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显微手外科手术中防止血管痉挛的护理

何丰培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 血管痉挛, 综合干预, 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评价综合干预在显微外科手术中防治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取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80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心理护理、温度环境适应训练,热盐水恒温控制,关注术中护理细节,对比预后。结果:对照组寒颤、恶心、呕吐发生率16.25%,血管痉挛率53.75%,追加麻醉率11.15%,追加抗痉挛药物率22.50%高于干预组2.50%、25.00%、2.50%、22.50%,血管痉挛时间(7.2±0.6)min/次、抗痉挛热盐水使用量(540±240)ml/次高于干预组(5.8±1.1)min/次、(200±145)ml/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有助于降低显微外科术中血管痉挛发生几率,进而改善预后。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罗红霉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目的:研究罗红霉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并观察其使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到2014年收治的76名患者,根据就诊单双号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36例患者,使用罗红霉素治疗,对照组40例使用红霉素,连续用药一周后观察疗效。结果:应用一周后观察,实验组33例痊愈,有效率为91.7%,对照组31例痊愈,有效率为77.5%,两组结果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实验组有2例,所占比例为5.6%,对照组有5例,所占比例为12.5%,两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红霉素在临床应用中药效比较显著,不良反应状况少,适合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作者:钱亚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脑梗塞患者坠床防范措施的实施

    目的:防范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坠床的方法。方法: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坠床的防范措施,即对患者进行坠床危险因素评估,高危情况告知,坠床知识试教及防治床护理措施落实,观察实施1年后患者坠床发生率,结果:实施坠床防范措施后,高危患者的坠床发生率有11.11%降至到零,于实施防范措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坠床防范措施能有效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坠床的发生,提高患者住院安全。

    作者:王秀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该病与患者机体免疫力水平低有关[1]。笔者应用匹多莫德增强患者免疫力,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取得明显效果。

    作者:梁瑞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42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和观察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进行全面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全面护理,观察两组保守治愈成功率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保守治愈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99,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X2=9.02,P<0.01)。结论: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可提高保守治愈成功率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重视。

    作者:庞翠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人体内一种含硫氨基酸,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其增高与多种疾病相关,尤其是在心脑血管方面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金爱花;魏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者不良情绪及遵医行为影响探讨

    目的:了解恶性淋巴瘤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对其不良情绪以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2013年在化疗和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的恶性淋巴瘤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本院2009年-2010年收治接受常规化疗和基础护理的恶性淋巴瘤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干预后不良情绪状况及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其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评分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要更具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遵循医嘱服用药物的患者比例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更具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联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情绪和心理障碍,更好的控制其诸如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让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理配合治疗,具有重要重要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晓娟;卢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实行扁平层级管理强化科护士长职责提高护理安全分析

    目的:对实行扁平层级管理强化科护士长职责提高护理安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3年12月本院病区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对护理部以及科室实行扁平层级管理,抽取实行扁平层级管理前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而评价扁平层级管理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护理工作的综合评分(95±1.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0±2.3)分,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9.2%显著高于对照组80.0%,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扁平层级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的安全性以及患者满意度,其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金永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例儿童外干移植小供大外干采集体会

    基于采集方便、排斥反应小、造血免疫功能恢复快等优势,当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rtataion,PBSCT)已广泛地应用于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的治疗,采集足够数量的外周血干细胞是保证移植成功的重要环节,目前在成人干细胞采集方面已积累了较多丰富经验,儿童PBSC采集的过程及技术与成人的相似,但由于儿童年龄小、体重低、静脉细、不容易配合等因素,加之目前血液技术的飞速发展,血细胞分离机和采集软件的不断升级换代,儿童PBSC采集技术仍有待进一步积累经验和完善[1][5]。

    作者:叶俊;冯晴;殷国美;郑悦;黄爱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精神患者进食障碍的临床护理方法

    精神患者进食障碍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是患者本能障碍的症状,例如:精神分裂、抑郁、痴呆等症精神患者,都会出现几天到几周的进食障碍,既影响了患者身体健康与正常的治疗,也为护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本文选择2013年4月至2013年9月期间入我院治疗的52例精神患者,分析精神患者产生进食障碍的原因,探讨精神患者进食障碍的临床护理方法。

    作者:刘晓明;汪赛男;曹国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60例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在2011年3月至2014年7月间来我院治疗腹股沟疝的120例患者,将他们随机的分成两组,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疝修补术(Bassini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疼痛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1年后随访统计复发率方面的差别,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在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疼痛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有8例,占13.33%,对照组患者中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有28例,占46.67%;同时一年后,研究组患者中复发的有1例,占1.67%,对照组患者中复发的有6例,占1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施于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强化人性化服务,提供优质整体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需求的增加,护理服务不仅仅是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更重要是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及文化等各层面的健康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满足患者的需要,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使其尽可能恢复到健康的佳状态。在全面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卫生系统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大潮下,把制度承诺从墙上"请"下来,让优质服务从文件中"走"出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深入病房,了解病人的心声,满足病人的需求,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并将人文关怀纳入护理服务体系,提高患者满意度,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护理服务。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提升医疗卫生系统护理服务质量的主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作者:房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高血压社区中医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社区中医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研究并探讨。方法:随机抽取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临床资料,并将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0例,分别为对照组和干预组。给予常规药物对老年高血压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干预组进行中医护理干预。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干预治疗后,干预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血压等各方面有明显的效果,对照组与干预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经社区中医护理干预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能很好地控制高血压患者病情,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石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达克宁栓与咪康唑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达克宁栓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 A 组(35例)与 B组(35例),应用达克宁栓为 A 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硝酸咪康唑为 B 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A 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0%,病情的复发率为4.44%,B 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44%,病情的复发率为15.55%。A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 B 组患者。结论:应用达克宁栓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推荐用于临床。

    作者:王春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头孢曲松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研究儿科临床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便临床医生能够更加合理的选择药物。方法:我院对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儿童用药过程中运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儿科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运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的临床表现多样,不良反应类型各异。结论:在儿科临床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的过程中,医师应高度的重视,确保儿童的用药安全性。

    作者:潘占元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髂内动脉栓塞治疗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术后早期观察护理重点

    骨盆骨折由于合并伤多,极易发生大出血。大出血是骨盆骨折紧急、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达36.4%~54%[1],我院从2006年3月至2013年12月共救治12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经积极输血、输液等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及时行髂内动脉栓塞治疗[2],术后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沈洪;王小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对慢性支气管炎症患者行中西医治疗,分析其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在我院住院患者中选择225例符合标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3组。西药组患者每天服3次氨茶碱,100mg/次,中药组患者每天晚上服中药方剂,中西医组同时服用,均服药治疗14天,观察3组患者,比较三组临床改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3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西药效果较好,结论: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较好。

    作者:钱向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足月妊娠合并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剖宫产术1例术中护理

    2013年12月,我们收治了1例妊娠合并脊柱侧凸畸形患者,在基础+局麻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经术中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文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剖宫产术中缩宫素不同用法对产妇血压下降率及心率上升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缩宫素不同用法对产妇血压下降率及心率上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足月子宫下段剖宫产孕妇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50例,观察手术中患者子宫收缩、出血量、血压和心率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子宫收缩和出血量无明显差异,用药5分钟后,患者血压均有所下降,而心率有所升高,对照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比观察组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心率升高幅度和观察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用药10分钟后,血压和心率均得到明显提升,对照组血压和心率升高幅度均比观察组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观察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剖宫产术中,子宫肌层肌注缩宫素后单纯静脉滴缩宫素能够有效促进宫缩,尤其在联合静脉推注缩宫素的情况下,其心血管反应比较明显,使手术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者:赵菊;张月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低氧血症使用呼吸机的护理进展

    作为临床的常见危急重症,低氧血症患者的病情一般较重,出现自主呼吸功能障碍时,往往需要对患者进行呼吸机治疗。呼吸机的使用,虽然是治疗和抢救患者呼吸功能障碍重要的措施和手段,但是其为侵袭性的操作,破坏了患者呼吸道正常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存在很多相关的影响因素,假如护理措施不到位,将会带来相当严重性的后果。因此注重对低氧血症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护理相当重要。

    作者:杨晓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腹泻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的检测与分析

    轮状病毒(简称RV )是引起幼儿病毒性腹泻肠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发病高峰在秋季,故又名婴幼儿秋季腹泻,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呈渗透性腹泻,病程一般为7天,发热持续3天,呕吐2-3天,腹泻5天,严重出现脱水症状,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核糖核酸病毒,属于呼肠科病毒,它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然而每一次感染后,人体免疫力会逐渐增强,以后感染的影响就会减轻,轮状病毒总共有七种,分别为A、B、C、D、E、F、G,其中A种是为常见的一种,而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超过90%的病儿,都是该种病毒造成的。

    作者:张士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