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芳
目的 探究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模式对小儿外科手术护理干预措施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262例小儿外科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实施以往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手术护理措施的130例患儿,设置为对照组;采用了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外科模式的手术护理措施的132例患者,设置为ERAS组.结果 2组患儿进行比对后,ERAS组患儿的烦躁、哭闹、呕吐现象,麻醉复苏时间,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实施缩短了手术患儿的住院天数以及术后的进食时间(P均<0.05).结论 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外科结合了精细化的微创手术的实施、优化的麻醉方式、整体化的护理措施以及患儿家属的积极配合等多方面因素,充分体现了以为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医院今后发展的依托,创造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霞;刘一卓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实施危急值闭环管理,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高效的方法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3月~ 2017年5月危急值管理系统未升级的819例危急值报告作为对照组,2017年10月~2017年12月危急值管理系统升级后的931例危急值报告作为观察组,2组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危急值实行闭环管理,方便、快捷、高效.危急值报告率达100%,发现处置及时率达100%,书写病例记录准确性达100%,重复电话通知登记数量为零,观察组危急值报告缺陷率0.00%低于对照组的4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危急值闭环管理的实现,标志着医院管理模式的提升,从事后管理走向过程管理,终可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
作者:刘晶星;池小峰;郭英俊;王丽萍;李素红;孙丽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鼻咽纤维血管瘤是耳鼻喉科较多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常发生于10 ~ 25岁青年男性,又称为“青少年鼻咽纤维血管瘤”.而原发于鼻咽以外的纤维血管瘤临床上极少见,其病理与青少年鼻咽纤维血管瘤相似,但其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发病机制、部位)、CT检查等完全不同[1-3].鼻咽以外的纤维血管瘤发生在上颌窦多,其次为筛窦及鼻腔[1].纤维血管瘤虽属良性肿瘤但生长扩张能力强,易侵及临近组织器官,瘤中除有大量纤维外,还有丰富的血管,可导致大出血危及生命.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但术中易出血,手术难度大[4].近年来,随着手术技巧和临床相关技术的提高,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选择性动脉栓塞的应用,为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对血运丰富需手术治疗的肿瘤,术前栓塞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5].
作者:张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联合家庭支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有家庭监护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实验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联合家庭支持,完成1年干预后,运用服药依从性量表与复发率进行测评并比较.结果 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联合家庭支持后,实验组服药依从性测评得分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个性化健康教育联合家庭支持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鹿守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与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妇科收治的11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奇偶性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5例,在患者化疗期间,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心理干预及护理,对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认知功能评分、个人角色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健康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与护理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更加满意临床服务,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祁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总结了全麻下对分离性垂直性偏斜视患儿矫正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对本科收治的27例54眼分离性垂直性偏斜视患儿在全麻下施行斜视矫正术,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经过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后,27例54眼患者中,23例术后正位且无上转受限,1例分离性垂直性偏斜视程度减轻,3例比术前增加了4△,术后平均残余斜角1.15△,但在术后2~4个月逐渐消失.无一例发生了麻醉意外及并发症.认为全面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是患者疾病恢复的关键.
作者:朱琳;程士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总结了95例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及护理要点.主要包括肌松药未代谢安全,阵痛药的残余作用,患者对手术的担忧,患者不能耐受气管导管,留置导尿管与引发躁动.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访视,消除疼痛,消除引起躁动的因素等.认为麻醉苏醒期躁动应分析原因,做出正确诊断和处置.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处理,保证患者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
作者:袁翠华;徐宝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穴位按压配合深呼吸训练对减轻结肠镜检查患者不适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7年8月于本院行结肠镜检查术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给予结肠镜检查护理常规宣教;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按压合谷、内关穴、足三里穴,配合深呼吸训练.比较2组患者紧张恐惧情况、插镜过程中疼痛强度以及插镜时间.结果 实验组紧张恐惧情况发生率低、插镜过程中疼痛强度减轻、插镜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应用指压穴位及深呼吸训练法,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减轻进镜过程中的疼痛、缩短检查时间,保证结肠镜检查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夏丽华;孙启栋;张传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将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新护士的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中,提高护理操作技能能力.方法 将微格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运用于噎食急救操作中,将2013年8月招聘的新护士37人作为观察组,将2012年8月招聘的新护士32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观察组运用微格教学方法进行培训,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士噎食急救技能考核成绩和课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格教学能提高训练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刘晶;姚敏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浅静脉留置针俗称套管针,具有穿刺次数少,血管刺激小,液体外渗率低,不易滑脱,可保留在血管内3 ~5d,能随时输液和做治疗,提高临床和急救时的用药效果,加快危重患者抢救,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痛苦,减少护士工作量等优点,被广泛用于临床,极大的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同时静脉留置针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并发症有:静脉血栓、静脉炎、皮下血肿、液体渗漏.而本篇文章就是根据实际案例来进行关于留置针的并发症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进行讨论和总结.导管相关静脉血栓是指在静脉置管过程中,由于导管针及导管损伤静脉血管内膜;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使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引起的病灶[1].2017年9月11日我科收治了1例留置针致头静脉血栓的冠心病患者,经积极的对症治疗与精心的护理,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秋爽;姚芸;陈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视频健康宣教在肝脏肿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于我科择期行肝脏肿瘤手术的患者14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79例、对照组70例,实验组采用视频进行集中式健康宣教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口头健康宣教模式.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宣教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观看视频健康宣教的积极性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视频健康宣教有利于强化宣教力度、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临床健康教育质量,保障了患者参与健康宣教的及时性,充分调动了患者参与各检查、治疗、护理的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灿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从全社会角度评价3种常用外用制剂治疗骨科疼痛的药物经济学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1月~ 2017年12月在本院骨科门诊接受诊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使用3种常用中药贴片的疗效及经济性.结果 采用奇正消痛贴膏治疗患者的痊愈时间平均为7.26 d,低于云南白药膏的10.38 d和扶他林软膏的9.99 d,且疼痛消失时间快于云南白药膏和扶他林软膏(分别为5.90 d,、8.60 d和8.12d,P<0.0001);奇正消痛贴膏治疗的成本-效果比略高于云南白药膏和扶他林软膏,增量成本-效果比为50元左右.患者治疗前后效用值均有所提高,但奇正消痛贴膏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高于云南白药膏和扶他林软膏治疗组.奇正消痛贴膏治疗急性扭挫伤获得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只比云南白药膏和扶他林软膏增量成本仅为15000和50000元左右.结论 从药物经济学全社会角度,相对于云南白药膏和扶他林软膏,奇正消痛贴膏治疗骨科疼痛的比云南白药膏和扶他林软膏更经济.
作者:王海霞;吕光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结合品管圈护理对产妇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名健康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产妇.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人性化结合品管圈护理的干预模式,观察指标包括2组产妇分娩前后的焦虑状况、抑郁状况、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产妇焦虑及抑郁评分显著降低,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人性化结合品管圈护理在改善产妇不良情绪中有积极作用,不仅可以改善焦虑及抑郁状况,而且可以增加护理满意度.
作者:郭莉;贾宇坤;杨丽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全程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在治疗骨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6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84例骨肉瘤患者,将患者简单随机化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n=42).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全程康复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2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90%,低于对照组的42.86%(P<0.05);干预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康复护理在骨肉瘤患者治疗中取得良好临床疗效,能够减轻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中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李小平;米丽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总结了9例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行肋骨肋软骨移植重建下颌髁突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主要护理内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正确识别患者的神志及意识状态,做好患者呼吸道管理与颌面部伤口护理,提供有效的冰敷指导与精心的供肋区护理,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与合理的康复训练.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11.3d,均无手术并发症.认为专业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是肋骨肋软骨移植重建下颌髁突治疗成功的保证.
作者:曾婷;邓立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优质护理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恢复及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5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降颅压、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情况、生活能力评分、血糖、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持续高热、肺部感染、压疮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7d内死亡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 60分的率为87.50% (21/26),对照组为53.85% (14/26),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x2=4.2823,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及三酰甘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个体化优质护理,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水平,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锦芳;许慧中;程美兰;冯冬梅;余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助产学》是助产专业核心课程,助产专业学生执业考试必考内容之一.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制度,是湖南省职教界近年建立的品牌.我系基于技能抽查进行了助产学实训教学标准的探索,强化实践教学,注重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培养,是提升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有益尝试.
作者:丁郭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影响烧伤住院患儿主要照顾者照顾负荷的因素.方法 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照顾者负荷问卷对本院2017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91例烧伤住院患儿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烧伤住院患儿主要照顾者负荷总分为(30.12±13.405)分.患儿烧伤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患儿年龄是照顾负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烧伤住院患儿照顾者普遍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照顾负荷,护理人员应充分关注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政府及社会应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和完善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以减轻其照顾负荷,提高照顾质量.
作者:梁宁宁;谭惠仪;潘建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总结了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宫颈妊娠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手术前心理护理、手术前准备工作,术后护理,用药护理,健康宣传教育等,认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宫颈妊娠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其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作者:许文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电子叫号系统与二次分诊相结合在门诊分诊护理中的运用.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3月作为常规阶段,选择2016年4月~2017年3月作为实验阶段.分别在2个时间段内各选择43例门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患者(即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阶段采取常规的护士叫号分诊方式.实验阶段采取电子叫号系统与二次分诊相结合的分诊方式.对比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对于门诊护理的满意度评价.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93.02%)显著高于常规组(76.74%)(P<0.05);实验组患者再次分诊2.33% (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95% (6/43) (P <0.05).结论 电子叫号系统与二次分诊相结合在门诊分诊护理中的运用价值显著,能够显著改善门诊分诊的质量与效率,可以显著改善和优化患者的等待情绪,降低护患矛盾的发生率,值得门诊推广.
作者:张杨华;王远芬;栩英;刘萍萍;李胜祥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