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燕;何佳丽;王金国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湿疹的孕期环境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8月在该院产科门诊定期产检并住院分娩的528名孕妇为研究对象,建立队列,对孕妇进行孕期相关信息的基线调查,并于分娩后对母婴进行6个月(1月、3月、6月)的随访,共成功随访到完整母婴信息505例.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队列中发生湿疹的258例新生儿作为病例组,将队列中未发生湿疹的247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析影响新生儿湿疹发生的孕期环境因素.结果 0~6个月新生儿湿疹累积发病率为48.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有过敏遗传史(OR=7.1,95%CI:4.1~12.3)、剖宫产(OR=3.7,95% CI:2.4~5.8)和孕期居住房屋装修时间短(OR=2.8,95% CI:1.6 ~4.9)是新生儿湿疹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且母亲有过敏遗传史是新生儿湿疹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母亲过敏遗传史、剖宫产和孕期居住房屋装修时间短与新生儿湿疹的发生关系密切,医务人员应对育龄妇女进行有关新生儿湿疹(包括饮食、环境等方面)的个性化指导,预防或降低新生儿湿疹的发生.
作者:李晓瑞;朱丽红;李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对亚临床甲减(SCH)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该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SCH患者共98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左旋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母婴结局、婴幼儿生长发育水平以及Hcy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甲状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甲状腺功能均得到改善,其中观察组促甲状腺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3、FT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婴幼儿MDI指数,PDI指数及BSID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显著降低,治疗后观察组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旋甲状腺素钠片可有效改善SCH患者甲状腺功能,降低Hcy水平,改善母婴结局,并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
作者:衣巴地古丽·库吐鲁克;玛依努·玉苏甫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结果,对筛查可疑阳性的新生儿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2014-2016年在山西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所有出生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在出生后72 h,充分哺乳6次以上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和苯丙酮尿症(PKU)两种疾病的筛查,筛查结果阳性者及时召回并进行复查确诊.结果 2014-2016年山西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6个地市共娩出活产数新生儿677 088例,筛查515 947例,接产机构筛查覆盖率逐年上升,平均筛查率76.2%,检出CH和PKU阳性2 262例,检出患儿339例,PKU检出率1/4 885,CH检出率1/2 325,均高于全国.太原城区户籍的新生儿初筛阳性602例,召回复查563例,召回率93.5%;郊区户籍的新生儿初筛阳性309例,召回复查245例,召回率79.3%.城区户籍新生儿的召回率显著高于郊区户籍的新生儿(P<0.005).结论 两种疾病的确诊数占初筛阳性数的14.99%,应得到重视,注重宣传力度,加强标本质量控制和医院三级新筛网络模式是提高新生儿筛查召回率可靠的组织保障.
作者:张红梅;杨建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骨密度是指单位组织器官内骨矿物质的含量,是一项敏感且特异地反映人体骨营养状况,评估骨钙含量、骨钙丢失率和疗效的重要客观指标[1].儿童期是个体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在此期骨骼迅速增长、骨量累积,骨矿物质含量的检测对于儿童佝偻病诊断具有特异性,同时获得良好的骨骼营养可使儿童在青年时骨量较高,可以抵抗衰老所致的骨丢失[2].目前,急需要更多的研究关注婴幼儿骨骼健康[3].本文就儿童骨密度检测方法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黄蕾;南楠;岳莉;刘红;薛灵蝶;何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孕早期保健联合饮食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糖控制中的应用及对围生结局的影响,为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减少不良围生结局、提高分娩质量的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20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孕妇接受单独的饮食干预,观察组孕妇接受孕早期保健联合饮食干预,对比两组孕妇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围生结局.结果 干预前两组孕妇的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孕妇的血糖代谢指标FBG、2hPBG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早产、剖宫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产儿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呼吸窘迫、新生儿窒息、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早期保健联合饮食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糖控制中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孕妇血糖水平,降低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围产儿结局发生风险,改善围生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韦月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实施腹腔镜手术的EMS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16.0生成随机数字表分为GnRH-α组、孕三烯酮组各60例,两组患者腹腔镜术后应用对应药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前,GnRH-α组和孕三烯酮组患者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糖类抗原125 (CA125)、催乳素(PRL)水平、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GnRH-α组患者FSH、LH、E2水平、VAS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孕三烯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GnRH-α组缓解率90.00%高于孕三烯酮组7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nRH-α组复发率5.00%低于孕三烯酮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nRH-α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67%高于孕三烯酮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α治疗EMS的疗效较好,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
作者:葛莉莉;叶春萍;余宁珠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妊娠结局,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接受促排卵+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DOR患者2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年轻组(<37岁且DOR)153例,高龄组(≥37岁且DOR)97例,测定治疗前后基础激素水平,比较两组患者IVF/ICSI周期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DOR患者治疗后血清基础卵巢刺激素(FSH)、基础雌二醇(E2)水平均显著下降,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分别为65.92%、42.44%,均显著高于高龄组的45.02%、29.01%(均P<0.05);年轻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分别为40.62%、30.19%,高于高龄组的20.00%、16.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促排卵能明显改善DOR患者卵巢功能,辅助生殖治疗中虽然卵巢反应低,周期取消率较高,但37岁以下女性相对能获得较好的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
作者:胡晓薇;叶华娟;吴小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温州市龙湾区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设性的对策,终达到降低残疾儿童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方法 对2013-2017年该市龙湾区出生的17 370名新生儿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在出生72 h,充分母乳喂养后采集足跟血检测血清促甲状腺素(TSH)、苯丙氨酸水平等,对筛查结果阳性者及时进行复查确诊,确诊患者均由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专家进行正规治疗和随访.结果 17 370名新生儿中共检出阳性31例(0.18%),其中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 19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 10例,其他2例.结论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先天性遗传代谢病早期诊断的有效措施之一,可有效地防止患儿智力和体格发育低下及对其他器官功能的损害.
作者:刘仁林 刊期: 2018年第17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是发生于妊娠20周后以高血压、蛋白尿及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病症.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维持长期的收缩,血管内皮损伤及缺血缺氧.HDCP发生率约为5%~12%,国外报道发病率为7% ~ 10%,其增加了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严重威胁母婴的生命安全[1-2].因此对HDCP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HDCP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数学者发现HDCP是母体、胎儿及胎盘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HDCP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及学说相关:氧化应激(OS)学说、胎盘浅着床、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与激活、滋养细胞的缺血及缺氧、胰岛素抵抗(IR)、钙平衡调节失调、遗传因素及营养物质缺乏等[3-4].其中血管内皮损伤是HDCP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OS在血管内皮损伤机制中起主导作用[5].OS反应可激活JNK信号转导通路.当JNK信号转导通路被激活后可通过多种途径激活下游基因,从而使凋亡诱导因子Bax蛋白表达增加,启动细胞凋亡.本文对HDCP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春霞;庞义存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COX-2、NF-κB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胎盘中的表达意义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为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监测和妊娠结局的评估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6月期间在该院进行产检的102例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分为甲减治疗组(51例)和甲减未治疗组(51例)两个亚组,与此同时,选取同期进行产检的正常孕妇55例为对照组,对3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对比,检测3组胎盘中COX-2、NF-KB的表达,分析COX-2、NF-κB表达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甲减未治疗组贫血、流产、早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甲减治疗组,自然分娩率、新生儿Apgar评分、平均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甲减治疗组(P<0.05),而对照组和甲减治疗组的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未治疗组COX-2、NF-κB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甲减治疗组(P<0.05);甲减治疗组COX-2、NF-κB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导致流产、早产、贫血等不良结局,而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胎盘中COX-2、NF-κB的表达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对COX-2、NF-κB进行监测有助于监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及对妊娠结局进行评估.
作者:张启翔;余军平;许莹柯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脑损伤患儿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出生即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义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357例早产儿,收集并分析所有病例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颅脑B超和MRI检查诊断早产儿脑损伤,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产儿脑损伤影响因素.结果 357例早产儿中检查出116例早产儿具有脑损伤,占32.4%,产妇患绒毛膜炎(OR=3.3,95% CI:1.582~6.885)、窒息复苏史(OR=3.342,95% CI:1.293 ~ 8.636)、新生儿败血症(0R=4.426,95% CI:2.159~9.075)及机械通气(OR=3.44,95% CI:1.488 ~7.956)为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胎龄分组(OR=0.189,95% CI:0.090 ~0.355)和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OR=0.348,95% CI:0.202~0.598)为早产儿脑损伤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越高;产妇患绒毛膜炎、新生儿败血症、窒息复苏史及机械通气为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其保护因素.
作者:吴东平;林振浪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调查沈阳地区不同季节分娩的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为指导临床合理补充25-(OH)D3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自2015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分娩的妊娠晚期孕妇2 321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结果 ①沈阳地区孕妇妊娠晚期的25-(OH)D3的平均水平是17.15 ng/ml,其中25-(OH)D3缺乏者(<20 ng/ml)占69.4%,不足者(20~20.99 ng/ml)占21.1%,正常者(>30 ng/ml)占9.5%.②春季573例分娩孕妇血清25-(OH) D3平均水平为(15.32±9.45) ng/ml,夏季580例分娩孕妇血清25-(OH) D3平均水平为(19.10±10.25) ng/ml,秋季595例分娩孕妇血清25-(OH)D3平均水平为(20.71±11.30) ng/ml,冬季573例分娩孕妇血清25-(OH) D3平均水平为(13.30±7.66) ng/ml.冬季分娩的孕妇25-(OH)D3水平明显低于夏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夏季组25-(OH) D3不足比例为63.2%,冬季组25-(OH)D3不足比例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沈阳地区妊娠晚期孕妇普遍处在25-(OH)D3缺乏或不足状态,妊娠晚期的25-(OH)D3水平受季节影响差异大.
作者:陈慧月;乔宠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病现状,并对导致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临床的诊治和早期干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该院所在地区10所幼儿园共1 200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弱视发病情况进行筛查,并对弱视患儿的弱视类型和弱视程度进行分类统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的方法统计分析导致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1 200名研究对象中,弱视患儿72例,弱视发病率为6.00%,以屈光不正性弱视为主.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近亲近视史、父母吸烟饮酒、出生时窒息、母亲高龄生育是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病情况较为严重,弱视患儿病情以轻度为主,弱视类型以屈光不正性弱视为主,近亲近视史、父母吸烟饮酒、出生时窒息、母亲高龄生育是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针对上述因素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和早期预防.
作者:王小燕;何佳丽;王金国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红核妇洁洗液联合康妇炎胶囊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为从根本上去除诱发因素、重建以乳杆菌为主的阴道环境提供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接受红核妇洁洗液治疗)和研究组(采取红核妇洁洗液联合康妇炎胶囊治疗)各52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8、IL-13]水平、阴道免疫球蛋白[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免疫球蛋白G(IgG)、IgM]水平变化,随访3个月,统计其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23%高于对照组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L-2、IL-8、IL-1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IgA、IgG及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核妇洁洗液联合康妇炎胶囊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效果确切,利于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反应,调节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用药安全且复发率低.
作者:王菲;周虎;毕素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中药滋肾固经汤治疗肾虚型月经病血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就诊的60例肾虚型月经病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滋肾固经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月经周期积分及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停药后3个月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175,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阴道出血量、阴道出血时间及月经周期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阴道出血量、阴道出血时间及月经周期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H、FSH及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H、FSH水平低于对照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滋肾固经汤有利于减轻肾虚型月经病血证患者的症状,提高性激素水平,改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复发风险低.
作者:刘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预见性儿童健康保健在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出生的10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普通保健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4例.普通保健组接受常规健康保健,干预组接受预见性儿童健康保健.比较两组早产儿干预12个月后的体格、发育商(DQ)、智能运动发育情况.结果 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早产儿的头围、体重、身高均高于普通保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早产儿的精细动作、社会行为、大动作、认知能力、语言评分均高于普通保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早产儿的MDI、PDI评分均高于普通保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儿童健康保健能有效促进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利于早产儿健康成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帝玲;霍亭竹;章岚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米非司酮联合曼月乐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功血)并发重度贫血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9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治疗的82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并发重度贫血,依据治疗措施差异分作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曼月乐治疗,观察组采用联合施予米非司酮治疗,回顾性分析其月经量、性激素及血红蛋白值.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其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及性激素水平均比观察组高,而血红蛋白值则比观察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米非司酮联合曼月乐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并发重度贫血患者可改善月经量、性激素及血红蛋白值.
作者:王晓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临床观察不同方式的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在该院急诊科及儿科病房就诊并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布地奈德组、干扰素组、联合组及共用组,各25例.布地奈德组全程予以布地奈德雾化及止咳、化痰对症治疗,干扰素组全程予以干扰素雾化及止咳、化痰治疗.联合组予以干扰素(发病72 h内)+布地奈德(72 h后)雾化,并配合止咳、化痰对症治疗;共用组全程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雾化及相应对症处理.观察患儿咳嗽、咳憋、喘息缓解情况,肺部体征消失时间,病程长短及转归.结果 联合组及共用组咳嗽、咳憋等临床症状缓解及病程方面优于布地奈德组及干扰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联合组及共用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肺部体征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明显,可以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减少重症病例,合理联合使用两种雾化,能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作者:余彦亮;邹新英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血清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甲胎蛋白(AFP)水平检测对孕中期胎儿染色体异常诊断特异度及阳性检出率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2016年11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2 895例单胎产妇,所有孕妇均于孕中期(孕13 ~ 28周)进行超声检查及母体血清free-β-hCG、AFP检查,多个超声软指标(≥2个)阳性的胎儿染色性异常视为高危;并依据母体血清生物化学指标(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计算染色体异常风险值,风险值>风险截断值(唐氏综合征风险率1/270)则视为高危.针对血清学指标高危和(或)超声软指标高危孕妇进行遗传学咨询、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染色检查;追踪2 895例孕妇直至妊娠结局,对比单项及联合筛查结果.结果 超声软指标、母体血清学指标及二者联合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阳性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软指标、母体血清学指标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特异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软指标、母体血清学指标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特异度均低于二者联合筛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软指标联合血清AFP、free-β-hCG检测,可进一步提高孕中期胎儿染色体异常诊断特异性,有助于减少染色体异常患儿出生,对提升出生人口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筱玉;唐中锋;林晓娟;吴菊;孙庆梅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HPV16感染患者外周血中Treg/Th17细胞平衡偏移的表达意义,为HPV的细胞免疫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2014年8月-2017年1月门诊或住院部宫颈细胞学正常,HPV阴性或单一HPV16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宫颈TCT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细胞学检测,反向斑点杂交技术进行HPV亚型分析及实时荧光PCR(RT-PCR)进行HPV16 DNA定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17细胞及Treg细胞的表达频率.上述试验每3个月重复1次.按照HPV16感染结局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第一组为HPV阴性组,即连续1年检测HPV均为阴性;第二组为HPV16阳性,但在1年内HPV逐渐被清除,简称HPV16感染清除组;第三组为HPV16阳性,但在1年后HPV16持续存在,简称HPV16感染持续组.结果 与HPV阴性组对照相比,HPV16阳性患者Treg/Th17平衡表达向Th17明显偏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PV16感染持续组Treg/Th17平衡表达向Th17持续偏移,而HPV16感染清除组Treg/Th17平衡表达由初始感染时的向Th17偏移逐渐转向Treg偏移,HPV感染转阴时Treg/Th17平衡以Treg细胞占优势.结论 Treg/Th17细胞平衡由向Th17偏移转为向Treg偏移可能预示着HPV16病毒的逐渐清除,同时如果持续性向Th17偏移则可能预示着HPV16的持续性感染.
作者:周爱枝;段迎春;张蕾;杨宾烈;任青 刊期: 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