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贾仙林

关键词:雾化吸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联合雾化吸入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医学效果,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护理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5月这段时期内接收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80例,依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家属或本人抽取后,奇数为对照组,偶数归为实验组,均是9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治疗措施,实验组则给予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在治疗基础上,180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措施,收集所有患者的治疗资料,从护理前后的 PH、PaO2以及 Paco2等数据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经过为期半个月的治疗之后,我们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6%,且实验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情况要明显比对照组好,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联合雾化吸入疗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各种症状,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应该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了我院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接收的67例70岁以上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了系统性的术前准备之后进行了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生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给予解决,以确保高龄患者的生命安全。结果:所有患者经过麻醉处理之后,效果都比较理想,无严重麻醉意外,生命体征平稳,未见严重并发症的出现。仅有5例患者血压出现了轻微上升,12例患者血压轻微下降,5例频发室性早搏,但是经过相关治疗之后均出现了好转。结论:对高龄患者实施麻醉之前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分析,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而且手术过程中还要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做好术后监测回访,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确保麻醉的安全性。

    作者:李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西结合治疗84例盆腔炎疗效分析

    盆腔炎主要是由于阴道内菌群内源性病原体以及来自外界外源性病原体引发。该病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反复缠绵,单一治疗久治难愈。发作期疼痛难隐,病情险恶。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西结合用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抗生素的恰当使用有利于尽快杀死致病菌。中药内服外用有利于健脾益气,清热解毒。诸药合力,起到"消炎止痛、清热除湿,解毒祛邪"显著效果。

    作者:刘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糖尿病与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糖尿病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将 AMI 合并糖尿病与非糖尿病 AMI 各80例分为临床组与对照组进行 TNF -α与 IL -1β的测定。结果:⒈临床组 TNF -α、IL -1β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1,有显著性差异;⒉临床组冠脉多支病变77.5%明显高于对照组52.5%,p <0.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MI 合并糖尿病 TNF -α、IL -1β明显升高,冠脉病变更重。

    作者:冯静;杨国政;高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小儿哮喘运用综合外治法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小儿哮喘运用综合外治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间诊治的160例哮喘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所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80例患者运用常规的洗衣实施治疗,观察组的80例患者运用针灸、中药贴敷以及穴位注射等综合外治法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中,42例显效,34例有效,4例无效,未见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有效率达到95.00%;对照组患者中,32例显效,30例有效,18例无效,有1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有效率为77.50%,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哮喘采取综合外治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效果明显提升,对患者来说安全可靠,副作用小,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亚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搜集2013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的宫颈癌108例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甲组和乙组。给予甲组54例和乙组54例手术治疗,并对甲组进行常规护理,对乙组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应用优质心理护理。观察甲组和乙组的护理效果,并比较。结果:与甲组相比,乙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优质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且患者较为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毕淑红;邹晓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晚期癌性疼痛的护理干预

    目的:对晚期癌性疼痛患者加以护理干预后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56例于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宁养院和肿瘤科病房收治的晚期癌症、疼痛患者,对照组28例晚期癌症患者采取常规疼痛护理,护理组28例晚期癌症患者采取全面、有针对性的护理,观察2组疗效。结果:护理后,护理组28例晚期癌症伴疼痛患者的有效率较对照组要高,分别为75.0%和42.9%,P <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采用系统、针对性护理,能有效减轻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让患者舒适的度过后的时光。

    作者:曹彩芳;吕晓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供应室工作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供应室工作的职业危害及有效防护措施。方法:2013年本科室仅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供应室职业危害进行相关防护;2014年初本科室分析职业危害发生原因并查阅相关资料,提供完善的、针对性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记录2013年、2014年供应室职业危害发生率、供应室工作人员负面情绪及满意度,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2013年职业危害发生率高达28.57%,显著高于2014年供应室职业危害发生率4.76%;2013年供应室工作人员焦虑、抑郁程度均显著高于2014年,而其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则显著低于2014年,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供应室工作人员给予全面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可显著降低其职业危害发生率,改善其心理负面情绪及满意度,保障其工作安全性。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异位妊娠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措施与体会。方法:对25例异位妊娠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积极开展抗休克处理并尽快手术,同时在术中充分回输自体血。结果:本组56例患者均获得成功救治,其异位妊娠均获得术后病理证实,术后排气时间(11.2±3.6)h,住院时间(6.2±1.5)d,均痊愈出院。结论: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妥善进行抗休克处理以及充分利用自体血回输等均为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患者获得成功救治的重要措施,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李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人院宣教、提高病人对病人的认知、饮食护理、用药护理、改变不良行为指导、运动指导等方面实施优质护理。结果:患者对本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100%,对疾病的认知以及不良生活行为的改善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通过优质护理的实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以及不良生活行为等方面的改善,有效地改善了医患关系,使患者能够主动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陈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现状及进展

    目的:通过查阅医学文献,了解乳腺癌手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方法:查阅中外医疗文献,了解该进展的前沿信息。结果: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目前已趋于成熟,该方法对患侧上肢功能的保护意义重大。结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有代替大部分腋窝淋巴结清扫的趋势,但要有学习曲线的过程。

    作者:麻鹏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一起小学生水痘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1年3月19日-4月28日,青海省海晏县县城小学发生一起水痘爆发,共有62人发病,患病率375%,涉及六个班,围绕此次疫情,我们开展了疫情调查。

    作者:鲍金秀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服务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68.75%),且护理满意度(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71.88%),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彭曼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的观察与护理

    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是妊娠晚期特有的致命性少见疾病,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母婴死亡率高,多见于妊娠35W 左右的初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病变、双胎和男胎较易发生,若处理不及时容易并发多脏器的功能损害,我科于2014年6月20日收治了一例妊娠晚期合并急性脂肪肝的患者,经过我科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治愈后出院。

    作者:杨玲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肺结核并发肺栓塞8例临床分析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咯血乃至猝死,典型症状为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被称为肺梗死三联征,而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等症状在肺结核病人中也十分常见,近年来随着对肺栓塞重视及检查手段的提高,发现肺结核合并肺栓塞并不少见,我科2014年1月1日-2014年7月30日共诊治肺结核合并肺栓塞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云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输尿管结石采用急诊和择期体外碎石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

    目的:探析输尿管结石采用急诊和择期体外碎石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给予急诊 ESWL(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择期 ESWL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碎石成功率、术后两周结石排净率以及再发疼痛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诊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殷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良好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

    在我们平凡的护理工作中,每一项工作几乎都会涉及"沟通",可见有良好的沟通对于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任务,对于提高工作质量及管理效率,减少医疗纠纷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每一名护士必备的技能,是取得良好护患关系的关键。在医疗形势险严峻,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的今日,重视护患沟通,再现仁爱救治,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谈谈自己多年临床工作中的体会。

    作者:彭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小剂量孕激素治疗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疗效

    目的:探讨并分析采用小剂量孕激素治疗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接收的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患者60例,对其采取术后孕激素的药物治疗,然后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经治疗后,月经恢复正常且经子宫内膜组织检查为分泌期内膜的有52例(86.67%),有8例经治疗后没有改善(13.33%);且月经周期明显变规律及经期时间缩短,子宫内膜厚度变薄,且治疗前后具有差异(P <0.05);而转变为增殖期子宫内膜的5例,转变为分泌期子宫内膜的52例,仍为单纯性子宫内膜的3例,转化率为95.00%(57/60);且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对于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患者采取小剂量孕激素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王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分析

    目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接诊的12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15天内出血停止者为45例,明显多于对照组,死亡率3.2%低于对照组17.5%,护理满意度92.1%高于对照组55.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整体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建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药制剂使用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使用的特点,探讨中药制剂在我院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其特点加以分析,制定科学规范的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并使用中药制剂治疗的患者病例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将520例患者依照就诊时间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使用中药制剂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用药情况与患者投诉率。结果:对全部患者进行用药后检测和记录,对两组进行不良反应发生率、给药时间、治疗费用等指标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医院中药制剂的使用进行规范管理,能够明显降低患者不良的反应率发生,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提升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用药安全,促使中药制剂的使用良性发展。

    作者:胡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C"形脚圈对老年人足部减压效果的研究

    目的:使用脚圈对长期卧床不能自主翻身病人的足部进行支持减压,预防足部压疮的发生。方法:选择100例老年病房长期卧床不能自主翻身使用气垫床的病人,Brand 评分都在15分以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将病人的左右脚分别设置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左脚用"C"形脚圈抬高足跟的作为实验组,右脚使用小枕或气圈垫高足跟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足跟,内踝,外踝是否有压红甚至是否有压疮的形成,同时发放调查表,了解病人使用的舒适满意度情况。结果:病人作为实验组的左脚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的右脚,足跟,内外踝的压红和压疮发生率左脚明显少于右脚,病人的舒适满意度也明显是左脚高于右脚,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 <0.01)。结论:"C"形脚圈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减压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华茂;于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