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强度聚焦超声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阳春芳

关键词: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临床症状,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6年5月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行HIFU治疗的68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肌瘤直径及平均肌瘤体积、临床症状及血清血红蛋白(HGB)、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指标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平均肌瘤直径及平均肌瘤体积较治疗前均显著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期过长、贫血、痛经、尿频、压迫等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患者血清HGB、LH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血清P、E2、FSH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其疗效确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清HGB、LH、P、E2、FSH等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钙离子、D-二聚体和25-羟基维生素D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钙离子(Ca2+)、D-二聚体(D-D)和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1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正常妊娠妇女1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产前1周血清Ca2+、D-D、25-(OH)-D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钙、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的D-D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的血清Ca2+、25-(OH)-D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血清Ca2+、25-(OH)-D水平与胎盘质量、胎儿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血清D-D水平与胎盘质量、胎儿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钙Ca2+、25-(OH)-D水平降低,D-D水平呈升高,并且会影响胎盘生长及胎儿生长发育.

    作者:高颖;林胜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双胎妊娠妇女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双胎妊娠妇女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收治的双胎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62例,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单胎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63例,对两组患者的胎膜早破情况和发病孕周进行分析,对患者的期待治疗和新生儿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胎膜早破孕周为(33.51±2.91)周,早于对照组的(34.40±3.10)周,观察组终止妊娠孕周为(33.37±2.63)早于对照组(34.31±2.78)周(P<0.05),两组患者的期待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使用宫缩抑制剂61.3%,高于对照组的23.8% (P<0.05);对照组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25.4%,高于对照组的12.9% (P<0.05);两组患者绒毛膜羊膜炎和胎膜细菌培养阳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观察组剖宫产77.4%,高于对照组的41.3% (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11.3%,高于对照组的6.3%(P<0.05);两组患者的早产、晚期流产和产后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胎妊娠在临床上具有早产、胎膜早破及新生儿窒息的风险,应及早进行预防和干预工作,针对已经发生胎膜早破的患者应积极对症治疗,合理分娩,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杨红;王利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体位干预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布比卡因阻滞平面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体位干预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布比卡因阻滞平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剖宫产产妇90例,术中采用布比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注药后给予不同体位干预,A组为水平仰卧位,B组为头低足高5.,C组为头低足高10°,麻醉成功后均恢复水平仰卧位.比较3组穿刺后脑脊液流出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高麻醉平面及麻醉效果.记录注药后不同时间点5、10、15、20 min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和心率(HR),观察产妇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3组产妇脑脊液流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长到短依次为C组、B组和A组.3组产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高麻醉平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C组、B组和A组.B组和C组麻醉效果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B两组(P<0.05).C组注药后不同时间点DBP、SBP和HR的波动幅度高于A、B两组,注药后10和15 min C组DBP和SBP低于A、B两组,HR高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剖宫产产妇,注药前采取头低足高5.体位可在控制麻醉平面的基础上获得较好麻醉效果,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徐锐;王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益气健脾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缓解期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益气健脾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缓解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芜湖市中医院接诊的6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缓解期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匹多莫德颗粒治疗,观察组给予益气健脾膏贴敷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IgA、IgG、IgM)、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并随访1年,记录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肺哕音消失时间,咳嗽咳痰、咽喉充血、鼻涕鼻塞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A、IgG、IgM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升高,观察组IgA、IgG、Ig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面色、饮食、出汗、大便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观察组面色、饮食、出汗、大便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缓解期应用益气健脾膏效果显著,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发病次数,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孙彦丽;顾敏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 309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将其中28例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分为病例组,未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2 281例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早产儿的各项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1 min Apgar评分、宫内感染、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巨细胞病毒感染、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有创机械通气超过1周、高吸入氧浓度超过40%以及出生2周内输注红细胞是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创机械通气超过1周、高吸入氧浓度超过40%、出生2周内输注红细胞是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由多种危险因素促成其发病,临床应重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防治,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作者:钱颖;陈尊;王有成;龚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阴道超声联合官腔细胞学检查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联合官腔细胞学检查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86例疑似子宫内膜病的绝经后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阴道超声、官腔细胞学检查,对单独阴道超声、官腔细胞学检查及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析,以诊刮术获取的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 经分段诊刮术检查发现,86例患者中59例患者为正常内膜,10例为内膜良性病变,4例为癌前病变,13例为内膜癌.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正常内膜、内膜良性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超声检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100.0%、69.6%,官腔细胞学预测癌前病变与内膜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9.7%、94.4%,联合检测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0%、98.6%.结论 阴道超声联合宫腔细胞学检查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高,能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减少误诊、漏诊风险,能作为临床筛查癌前病变、内膜癌的主要方法,降低临床诊刮率.

    作者:崔卓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妇的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不同肝素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产妇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90例DIC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DIC评分、各项指标、平均出血量、ICU入住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治疗总有效率(93.33%)较对照组产妇(77.78%)高(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DIC评分均有降低,观察组产妇DIC评分(4.17±0.2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5.03±0.29分)(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治疗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D-D)有所下降,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有上升,其中观察组产妇PT、APTT、D-D (16.86±2.54 s、48.54±7.85 s、0.56±0.20 mg/L)低于对照组产妇(28.15±3.17 s、54.72±9.46 s、2.01 ±0.19 mg/L),FIB、PLT (3.21±0.69g/L、107.85±29.04 g/L)高于对照组产妇(1.39±0.25g/L、87.43±40.52 g/L)(P<0.05);观察组产妇的平均出血量、ICU人住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2 877.64±897.46ml、18.01±5.34 d、2.22%)均少于对照组产妇(6 115.27±1 632.51、25.73±7.42 d、13.33%) (P<0.05).结论 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DIC产妇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优于应用常规剂量肝素治疗.

    作者:郑佳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2007-2016年西宁地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的调查

    目的 探讨2007-2016年西宁地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了解西宁地区该疾病发病趋势,为临床进行健康宣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6年1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24 599例妊娠孕妇临床资料,分析HDCP发病情况、HDCP的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HDCP发病率为3.61%,且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P<0.05).其中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P<0.05),轻度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近10年无明显变化(P>0.05).对孕妇年龄、BMI、月收入、产次、流产史、文化程度、高血压家族史、孕期并发症、负面情绪、不良生活方式及双胎或多胎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BMI、月收入、文化程度、高血压家族史、孕期并发症、负面情绪为妊娠期发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P<0.05).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文化程度、高血压家族史及负面情绪为妊娠期发生高血压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伴有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发生低体重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的风险明显高于无妊娠期高血压孕妇(P<0.05).结论 西宁地区近10年HDCP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发病程度加重.妊娠期肥胖、文化程度低、高血压家族史及有负面情绪为发生HDCP的独立危险因素.妊娠期高血压可影响妊娠结局,应重视对HDCP的预防及保健.

    作者:俄洛吉;张长存;王桂花;马中岭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儿童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在危重症手足口病早期预警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儿童危重症手足口病早期预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普通手足口病(普通组)、重症手足口病(重症组)及危重症手足口病(危重症组)患儿各40例,分别检测3组患儿NT-proBNP、血糖及白细胞水平,统计各组心功能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转归,并记录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结果 危重症组NT-proBNP、血糖及白细胞水平均高于普通组和重症组患儿(P<0.05);危重症组心功能分级在Ⅲ~Ⅳ级患儿所占比例高于普通组和重症组,0级患儿所占比例低于普通组和重症组(P<0.05).危重症组患儿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低于重症组和普通组(P<0.01);此外,危重症组患儿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75.0%、22.5%)高于重症组(45.0%、5.0%)和普通组(15.0%、0),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roBNP测定对儿童危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提高生存率.

    作者:姚丰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多潘立酮联合微生态制剂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常规胃肠动力药物联合微生态制剂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0月在该院新生儿科出生24 h内的早产儿336例为研究对象.将33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观察1组125例和观察2组11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保暖、对症治疗和护理并给予营养支持;观察1组在此基础上,在患儿出生6h内口服枯草杆菌活菌散剂;观察2组在观察1组的基础上,在患儿出生6h内加服多潘立酮悬液.观察3组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营养吸收情况、喂养不耐受情况、胃肠动力情况、并发症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1组和观察2组与对照组比较,生理性体质量下降幅度较低,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平均体质量增长速度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2组与观察1组比较,生理性体质量下降幅度较低,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平均体质量增长速度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与对照组比较,每日奶量添加速度、第15天摄入奶量、肠内营养热卡达60 kCal·kg-1·d-1时间、全胃肠喂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与对照组比较,不耐受率较低,不耐受持续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2组与观察1组比较,不耐受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与对照组比较,初次排便时间、胎粪排尽时间均较短,平均大便次数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儿全肠意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和败血症发生率,观察1组和观察2组明显比对照组降低,观察2组与观察1组比较,败血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使用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单一使用微生态制剂和联合使用胃动力药物和微生态制剂都可有效防止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可以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时间,尽快建立全胃肠道喂养,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使用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并且联合使用药物要优于单一使用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活菌散剂.

    作者:索有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妊娠期糖尿病对子代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子代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分娩的健康妊娠期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跟踪两组研究对象妊娠结局.均在新生儿娩出24 h内、1岁、3岁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检验维生素D水平,分析不同时间段两组婴幼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娩出24 h内、1岁内婴儿以及3岁幼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其中新生儿和1岁内婴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后代在新生儿娩出24 h内、1岁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浓度相对于正常产妇后代而言较低,但3岁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喂养情况及生活方式有关.

    作者:刘冬妹;吴红丽;李兰;王秀明;韩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围生期应激状态对初产妇剖宫产后免疫功能及母乳喂养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围生期应激状态对初产妇剖宫产后免疫功能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白云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剖宫产分娩的8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产前检测血清中皮质醇的水平,并进一步分为正常皮质醇组21例、高皮质醇组59例.对比两组产妇的围术期细胞免疫指标、母乳喂养相关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 剖官产前24 h,两组产妇外周血中细胞免疫指标水平、泌乳素(RP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后24 h,高皮质醇组产妇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4+、CD4+/CD8+比值低于正常皮质醇组,CD8+水平高于正常皮质醇组(P<0.05).术后24 h、48 h、72 h,高皮质醇组产妇外周血中RPL的水平低于正常皮质醇组(P<0.05).术后,高皮质醇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长于正常皮质醇组,催乳率高于正常皮质醇组,按需哺乳率低于正常皮质醇组(P<0.05).结论 围生期应激状态可抑制初产妇剖宫产后细胞免疫功能,增加母乳喂养难度.

    作者:黎丽嫦;张海花;班正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育龄女性产程的影响因素及分娩球运动疗法对产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育龄女性产程的影响因素及分娩球运动疗法对产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在该院正常分娩的300例孕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分娩前运动疗法,比较两组孕妇产程和妊娠结局.收集300例孕妇临床资料,根据产程分为产程正常组225例和产程延长组75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产程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产程正常组与产程延长组年龄、孕周、入院时BMI、骨盆狭窄、胎方位异常、新生儿体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身长和新生儿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人院时BMI<18.5 kg/m2、骨盆狭窄、胎方位异常、新生儿体重≥4 000 g均与产程延长密切相关.观察组孕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孕妇足月顺产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转剖宫产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总不良反应比率低于对照组,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年龄≥35岁、入院时BMI<18.5 kg/m2、骨盆狭窄、胎方位异常、新生儿体重≥4 000 g均与产程延长密切相关,分娩球运动疗法可以有效降低各产程时间,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覃秀;许宇玲;龙翠萍;冯娟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常规日均吸入小剂量辅舒酮和间断雾化给药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常规日均吸入小剂量辅舒酮和间断雾化给药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1医院诊治的100例中度持续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等支气管扩张剂进行治疗.A组患儿常规日均吸入小剂量辅舒酮治疗,B组患儿采取间断性雾化吸入给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呼气峰值流速(PEF)占预计值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儿的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E (Ig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IL-17、白三烯B4 (LTB4)水平、日间哮喘评分、夜间哮喘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儿的血清IgE、TNF-α、IL-8、IL-17、LTB4水平、日间哮喘评分、夜间哮喘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日均吸入小剂量辅舒酮治疗中度持续性哮喘患儿的效果优于间断性雾化吸入辅舒酮治疗的效果.

    作者:施科;葛梦娜;陈小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穴位埋线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评价穴位埋线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17年3月已公开发表的,有关穴位埋线联合达英-35和单独使用达英-35治疗PCOS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对入组文献的研究结果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入组文献3篇,患者182例,治疗组(穴位埋线联合达英-35)95例,对照组(单独使用达英-35)87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在降低促卵泡刺激素(FSH)[WMD=-0.19,95% CI:(-1.77,1.38)]和促黄体生成素(LH)[WMD=-1.42,95% CI=(-5.11,2.27)]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睾酮(T)[WMD=-0.49,95% CI=(-0.83,-0.16)]、雌二醇(E2)[WMD=-13.08,95% CI=(-21.01,-5.16)]、恢复正常月经[OR=2.78,95%CI=(1.23,6.31)]、提高排卵[OR=3.17,95% CI=1.46,6.87)]方面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与单独使用达英-35相比,穴位埋线联合达英-35更能有效降低T和E2水平,恢复正常月经和提高排卵.

    作者:刘敏;曹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茵栀黄与双歧杆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对谷丙转氨酶和总胆汁酸的影响

    目的 探讨茵栀黄与双歧杆菌联合应用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茵栀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治疗,并分别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无效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TBIL、DBIL、ALT和TBA水平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茵栀黄与双歧杆菌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临床指标的改善和临床疗效的提升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作者:高波;李科兴;宋霞;蒋惠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术前访视及分娩全程心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负面情绪、自我效能及分娩后母乳喂养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及分娩全程心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负面情绪、自我效能及分娩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医院接受分娩的56例剖宫产初产妇,参照随机数表分组法将上述产妇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各28例.常规组接受术前访视,研究组接受术前访视及分娩全程心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负面情绪、自我效能及分娩后母乳喂养差异.结果 术后24 h,研究组产妇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值低于常规组;药物治疗、健康行为、日常行为、遵医行为等评分值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初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常规组,术后24h泌乳量大于常规组,术后48h母乳喂养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初产妇在术前访视基础上给予分娩全程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产妇负面情绪,提升自我效能,改善产后母乳喂养情况.

    作者:乔黎;杨银玉;周宜芳;严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蜡疗结合运动疗法牵拉治疗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尖足的疗效及预后改善分析

    目的 探讨蜡疗结合运动疗法牵拉技术对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尖足的疗效及预后改善.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儿运用运动疗法牵拉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蜡疗结合运动疗法牵拉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后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足背屈角角度、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粗大运动功能的评定(GMFM评分)、下肢肌张力评分(M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足背屈角角度、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足背屈角角度、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都有所下降,但是观察组足背屈角角度(71.8±2.30)°低于对照组的(76.5±3.80)°,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65.8±5.30)°低于对照组的(73.8±5.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M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都有所升高,观察组GMFM评分(82.9±22.5)分高于对照组的(56.8±13.6)分,两组患儿MAS评分都有所降低,但是观察组MAS评分(1.2±0.3)分低于对照组的(2.3±0.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5%低于对照组的3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93.5±3.5)d短于对照组(86.3±2.9)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蜡疗结合运动疗法牵拉技术对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尖足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治疗的有效率,降低患儿肌张力,改善足背屈角角度以及被动背屈角度,改善运动能力,减少治疗时间以及后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黄均礼;张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下经阴道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患者子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子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2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在腹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行射频消融术,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肌瘤大小、子宫功能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肿瘤纵径D1、横径D2、前后径D3、肌瘤体积V值均明显降低;术后3个月肿瘤D1、D2、D3、V值明显低于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肿瘤D1、D2、D3、V值明显低于术后3个月(P<0.05).患者经阴道射频消融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12%;其中黏膜下肌瘤治疗总有效率92.59%,肌壁间肌瘤为94.67%;不同部位子宫肌瘤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6个月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评分(HR-QOL)明显升高(P<0.05).术后有5例发生盆腔感染,3例发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7.84%.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阴道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小肌瘤体积,且术后并发症少,不影响患者子宫功能.

    作者:甘雨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药物预处理后官腔镜下清官术与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官腔镜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药物预处理后宫腔镜下清官术与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官腔镜在子宫瘢痕妊娠(USP)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第184医院妇产科就诊的92例剖宫产后US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6例,A组患者给予子宫动脉栓塞后官腔镜下清官术,B组患者给予药物预处理后官腔镜下清官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膨宫液葡萄糖用量与吸收量显著少于A组(P<0.05),手术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β-hCG恢复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的阴道流血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9%,A组为17.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子宫动脉栓塞后官腔镜下清宫术相比,采用药物预处理后官腔镜下清官术治疗USP的临床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均良好,住院时间短,住院花费相对较低,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黄琴;冯丽霞;范文娟;吴丽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