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小儿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余霞;刘一卓

关键词:ERAS, 小儿外科, 手术,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 探究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模式对小儿外科手术护理干预措施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262例小儿外科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实施以往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手术护理措施的130例患儿,设置为对照组;采用了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外科模式的手术护理措施的132例患者,设置为ERAS组.结果 2组患儿进行比对后,ERAS组患儿的烦躁、哭闹、呕吐现象,麻醉复苏时间,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实施缩短了手术患儿的住院天数以及术后的进食时间(P均<0.05).结论 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外科结合了精细化的微创手术的实施、优化的麻醉方式、整体化的护理措施以及患儿家属的积极配合等多方面因素,充分体现了以为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医院今后发展的依托,创造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值得临床推广.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山市PACU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

    目的 对广东省中山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护士的疼痛相关知识水平、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方法 通过整科抽样抽取中山市3家三级中等医院PACU护士,共抽取82名护士,采用中文版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问卷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得分为(20.23±3.17)分,平均答对率为(51.12±5.98)%,其中疼痛知识和疼痛评估维度的正确率较高,而疼痛干预维度的正确率低.学历和自学情况的不同可能会影响护士的相关知识水平.不同性别、年龄、工龄和职称等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市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护士的疼痛知识水平亟需提高,应加强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

    作者:苏清彬;罗小平;舒惠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心理干预对高龄初产妇临产前负性心理的影响

    目的 探究高龄产妇产前影响其出现负性心理的影响因素,制定心理干预措施并评价干预的作用.方法 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科室收治的110名高龄且存在负性心理的初产妇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产期干预,观察组实施心理干预.分析引发产妇负性心理的相关因素,对比心理干预和常规干预后产妇的心理情绪.结果 导致高龄产妇产前负性心理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产前并发症影响、对分娩知识掌握不足、家庭因素影响、对自己工作的担忧;实施心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HD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龄初产妇产前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负性心理,护理人员需要结合产妇的心理问题设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

    作者:郭蕴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1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浅静脉留置针俗称套管针,具有穿刺次数少,血管刺激小,液体外渗率低,不易滑脱,可保留在血管内3 ~5d,能随时输液和做治疗,提高临床和急救时的用药效果,加快危重患者抢救,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痛苦,减少护士工作量等优点,被广泛用于临床,极大的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同时静脉留置针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并发症有:静脉血栓、静脉炎、皮下血肿、液体渗漏.而本篇文章就是根据实际案例来进行关于留置针的并发症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进行讨论和总结.导管相关静脉血栓是指在静脉置管过程中,由于导管针及导管损伤静脉血管内膜;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使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引起的病灶[1].2017年9月11日我科收治了1例留置针致头静脉血栓的冠心病患者,经积极的对症治疗与精心的护理,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秋爽;姚芸;陈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延伸护理模式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模式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与延伸组研究病例分别来自本院延伸护理模式实施前(2015年9月~2016年8月)与实施后(2016年9月~2017年8月)各自接收的60例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QLQ-C30与SUPPH总评分.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QLQ-C30与SUPPH总评分差异不大,P>0.05;干预6个月后,延伸组的QLQ-C30与SUPPH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延伸护理模式应用于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院外护理管理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青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过渡期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采用过渡期护理模式.采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问卷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2组患者于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测评,比较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问卷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问卷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的各个维度和总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过渡期护理干预模式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运用,保证了患者护理服务的延续性,满足了患者对出院后健康知识的需求,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改善了患者疾病转归,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唐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一种多功能医用三通延长管的设计

    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为了监测危重患者病情变化,需频繁抽取血液进行检查,为了避免反复穿刺导致的穿刺部位血肿、动静脉炎及感染等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护士经常选择从中心静脉导管中抽取血液进行检查.但从中心静脉导管内采血,静脉导管内的液体会影响检查结果,抽出的血液返回患者体内可能会导致感染发生,需要丢弃导管内的液体和一定量的稀释血后再取血样,一般为10ml稀释液,以避免因血液稀释而影响检测结果和发生感染[1].

    作者:刘娟;何淑华;张婷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PDCA循环管理在腹股沟疝手术院内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腹股沟疝手术院内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本院于2017年7月~2017年12月对腹股沟疝手术患者运用PDCA循环管理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并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比较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手术室护士手部卫生情况.结果 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手术室护士手部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洗手依从率、洗手合格率、无菌操作合格率、6S洗手法正确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多重耐药菌感染、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而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增强手术室护士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提高护士洗手依从率及合格率,有效预防腹股沟疝患者术后感染,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作者:王飞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烧伤住院患儿主要照顾者负荷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烧伤住院患儿主要照顾者照顾负荷的因素.方法 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照顾者负荷问卷对本院2017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91例烧伤住院患儿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烧伤住院患儿主要照顾者负荷总分为(30.12±13.405)分.患儿烧伤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患儿年龄是照顾负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烧伤住院患儿照顾者普遍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照顾负荷,护理人员应充分关注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政府及社会应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和完善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以减轻其照顾负荷,提高照顾质量.

    作者:梁宁宁;谭惠仪;潘建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常用中药贴片治疗骨科疼痛疾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目的 从全社会角度评价3种常用外用制剂治疗骨科疼痛的药物经济学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1月~ 2017年12月在本院骨科门诊接受诊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使用3种常用中药贴片的疗效及经济性.结果 采用奇正消痛贴膏治疗患者的痊愈时间平均为7.26 d,低于云南白药膏的10.38 d和扶他林软膏的9.99 d,且疼痛消失时间快于云南白药膏和扶他林软膏(分别为5.90 d,、8.60 d和8.12d,P<0.0001);奇正消痛贴膏治疗的成本-效果比略高于云南白药膏和扶他林软膏,增量成本-效果比为50元左右.患者治疗前后效用值均有所提高,但奇正消痛贴膏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高于云南白药膏和扶他林软膏治疗组.奇正消痛贴膏治疗急性扭挫伤获得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只比云南白药膏和扶他林软膏增量成本仅为15000和50000元左右.结论 从药物经济学全社会角度,相对于云南白药膏和扶他林软膏,奇正消痛贴膏治疗骨科疼痛的比云南白药膏和扶他林软膏更经济.

    作者:王海霞;吕光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6月本院接诊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原理将其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2组都实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组同时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2组的护理效果,比较心室颤动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介入治疗成功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心室颤动发生率为2.0%、其它并发症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2.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为(17.1±2.5)d,短于对照组的(21.7±3.9)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期间,对其施以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心室颤动,促进病情恢复,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卢黛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个性化护理在肺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临床中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1月80例在本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个性化护理模式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40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个性化护理模式组在进行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在不同模式治疗前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Pa02)、脑钠肽(BNP)及其临床效果.结果 在采取不同方式的护理模式后,2组患者的HR、RR、BNP较护理前均有明显降低,但个性化护理模式组降低程度更明显,2种护理模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VC、FEV1、血氧饱和度、PaO2较护理前均有明显升高,个性化护理模式组升高程度更大(P<0.05).个性化护理模式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组的住院天数较常规护理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模式干预应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韩丰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延续性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本院心内科收治的100名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延续性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用药依从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用药依从率显著升高,2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及用药依从性有积极的影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沙启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以利于患者早期心功能的恢复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主要包括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全麻后护理,营养支持,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认为护士通过TAVI术后的病理、生理特点进行严密监护,积极预防,尽早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对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有重要意义.

    作者:汪辉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肢体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偏瘫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后肢体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干预后对比2组患者肌力与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 相较于护理前,2组患者肌力评分、ADL评分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且观察组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实施在脑梗死后肢体偏瘫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促使患者运动功能更好更快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黄捷;黄芳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八段锦运动疗法在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八段锦练习对轻中度帕金森运动障碍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抑郁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本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区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进行八段锦练习分为干预组(28例)和对照组(22例).干预组为药物联合八段锦练习组,对照组为单纯药物组.结果 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UPDRS Ⅲ、GDS、Barthel指数,干预组改善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有所改善,但幅度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八段锦对轻中度PD患者运动能力、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是有益及有效的.通过八段锦练习,改善其运动能力,增加自信心,减轻负性情绪对患者的影响.

    作者:魏娜;刘凤春;李翠景;常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1例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母婴同室的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间首次发生的糖尿病,近年来有明显增多的趋势,GDM可使孕妇及婴儿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增加[1].妊娠期糖尿病对围产儿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与糖尿病合并妊娠是相同的,新生儿发生巨大胎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低血钙、红细胞增多症、产伤以及将来发展为肥胖的危险性明显增加[2].新生儿低血糖是一种常见的临床代谢问题,对新生儿低血糖的定义和临床管理尚存有争议.母亲患妊娠期糖尿病时,母亲的慢性高糖血症导致胎儿习惯高糖内环境,刺激胎儿胰岛素生成及分泌增加引起胎儿高胰岛素血症.当胎儿娩出后,高血糖突然中断,但又存在高胰岛素血症,从而导致新生儿低血糖[3].

    作者:李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盲穿和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的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盲穿方式和B超引导下行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的效果.方法 随机从2015年5月~2017年5月选取实施置管患者共62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常规组,各31例.实验组则在B超引导下实施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穿刺置管,而常规组实施盲穿置管,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是90.32%(28/31),常规组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是70.97%(22/31),实验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机械性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置管一个月之后的舒适度是(88.74±5.7)分;常规组是(78.44±5.6)分,实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通过B超引导而实施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置管,可以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同时患者承受的创伤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熊国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 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增加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3周后晨起出现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嗜睡、及记忆力减退的比例均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MA量表和HAMD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脑卒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其临床表现,减轻焦虑、抑郁症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姣;曾新华;谢拥华;邱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术前、术后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总结了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护理.认为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在术前、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

    作者:朱建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手术室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的护理

    总结了95例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及护理要点.主要包括肌松药未代谢安全,阵痛药的残余作用,患者对手术的担忧,患者不能耐受气管导管,留置导尿管与引发躁动.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访视,消除疼痛,消除引起躁动的因素等.认为麻醉苏醒期躁动应分析原因,做出正确诊断和处置.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处理,保证患者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

    作者:袁翠华;徐宝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