断来确诊甲状腺炎,单一的核医学检查和超声检查都有漏洞,将两者相结合使用可以极大的提高准确率,降低误诊率.
作者:许晋宏;冯俊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1013年 2014年来我院治疗胆囊炎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效果良好.
作者:任娟;郑会芬;王真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于牙颌面畸形的患者应用正颌外科的矫正手术作回顾性的分析,并有效的观察关于牙颌面畸形矫正手术的方式和将要发生的有关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牙颌面畸形的患者66例,进行详细的治疗和分析,并针对患者在手术前和手术后的轮廓面型,还有咬牙合关系要进行临床性的检验,还有x线光片的测量研究,后评估手术矫正治疗的效果.结果:66例牙颌面畸形患者进行手术矫正治疗之后的伤口全部预期愈合,咬牙合关系和面部外形都恢复正常;在手术中发现多常见的并发症有下牙槽神经,还有颏神经损害,66例患者中发现3例,此外常发生的并发症还是咬牙合关系不是很理想,66例患者中发现2例,还有手术中出血情况66例患者中发现1例和手术后的感染情况66例患者中发现1例,对于其他的并发症很少见.结论:关于牙颌面畸形手术治疗,我们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牙颌面畸形轻重情况,对患者进行临床的常规检测、头影的测量观察以及外科模型的讨论并作出精确诊断还有手术方案;我们只有对手术前的基本预测探讨做好,并且选择较为适合的手术方案,还要坚持对术前、术后的正畸形矫正进行恢复治疗,这样才有效的使咬牙合关系达到更加好的效果.
作者:管永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ICU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5月入住ICU的9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常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方位的、动态的、连续的健康教育,包括心理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作息指导、健康知识传授和技能指导等.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掌握情况和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实施系统的、全方位的、动态的、连续的健康教育可以促进患者尽早度过危险期,早日转到普通病房继续治疗,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凤凤;吴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行无张力疝修复术治疗45例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0例,按照入院时间的不同分成45例传统疝修复术组与45例无张力疝修复术组,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无张力疝修复术组7天内出院的患者数较传统疝修复术组多37.77%;无张力疝修复术组较传统疝修复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26.67%.结论:行无张力疝修复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患者恢复较好,恢复情况良好,并发症较少,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作者:周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六味地黄汤(丸)原是宋代钱乙根据《金匮要略》中,金匮肾气丸化裁而得.由熟地黄24g,山萸肉12g,茯苓9g,山药12g,丹皮9g,泽泻9g组成.原书用于治疗小儿肾虚所致的失音,囟门不合,神不足,目中白晴多,面白等症而设.开辟了养阴补肾之先河,对后世影响甚大,临床应用也日益广泛,倍受临床医师和患者的信赖与赞誉.余行医25载应用该方于临床治疗各科疾病,均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今抽样举病案五则,简介如下:便浊:患者,男,46岁,农民.1年来小便常呈乳白色,有时伴有白色脂状凝块,无有滴沥淋痛之感,曾多处求医治疗,不但无效,反而病情有加剧之势,特延余诊治.
作者:谷英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