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疗法联合综合健康教育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生活质量及抑郁状态的影响

靳小梅;王惠霞;吴冰;栾彩芬;赵茹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 健康教育, 中药, 生活质量, 抑郁
摘要:目的 观察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联合综合健康教育干预后生活质量及抑郁状态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7年1月固原市中医医院慢性盆腔炎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1例采用乳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联合治疗组45例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上进行综合健康教育,共治疗30 d,患者出院后随访3、12个月,观察3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抑郁状态的变化.结果 与入院时相比,两组随访3、12个月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评分均增高,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降低(P<0.05).随访3、12个月,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WHOQOL生活质量评分、SAS、SD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随访12个月WHOQOL生活质量评分、SAS及SD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随访3个月(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联合综合健康教育治疗慢性盆腔炎安全有效,尤其对改善患者长期生活质量及抑郁状态方面较中西医结合疗法有一定优势.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瘢痕处妊娠研究进展

    子宫瘢痕处妊娠(CSP)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方式,剖宫产术后的长期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2 216~1∶1 800,占有剖宫产史妇女的1.15%,占有前次剖宫产史妇女异位妊娠的6.1%[1-2].第1例CSP由Larsen和Solomon在1978年报道,随后CSP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可能与剖宫产率的升高有关[3].超声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促进了CSP的及早探查.CSP的早期诊断有助于减少子宫瘢痕破裂、大出血和子宫切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挽救妇女生命.目前对CSP的诊断和治疗无统一标准,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子宫瘢痕处妊娠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翁明芬;王兰;方梅;刘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阿司匹林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77例患有HDCP且于2015年4月-2017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两种用药方法分组:观察组40例以阿司匹林联合硫酸镁治疗,对照组37例以硫酸镁治疗.对其疗效、血压水平、不良反应及妊娠结局详细记录并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 (38/40),高于对照组的72.97% (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DBP(舒张压)为(79.28±3.33) mmHg,SBP(收缩压)为(109.27±2.77) mmHg,低于对照组的DBP(96.22±3.60) mmHg与SBP(133.26±3.3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2例(5.00%)早产、2例(5.00%)宫内窘迫、1例(2.50%)新生儿窒息,低于对照组的早产8例(21.62%)、宫内窘迫9例(24.32%)及新生儿窒息7例(1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产科给予HDCP患者治疗时,选择阿司匹林联合硫酸镁治疗疗效好、不良反应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低,具有可靠性.

    作者:秦可心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辅助生殖技术后发生异位妊娠的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辅助生殖技术后发生异位妊娠的类型及危险因素,为临床辅助生殖技术后异位妊娠的预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收治的50例辅助生殖技术后发生异位妊娠的患者为异位妊娠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50例辅助生殖技术后正常宫内妊娠的孕妇为宫内妊娠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自身因素和治疗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异位妊娠组患者原发不孕发生率显著低于宫内妊娠组(P<0.05),继发不孕发生率显著高于宫内妊娠组(P<0.05);有输卵管手术史比例显著高于宫内妊娠组(P<0.05),无输卵管手术史比例显著低于宫内妊娠组(P<0.05),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为6~ 10 mm比例显著高于宫内妊娠组(P<0.05),11~15 mm比例显著低于宫内妊娠组(P<0.05).多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辅助生殖技术后异位因素包括不孕类型、输卵管手术史、hCG日子宫内膜厚度(P<0.05).结论 在临床中应加强对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认识和重视,结合患者情况,孕前进行适应当护理,尽量减少辅助生殖技术对子宫的影响,降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

    作者:胡文惠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沈阳地区不同季节妊娠晚期分娩孕妇25-羟维生素D3水平现状研究

    目的 调查沈阳地区不同季节分娩的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为指导临床合理补充25-(OH)D3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自2015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分娩的妊娠晚期孕妇2 321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结果 ①沈阳地区孕妇妊娠晚期的25-(OH)D3的平均水平是17.15 ng/ml,其中25-(OH)D3缺乏者(<20 ng/ml)占69.4%,不足者(20~20.99 ng/ml)占21.1%,正常者(>30 ng/ml)占9.5%.②春季573例分娩孕妇血清25-(OH) D3平均水平为(15.32±9.45) ng/ml,夏季580例分娩孕妇血清25-(OH) D3平均水平为(19.10±10.25) ng/ml,秋季595例分娩孕妇血清25-(OH)D3平均水平为(20.71±11.30) ng/ml,冬季573例分娩孕妇血清25-(OH) D3平均水平为(13.30±7.66) ng/ml.冬季分娩的孕妇25-(OH)D3水平明显低于夏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夏季组25-(OH) D3不足比例为63.2%,冬季组25-(OH)D3不足比例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沈阳地区妊娠晚期孕妇普遍处在25-(OH)D3缺乏或不足状态,妊娠晚期的25-(OH)D3水平受季节影响差异大.

    作者:陈慧月;乔宠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不同喂养方式和分娩方式对出生胎龄≥32周新生儿/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影响以及感染结局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和分娩方式对出生胎龄≥32周新生儿/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影响以及感染结局,为患儿提供合理的喂养方式.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7年2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经孕检发现其中286例孕妇存在巨细胞病毒感染IgG阳性且IgM阴性,新生儿出生孕周均≥32周,出生后检测母体与新生儿血清巨细胞病毒感染IgM和IgG抗体.同时按照出生后新生儿喂养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母乳喂养)139例和对照组(人工喂养与混合喂养)147例.分析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结局、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不同月龄婴儿IgG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月龄IgG阳性婴儿IgM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经阴道分娩的婴儿CMV IgG阳性率高于剖宫产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婴儿CMV Ig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护士提供的病情观察、皮肤护理、营养干预、健康指导等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婴儿9 ~10个月时身高、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V IgG阳性、阴性婴儿身高、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分娩是新生儿感染CMV病毒的途径,母乳喂养可能会导致新生儿感染CMV病毒,但对机体身高、体重发育未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作者:王淑珍;孙文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预见性儿童健康保健在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预见性儿童健康保健在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出生的10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普通保健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4例.普通保健组接受常规健康保健,干预组接受预见性儿童健康保健.比较两组早产儿干预12个月后的体格、发育商(DQ)、智能运动发育情况.结果 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早产儿的头围、体重、身高均高于普通保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早产儿的精细动作、社会行为、大动作、认知能力、语言评分均高于普通保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早产儿的MDI、PDI评分均高于普通保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儿童健康保健能有效促进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利于早产儿健康成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帝玲;霍亭竹;章岚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HPV病毒感染时间及型别与焦虑情绪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时间及型别与焦虑情绪障碍的相关性,为HPV感染人群制定个体化宣教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6月在该院内镜中心因HPV病毒感染合并/不合并细胞学筛查结果异常就诊的52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焦虑情绪障碍分为病例组(134例)和对照组(389例),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PV感染持续时间及感染型别与焦虑的相关性.结果 控制混杂因素后,与HPV病毒感染1年内患者相比,HPV感染持续1年及1年以上时间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风险分别升高67%和98%(OR=1.67,95%CI:1.04~2.67;OR=1.98,95%CI:1.17~3.35),与低危HPV病毒亚型感染患者相比,HPV病毒16/18亚型感染患者发生焦虑情绪风险升高92%(OR=1.92,95% CI:1.08 ~3.41),按焦虑程度分层后,结果显示不同焦虑程度间HPV感染持续时间、HPV感染型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二者具有交互作用.结论 HPV病毒持续感染时间和高危型别感染增加焦虑情绪障碍的发生风险,持续高危型HPV病毒感染发生焦虑情绪障碍的风险显著高于低危HPV病毒短时间感染.应根据HPV感染持续时间及型别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多层次、阶梯式、个体化的宣教和管理,降低HPV感染者焦虑情绪障碍的发生风险.

    作者:邵亚雯;白岩;蔺如;何文华;毛宝宏;刘青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柳州地区健康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参考区间水平分析

    目的 初步建立柳州地区健康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正常参考区间,为临床诊断维生素D缺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CLSIC28-A3文件,选取2016年7月-2017年4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体检健康的1 d~15岁儿童2 384例.按不同年龄分为出生~1个月、>1~3个月、>3 ~ 12个月、>1~3岁、>3 ~5岁、>5 ~ 10岁、>10 ~ 15岁共7组.按常规空腹禁食8~12 h后抽取静脉血1~2 ml,分离血清后直接上机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确定相应的参考区间.结果 2 384例1 d~15岁健康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参考区间为39.18 ~ 172.06 nmol/L,其中,男性为40.80 ~ 170.83 nmol/L,女性为36.83 ~173.87 nmol/L,不同性别儿童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48,P=0.728).不同年龄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8.601,P<0.001).结论 不同年龄健康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不同,初步建立本地区1 d~15岁健康儿童25-羟维生素D的参考区间,为临床诊断维生素D缺乏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朱书宇;陈华干;杨婷;廖志兴;张海洁;徐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515947例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结果,对筛查可疑阳性的新生儿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2014-2016年在山西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所有出生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在出生后72 h,充分哺乳6次以上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和苯丙酮尿症(PKU)两种疾病的筛查,筛查结果阳性者及时召回并进行复查确诊.结果 2014-2016年山西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6个地市共娩出活产数新生儿677 088例,筛查515 947例,接产机构筛查覆盖率逐年上升,平均筛查率76.2%,检出CH和PKU阳性2 262例,检出患儿339例,PKU检出率1/4 885,CH检出率1/2 325,均高于全国.太原城区户籍的新生儿初筛阳性602例,召回复查563例,召回率93.5%;郊区户籍的新生儿初筛阳性309例,召回复查245例,召回率79.3%.城区户籍新生儿的召回率显著高于郊区户籍的新生儿(P<0.005).结论 两种疾病的确诊数占初筛阳性数的14.99%,应得到重视,注重宣传力度,加强标本质量控制和医院三级新筛网络模式是提高新生儿筛查召回率可靠的组织保障.

    作者:张红梅;杨建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宫腔球囊压迫联合B-Lynch缝合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官腔球囊压迫联合B-Lynch缝合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成都市新都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8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行官腔球囊压迫联合B-Lynch缝合治疗,对照组单独行B-Lynch缝合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产妇止血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h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官腔球囊压迫联合B-Lynch缝合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黄勇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226例早期自然流产绒毛组织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的染色体核型,探讨异常核型的类型及其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9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就诊的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的培养情况,统计异常染色体核型的发生率、异常染色体的分布情况.结果 226例早期自然流产绒毛组织培养成功149例,成功率65.93%.149例标本中发现异常核型47例,异常率31.54%.其中数目异常38例,占异常核型的80.85%,非整倍体30例,占数目异常的78.95%,整倍体8例,占数目异常的21.05%.结构异常1例,占异常核型的2.13%.嵌合体8例,占异常核型的17.02%.结论 胚胎染色体异常是引发早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流产绒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建林;张俊荣;杨益梅;王珊珊;吴晓燕;陈晨;谢娟;姚锋;张玉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对初产妇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的作用评价

    目的 研究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对初产妇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的作用效果,为临床产妇产后康复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该院行自然分娩的初产妇86例.将所有患者以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产后予以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组产后则予以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疗程1个月.采用会阴肌力评价量表对所有产妇治疗前后的盆底肌肉张力进行评价,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后的盆底功能情况以及SF-36量表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盆底肌肉张力0级、Ⅰ级人数占比分别为0.00%和9.3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3%和27.91%,而V级人数占比(30.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63% (P<0.05),两组Ⅱ级、Ⅲ级、Ⅳ级人数占比分别为20.93%、23.26%、13.95%和13.95%、11.63%、23.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以及子宫脱垂发生率分别为6.98%、2.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26%、16.28% (P<0.05).治疗后观察组产妇各项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盆底康复仪与盆底肌训练联用能有效促进初产妇盆底肌肉张力与盆底功能的恢复,同时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高频超声与钼靶X线诊断不同分期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高频超声与钼靶X线诊断不同分期乳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8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功能科疑似为乳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高频超声和钼靶X线检查,与病理活检结果对照,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单独诊断和联合诊断在乳腺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经病理活检证实,良性肿瘤12例,Ⅰ期24例,Ⅱ期32例,Ⅲ期12例.经Kappa一致性检验发现,高频超声、钼靶X线及联合诊断与病理结果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23、0.733、0.929,P=0.000),三种检查方法灵敏度分别为98.33%,98.21%及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优于其他两种单一检查方法,其中联合检查的准确率和阳性预测显著优于钼靶X线(P<0.05).结论 高频超声和钼靶X线单一检查及联合检查具有较高的检出率,高频超声与钼靶X线在乳腺癌分期诊断中各具优势,联合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刘巧珍;唐英杰;崔志利;王帅;齐淑静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红核妇洁洗液联合康妇炎胶囊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评价红核妇洁洗液联合康妇炎胶囊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为从根本上去除诱发因素、重建以乳杆菌为主的阴道环境提供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接受红核妇洁洗液治疗)和研究组(采取红核妇洁洗液联合康妇炎胶囊治疗)各52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8、IL-13]水平、阴道免疫球蛋白[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免疫球蛋白G(IgG)、IgM]水平变化,随访3个月,统计其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23%高于对照组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L-2、IL-8、IL-1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IgA、IgG及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核妇洁洗液联合康妇炎胶囊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效果确切,利于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反应,调节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用药安全且复发率低.

    作者:王菲;周虎;毕素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地佐辛静脉注射与利多卡因硬膜外注射在缓解足月妊娠产妇阴道分娩时宫缩痛的镇痛效果

    目的 研究地佐辛静脉注射与利多卡因硬膜外注射在缓解足月妊娠产妇阴道分娩时宫缩痛的镇痛效果,为临床麻醉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该院进行阴道分娩的108例足月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地佐辛静脉注射进行麻醉镇痛,研究组产妇采用利多卡因硬膜外注射进行麻醉镇痛.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宫缩痛程度、新生儿Apgar评分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产后4h的宫缩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硬膜外注射在缓解足月妊娠产妇阴道分娩时宫缩痛的镇痛效果优于地佐辛静脉注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有效减轻产妇产后宫缩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文军;任建光;蔡迪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的联合筛查结果,并对高危新生儿与普通新生儿的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方 法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该院出生的活产新生儿7 865例,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的同时,应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GJB2、SLC26A4、GJB3、线粒体12SrRNA 4个常见耳聋易感基因20个热点突变位点的检测.结果 7 865例新生儿中392例耳聋基因筛查阳性,耳聋基因筛查阳性率为4.98%,其中高危新生儿103例,阳性率为5.19%,普通新生儿289例,阳性率为4.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695例(未通过率35.01%),普通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1 234例(未通过率20.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并耳聋基因阳性66例(3.32%),普通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并耳聋基因阳性108例(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所有的新生儿均应该进行规范的听力及耳聋基因筛查,及时发现听力障碍及避免部分听力障碍的发生.

    作者:赵子充;蒋琦;娄志武;沈学萍;顾春健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氧化应激、JNK信号转导通路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是发生于妊娠20周后以高血压、蛋白尿及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病症.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维持长期的收缩,血管内皮损伤及缺血缺氧.HDCP发生率约为5%~12%,国外报道发病率为7% ~ 10%,其增加了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严重威胁母婴的生命安全[1-2].因此对HDCP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HDCP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数学者发现HDCP是母体、胎儿及胎盘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HDCP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及学说相关:氧化应激(OS)学说、胎盘浅着床、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与激活、滋养细胞的缺血及缺氧、胰岛素抵抗(IR)、钙平衡调节失调、遗传因素及营养物质缺乏等[3-4].其中血管内皮损伤是HDCP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OS在血管内皮损伤机制中起主导作用[5].OS反应可激活JNK信号转导通路.当JNK信号转导通路被激活后可通过多种途径激活下游基因,从而使凋亡诱导因子Bax蛋白表达增加,启动细胞凋亡.本文对HDCP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春霞;庞义存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儿童骨密度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骨密度是指单位组织器官内骨矿物质的含量,是一项敏感且特异地反映人体骨营养状况,评估骨钙含量、骨钙丢失率和疗效的重要客观指标[1].儿童期是个体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在此期骨骼迅速增长、骨量累积,骨矿物质含量的检测对于儿童佝偻病诊断具有特异性,同时获得良好的骨骼营养可使儿童在青年时骨量较高,可以抵抗衰老所致的骨丢失[2].目前,急需要更多的研究关注婴幼儿骨骼健康[3].本文就儿童骨密度检测方法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黄蕾;南楠;岳莉;刘红;薛灵蝶;何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米非司酮联合曼月乐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并发重度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米非司酮联合曼月乐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功血)并发重度贫血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9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治疗的82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并发重度贫血,依据治疗措施差异分作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曼月乐治疗,观察组采用联合施予米非司酮治疗,回顾性分析其月经量、性激素及血红蛋白值.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其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及性激素水平均比观察组高,而血红蛋白值则比观察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米非司酮联合曼月乐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并发重度贫血患者可改善月经量、性激素及血红蛋白值.

    作者:王晓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温州市龙湾区新生儿疾病筛查分析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温州市龙湾区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设性的对策,终达到降低残疾儿童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方法 对2013-2017年该市龙湾区出生的17 370名新生儿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在出生72 h,充分母乳喂养后采集足跟血检测血清促甲状腺素(TSH)、苯丙氨酸水平等,对筛查结果阳性者及时进行复查确诊,确诊患者均由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专家进行正规治疗和随访.结果 17 370名新生儿中共检出阳性31例(0.18%),其中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 19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 10例,其他2例.结论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先天性遗传代谢病早期诊断的有效措施之一,可有效地防止患儿智力和体格发育低下及对其他器官功能的损害.

    作者:刘仁林 刊期: 2018年第17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