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洁;肖明
目的 分析咖啡因联合氨茶碱对呼吸暂停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相关血清学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就诊的119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58例)及对照组(61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基础上给予氨茶碱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预后、血气分析检测指标、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947 6,P<0.05).观察组患儿用药时间及呼吸暂停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气分析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检测结果均有一定改善,PaCO2明显降低,PaO2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儿改善效果更显著(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浆β-E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浆β-E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均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咖啡因联合氨茶碱改善呼吸暂停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效果显著,预后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邹晓萍;卢泳雪;麦智广;周金玉;庞永昌;何露丝;严素芬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沈阳市汉族与满族女性中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及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布特征并与其他少数民族做区域比较,为进一步群体遗传分析奠定基础.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7月在沈阳共济爱婴医院进行体检及孕期检查的汉族和满族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汉族469例,满族67例,检测其MTHFR C677T、A1298C和MTRR A66G基因位点多态性,统计分析该地区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并与已报道的其他地区少数民族女性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沈阳市汉族与满族女性比较,MTHFR C677T、A1298C和MTRR A66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武阳市满族女性和其他地区少数民族女性比较,MTHFR C677T的基因型频率与延边朝鲜族、银川回族、张家界土家族、思南苗族、柳州壮族、三亚黎族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MTHFR A1298C的基因型频率与柳州壮族和三亚黎族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TRR A66G的分布上则与乌鲁木齐维吾尔族、三亚黎族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沈阳市汉族女性和满族女性的MTHFR和MTRR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两个民族同化和融合有关;沈阳地区满族和汉族女性与其他地区少数民族女性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作者:庞静;鲁衍强;付敏;赵湘;杨琦 刊期: 2019年第05期
宫颈癌是威胁全球妇女健康及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其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第4位[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宫颈癌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已大幅度下降,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据2014年发布的一项1998-2008年我国宫颈癌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2].近几十年,在我国宫颈癌“三阶梯”筛查法的广泛普及、“两癌”筛查的大力推广及宫颈癌普治工作的开展下,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医学知识的普及、诊疗技术的提高、妇女保健意识的增强,我国宫颈癌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作者:王宇;宋淑芳;刘凤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正常育龄期女性血清抗苗勒管激素及中医体质,探讨卵巢储备功能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符合标准的健康女性,经期检测抗苗勒管激素(AMH)、卵泡刺激素(FSH)及雌二醇(E2),同时进行体质调查.结果 106例正常育龄期女性血清AMH水平为(2.45±1.89)ng/ml.AMH水平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22~ 25岁女性血清AMH水平高(3.10±2.18) ng/ml,35岁后女性血清AMH水平显著性下降,35~40岁AMH均值为(1.46±1.15) ng/ml.年龄与体质相关:随年龄增长,平和质逐渐减少,30岁前后平和质分别为27例(25.5%)和15例(14.2%).体质与AMH水平相关:①偏颇质者较平和质的AMH水平低:在年龄<30岁阶段,偏颇质AMH水平(2.21±1.57) ng/ml较平和质AMH水平(3.48±2.24) ng/m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AMH水平低者偏颇质更多:在年龄<35岁组内,AMH<2.211 ng/ml组与AMH≥2.211 ng/ml组平和质与偏颇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 育龄期女性血清AMH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35岁后下降显著.年龄与体质相关,随年龄增长,尤其是30岁之后,健康育龄期女性体质向偏颇质转变.偏颇质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有相关性.
作者:彭潇;廖美清;杨洪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7日龄新生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40只)和高胆红素血症组(B组,40只;C组,40只).A组腹内注入生理盐水100 μg/g,B组和C组分别腹内注入胆红素溶液100 μg/g和150 μg/g.每组根据处死大鼠的时间点的不同又分为6h、12h、24 h、48 h和72 h共5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观察各大鼠的异常神经行为;每组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分析脑组织海马区I GF-1的表达;TUNEL染色法测脑组织海马区细胞凋亡个数.结果 A组新生大鼠脑组织海马区IGF-1和细胞凋亡无或仅少量表达;B组和C组新生大鼠在不同时刻IGF-1和细胞凋亡均有表达,且48 h达高峰,72 h恒定高表达;A组、B组和C组同一时间点对比,IGF-1和细胞凋亡的表达均为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组织海马区IGF-1阳性细胞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时新生大鼠脑组织海马区IGF-1表达上调,参与海马区细胞凋亡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对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起到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刘文俊;阴怀清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持续给药和规律间断给药对足月初产妇分娩镇痛VAS评分、麻醉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足月初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A组采用硬膜外持续给药方案,B组采用规律间断给药方案,比较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点体温、VAS评分、IL-6水平、产间发热率、麻醉药物用量、破膜至分娩时间、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率、人工破膜率及器械助娩率.结果 两组产妇镇痛后4h、镇痛后5h、分娩时及分娩后1h体温均显著高于镇痛前(P<0.05).两组产妇镇痛后1h、镇痛后2h、镇痛后3h、镇痛后4h、镇痛后5h、分娩时及分娩后1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镇痛前(P<0.05);B组产妇镇痛后3h和4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产妇镇痛后1h、镇痛后2h、镇痛后3h、镇痛后4h、镇痛后5h、分娩时及分娩后1 h IL-6水平均显著高于镇痛前(P<0.05).两组产间发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用量均显著少于A组(P<0.05).两组破膜至分娩时间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催产素使用率、人工破膜率及器械助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用于足月初产妇可有效减轻机体疼痛,降低麻醉药物用量,且未提高产间发热风险,对产程和产时也无不利影响.
作者:贾俊香;李冰;帅斐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地区居民二胎生育意愿及二胎生育人群的孕前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6月,对乌鲁木齐新市区、水磨沟区、天山区、沙依巴克区1 547名女性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单因素x2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75.7%的女性有意愿生育二胎,年龄、抚养模式、婚后幸福程度、国家政策是二胎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在1 547名女性中,418名生育二胎并对其妊娠结局进行随访.单因素x2检验显示,年龄、患病史、妇科疾病、孕期服药、吸烟补充叶酸、一胎生育方式可能是二胎人群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病史、妇科疾病、是否服药、是否吸烟、一胎生育方式是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 乌鲁木齐地区居民二胎生育意愿强烈,应加强二胎生育人群的孕前保健工作,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作者:雍娴婷;容海欣;龙春燕;牛瑶;刘继文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 (Cys-C)在妊娠期糖尿病肾功能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0例为妊娠期糖尿病组,正常妊娠女性90例为正常妊娠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女性90例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Cys-C、肌酐、尿素氮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 3组研究对象血清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正常妊娠组和妊娠期糖尿病组血清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血清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3组研究对象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Cys-C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肌酐和尿素氮无相关性(P>0.05).血清Cys-C联合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高于血清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P<0.05).结论 Cys-C是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诊断妊娠期糖尿病肾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晓玲;韩娜;许茜;王勇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流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学龄前儿童龋齿工作提供一定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新疆乌鲁木齐地区12所幼儿园共计2 250名3 ~5岁学龄前儿童为调查对象,检查并统计儿童患龋情况,对家长进行儿童口腔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儿童龋齿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 250名3~5岁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58.71%(1 321/2 250),龋均3.46,填充率为19.38% (256/1 321).男童患龋率明显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儿童患龋率明显高于少数民族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患龋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民族、开始刷牙时间、刷牙次数、睡前喝牛奶、吃零食频率、饭后漱口、家长受教育程度、含氟牙膏知晓率、了解窝沟封闭、关注牙齿健康是儿童患龋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刷牙次数≤1次、睡前喝牛奶、经常吃零食、家长不关注牙齿健康是乌鲁木齐地区3~5岁学龄前儿童患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3~5岁儿童患龋率较高,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预防及控制措施.
作者:常琦;董芳;王安平;岳新霞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2010-2016年送检的阴道分泌物念珠菌的发病趋势和特征.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送检标本由接诊医生进行采集(直接涂片),干燥后送往检验科进行染色和显微镜镜检.结果 220 505例标本纳入分析,送检例数高的年份是2016年(42 253例),但念珠菌阳性率低(9.21%),而2010年的阳性率高(15.51%).线性趋势分析发现,念珠菌总体的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x2趋势=765.74,P<0.001).各类送检标本中,门诊患者占绝大部分(81.91%),这部分人群念珠菌的检出率(13.74%)也显著高于体检人群(4.44%)和住院人群(6.43%) (x2=2268.27,P<0.001).以年龄分组,送检份数高的人群是20 ~40岁人群(67.33%),其次是40 ~60岁人群(27.07%),但阳性率高的是<20岁人群(14.85%),其次是20 ~40岁人群(13.99%),40 ~60岁和>60岁人群的阳性率分别为8.57%和5.86%,呈显著下降趋势(x2 =1 466.69,P<0.001).按照不同季度进行分析,第一季度的送检例数明显少于其他3个季度,但不同季度的念珠菌阳性率变化不明显(x2=1.61,P=0.20).结论 阴道分泌物的念珠菌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40岁以下人群,特别是<20岁人群阳性检出率较高,要注意对这部分人群的防治宣传.
作者:陈慧敏;黄诗慧;张鑫强;凌勇;李正康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患者血清与组织氧化应激状态的表达变化.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兰溪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125例为研究组,同期选取体检健康成年女性11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清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表达,同时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OPP)、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过氧化氢酶(CAT)、对氧磷酸酯酶-1 (PON-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表达.结果 ①研究组患者血清8-iso-PGF2α为(223.78±19.64)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7.42±15.07) ng/ml,而GSH-Px水平(245.63±18.74) 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54±21.95) U/L (P<0.05);②研究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AOPP(5.74±0.68) ng/ml和8-OHdG (4.15±0.22)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9±0.13) ng/ml、(1.67±0.14) ng/ml,而CAT(53.72±6.84) U/ml、PON-1 (36.41±6.22) U/ml、SOD (75.03±14.89) U/ml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9.35±10.21)U/ml、(78.65±9.73) U/ml、(155.36±22.54) U/ml (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患者血清和内膜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发生明显异常表达,临床诊断可将这些敏感指标作为科学的参考依据.
作者:吴春丽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超声影像标准断面检查对早孕期筛查胎儿中枢神经系统(CNS)异常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该院进行超声影像检测的早孕期(11~13+6周)孕妇1 356例,其中双胎21例,单胎1 335例,胎儿共1 377例,依据孕妇孕周将其分成3组:11~11+6周组(103例)、12~12+6周组(771例)、13~13+6周组(482例);对孕妇进行常规和CNS检测,察看胎儿CNS异常情况.结果 不同孕周胎儿后颅窝池和小脑横切面、脊柱的长轴断面、侧脑室的水平横断面及头胸部位的正中矢状断面显示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胎儿CNS畸形前期诊断特异度为100%,敏感度为85.8%,阴性预测值为99.8%,阳性预测值为100%;孕妇孕周和胎儿NT数值为正相关关系(r=0.161,P<0.05),胎儿NT数值伴随孕周增大而增加.结论 超声影像标准断面检测能有效诊断早孕期胎儿CNS异常,胎儿CNS结构显示率比较高.
作者:张智;陈华芳;李培培;郑蕾;平永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拉贝洛尔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变化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2月咸宁市中心医院91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予以拉贝洛尔治疗,观察组46例予以拉贝洛尔+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用药前后血压、24 h尿蛋白及血清Ang Ⅱ、LPO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新生儿结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 用药1周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及24h尿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1周后观察组血清Ang Ⅱ、LP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胎盘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体质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 (6/46),对照组为11.11% (5/4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周后观察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丹参注射液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改善新生儿结局及血清Ang Ⅱ、LPO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徐洁;肖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状态对新生儿结局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基于该院2010-2011年的出生队列,选取孕前无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且无其他感染性疾病和内科并发症的孕妇6 070例为非HBV携带组,单纯乙肝HBsAg携带孕妇277例为HBV携带组,将两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新生儿结局包括早产(PTB)、低出生体重(LBW)、巨大儿、大于胎龄儿(LGA)、小于胎龄儿(SGA)、死胎和出生缺陷.孕妇妊娠结局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膜早破(PROM)、孕期贫血、羊水过多、羊水过少、产后出血和前置胎盘.结果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BV携带组孕妇发生自发性早产、SGA、死胎、出生缺陷的风险性较非HBV携带组孕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非HBV携带组孕妇相比,HBV携带组孕妇罹患ICP的危险性是非HBV携带孕妇的2.01倍.尽管HBV携带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PROM、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非HBV携带组孕妇,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携带状态是ICP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对此类病人更多的关注,而孕妇携带HBV并不增加其他新生儿或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作者:李静;许晓英;裴建赢;王燕侠;刘青;毛宝宏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不同胎龄合并不同高危疾病早产儿的听力发育状况及听力损伤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BR)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862例早产儿进行听力筛查,按照胎龄分为4组:胎龄≤30周组,31 ~32周组,33~34周组,35~ 37周组,针对不同胎龄阶段早产儿发生听力障碍的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x2检验分析,并研究不同疾病状态对其的影响.结果 胎龄≤30周、31~32周、33~ 34周、35~ 37周听力复筛未通过率分别为36.21%、18.90%、9.75%、5.89%.行ABR检查后各组总未通过率分别为13.79%、6.30%、2.97%、2.04%.体重<1 500g早产儿听力检测未通过发生率高[OR(95% CI):2.386 (1.052 ~5.415)],且窒息、高胆红素血症、感染均为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257、1.434、1.906).结论 早产儿胎龄与听力损伤危险性呈负相关,高胆红素血症、窒息、感染、极低出生体重等因素均为听力损伤的高危因素.
作者:陈惠兰;赵娜;吴菲;冯向春;单若冰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健康婴儿正常的排便模式,探讨不同喂养模式下(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及混合喂养)婴儿大便性状及大便残留营养成分的差异.方法 共纳入177例2周龄健康足月儿(其中母乳喂养组37例、人工喂养组72例及混合喂养组68例),记录婴儿身长、体质量、头围、喂养情况及大便情况,并对99份婴儿粪便样本进行残余氮、总脂及微量元素测定.结果 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生长发育指标包括体质量、身长及头围均无统计学差异;母乳喂养组婴儿的大便次数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3次/dvs.2.7次/d;5.3次/d vs.3.3次/d,均P<0.05),其他大便性状指标如大便量分、颜色评分及软度指数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粪便中的成分,包括残余氮、总脂的含量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人工喂养组婴儿粪便中残留的钙、镁、锰及铁等元素,显著高于母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不同喂养方式影响婴儿大便次数及大便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相对于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方式,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次数较多,且粪便中残留营养成分较少.
作者:吴尚灵;陈佩妍;陈偲;房爱萍;朱惠莲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染色体微阵列技术(CMA)对超声异常胎儿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的价值及优势.方法 选取2015-2016年在该院因胎儿超声异常(结构异常或软指标异常)而行羊膜腔穿刺、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芯片检测(SNP array)的患者77例.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77例患者中超声结构异常10例,单个软指标异常40例,多个软指标异常27例.SNP芯片检测发现7例缺失型拷贝数变异(CNVs),5例重复性CNVs.在7例缺失型CNVs中,6例为已知的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并且可以解释出现的超声异常,1例为非明确临床意义型(VOUS);5例重复型CNVs均为VOUS.对于超声异常但SNP检测正常的41例患者进行随访:32例正常生产,且生后发育及智力未见异常,6例引产,2例夭折,1例流产.结论 SNP array是超声异常产前诊断的一线检测技术,提高了产前诊断的检出率,有效减少生后干预无效的缺陷儿出生,降低引产率.然而,目前VOUS的SNP芯片结果仍然是产前咨询的巨大挑战,仍然需要进一步的临床探索.
作者:郭颖;常颖;耿倩;耿昊;李姗姗;陈叙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2016年武汉市中小学生形态发育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学校卫生保健策略提供科学数据和评价标准.方法 该次调研从武汉市14个街镇采取整群抽样方式,共抽取28所学校,调研人数33 562人.检测项目包括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结果 同一年龄组男女生身高、体重均值城区高于乡村,城区学生身高均值高于乡村学生2.40 cm,体重均值高2.20 kg,城乡差距正在逐步减小.与2010年武汉市中小学生统计数据相比,7~18岁学生的超重检出率由2010年的9.2%上升到2016年的17.13%.肥胖检出率由2010年的5.1%增至2016年的11.88%.结论 2016年武汉市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继续呈增长趋势,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但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问题日益严峻.建议教育部门予以重视,发挥学校的优势和作用,使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得到均衡发展.
作者:王珏;唐世琪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醋酸亮丙瑞林与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在遵化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A组患者接受醋酸亮丙瑞林治疗,B组患者接受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痛经、性交痛等临床主观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经量、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水平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治疗总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经量、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FSH、LH、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经量、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FSH、LH、E2相比于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A组改善效果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醋酸亮丙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优于炔雌醇环丙孕酮片.
作者:陈翠平;徐建锋;马艳娜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量的影响因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6月20日-2016年8月16日在成都市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分娩拟进行母乳喂养的154例母婴分离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产妇的乳汁分泌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母婴分离产妇产后焦虑水平进行评估.结果 自然分娩的母婴分离产妇各时段内泌乳总量显著高于剖宫产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方式、首次刺激乳头开奶的时间、24h挤奶次数和每天饮食情况是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对分娩方式、开奶时间、24h挤奶次数和产妇每天饮食情况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以促进乳汁分泌.
作者:刘怡;罗碧如 刊期: 201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