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酸依沙吖啶湿性愈合疗法在气管切开术后早期切口中的应用

焦庆丰;潘迎春;何院玲

关键词:乳酸依沙吖啶, 湿性愈合, 气管切开, 早期切口, 切口感染
摘要:目的 探讨乳酸依沙吖啶湿性愈合疗法在预防气管切开患者早期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ICU行气管切开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气管切开后前6天采用湿性乳酸依沙吖啶纱布联合3M透明敷料进行切口换药,换药频率2次/日.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方法.观察2组在术后96h和120 h患者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气管切开术后96h和120 h时,切口皮肤感染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早期采用乳酸依沙吖啶湿性纱布换药,切口皮肤发红少,感染率低.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其早日康复.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自粘性弹力绷带在固定心内科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心内科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心内科2015年住院使用肢体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注营养心肌、扩管类药物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严格按照留置针无菌操作规程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观察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使用医用一次性透明膜固定留置针,再用3M医用自粘弹力绷带采用外科包扎伤口的方法固定即八字环绕法,缠2~3圈固定,长度约15 cm;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用一次性透明膜固定留置针,然后用常规固定方法用胶布固定.对比2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及留置相关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自粘性弹力绷带在心内科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中能起到有效固定,使留置针更好的发挥保留作用,同时也减少了因留置针脱针而可能引起的医疗纠纷及其他不良事件,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李红梅;白彩琴;王云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盲穿和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的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盲穿方式和B超引导下行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的效果.方法 随机从2015年5月~2017年5月选取实施置管患者共62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常规组,各31例.实验组则在B超引导下实施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穿刺置管,而常规组实施盲穿置管,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是90.32%(28/31),常规组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是70.97%(22/31),实验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机械性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置管一个月之后的舒适度是(88.74±5.7)分;常规组是(78.44±5.6)分,实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通过B超引导而实施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置管,可以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同时患者承受的创伤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熊国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唇压疮防治的进展

    综述了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唇压疮的预防及治疗进展.通过对经口气管插管口唇压疮的相关因素分析,提出医护人员需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应根据患者病情及其自身因素,选择合适材质的固定器及固定方式;且在经口气管插管后,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口腔护理,全面而正确评估患者口腔皮肤黏膜等情况,能及早发现患者的口腔问题,运用循证护理方法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使经口气管插管口唇压疮的发生率降低,同时还可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王丹;沈洪;杨金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心理干预对我国老年抑郁患者健康状况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近年来公开发表的高质量的心理支持性干预对老年抑郁患者健康状况影响研究的相关文章,为临床运用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12月公开发表的文章,纳入心理支持性干预对老年抑郁患者健康状况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类实验性研究,按新版Cochrane手册文献质量评价方法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并采用RevMan5.3软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2个研究,所纳入的研究质量中等.Meta分析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心理支持性干预可以改善老年抑郁患者的抑郁状况[SMD=-1.30,95% CI(-1.86,-0.74),P<0.001],提高老年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MD=9.46,95% CI(6.17,12.76),P<0.001],提高老年抑郁患者的自我效能[MD=4.34,95% CI(2.62,6.0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心理支持性干预可以改善老年抑郁患者的抑郁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效果,促进患者的健康状况.然而研究的干预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未来需要统一心理干预研究的方案,以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葛卫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结合品管圈对产妇不良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性化结合品管圈护理对产妇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名健康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产妇.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人性化结合品管圈护理的干预模式,观察指标包括2组产妇分娩前后的焦虑状况、抑郁状况、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产妇焦虑及抑郁评分显著降低,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人性化结合品管圈护理在改善产妇不良情绪中有积极作用,不仅可以改善焦虑及抑郁状况,而且可以增加护理满意度.

    作者:郭莉;贾宇坤;杨丽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6月本院接诊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原理将其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2组都实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组同时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2组的护理效果,比较心室颤动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介入治疗成功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心室颤动发生率为2.0%、其它并发症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2.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为(17.1±2.5)d,短于对照组的(21.7±3.9)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期间,对其施以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心室颤动,促进病情恢复,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卢黛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依托一体化护士工作站生成护理交班电子报表的设计与应用

    护理交接班有利于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优质高效的交班报告是保证护理工作准确性与护理安全的重要措施[1].目前,我院护理交班书写记录内容较繁琐、护理交班报告信息量大,且需呈现病区全天动态信息、重点患者病情变化、护理要点等,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我院依托数字化医院优势研发应用一体化护士工作站,其中病室交班报告模块将病室流动统计与电子护理记录单数据链接取代原病室交班报告本,还升级设计生成护理交班电子报表,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池小锋;魏淑霞;郭英俊;薛晓英;肖君霞;康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过渡期护理模式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由ICU转出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由ICU转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8年2月在本院ICU室就诊的188例食管癌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对照组按常规流程从ICU转入普通病房,ICU护士与普通病房护士完成交接、填写交接确认单后,由病房护士负责执行后续护理.观察组采用过渡期护理模式.比较2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并记录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重返ICU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ICU重返率和患者满意度分别为0.00%、1.06%、97.8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渡期护理模式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由ICU转诊中具有良好效果,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黄翠芳;张惠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前列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与心理痛苦的现状及相关性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与心理痛苦水平的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和心理痛苦温度计对90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的PTG得分为(53.12±13.51)分,处于低水平,心理痛苦得分为(4.32±2.59)分,处于中度水平.患者PTG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与心理痛苦得分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的PTG水平较低,心理痛苦中度水平,两者呈负相关,护理人员应采取措施减轻患者的心理痛苦,促进其PTG水平的提升.

    作者:邓燕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护理心电图教学的研究进展

    护理心电图教学是目前护理教学及专科护士培训的重点及难点内容,本文回顾护理心电图教学的目的及意义,总结了对于教学方法、教材及考核系统、教学内容、授课形式等方面的改进,以期为进一步改进护理心电图教学实践及研究提供参考,推动护理心电图教学发展.

    作者:柏露;王希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全面感染控制及护理在军队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全面感染控制及护理在军队呼吸道传染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108例呼吸道传染疾病军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实施全面感染控制及护理干预,2组干预时间均为15 d,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对比,对2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服务满意度及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1)干预前2组患者HAMA及HAMD得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HAMA及HAMD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面感染控制联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军队呼吸道感染患者不良情绪及院内感染率,同时提高其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杨丽娜;潘月飞;郭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精神科住院患者暴力突发事件及护理安全应急管理措施分析

    总结了20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暴力突发事件主要包括冲动、伤人、毁物及自杀,致暴力突发事件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病种、病程、护理人员职称、学历等.认为对于精神疾病患者,加强致暴力突发事件因素针对性护理,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质,深化护患沟通技巧,是强化护理安全监管,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孟凡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 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增加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3周后晨起出现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嗜睡、及记忆力减退的比例均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MA量表和HAMD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脑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其临床表现,减轻焦虑、抑郁症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姣;曾新华;谢拥华;邱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颅脑手术后脑室引流管的护理干预及术后的康复情况研究

    目的 探讨颅脑手术后脑室引流管的临床护理干预及术后的康复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 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26例在颅脑手术后进行脑室引流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此次研究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护理干预前后患者GCS(格拉斯哥昏迷表)评分和ADL(日常生活能力表)评分以及护理前后患者的VAS评分进行记录观察.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GCS评分、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进行护理前2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静息、吞咽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颅脑手术后脑室引流管的康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心情愉悦程度,改善患者术后的神经状况,并且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指数,此次研究的护理措施效果良好,可以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欧阳良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术前、术后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总结了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护理.认为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在术前、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

    作者:朱建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小儿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究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模式对小儿外科手术护理干预措施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262例小儿外科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实施以往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手术护理措施的130例患儿,设置为对照组;采用了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外科模式的手术护理措施的132例患者,设置为ERAS组.结果 2组患儿进行比对后,ERAS组患儿的烦躁、哭闹、呕吐现象,麻醉复苏时间,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实施缩短了手术患儿的住院天数以及术后的进食时间(P均<0.05).结论 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外科结合了精细化的微创手术的实施、优化的麻醉方式、整体化的护理措施以及患儿家属的积极配合等多方面因素,充分体现了以为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医院今后发展的依托,创造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霞;刘一卓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一种病房用被褥支撑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在进行下肢骨骼牵引、下肢损伤治疗、下肢中医操作(如进行中药外敷)等治疗时,为了确保治疗安全、顺利进行,患肢应尽量避免有重物压迫,如避免棉被压迫牵引绳,在冬季应注意防止受凉引起感冒、腹泻等病症,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避免中药污染棉被,影响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等,为了解决这系列难题,我科自主研发了一种病房用被褥支撑装置,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蔡璐;王小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直肠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疲劳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调查直肠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疲劳感及其影响因素,为照顾者疲劳应对方式提供有效建议,以缓解照顾者压力,降低其疲劳程度.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抽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内科就诊的直肠癌患者主要照顾者为调查对象.运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疲劳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直肠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疲劳感得分为(11.26±3.01)分,其中躯体疲劳感得分为(6.31±1.88)分,脑力疲劳感得分为(4.02±1.77)分.应对方式:积极应对得分为(21.77±5.21)分,消极应对得分为(14.21±3.99)分.照顾者疲劳感得分受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照顾者应对方式、健康状态、照顾时间长短的影响.结论 直肠癌患者主要照顾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疲劳感,且照顾者应对方式、健康状态及照顾时间长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是影响患者主要照顾者疲劳感的独立因素.

    作者:曹建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临床饮食路径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饮食宣教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饮食路径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术后饮食宣教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予本科室制定的临床饮食路径表单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饮食宣教,观察2组患者LC术后首次排次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白蛋白及谷丙转氨酶指标、饮食知识知晓率、掌握率、护士的宣教次数与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饮食知晓率、饮食依从率、护士宣教时间、护士宣教次数,患者满意度和白蛋白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谷丙转氨酶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术后患者通过临床饮食表单干预提高了饮食宣教掌握程度,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敏俊;陆志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8例.观察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恐惧、不良生活行为等不利于病情康复的情况均得到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较好,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也明显较高(P<0.05).结论 落实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病情恢复的负面情绪得到有效缓解,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改善,得到更多患者的认可,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黄彩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