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跃军
目的 对牙龈出血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110例牙龈出血病人的发病情况和医治方法.结果 110例患者导致牙龈出血的局部因素96例,占87.3%,其中牙龈炎、牙周炎79例,拔牙、洁齿、息肉等因素17例;全身性疾病因素如高血压、白血病、维生素K1缺乏症、再障等导致牙龈出血14例,占12.7%;均成功止血.结论 通过分析,本研究发现导致牙龈出血的主要的原因是牙龈炎和牙周炎,在临床治疗中,根据不同病因而使用相应的止血法,从而使牙龈出血情况得到很好的改善.
作者:章奇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长期以来,中药材是我国人民防病治病的重要药物来源,且以其来自天然、毒副作用小、治疗疑难病与慢性病有特效等优势,正逐渐被世界各地人们所接受.我国作为中药的发源地,其药材种类、蕴藏量是世界之,中药材也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中药杏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东北杏(辽杏)、西伯利亚杏及杏的干燥成熟种子,外形为扁心脏形,顶端略尖,基部钝圆,左右不对称,去皮后,为黄白色.为常用的止咳平喘药,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下气开痹等功效.临床应用极为广泛.中药能否充分发挥药效,除决定于中药本身的性质外,与炮制加工适当与否有着直接的关系.采用优质药材,佳炮制工艺,合理选用炮制品,将使中医传统用药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本试验研究了杏仁加工炮制工艺及加工炮制过程中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
作者:刘杨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研究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价值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对照组给予二丙酸倍氯米松治疗,疗程6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哮喘症状评分、PEF、FEV1均得以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79.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围术期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首先应当按照病人各自的心理状态开展相应的辅导,搜集有用的信息;从手术过程内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手术之后关注病情,出院之后能够始终进行锻炼,强调补充营养,按阶段进行复查.结果 6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吴翠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宫颈癌严重危害着女性健康,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2008年,在世界范围内,近53万新发宫颈癌病例以及27.5万的死亡病例中发展中国家的所占比例大约为85%[1].在我国女性肿瘤的发病数和发病比例中,宫颈癌的发病数为 7.5万,发病比例占6.3%;而在女性肿瘤的死亡数和死亡比例中,宫颈癌死亡数为3.4万,死亡比例为4.6% [2].近几年来,虽然我国妇女的宫颈癌筛查工作明显加快了步伐,但是每年新发现13万左右的病例[3].
作者:孙笑非;顾依群;王军;汪颖南;张晓波;王荔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患者术前访视对减轻手术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将118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访视组和对照组,各59例,访视组实行在传统术前健康教育基础上增加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工作,对照组由病房护士进行传统的术前健康教育.结果 访视组在进入手术室后,56例患者感觉自己无不良的自觉症状产生,能积极地配合麻醉及手术,占94.9%.结论 术前访视可有效地减轻和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其维持佳的身心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鲁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中的重要意义和护理要点.方法 随机抽取2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患者,分别对其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患者术后2例出血,1例吻合口梗阻,1例切口感染,0例粘连性肠梗阻,0例腹胀.结论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围手术期给予适当的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后恢复的时间.
作者:蒋晓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避免喉返神经损伤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自2009年2月至2012年5月甲状腺疾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手术,评价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结果 本组共6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中有2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均为暂时性损伤,单侧损伤,发生率为3.33%,术后6个月2例喉返神经损伤患者恢复声带功能.结论 术前严格评估掌握甲状腺局部细微结构、术中操作小心谨慎以及清晰、恰当地显露喉返神经能够有效避免喉返神经发生损伤.
作者:张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重组技术在射频靶点热凝消融术加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3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薄层重建后行轴位、多平面重组(MPR)及3D的影像后处理.结果 术前用轴位图像能够清晰显示颈椎间盘突出的类型:中央突型12例(12/32),旁中央突型15例(15/32),外侧突型5例(5/32).轴位CT、MPR、3D图像能清晰显示术中穿刺针的进针角度及深度,术后臭氧在椎间盘、硬膜外以及椎体周围的分布状态.结论 螺旋CT重组技术能清晰显示术前颈椎间盘突出的形态、术中穿刺针的角度和进针深度以及术后臭氧在椎间盘及其周围的分布状态,不但能够帮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而且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韩跃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纯采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观察组使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中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总的有效率分别为42.5%、85.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出现口咽部刺激感3例,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高,全身副作用小,症状缓解迅速,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伟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咽鼓管功能的开放使中耳炎术后获得干耳.方法 乳突根治术中清除咽鼓管鼓室口肉芽,扩开膜性封闭的鼓室口.结果 观察本资料86例随访2年均获干耳.结论 慢性中耳炎患者术后咽鼓管功能的开放,便以引流,在药物作用下,使乳突腔易较快上皮化,获得干耳.
作者:魏玮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本文基于外科护理的风险防范在维护医患利益、保障护理质量与安全,以及促进外科护理规范化与标准化三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外科护理的风险诱因归纳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因素、专业知识技能因素、护患间的有效沟通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
作者:原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前我国的医院药学工作正处于一个转变时期,药剂科在医院工作中的重心正发生着变化,从提供药品保障为中心,正逐步转为向患者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进行转变.本文对目前药剂科在医院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分析.
作者:代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人性化管理模式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探讨提高骨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措施.方法 选择本科室1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比较在实行人性化管理前与人性化管理后上述护理人员的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评分情况,并将实行人性化管理前12名护理人员护理的4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实行人性化管理后12名护理人员护理的4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实行人性化管理后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后可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基本满意和非常满意例数,与实行前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应积极推广人性化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邹颖;赵明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产后大出血致休克的急救方法 和护理体会.方法 收集本院2007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30例产后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口才通过及时抢救和合理治疗均痊愈出院,恢复较好.结论 要重视产后出血性休克的防治和护理工作,把握好产前,产中和产后这三个重要环节,降低产后出血性休克的发生,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作者:胡粉兄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年龄≥65岁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试验前10 d均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胺碘酮,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6.67%、93.34%,对照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0.00%、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胺碘酮在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过程中,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且副反应小,是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理想的治疗药物之一.
作者:游建明;陈乐鸿;陈泽芳;杜育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分析规范的手术室安全管理对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理分析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64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试验组320例,在采取安全管理的手术室进行手术;对照组320例,在常规非安全管理手术室手术.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和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85.3±14.2min)、住院时间(13.1±5.2d)、手术参加人数(8.5±3.2人)和切口感染率(14.1%)均高于试验组(71.9±12.5min,7.4±3.8d,5.6±2.3人,9.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行手术室安全管理能有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杨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产科急诊手术的基本原则是保障母婴安全.麻醉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到达胎儿的药物剂量,随着手术时间增加,进入母体的药物都会通过胎盘进入脐静脉.本文阐述了对产科常见的失血性休克急诊麻醉手术处理方法.
作者:宋桂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IABP支持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护理.方法 对8例在IABP支持改善心功能下行急诊PCI术的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 8例患者IABP置管成功率达100%,7例出院,1例PCI失败;无一例发生下肢缺血、出血、感染、气囊破裂等并发症.结论 IABP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而在IABP治疗过程中,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可大大提高危重心脏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陈美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术后放疗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6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的50例甲状腺癌术后放疗住院患者(不包括复发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有残存癌者术后放疗的5、10、15年生存率为82.5%、78.9%和70%,死亡12例;预防性放疗者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0%和80%.结论 放射治疗的疗效与病理类型有关,行预防性放疗者无需行预防性照射.
作者:章秀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