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心
目的 分析初产妇与经产妇在妊娠期的保健知识需求情况及程度的比较研究,以改善并维护母婴身心健康.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妇产科接受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产妇4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初产妇235例,经产妇185例,比较两组产妇在营养知识、心理保健、分娩知识、妊娠期合并症预防及新生儿护理等母婴保健方面的需求度,并对产妇对妊娠期保健的需求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 ①经产妇在妊娠期的保健知识需求程度较高于初产妇,而初产妇在保健知识对促进产后恢复作用的需求高于经产妇(均P<0.05);②经产妇在心理保健和妊娠期合并症预防方面的需求度较高,而初产妇在营养知识、分娩知识、新生儿护理等方面的需求较高(均P<0.05).结论 妊娠期保健对产后女性有重要的意义,初产妇与经产妇对妊娠期保健知识的需求方面和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医护人员应以产妇的个人需求为基础,针对性进行保健知识教育,有利于提高产妇保健意识,保证母婴健康.
作者:储成美;康小玲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调查沈阳地区不同季节分娩的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为指导临床合理补充25-(OH)D3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自2015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分娩的妊娠晚期孕妇2 321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结果 ①沈阳地区孕妇妊娠晚期的25-(OH)D3的平均水平是17.15 ng/ml,其中25-(OH)D3缺乏者(<20 ng/ml)占69.4%,不足者(20~20.99 ng/ml)占21.1%,正常者(>30 ng/ml)占9.5%.②春季573例分娩孕妇血清25-(OH) D3平均水平为(15.32±9.45) ng/ml,夏季580例分娩孕妇血清25-(OH) D3平均水平为(19.10±10.25) ng/ml,秋季595例分娩孕妇血清25-(OH)D3平均水平为(20.71±11.30) ng/ml,冬季573例分娩孕妇血清25-(OH) D3平均水平为(13.30±7.66) ng/ml.冬季分娩的孕妇25-(OH)D3水平明显低于夏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夏季组25-(OH) D3不足比例为63.2%,冬季组25-(OH)D3不足比例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沈阳地区妊娠晚期孕妇普遍处在25-(OH)D3缺乏或不足状态,妊娠晚期的25-(OH)D3水平受季节影响差异大.
作者:陈慧月;乔宠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联合综合健康教育干预后生活质量及抑郁状态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7年1月固原市中医医院慢性盆腔炎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1例采用乳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联合治疗组45例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上进行综合健康教育,共治疗30 d,患者出院后随访3、12个月,观察3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抑郁状态的变化.结果 与入院时相比,两组随访3、12个月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评分均增高,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降低(P<0.05).随访3、12个月,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WHOQOL生活质量评分、SAS、SD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随访12个月WHOQOL生活质量评分、SAS及SD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随访3个月(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联合综合健康教育治疗慢性盆腔炎安全有效,尤其对改善患者长期生活质量及抑郁状态方面较中西医结合疗法有一定优势.
作者:靳小梅;王惠霞;吴冰;栾彩芬;赵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结果,对筛查可疑阳性的新生儿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2014-2016年在山西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所有出生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在出生后72 h,充分哺乳6次以上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和苯丙酮尿症(PKU)两种疾病的筛查,筛查结果阳性者及时召回并进行复查确诊.结果 2014-2016年山西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6个地市共娩出活产数新生儿677 088例,筛查515 947例,接产机构筛查覆盖率逐年上升,平均筛查率76.2%,检出CH和PKU阳性2 262例,检出患儿339例,PKU检出率1/4 885,CH检出率1/2 325,均高于全国.太原城区户籍的新生儿初筛阳性602例,召回复查563例,召回率93.5%;郊区户籍的新生儿初筛阳性309例,召回复查245例,召回率79.3%.城区户籍新生儿的召回率显著高于郊区户籍的新生儿(P<0.005).结论 两种疾病的确诊数占初筛阳性数的14.99%,应得到重视,注重宣传力度,加强标本质量控制和医院三级新筛网络模式是提高新生儿筛查召回率可靠的组织保障.
作者:张红梅;杨建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预见性儿童健康保健在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出生的10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普通保健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4例.普通保健组接受常规健康保健,干预组接受预见性儿童健康保健.比较两组早产儿干预12个月后的体格、发育商(DQ)、智能运动发育情况.结果 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早产儿的头围、体重、身高均高于普通保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早产儿的精细动作、社会行为、大动作、认知能力、语言评分均高于普通保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早产儿的MDI、PDI评分均高于普通保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儿童健康保健能有效促进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利于早产儿健康成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帝玲;霍亭竹;章岚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更年期妇女对健康知识需求现状,根据实际需求实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法 通过采取调查问卷方法了解更年期妇女健康知识需求.结果 调查对象Kupperman评分正常占11.76%,轻度占23.51%,中度占55.84%,重度占8.83%.93.51%调查人群认为更年期保健知识非常重要;调查人群中目前掌握的知识主要来源于媒体、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和朋友、同事、周围的更年期妇女;调查人群中希望开展健康教育形式主要是通过手机微信公众号、医务人员或居委会提供(讲座)、媒体(电视、广播)和报刊杂志(宣传手册);希望得到更年期保健知识中主要有减轻更年期症状、锻炼身体方法、常见病的防治和饮食、营养的指导和心理的指导.结论 健康教育对提高更年期妇女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映霞;吴颖岚;陈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血管新生相关基因(ARGs)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疾病(BPD)发生发展的关系,探讨ARGs表达情况作为BPD基因表达水平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下载并对来自GEO数据库的早产儿表达谱芯片数据进行重分析.对BPD与非BPD两组早产儿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GO分析与Pathway分析,重点分析了ARGs在两组中的差异情况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对294个早产儿血液样本分析发现,BPD组与非BPD组共有1 652个差异表达基因(1.2倍),两组分别有811个基因和841个基因高表达,其中ARGs在BPD组与非BPD组中分别有28个与11个基因高表达.具有抑制血管新生作用的凝血酶敏感蛋白-1 (THBS1)在早产儿中呈高表达状态,且其表达量随BPD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发现,血管新生基因能够对BPD与非BPD进行较好的判别.结论 ARGs与BPD疾病的发生相关,外周血ARGs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诊断BPD的潜在标志物.
作者:杨敏;黄建宝;孟燕妮;陈艳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血清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甲胎蛋白(AFP)水平检测对孕中期胎儿染色体异常诊断特异度及阳性检出率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2016年11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2 895例单胎产妇,所有孕妇均于孕中期(孕13 ~ 28周)进行超声检查及母体血清free-β-hCG、AFP检查,多个超声软指标(≥2个)阳性的胎儿染色性异常视为高危;并依据母体血清生物化学指标(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计算染色体异常风险值,风险值>风险截断值(唐氏综合征风险率1/270)则视为高危.针对血清学指标高危和(或)超声软指标高危孕妇进行遗传学咨询、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染色检查;追踪2 895例孕妇直至妊娠结局,对比单项及联合筛查结果.结果 超声软指标、母体血清学指标及二者联合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阳性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软指标、母体血清学指标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特异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软指标、母体血清学指标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特异度均低于二者联合筛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软指标联合血清AFP、free-β-hCG检测,可进一步提高孕中期胎儿染色体异常诊断特异性,有助于减少染色体异常患儿出生,对提升出生人口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筱玉;唐中锋;林晓娟;吴菊;孙庆梅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高频超声与钼靶X线诊断不同分期乳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8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功能科疑似为乳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高频超声和钼靶X线检查,与病理活检结果对照,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单独诊断和联合诊断在乳腺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经病理活检证实,良性肿瘤12例,Ⅰ期24例,Ⅱ期32例,Ⅲ期12例.经Kappa一致性检验发现,高频超声、钼靶X线及联合诊断与病理结果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23、0.733、0.929,P=0.000),三种检查方法灵敏度分别为98.33%,98.21%及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优于其他两种单一检查方法,其中联合检查的准确率和阳性预测显著优于钼靶X线(P<0.05).结论 高频超声和钼靶X线单一检查及联合检查具有较高的检出率,高频超声与钼靶X线在乳腺癌分期诊断中各具优势,联合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刘巧珍;唐英杰;崔志利;王帅;齐淑静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临床观察不同方式的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在该院急诊科及儿科病房就诊并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布地奈德组、干扰素组、联合组及共用组,各25例.布地奈德组全程予以布地奈德雾化及止咳、化痰对症治疗,干扰素组全程予以干扰素雾化及止咳、化痰治疗.联合组予以干扰素(发病72 h内)+布地奈德(72 h后)雾化,并配合止咳、化痰对症治疗;共用组全程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雾化及相应对症处理.观察患儿咳嗽、咳憋、喘息缓解情况,肺部体征消失时间,病程长短及转归.结果 联合组及共用组咳嗽、咳憋等临床症状缓解及病程方面优于布地奈德组及干扰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联合组及共用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肺部体征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明显,可以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减少重症病例,合理联合使用两种雾化,能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作者:余彦亮;邹新英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湿疹的孕期环境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8月在该院产科门诊定期产检并住院分娩的528名孕妇为研究对象,建立队列,对孕妇进行孕期相关信息的基线调查,并于分娩后对母婴进行6个月(1月、3月、6月)的随访,共成功随访到完整母婴信息505例.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队列中发生湿疹的258例新生儿作为病例组,将队列中未发生湿疹的247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析影响新生儿湿疹发生的孕期环境因素.结果 0~6个月新生儿湿疹累积发病率为48.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有过敏遗传史(OR=7.1,95%CI:4.1~12.3)、剖宫产(OR=3.7,95% CI:2.4~5.8)和孕期居住房屋装修时间短(OR=2.8,95% CI:1.6 ~4.9)是新生儿湿疹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且母亲有过敏遗传史是新生儿湿疹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母亲过敏遗传史、剖宫产和孕期居住房屋装修时间短与新生儿湿疹的发生关系密切,医务人员应对育龄妇女进行有关新生儿湿疹(包括饮食、环境等方面)的个性化指导,预防或降低新生儿湿疹的发生.
作者:李晓瑞;朱丽红;李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全程健康教育联合产房内综合干预对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孕妇治疗依从性、妊娠结局及新生儿HBV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住院分娩并经检测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孕妇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产科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全程健康教育和综合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妊娠结局、新生儿HBV感染率和母乳喂养率.结果 研究组孕妇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7.110,P<0.05).研究组孕妇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新生儿HBV感染率和HBV DNA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3个月和全程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全程健康教育联合产房内综合干预能显著提高妊娠合并HBV孕妇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妊娠结局,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
作者:郁彩琴;张丽娟;任凤玲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对妊娠合并衣原体属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该院108例衣原体属感染孕妇,根据感染孕期分为早期组(感染时孕周<14周,33例)、中期组(感染时孕周14 ~ 28周,40例)及晚期组(感染时孕周>28周,35例).3组患者均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阴道分泌物中IL-2、IL-4、IL-10浓度,胎膜早破、羊水过少、产褥感染、前置胎盘、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及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黄疸、肺炎、新生儿结膜炎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阴道分泌物中IL-2、IL-4、IL-10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阴道分泌物中IL-2水平均明显降低,IL-4、IL-10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早期组治疗后的阴道分泌物中IL-2浓度低于中期组与晚期组(P<0.05),中期组低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治疗后的阴道分泌物中IL-4、IL-10浓度高于中期组与晚期组(P<0.05),中期组高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胎膜早破、羊水过少、产褥感染、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分别为6.06%、0、0、0,均低于中期组的27.50%、15.00%、15.00%、17.50%与晚期组的34.28%、20.00%、17.14%、22.86% (P<0.05).早期组前置胎盘发生率分别为0,低于晚期组的17.14% (P<0.05).早期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肺炎、新生儿结膜炎发生率分别为0、12.12%、9.09%、6.06%,低于中期组的20.00%、35.00%、30.00%、27.50%与晚期组的28.57%、54.28%、45.57%、45.71% (P<0.05).结论 感染时间对妊娠合并衣原体属感染患者阿奇霉素的疗效有较大影响,孕早期感染采取阿奇霉素治疗可取得良好预后,孕中期与晚期感染的妊娠结局与新生儿结局较差.
作者:王迎;王静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维生素A、E缺乏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73例RRTI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另收集同期在该院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的病例资料,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以及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19+细胞)的分布.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清维生素A平均水平为(0.28±0.09) mg/L,对照组为(0.35±0.0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1,P=0.000).观察组患儿维生素E水平为(7.86±2.14) mg/L,低于对照组的(8.55±1.97) m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7,P=0.057).观察组中有35例(47.95%)存在维生素A缺乏,而对照组中仅10例(16.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92,P=0.000).观察组中有9例(12.33%)存在维生素E缺乏,对照组有4例(6.6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97,P=0.294).观察组患儿的CD3+淋巴细胞、CD4+淋巴细胞绝对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3,P=0.224;t=0.533,P=0.595).但观察组患儿的CD19+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9,P=0.005).结论 缺乏维生素A可能是造成儿童RRTI的重要病因之一,而缺乏维生素E对RRTI发生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玲利;黄莹;汪菲;刘丽晓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分娩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导管预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产科实施剖官产分娩的67例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其中34例剖宫产前实施腹主动脉球囊导管预置术(A组)、33例剖宫产前实施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预置术(B组),对比两组分娩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A组的球囊预置时间、胎儿透视时间、放射剂量均显著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穿刺部位出血率、感觉障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剖宫产出血量、术中输血量、ICU治疗时间均显著的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剖宫产时间、子宫切除率、转入ICU治疗率、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出生体重、身长、1min Apgar、5min Apgar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凶险性前置胎盘分娩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导管预置术能减少胎儿透视时间、放射剂量、剖宫产出血量,不会增加胎儿的不良结局.
作者:李艳川;石紫云;邓小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时间及型别与焦虑情绪障碍的相关性,为HPV感染人群制定个体化宣教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6月在该院内镜中心因HPV病毒感染合并/不合并细胞学筛查结果异常就诊的52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焦虑情绪障碍分为病例组(134例)和对照组(389例),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PV感染持续时间及感染型别与焦虑的相关性.结果 控制混杂因素后,与HPV病毒感染1年内患者相比,HPV感染持续1年及1年以上时间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风险分别升高67%和98%(OR=1.67,95%CI:1.04~2.67;OR=1.98,95%CI:1.17~3.35),与低危HPV病毒亚型感染患者相比,HPV病毒16/18亚型感染患者发生焦虑情绪风险升高92%(OR=1.92,95% CI:1.08 ~3.41),按焦虑程度分层后,结果显示不同焦虑程度间HPV感染持续时间、HPV感染型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二者具有交互作用.结论 HPV病毒持续感染时间和高危型别感染增加焦虑情绪障碍的发生风险,持续高危型HPV病毒感染发生焦虑情绪障碍的风险显著高于低危HPV病毒短时间感染.应根据HPV感染持续时间及型别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多层次、阶梯式、个体化的宣教和管理,降低HPV感染者焦虑情绪障碍的发生风险.
作者:邵亚雯;白岩;蔺如;何文华;毛宝宏;刘青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通过了解海口市某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和儿童口腔卫生习惯,讨论儿童口腔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口腔疾病防治的不足之处.方法 2015年6月选取海口市某幼儿园6岁学龄前儿童100名,对其进行口腔检查,记录口腔检查结果,并发放调查问卷,由其家长填写,了解儿童日常口腔健康行为及其口腔卫生习惯,进行数据筛选及统计分析,终收回有效问卷93份.结果 海口市某幼儿园儿童口腔疾病以龋病居高,患病率约69.89%,其次患病率较高者为色素沉着,患病率约12.90%.海口市儿童各六龄齿萌出率明显偏低,在口腔疾病干预情况中,龋齿充填率极低,仅充填率约8.41%,行窝沟封闭者仅1名,儿童口腔卫生习惯普遍较差.结论 海口市儿童口腔疾病防治应以龋病为主,改善儿童口腔卫生习惯是首要任务;应改进儿童饮食结构,增加粗纤维食物摄入,起到防龋、促进颌骨生长的双重效果;应加大对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投入以及预防措施的施行力度,从而改善儿童口腔健康状况.
作者:冯甜;刘晓晶;吴丹;黄华凡;胡硕雪;王颖;范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是发生于妊娠20周后以高血压、蛋白尿及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病症.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维持长期的收缩,血管内皮损伤及缺血缺氧.HDCP发生率约为5%~12%,国外报道发病率为7% ~ 10%,其增加了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严重威胁母婴的生命安全[1-2].因此对HDCP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HDCP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数学者发现HDCP是母体、胎儿及胎盘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HDCP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及学说相关:氧化应激(OS)学说、胎盘浅着床、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与激活、滋养细胞的缺血及缺氧、胰岛素抵抗(IR)、钙平衡调节失调、遗传因素及营养物质缺乏等[3-4].其中血管内皮损伤是HDCP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OS在血管内皮损伤机制中起主导作用[5].OS反应可激活JNK信号转导通路.当JNK信号转导通路被激活后可通过多种途径激活下游基因,从而使凋亡诱导因子Bax蛋白表达增加,启动细胞凋亡.本文对HDCP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春霞;庞义存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的联合筛查结果,并对高危新生儿与普通新生儿的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方 法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该院出生的活产新生儿7 865例,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的同时,应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GJB2、SLC26A4、GJB3、线粒体12SrRNA 4个常见耳聋易感基因20个热点突变位点的检测.结果 7 865例新生儿中392例耳聋基因筛查阳性,耳聋基因筛查阳性率为4.98%,其中高危新生儿103例,阳性率为5.19%,普通新生儿289例,阳性率为4.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695例(未通过率35.01%),普通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1 234例(未通过率20.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并耳聋基因阳性66例(3.32%),普通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并耳聋基因阳性108例(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所有的新生儿均应该进行规范的听力及耳聋基因筛查,及时发现听力障碍及避免部分听力障碍的发生.
作者:赵子充;蒋琦;娄志武;沈学萍;顾春健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初步建立柳州地区健康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正常参考区间,为临床诊断维生素D缺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CLSIC28-A3文件,选取2016年7月-2017年4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体检健康的1 d~15岁儿童2 384例.按不同年龄分为出生~1个月、>1~3个月、>3 ~ 12个月、>1~3岁、>3 ~5岁、>5 ~ 10岁、>10 ~ 15岁共7组.按常规空腹禁食8~12 h后抽取静脉血1~2 ml,分离血清后直接上机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确定相应的参考区间.结果 2 384例1 d~15岁健康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参考区间为39.18 ~ 172.06 nmol/L,其中,男性为40.80 ~ 170.83 nmol/L,女性为36.83 ~173.87 nmol/L,不同性别儿童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48,P=0.728).不同年龄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8.601,P<0.001).结论 不同年龄健康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不同,初步建立本地区1 d~15岁健康儿童25-羟维生素D的参考区间,为临床诊断维生素D缺乏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朱书宇;陈华干;杨婷;廖志兴;张海洁;徐茜 刊期: 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