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难免性压疮全程管理在压疮管理规范中的实践与运用

蔡丽萍;向建文;李敏;刘蕊;朱瑞

关键词:难免性压疮, 全程管理, 压疮管理规范, 实践, 运用
摘要:目的 探讨难免性压疮全程管理在压疮规范管理中的临床实践与运用效果.方法 制定难免性压疮认定标准、难免性压疮申报认定表、难免性压疮申报认定制度、难免性压疮申报流程、难免性压疮管理制度等,并对全院护士进行培训,实施难免性压疮全程管理系统,提高本院护士对难免性压疮的管理水平,对实施难免性压疮全程管理前后难免性压疮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难免性压疮全程管理前难免性压疮发生率为25.27%,实施后难免性压疮发生率为1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难免性压疮全程管理前护士对难免性压疮申报准确率为90.27%,实施后对难免性压疮申报准确率为97.00%.结论 难免性压疮全程规范管理能提高临床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降低难免性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管理,避免护患纠纷,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当代护士(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规范化护理管理对临床外周浅静脉留置针应用的调查分

    目的 探讨规范化护理管理对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效果的影响并进行分析.方法 以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本院各个临床科室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回顾性分析临床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情况,比较规范化护理管理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运用规范化管理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各项指标的百分比数均比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护理管理可有效延长各科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降低留置针的不良反应,极大改进临床护士对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力,有效减少了患者留置针的各项并发症和不适反应,规范了护理人员的操作规程,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和静疗效果.

    作者:黄湘玲;全晓丽;蒲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自我管理教育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30)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n=30)采用自我管理教育.分剐在干预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定、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值、血压、血肌酐、尿素氮、血钾、iPTH改善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定、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值和舒张压均较对照组上升,肾功能指标较对照组下降(P<0.05),而在收缩压、血钾、iPTH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建清;高秀芳;郭兰芬;张媛媛;黄玲华;沈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认知干预在乙肝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认知干预在乙肝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6年10月收治的乙肝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除了采用与对照组一样的模式进行护理外,还对其进行认知干预,对比两组的依从率.结果 观察组总依从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结论 认知干预在乙肝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依从率,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朱立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协同护理模式在增强CT造影剂外渗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在增强CT造影剂外渗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增强CT造影剂外渗患者2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和传统护理模式,24 h后采用肢体肿胀度、疼痛评分和焦虑评分来评价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增强CT造影剂外渗患者的护理效果有显著差异.协同护理模式在肢体肿胀度、疼痛评分和焦虑护理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护理方法.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在增强CT造影剂外渗护理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段鲁婧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全麻手术患者术中两种眼部护理效果的比较

    目的 探讨全麻手术中患者眼部保护的方法.方法 选取全麻手术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金霉素眼膏涂于双眼睑内,再使用3M透明伤口敷贴覆盖于患者眼部,观察组仅采用3M透明伤口敷贴保护双眼.术后24~48 h后以患者主诉及眼科局部检查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眼部不适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眼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3%,对照组术后眼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0%,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两种眼部护理方法均未发生暴露性角膜炎,仅采用3M透明伤口敷贴保护双眼,优于使用盐酸金霉素眼膏加3M透明伤口敷贴.

    作者:朱正华;周依群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1例淀粉样变性心肌病合并心衰患者的护理

    心脏淀粉样变性(CA)指淀粉样物质在心脏内沉积,造成以限制性心肌病或难治性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的心肌疾病[1].心肌淀粉样变性(CA)即异常蛋白沉积于心肌间质、小血管、瓣膜及传导系统[2].国内有文献报道淀粉样变性心肌病误诊率高可达91.7%[3],目前认为早期诊治可以延长患者寿命和改善患者预后[4].2015年12月10日本科收治护理了1例淀粉样变性心肌病的患者,通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出院等待心脏移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季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重度COPD患者对姑息照护的需求评估及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 评估重度COPD患者对姑息照护的需求,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制定姑息照顾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本院呼吸内科住院部收治的147例重度COPD患者,采用POS量表、Borg呼吸困难量表和HAD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综合分析重度COPD患者对姑息照护的需求,同时使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可能与姑息照护需求相关的因素.结果 POS量表平均(14.56±1.93)分,Borg呼吸困难量表平均得分为(4.37±1.08)分,HAD量表焦虑平均得分为(8.26±3.45)分,抑郁平均得分为(8.84±3.23)分.POS量表得分与Borg呼吸困难量表得分、HAD量袁得分均存在相关性.肺功能分级、合并症数量和焦虑、抑郁是重度COPD患者姑息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临床重度COPD患者对姑息照护需求大,建议及早采取姑息照护,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代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熟茶籽油在护理老年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熟茶籽油对老年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5月入住综合内科发生失禁性皮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熟茶籽油进行护理,对照组遵医嘱采用红霉素软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疗效及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肛周、会阴部皮肤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熟茶籽油能有效降低老年失禁相关性皮炎的皮肤损伤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取材方便,经济成本低,易于推广.

    作者:黄碎凤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拇指桡背侧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指腹软组织缺损术后的护理

    拇指外伤在手部外伤中较为常见.而拇指承担着手部绝大部分的抓、握、捏、拿等功能,如其皮肤软组织缺损得不到高质量的修复,必将影响手部功能.从2015年3~12月,我们采用拇指桡背侧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15例拇指指腹软组织的缺损,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小芬;夏柱艮;沈进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个性化护理对老年患者胃镜检查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老年患者的胃镜检查的效果及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6~12月在本院进行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84例,将8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形式,将两个组别的老年患者胃镜检查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个性化护理之后,在进行胃镜检查的过程中,患者的心率、血压状况的变化表现要比对照组患者低,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在胃镜检查后的满意度及舒适度要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患者的胃镜检查中有较好效果,可以用于临床实践.

    作者:黄智萍;倪伟英;侯玉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急诊患者就诊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急诊科就诊患者就诊体验的影响因素,以寻求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的措施,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树立医院良好的服务形象.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随机选取2016年3~5月在本院就诊的15例急诊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资料收集以现场录音和手写记录相结合,运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急诊患者照护体验提炼出4个主题:技术娴熟;注重人文关怀;服务流程改进;决策困难.结论 通过改善患者就诊体验,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促进护士主动、自觉工作局面的形成,为护理管理者进一步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提供依据.

    作者:叶慧丽;张颖杰;吴艳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品管圈在肠镜检查前患者肠道清洁度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究在肠镜检查患者中推行品管圈活动对其肠道准备的改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11月~2016年5月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行肠镜检查10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50例接受品管圈活动干预,评估经两种方案干预后患者的肠道清洁率.结果 干预组的肠道清洁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肠镜检查过程中积极推行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肠道清洁率、提升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佳;买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清洁间歇性自我导尿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清洁间歇性自我导尿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4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留置导尿管及膀胱功能训练方法,观察组给予清洁间歇性自我导尿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4周后观察组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清洁间歇性自我导尿方法的效果优于常规留置导尿方法.

    作者:胡细玲;史力方;刘书红;吴金萍;黄婉婷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思维导图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出院宣教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思维导图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出院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血液科4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使用思维导图法在出院前1d及出院当天进行出院宣教,对照组采用常规口头宣教形式在出院前1d及出院当天进行出院宣教,比较两组出院指导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宣教效果比较,观察组出院宣教效果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思维导图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形式新颖、方便,易于被广大患者接受和应用.

    作者:程丹丹;胡慧颖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1例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拔管困难经验分享

    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是抗压力的聚氨酯材质,能耐受300 psi(磅/平方英寸,相当于2068 kPa)或流速达5 ml/s的高压注射[1].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其导管前端位于上腔静脉,血流量大,可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尤其适用于满足肿瘤化疗患者长期治疗的需要,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耐高压注射型HCC导管与传统PICC导管比较,在保护患者外周静脉、预防化疗所致静脉炎、渗漏性损伤发生的基础上,能实现静脉治疗的全面要求——静脉团注、叠加联合给药化疗、快速输注、监测中心静脉压,真正实现“一针式”完成肿瘤患者全部静脉治疗.

    作者:韦立梅;王婷婷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晚期癌症患者优质护理中临终关怀的实施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临终关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 ~12月在本科住院的癌症晚期患者共70例,根据癌症患者本人的意愿,结合家属意见,我们将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8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终关怀.比较两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躯体疼痛程度评分及家属对优质护理整体满意度.结果 两组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生理、家属需求满足情况比较,观察组三种需求满足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比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癌症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比较,观察组满意率为78.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临终关怀可缓解晚期癌症患者躯体疼痛,提高家属的整体满意度.

    作者:宁阳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腰大池持续引流应用于颅内感染的效果观察和护理

    目的 探讨颅内感染患者使用腰大池持续引流加鞘内注射的临床疗效,同时总结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静脉给药治疗后行腰椎穿刺鞘内注射万古霉素;观察组静脉给药治疗后,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加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并给予综合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感染控制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加鞘内给药应用于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配以综合护理的治疗方式,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更好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迎春;龙肖洁;汪萌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使用床边CRRT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总结52例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2例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RRT.观察患者治疗的预后情况,记录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记录患者的昏迷时间、胆碱酯酶(ChE)恢复时间及阿托品用量.结果 52例患者中3例(5.77%)治疗过程中死亡,2例(3.85%)患者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47例(90.38%)患者病情稳定后由ICU转入普通病房,治愈后出院;患者中位ICU住院时间141h(98~241 h),中位总住院时间235.5 h(98~512 h),中位昏迷时间12.5 h(7~24h),中位ChE恢复时间112 h(72~196 h),中位阿托品用量194.5 mg(79~650 mg).结论 CRRT在重症有机磷中毒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也给医护工作者带来挑战,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严密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作者:戴红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品管圈在急诊腹痛患者分诊中的应用

    目的 规范急诊腹痛患者分诊流程,提高急诊腹痛患者分诊准确率,使患者得到迅速有效的诊治.方法 选择2016年5月16~30日的急诊腹痛患者504例为对照组(改善前).2016年9月1~15日的急诊腹痛患者608例为观察组(改善后).通过现况调查、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与实施、效果评价与标准化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 急诊腹痛患者分诊准确率从改善前86.6%提高至改善后97%.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急诊预检急诊腹痛患者准确率,规范了急诊腹痛患者分诊流程,保证了患者安全.

    作者:周丽金;陈丽萍;刘庆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品管圈在降低患者高催吐风险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发生率中的应用与体会

    目的 探讨应用品管圈在降低患者高催吐风险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发生率(chemotherapy 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中的影响.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患者高催吐风险化疗CINV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对本科患者高催吐风险化疗CINV的发生率进行现状调查,设定目标、解析、对策拟定与实施并检讨,持续改进.结果 高催吐风险化疗CINV的发生率由原来的36%下降到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地降低了患者高催吐风险化疗CINV的发生率,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汤宇;吴丽丹;陈海霞;谭莎莎;邹军涟;谭天玉;吴婷;涂慧;曾圆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当代护士(上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上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