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氧化应激、JNK信号转导通路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

王春霞;庞义存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氧化应激, JNK信号转导通路, Bax蛋白
摘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是发生于妊娠20周后以高血压、蛋白尿及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病症.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维持长期的收缩,血管内皮损伤及缺血缺氧.HDCP发生率约为5%~12%,国外报道发病率为7% ~ 10%,其增加了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严重威胁母婴的生命安全[1-2].因此对HDCP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HDCP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数学者发现HDCP是母体、胎儿及胎盘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HDCP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及学说相关:氧化应激(OS)学说、胎盘浅着床、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与激活、滋养细胞的缺血及缺氧、胰岛素抵抗(IR)、钙平衡调节失调、遗传因素及营养物质缺乏等[3-4].其中血管内皮损伤是HDCP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OS在血管内皮损伤机制中起主导作用[5].OS反应可激活JNK信号转导通路.当JNK信号转导通路被激活后可通过多种途径激活下游基因,从而使凋亡诱导因子Bax蛋白表达增加,启动细胞凋亡.本文对HDCP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剂型黄体酮及黄体支持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整个黄体支持期间佳黄体酮组合方案,寻找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黄体支持中有效的黄体酮制剂.方法 将2016年5-7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进行长方案促排妇女462例在新鲜胚胎移植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黄体酮针剂(IMP)组177例和阴道用黄体酮软胶囊(VPSC)组285例进行黄体支持,比较两组妇女的生化妊娠率;将2016年10-12月新鲜胚胎移植后测血hCG> 100 UI/L的妇女521例随机分为IMPa组241例和VPSCb组280例,分别应用IMP和VPSC继续黄体支持至停药,比较两组妇女自然流产率(包括生化妊娠流产和临床妊娠流产)、临床妊娠率和继续妊娠率.结果 IMP组和VPSC组妇女一般情况及囊胚移植周期占比50.84%和5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P组生化妊娠率70.06%明显高于VPSC组5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a组和VPSCb组妇女一般情况及囊胚移植周期占比49.79%和48.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妊娠流产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妊娠流产率和继续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胚胎移植后早期黄体酮针剂黄体支持效果优于阴道用黄体酮软胶囊,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阴道用黄体酮软胶囊的黄体支持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建议在胚胎移植后先应用黄体酮针剂,测孕成功后改用黄体酮阴道软胶囊,以达到佳黄体支持效果.

    作者:柏海燕;王婷;陈丽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维生素A、E缺乏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维生素A、E缺乏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73例RRTI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另收集同期在该院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的病例资料,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以及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19+细胞)的分布.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清维生素A平均水平为(0.28±0.09) mg/L,对照组为(0.35±0.0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1,P=0.000).观察组患儿维生素E水平为(7.86±2.14) mg/L,低于对照组的(8.55±1.97) m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7,P=0.057).观察组中有35例(47.95%)存在维生素A缺乏,而对照组中仅10例(16.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92,P=0.000).观察组中有9例(12.33%)存在维生素E缺乏,对照组有4例(6.6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97,P=0.294).观察组患儿的CD3+淋巴细胞、CD4+淋巴细胞绝对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3,P=0.224;t=0.533,P=0.595).但观察组患儿的CD19+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9,P=0.005).结论 缺乏维生素A可能是造成儿童RRTI的重要病因之一,而缺乏维生素E对RRTI发生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玲利;黄莹;汪菲;刘丽晓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更年期妇女对健康知识需求现状分析

    目的 探讨更年期妇女对健康知识需求现状,根据实际需求实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法 通过采取调查问卷方法了解更年期妇女健康知识需求.结果 调查对象Kupperman评分正常占11.76%,轻度占23.51%,中度占55.84%,重度占8.83%.93.51%调查人群认为更年期保健知识非常重要;调查人群中目前掌握的知识主要来源于媒体、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和朋友、同事、周围的更年期妇女;调查人群中希望开展健康教育形式主要是通过手机微信公众号、医务人员或居委会提供(讲座)、媒体(电视、广播)和报刊杂志(宣传手册);希望得到更年期保健知识中主要有减轻更年期症状、锻炼身体方法、常见病的防治和饮食、营养的指导和心理的指导.结论 健康教育对提高更年期妇女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映霞;吴颖岚;陈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临床观察不同方式的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在该院急诊科及儿科病房就诊并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布地奈德组、干扰素组、联合组及共用组,各25例.布地奈德组全程予以布地奈德雾化及止咳、化痰对症治疗,干扰素组全程予以干扰素雾化及止咳、化痰治疗.联合组予以干扰素(发病72 h内)+布地奈德(72 h后)雾化,并配合止咳、化痰对症治疗;共用组全程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雾化及相应对症处理.观察患儿咳嗽、咳憋、喘息缓解情况,肺部体征消失时间,病程长短及转归.结果 联合组及共用组咳嗽、咳憋等临床症状缓解及病程方面优于布地奈德组及干扰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联合组及共用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肺部体征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明显,可以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减少重症病例,合理联合使用两种雾化,能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作者:余彦亮;邹新英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预见性儿童健康保健在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预见性儿童健康保健在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出生的10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普通保健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4例.普通保健组接受常规健康保健,干预组接受预见性儿童健康保健.比较两组早产儿干预12个月后的体格、发育商(DQ)、智能运动发育情况.结果 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早产儿的头围、体重、身高均高于普通保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早产儿的精细动作、社会行为、大动作、认知能力、语言评分均高于普通保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早产儿的MDI、PDI评分均高于普通保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儿童健康保健能有效促进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利于早产儿健康成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帝玲;霍亭竹;章岚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左旋甲状腺素钠片对SCH患者血清Hcy与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对亚临床甲减(SCH)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该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SCH患者共98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左旋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母婴结局、婴幼儿生长发育水平以及Hcy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甲状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甲状腺功能均得到改善,其中观察组促甲状腺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3、FT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婴幼儿MDI指数,PDI指数及BSID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显著降低,治疗后观察组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旋甲状腺素钠片可有效改善SCH患者甲状腺功能,降低Hcy水平,改善母婴结局,并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

    作者:衣巴地古丽·库吐鲁克;玛依努·玉苏甫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温州市龙湾区新生儿疾病筛查分析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温州市龙湾区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设性的对策,终达到降低残疾儿童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方法 对2013-2017年该市龙湾区出生的17 370名新生儿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在出生72 h,充分母乳喂养后采集足跟血检测血清促甲状腺素(TSH)、苯丙氨酸水平等,对筛查结果阳性者及时进行复查确诊,确诊患者均由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专家进行正规治疗和随访.结果 17 370名新生儿中共检出阳性31例(0.18%),其中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 19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 10例,其他2例.结论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先天性遗传代谢病早期诊断的有效措施之一,可有效地防止患儿智力和体格发育低下及对其他器官功能的损害.

    作者:刘仁林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实施腹腔镜手术的EMS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16.0生成随机数字表分为GnRH-α组、孕三烯酮组各60例,两组患者腹腔镜术后应用对应药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前,GnRH-α组和孕三烯酮组患者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糖类抗原125 (CA125)、催乳素(PRL)水平、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GnRH-α组患者FSH、LH、E2水平、VAS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孕三烯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GnRH-α组缓解率90.00%高于孕三烯酮组7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nRH-α组复发率5.00%低于孕三烯酮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nRH-α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67%高于孕三烯酮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α治疗EMS的疗效较好,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

    作者:葛莉莉;叶春萍;余宁珠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联合综合健康教育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生活质量及抑郁状态的影响

    目的 观察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联合综合健康教育干预后生活质量及抑郁状态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7年1月固原市中医医院慢性盆腔炎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1例采用乳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联合治疗组45例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上进行综合健康教育,共治疗30 d,患者出院后随访3、12个月,观察3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抑郁状态的变化.结果 与入院时相比,两组随访3、12个月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评分均增高,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降低(P<0.05).随访3、12个月,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WHOQOL生活质量评分、SAS、SD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随访12个月WHOQOL生活质量评分、SAS及SD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随访3个月(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联合综合健康教育治疗慢性盆腔炎安全有效,尤其对改善患者长期生活质量及抑郁状态方面较中西医结合疗法有一定优势.

    作者:靳小梅;王惠霞;吴冰;栾彩芬;赵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孕早期保健联合饮食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糖控制中的应用及对围生结局的影响

    目的 研究孕早期保健联合饮食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糖控制中的应用及对围生结局的影响,为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减少不良围生结局、提高分娩质量的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20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孕妇接受单独的饮食干预,观察组孕妇接受孕早期保健联合饮食干预,对比两组孕妇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围生结局.结果 干预前两组孕妇的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孕妇的血糖代谢指标FBG、2hPBG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早产、剖宫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产儿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呼吸窘迫、新生儿窒息、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早期保健联合饮食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糖控制中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孕妇血糖水平,降低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围产儿结局发生风险,改善围生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韦月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及PARP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单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相关指标、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ARP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并记录并发症和新生儿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明显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ARP、Lp-PLA2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发生子痫、早产、羊水异常、特大婴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控制血糖效果更好,并能够有效降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ARP、Lp-PLA2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情情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N400在小儿神经科的临床应用

    事件相关电位(ERP)是一种特殊的诱发电位(EP),ERP将神经电生理记录仪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令受试者对计算机任务进行认知加工(如注意、记忆、思维)时,通过平均、叠加技术,从头皮表面记录到的神经脑电生理电位[1-2].当任务事件重复多次,这些事件所诱发的相对小的神经活动变化可以通过多次脑电(EEG)信号的叠加平均观察得到.N400是事件相关电位中的一种语言认知电位.

    作者:尹悦;杨健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欣普贝生用于晚期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欣普贝生作用时间对晚期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12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晚期足月妊娠且无前列腺素制剂使用禁忌证的孕妇8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采用阴道放置欣普贝生10 mg促宫颈成熟,根据欣普贝生作用时间分为A组(0 h<作用时间≤12h)、B组(12 h<作用时间≤24 h)和C组(24 h<作用时间≤48 h),观察比较3组孕妇用药前及临产或引产失败取药时宫颈Bishop评分变化、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急产率、追加催产素率、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及产后出血率的差异.结果 3组药物使用前、药物使用后及宫颈Bishop评分改变情况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B组促宫颈成熟显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促宫颈成熟显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促宫颈成熟无效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急产率、追加催产素率、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及产后出血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产钳助产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宫颈评分较低的孕妇,欣普贝生促宫颈成熟效果理想,能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但需注意产程过快造成的影响.欣普贝生作用24 h以内母婴结局良好,作用时间过长会增加胎儿窘迫、剖宫产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周冬;赵云;肖梅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柳州地区健康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参考区间水平分析

    目的 初步建立柳州地区健康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正常参考区间,为临床诊断维生素D缺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CLSIC28-A3文件,选取2016年7月-2017年4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体检健康的1 d~15岁儿童2 384例.按不同年龄分为出生~1个月、>1~3个月、>3 ~ 12个月、>1~3岁、>3 ~5岁、>5 ~ 10岁、>10 ~ 15岁共7组.按常规空腹禁食8~12 h后抽取静脉血1~2 ml,分离血清后直接上机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确定相应的参考区间.结果 2 384例1 d~15岁健康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参考区间为39.18 ~ 172.06 nmol/L,其中,男性为40.80 ~ 170.83 nmol/L,女性为36.83 ~173.87 nmol/L,不同性别儿童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48,P=0.728).不同年龄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8.601,P<0.001).结论 不同年龄健康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不同,初步建立本地区1 d~15岁健康儿童25-羟维生素D的参考区间,为临床诊断维生素D缺乏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朱书宇;陈华干;杨婷;廖志兴;张海洁;徐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HPV病毒感染时间及型别与焦虑情绪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时间及型别与焦虑情绪障碍的相关性,为HPV感染人群制定个体化宣教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6月在该院内镜中心因HPV病毒感染合并/不合并细胞学筛查结果异常就诊的52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焦虑情绪障碍分为病例组(134例)和对照组(389例),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PV感染持续时间及感染型别与焦虑的相关性.结果 控制混杂因素后,与HPV病毒感染1年内患者相比,HPV感染持续1年及1年以上时间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风险分别升高67%和98%(OR=1.67,95%CI:1.04~2.67;OR=1.98,95%CI:1.17~3.35),与低危HPV病毒亚型感染患者相比,HPV病毒16/18亚型感染患者发生焦虑情绪风险升高92%(OR=1.92,95% CI:1.08 ~3.41),按焦虑程度分层后,结果显示不同焦虑程度间HPV感染持续时间、HPV感染型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二者具有交互作用.结论 HPV病毒持续感染时间和高危型别感染增加焦虑情绪障碍的发生风险,持续高危型HPV病毒感染发生焦虑情绪障碍的风险显著高于低危HPV病毒短时间感染.应根据HPV感染持续时间及型别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多层次、阶梯式、个体化的宣教和管理,降低HPV感染者焦虑情绪障碍的发生风险.

    作者:邵亚雯;白岩;蔺如;何文华;毛宝宏;刘青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515947例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结果,对筛查可疑阳性的新生儿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2014-2016年在山西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所有出生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在出生后72 h,充分哺乳6次以上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和苯丙酮尿症(PKU)两种疾病的筛查,筛查结果阳性者及时召回并进行复查确诊.结果 2014-2016年山西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6个地市共娩出活产数新生儿677 088例,筛查515 947例,接产机构筛查覆盖率逐年上升,平均筛查率76.2%,检出CH和PKU阳性2 262例,检出患儿339例,PKU检出率1/4 885,CH检出率1/2 325,均高于全国.太原城区户籍的新生儿初筛阳性602例,召回复查563例,召回率93.5%;郊区户籍的新生儿初筛阳性309例,召回复查245例,召回率79.3%.城区户籍新生儿的召回率显著高于郊区户籍的新生儿(P<0.005).结论 两种疾病的确诊数占初筛阳性数的14.99%,应得到重视,注重宣传力度,加强标本质量控制和医院三级新筛网络模式是提高新生儿筛查召回率可靠的组织保障.

    作者:张红梅;杨建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1200名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病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 研究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病现状,并对导致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临床的诊治和早期干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该院所在地区10所幼儿园共1 200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弱视发病情况进行筛查,并对弱视患儿的弱视类型和弱视程度进行分类统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的方法统计分析导致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1 200名研究对象中,弱视患儿72例,弱视发病率为6.00%,以屈光不正性弱视为主.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近亲近视史、父母吸烟饮酒、出生时窒息、母亲高龄生育是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病情况较为严重,弱视患儿病情以轻度为主,弱视类型以屈光不正性弱视为主,近亲近视史、父母吸烟饮酒、出生时窒息、母亲高龄生育是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针对上述因素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和早期预防.

    作者:王小燕;何佳丽;王金国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MMP-9及TIMP1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疾病,其发生率目前已达10%,在发展中国家尤其高,是造成发展中国家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引起的死亡占到妊娠期和产褥期孕产妇死亡率的12%[1].其中子痫前期是目前引起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及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重度子痫前期,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有证据表明滋养细胞侵润功能受损,对子宫内膜及螺旋小动脉侵蚀过浅,导致胎盘缺血缺氧是子痫前期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人体内细胞外基质降解的有关酶,MMPs及其抑制物TIMPs是胎盘植入、胎盘形成及子宫螺旋动脉重铸等过程中的重要酶类,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

    作者:吴雅琴;罗健英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高频超声与钼靶X线诊断不同分期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高频超声与钼靶X线诊断不同分期乳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8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功能科疑似为乳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高频超声和钼靶X线检查,与病理活检结果对照,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单独诊断和联合诊断在乳腺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经病理活检证实,良性肿瘤12例,Ⅰ期24例,Ⅱ期32例,Ⅲ期12例.经Kappa一致性检验发现,高频超声、钼靶X线及联合诊断与病理结果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23、0.733、0.929,P=0.000),三种检查方法灵敏度分别为98.33%,98.21%及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优于其他两种单一检查方法,其中联合检查的准确率和阳性预测显著优于钼靶X线(P<0.05).结论 高频超声和钼靶X线单一检查及联合检查具有较高的检出率,高频超声与钼靶X线在乳腺癌分期诊断中各具优势,联合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刘巧珍;唐英杰;崔志利;王帅;齐淑静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1985-2015年西安市7岁以下儿童发育指数纵向研究

    目的 利用1985-2015年西安市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调查数据,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趋势,为建立西安市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指标体系奠定基础.方法 在“九市儿调”背景下,利用西安市数据中的体质量、身高、胸围,进行儿童维尔维克指数和身高胸围指数研究.结果 维尔维克指数在出生后先升高再降低,大值多在4~5个月龄,出生后3d内女童多高于男童,后男童多高于女童;城郊差别显示,1985-1995年小于18个月龄儿童维尔维克指数城区更高,后郊区多更高,2005年整体城区更高,2015年郊区更高;纵向对比结果显示,1985-2005年多下降,2005-2015年多升高,郊区升高更明显.身高胸围指数出生后先升高再降低,大值多在1~2个月龄,出生后3d内女童多高于男童,后男童多高于女童;城郊差别显示,1985-1995年小于12个月龄儿童城区多大于郊区,后郊区多大于城区,2005年城区多大于郊区,2015年郊区多大于城区;纵向对比显示,1985-2015年该指数下降.结论 维尔维克指数和身高胸围指数有相似变化规律,不同年份,不同年龄组,城郊男女童各有特点.

    作者:相晓妹;张丽;杨武悦;臧宝彩;马国燕;魏皎洁;宋晖;石妙;南艳梅;刘继锋 刊期: 2018年第17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