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孕期补钙对于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效果观察

徐红霞

关键词:补钙, 预防, 妊娠期高血压
摘要:目的 探讨孕期补钙对于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0至2011年间收治的92例孕期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孕妇给予口服乐力钙,对照组孕妇不予以补钙,观察两组孕妇妊娠高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孕妇经口服钙剂后孕期血清钙含量为(2.46±0.19)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的(2.08±0.16)m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妊娠高血压发生率为8.7%,显著低于对照组孕妇的3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补钙能够有效预防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发生,对于保证母婴安全有重要的意义.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和预防.方法详细讲解护理和预防下肢深静脉形成的方法.结果方法实施后无再发病例.结论 通过有效的方法可以预防或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胡松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为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观察60例脑卒中偏瘫患,分康复护理30例,对照组30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可比性.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康复指标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彩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对策的应用与探讨

    目的 探讨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对策.方法 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5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观察传统护理和新型护理对儿童先心病的价值.结果 实验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新生儿先心病患儿中一定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密切的关注患儿循环、呼吸、过敏反应和血流动力学,大程度的控制风险发生,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

    作者:曾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外科护理中护患沟通的语言技巧研究

    本文基于外科护理中语言技巧应用对疏导与改善患者心理环境、建立信任合作型的护患关系,以及体现护理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外科护患沟通在语言表达形式、语言表达类型、语言表达内涵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语言应用技巧.

    作者:原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有关于社区儿童计划免疫的现状的分析

    目的 探讨社区儿童计划免疫的现状.方法我院自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接种的200例儿童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探讨其计划免疫的现状,讨论儿童计划免疫中还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应用措施.结果 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知识的掌握程度普遍不高,儿童计划免疫的覆盖率比较高,部分家长免疫意识不足.结论 应加强儿童计划免疫的宣传,并利用一切资源向广大家长朋友进行沟通,同时完善相关机制,以促进儿童计划免疫的顺利进行.

    作者:张莉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心理和沟通在护理实践中作用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应了解病人心理特点,提高沟通技巧,缓解临床中紧张的医患关系.

    作者:陈琳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射频消融术联合伽玛刀治疗5cm以下肝癌

    目的 研究经皮射频消融联合伽玛刀(RFA-γ刀)治疗5cm以下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随机应用RFA-γ刀和单纯RFA分别治疗≤5cm,单发病灶原发性肝癌39例和45例,以总生存率和复发转移率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 RFA-γ刀组和单纯RFA组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4%、89.7%、76.9%和95.6%、84.4%、68.9%(P﹥0.05);1、2、3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5.1%、17.9%、28.2%和8.8%、26.7%、42.2%,其中1、2、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2.6%、5.1%和4.4%、11.1%、20%(P﹤0.05).结论 对于≤5cm原发性肝癌,RFA-γ刀治疗可以提高RFA疗效,减低复发转移率,从而提高远期生存,是一种较好的综合治疗方法.

    作者:孔轶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80例,透析期间分别对其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各种变化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透析期间所产生的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得到全面而健康的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 通过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明显减少患者透析期间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透析的成功率,减少患者因透析所带来的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命.

    作者:宋美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新生儿筛查足底采血两种不同方法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新生儿筛查足底采血两种不同方法的一针采血成功率和标本合格率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至4月185例在我科出生的新生儿,采用直立体位,足底斜刺进针法,与2010年9至12月181例传统采血方法-新生儿平卧位足底直刺进针采血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采用直立体位足底斜刺进针法,出血快,对滤片渗透好,渗透均匀,明显提高了一针采血成功率和标本合格率,减轻了新生儿痛苦,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得到家长们的满意.结论 新生儿直立体位斜刺进针法较常规的平卧直刺进针法成功率高,而且更为安全,可靠,效果更好,避免了反复穿刺,提高了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减轻了新生儿的痛苦,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胡红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 研究分析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护理方法体会.方法 选择我院从2008年10月到2011年10月收治的80例患者,对其进行阴式子宫切除术,同时进行心理身体的全方位护理.结果 手术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没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对护理比较满意.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时要注重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在同时要做好心理护理,这样才能使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贠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评估

    目的 分析研究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我科治疗的7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资料.将74例HI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以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0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NBNA评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可以减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功能损害,改善预后,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燕凌;王军;杨召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加强护理细节管理降低护理风险

    作为与患者接触密切的护理工作者,其工作的诸多环节中均存在着危险因素.如何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强化细节管理的理念,以人为本,以细节管理为中心;健全细节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对现场管理的督导当今医疗体系下至关重要.

    作者:李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带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对带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抽取2010~2012年间患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有29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对对照组中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以及石膏外固定治疗,而对治疗组中的患者进行带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中治疗效果优良的患者有19例,占65.52%;而治疗组中治疗效果优良的患者有25例,占86.21%,即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均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中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良好,P<0.05.结论在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带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有一定的积极治疗意义.

    作者:杨小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急性发作期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急性发作期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我院确诊为急性发作期哮喘,经过中医辨证后,属于热性哮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11%,两组比较,可见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的呼气流速高峰值(PEFR)、大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百分比(FEV1%)均有所增加,但治疗组改善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麻杏石甘汤加味对急性发作期热性哮喘治疗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翟文全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宫颈内口功能检查在预防早产和流产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讨论宫颈内口的功能检查在防治早产和流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30例曾有过不孕或流产史,后经过治疗后妊娠的患者,在未妊娠期宫颈内口可通过8号扩张器而无阻力者,可以认为宫颈机能不全.如果宫颈内口不能容8号扩张器,在其妊娠的早,中,晚三个阶段结合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出宫颈的各个经线,如发现患者宫颈机能不全,即行宫颈环扎术.结果 宫颈机能不全的发现率为60%,明显随流产的次数增多而增高,经诊断为宫颈机能不全的孕产妇及时进行宫颈逢扎,术后仍然发生早产的发生率为6.7%,明显小于未经过宫颈缝扎的患者发生早产或流产的几率(42.9%),P<0.05.而宫颈机能良好或者轻微机能不全的孕产妇但进行了宫颈缝扎术后,无一人发生流产,P<0.05.结论 未妊娠期使用宫颈扩张器对宫颈机能进行早期评价,妊娠的早,中,晚三个阶段结合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出宫颈的各个经线,如发现患者宫颈机能不全,即行宫颈环扎术.做出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降低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流产或早产发生率.

    作者:李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胸腔镜手术治疗伴肺外恶性肿瘤史的孤立性肺结节42例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胸腔镜手术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治的佳治疗方法.方法 根据结节位置,于腋下第3或第4肋间腋前线处行3cm做小切口,冰冻病理证实或可疑原发肺癌且肺功能允许,则在胸腔镜引导下行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42例患者中无手术死亡及感染、大出血等术后并发症.结论在胸腔镜引导下手术诊疗孤立性肺结节具有创伤小、诊断率高、并发症少的显著优势.

    作者:崔宝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

    病理技术的根本为制片技术,它是病理学诊断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病理技术的规范与制片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病理医生对病症做出正确的诊断,其结果就会影响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及时性、准确性.作者就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及工作体会、分析影响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因素,提出实施病理技术质量控制与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应用的对策.

    作者:吴志川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社区慢性胃炎病人的饮食保健研究

    慢性胃炎指由于各种病因导致胃黏膜出现特异性炎症,其发病率在胃病类型中排居首位,我国门诊胃镜检查显示慢性胃炎共占85%左右.因此,临床上需加强慢性胃炎的预防.本文从饮食保健角度出发,探讨社区慢性胃炎病人的饮食保健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于永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屈大腿法配合徒手旋转、上翘胎头纠正前不均倾位临床效果观察

    胎头以枕横位入盆(胎头矢状缝与骨盆入口横径一致)时,胎头侧屈,以前顶骨先下降,矢状缝靠近骶骨成为前不均倾位,其发生率为0.55%~0.81%.既往一旦确诊为前不均倾位,大多以剖宫产结束分娩.近1年来,我们采用屈大腿法配合徒手旋转、上翘胎头纠正前不均倾位12例.

    作者:王峰;徐志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对前列腺手术后持续膀胱冲洗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前列腺手术后持续膀胱冲洗的护理干预及其效果,并指导基层医院进行广泛开展.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60例前列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常规组)和膀胱持续冲洗(冲洗组),每组30例.对常规组给与常规护理措施,对冲洗组给予膀胱冲洗等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常规组有5例出现明显并发症,冲洗组经过有效的膀胱冲洗等相应的有效护理,所有病例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治愈出院.结论 前列腺术后,采用持续的膀胱冲洗这一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范春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