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美平
盆腔炎主要是由于阴道内菌群内源性病原体以及来自外界外源性病原体引发。该病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反复缠绵,单一治疗久治难愈。发作期疼痛难隐,病情险恶。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西结合用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抗生素的恰当使用有利于尽快杀死致病菌。中药内服外用有利于健脾益气,清热解毒。诸药合力,起到"消炎止痛、清热除湿,解毒祛邪"显著效果。
作者:刘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开环式痔微创吻合术(TST)治疗Ⅱ-Ⅲ度痔病的临床远期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01月收治的16例Ⅱ-Ⅲ度痔病患者行 TST 术,比较患者术前和随访终点(2014年6月)的脱出、出血情况、排便情况。结果:电话随访,少数患者随访时有便血或脱出表现,无排便困难,其余恢复良好,满意度较高。结论:TST 术对于以非环状脱垂为主要症状的痔病患者,特别是Ⅱ-Ⅲ度痔,远期疗效较为肯定,是治疗痔病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葛永盛;严姝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确分析医院麻醉药品使用合理性和处方开具规范化情况,为进一步加强我国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提高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3年处方按门急诊与病区进行统计了解用药量和用药患者分布,审核处方了解医师用药合理性。结果:我院医师为癌痛患者开具的处方主要为吗啡类口服缓释剂,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对于癌症疼痛和慢性疼痛基本不在使用。
作者:罗贤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服务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68.75%),且护理满意度(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71.88%),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彭曼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肿瘤患者体外高频热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体外高频热疗的肿瘤患者7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运用于肿瘤患者体外高频热疗中可提高患者依从性以及满意度,为优秀的护理方法之一。
作者:王素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硫酸镁在临床上治疗妊高症的效果及其影响。方法:选择自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在我院妇产科的120例妊高症患者,进入研究的所有患者均采取静脉点滴配合硫酸镁进行治疗。将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各种症状及临床指标的变化进行对比,同时统计进入研究的所有患者通过采取此方法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从而分析硫酸镁在临床治疗妊高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产生的影响。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进入研究的大多数患者的血压都呈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且下降前后的数据差异显著(p <0.05),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0%,在产妇生产后出现大出血的患者有3例,无其他明显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总概率为2.5%,且新生婴儿不存在不良症状的发生。结论:硫酸镁用于妊高症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孙文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医药是由我国历代以来的医药学家在不断的实践后总结出来的精华,故而应用于诸多疾病的治疗中。下文将详细阐述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使用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晓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胸部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收集承德市妇幼保健院超声产前检查及会诊2655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将阳性胎儿的诊断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26552例孕妇中共检出胸部畸形48例,漏诊5例。结论:超声在产前检查能较准确的诊断胎儿胸部畸形,对降低畸形儿出生有重要价值。
作者:董振花;冷淑莲;王俊良;陆晓美;戴莹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自血穴位注射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8月-2013年9月间诊治的痤疮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自血穴位注射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的自血穴位注射疗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0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痤疮患者而言,采用自血穴位注射配合放血疗法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葛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全科医学是卫生事业发展,以及满足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主要形式。我国全科医学的学科定位以及它与社区服务的关系已经成为一门标准化的学科。但是,目前我国的全科医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独立性不强,社区卫生建设跟不上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仍需加大对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本文主要谈论全科医学的学科定位与社区卫生建设的关系。
作者:叶彩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患者临床治疗中意外拔管原因及相应防范对策,以提高重症医学科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探析临床治疗中意外拔管发生情况及原因,继而提出有效地防范对策。结果:100例重症医学科插管患者发生意外拔管12例(12%),主要原因为:导管固定不牢2例、镇静效果不足3例、护理不到位1例、舒适改变因素3例、时间因素3例。结论:重症医学科患者临床治疗中意外拔管发生几率较高,给临床治疗工作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针对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防范对策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推动重症医学科临床治疗工作进一步发展,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作者:彭晓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在中医医院重症患者鼻肠管营养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60例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插管的依从性、并发症发生量情况、满意度和医护人员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整体插管依从度为90.0%,对照组整体依从度为80.0%,两组患者依从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可以提高鼻肠管营养患者的插管依从性;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可以提高鼻肠管营养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可以减少鼻肠管营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并发症发生的平均天数。
作者:高丽琼;黄婷;熊文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PICC 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由肘前部的外周静脉穿刺置入,沿血管走行终到达上腔静脉。利用 PICC 管可以将药物输注在血液量大、流速快的中心静脉中,避免了患儿因长期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害。与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相比,该操作具有操作安全、创伤小、感染率低、留置时间长、不易脱管等优点,从而减轻了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并减轻了临床护理的工作压力。
作者:朱叶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对比同步枸橼酸抗凝与无肝素抗凝在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并合并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同步枸橼酸抗凝,对照组患者采用无肝素抗凝治疗,对比应用情况及护理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滤器寿命和管道寿命都明显长于对照组,更换管路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WBACT 滤后较滤前延长时间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均有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步枸橼酸抗凝的效果肯定,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值得临床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同步应用。
作者:林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直肠癌术后放化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术后行放化疗患者9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治疗依从性、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按时维护、医护满意度、顺利完成治疗、口腔黏膜炎、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外周神经毒性、放射性直肠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运用于直肠癌术后放化疗中较常规护理更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岳争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老年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本次资料为我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老年患者60例,将其作为研究组对象,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心率失常12例(20.00%),低血压6例(10.00%),穿刺部位血肿13例(21.67%),穿刺部位渗血8例(13.33%),腰部疼痛13例(21.67%),造影剂不良反应4例(6.67%),过敏休克2例(3.33%),心绞痛2例(3.33%),研究表明,腰部疼痛并发症较为常见。结论:分析老年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明确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科学、合理、有效、安全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以及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及意义。
作者:苏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临床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对其即将踏上的护理岗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一特殊阶段的特点,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以一种积极乐观的理念进行训练,促进临床实习护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证护理事业的发展与壮大。
作者:李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产科产后护理的产妇86例,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并记录两组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指标评价情况和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比较两组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指标评价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两组产妇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4%,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产后护理中,给予产妇人性化护理,有利于产妇的心理和生理康复,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舒适度,而且可以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的效果,使产妇尽快恢复健康,促进产妇在产后的身体恢复和婴儿的健康成长。
作者:张文艳;孙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冠心病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试验组采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对冠心病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焦虑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达标率为74.0%,对照组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达标率为26.0%,两组差距明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进行教育,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有效地改善了病情,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李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搜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12例患者,对其疾病危险因素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年龄、教育水平、家族史、吸烟、饮酒、超重、饮食、运动等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差异显著,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重视疾病危险因素,戒烟戒酒,合理饮食,积极运动,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作者:李国芹;丛勇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