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

卢黛娜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心室颤动, 介入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6月本院接诊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原理将其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2组都实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组同时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2组的护理效果,比较心室颤动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介入治疗成功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心室颤动发生率为2.0%、其它并发症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2.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为(17.1±2.5)d,短于对照组的(21.7±3.9)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期间,对其施以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心室颤动,促进病情恢复,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积极心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在慢性心力衰竭中对患者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以本院门诊2015年7月~2017年8月接诊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积极心理干预措施.综合分析2组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SAS SD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连续干预8w后的生活质量总分为(38.1±2.9)分,明显比对照组的(47.3±3.5)分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率为95.56%,明显比对照组的80.00%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SDS和SAS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积极心理干预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施护,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旭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医护一体化工作站升级中危急值闭环管理的实施与体会

    目的 实施危急值闭环管理,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高效的方法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3月~ 2017年5月危急值管理系统未升级的819例危急值报告作为对照组,2017年10月~2017年12月危急值管理系统升级后的931例危急值报告作为观察组,2组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危急值实行闭环管理,方便、快捷、高效.危急值报告率达100%,发现处置及时率达100%,书写病例记录准确性达100%,重复电话通知登记数量为零,观察组危急值报告缺陷率0.00%低于对照组的4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危急值闭环管理的实现,标志着医院管理模式的提升,从事后管理走向过程管理,终可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

    作者:刘晶星;池小峰;郭英俊;王丽萍;李素红;孙丽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灾难突发事件的院内应急救援系统的构建与实施

    目的 探讨灾难突发事件发生后医院医疗救援队紧急出动实施救援的组织与工作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灾难突发事件中本院医疗救援队对300余例伤员的救治情况.结果 在本院应急救援系统的指导下,本院医疗救援队圆满完成了本院灾难突发事件伤员的救治任务.结论 建设常备兼职专业的医疗救援队是应对灾难突发事件、保障伤员生命安全的有效手段.

    作者:林属芳;阎光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全程化康复护理在治疗骨肉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全程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在治疗骨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6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84例骨肉瘤患者,将患者简单随机化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n=42).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全程康复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2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90%,低于对照组的42.86%(P<0.05);干预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康复护理在骨肉瘤患者治疗中取得良好临床疗效,能够减轻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中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李小平;米丽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烧伤住院患儿主要照顾者负荷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烧伤住院患儿主要照顾者照顾负荷的因素.方法 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照顾者负荷问卷对本院2017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91例烧伤住院患儿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烧伤住院患儿主要照顾者负荷总分为(30.12±13.405)分.患儿烧伤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患儿年龄是照顾负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烧伤住院患儿照顾者普遍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照顾负荷,护理人员应充分关注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政府及社会应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和完善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以减轻其照顾负荷,提高照顾质量.

    作者:梁宁宁;谭惠仪;潘建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微信公众平台与电话交互式随访在鼻咽癌放疗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信公众平台与电话交互式随访在鼻咽癌放疗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影响与效果.方法 选取对2016年7月~2017年7月鼻咽癌放疗患者68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使用普通的电话随访进行出院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患者出院前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收集每个患者住院期间功能锻炼情况及对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采用微信公众平台联合电话随访进行6个月相关护理干预.结果 出院后2组的遵医依从性均呈下降状态,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各方面遵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各方面遵医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口腔黏膜疼痛情况,观察组低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联合电话随访延续护理,显著提高了鼻咽癌患者遵医依从性、生活质量,同时放射性口腔粘膜疼痛情况缓解,有效提高了出院随访的运行质量.

    作者:杨青平;郑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归芪猪蹄汤在缓解化疗后患者白细胞减少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食疗方归芪猪蹄汤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8年5月化疗的80例患者,将8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化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食归芪猪蹄汤,比较2组患者白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在化疗后白细胞计数低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食疗方归芪猪蹄汤应用于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效果显著.

    作者:方芳;卞彦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宫颈妊娠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结了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宫颈妊娠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手术前心理护理、手术前准备工作,术后护理,用药护理,健康宣传教育等,认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宫颈妊娠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其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作者:许文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指压穴位配合深呼吸训练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穴位按压配合深呼吸训练对减轻结肠镜检查患者不适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7年8月于本院行结肠镜检查术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给予结肠镜检查护理常规宣教;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按压合谷、内关穴、足三里穴,配合深呼吸训练.比较2组患者紧张恐惧情况、插镜过程中疼痛强度以及插镜时间.结果 实验组紧张恐惧情况发生率低、插镜过程中疼痛强度减轻、插镜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应用指压穴位及深呼吸训练法,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减轻进镜过程中的疼痛、缩短检查时间,保证结肠镜检查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夏丽华;孙启栋;张传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小儿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究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模式对小儿外科手术护理干预措施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262例小儿外科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实施以往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手术护理措施的130例患儿,设置为对照组;采用了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外科模式的手术护理措施的132例患者,设置为ERAS组.结果 2组患儿进行比对后,ERAS组患儿的烦躁、哭闹、呕吐现象,麻醉复苏时间,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实施缩短了手术患儿的住院天数以及术后的进食时间(P均<0.05).结论 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外科结合了精细化的微创手术的实施、优化的麻醉方式、整体化的护理措施以及患儿家属的积极配合等多方面因素,充分体现了以为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医院今后发展的依托,创造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霞;刘一卓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案例分析法”在急诊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案例分析法”探讨急诊护生的带教方法,提高护生急救护理临床实践能力.方法 选择2017年5月~10月35名护生为对照组,2017年11月~ 2018年4月31名护生为观察组,2组护生均按常规教学,观察组护生增加案例分析的教学内容.结果 观察组护生专科理论成绩、急救护理实践能力、护生带教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实施“案例分析法”进行带教,使护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提高了急诊护理带教质量和护生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带教方法.

    作者:滕成梅;顾正凤;李春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超声内镜下细针穿刺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了30例胰腺占位并同意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吸取术患者的护理要点.主要包括超声内镜下细针穿刺术患者的护理要点.术前认真评估,完善相关检查并做好心理护理,术中严密监护和熟练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加强细节护理,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认为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吸取术准确、安全、简便、快捷,做好超声内镜下细针穿刺术的护理是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万雪娟;苏志红;卢彩霞;张延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与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妇科收治的11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奇偶性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5例,在患者化疗期间,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心理干预及护理,对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认知功能评分、个人角色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健康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与护理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更加满意临床服务,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祁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PDCA循环管理在腹股沟疝手术院内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腹股沟疝手术院内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本院于2017年7月~2017年12月对腹股沟疝手术患者运用PDCA循环管理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并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比较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手术室护士手部卫生情况.结果 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手术室护士手部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洗手依从率、洗手合格率、无菌操作合格率、6S洗手法正确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多重耐药菌感染、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而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增强手术室护士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提高护士洗手依从率及合格率,有效预防腹股沟疝患者术后感染,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作者:王飞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8例.观察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恐惧、不良生活行为等不利于病情康复的情况均得到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较好,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也明显较高(P<0.05).结论 落实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病情恢复的负面情绪得到有效缓解,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改善,得到更多患者的认可,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黄彩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急诊科护士职业感受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真实的职业感受,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30例急诊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现象学分析7步法进行整理.结果 急诊科护士职业压力主观感受提炼6个主题:缺乏生命安全感,疲惫、倦怠,担心医护配合不好,对操作失败的恐惧,担心职业暴露,职业成就感较强.结论 急诊科护士主观感受职业压力大,但职业成就感较强.护理管理者应高度关注其身心健康,提高职业获益感.

    作者:张利平;张霞;卿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一种病房用被褥支撑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在进行下肢骨骼牵引、下肢损伤治疗、下肢中医操作(如进行中药外敷)等治疗时,为了确保治疗安全、顺利进行,患肢应尽量避免有重物压迫,如避免棉被压迫牵引绳,在冬季应注意防止受凉引起感冒、腹泻等病症,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避免中药污染棉被,影响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等,为了解决这系列难题,我科自主研发了一种病房用被褥支撑装置,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蔡璐;王小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个性化护理在肺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临床中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1月80例在本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个性化护理模式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40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个性化护理模式组在进行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在不同模式治疗前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Pa02)、脑钠肽(BNP)及其临床效果.结果 在采取不同方式的护理模式后,2组患者的HR、RR、BNP较护理前均有明显降低,但个性化护理模式组降低程度更明显,2种护理模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VC、FEV1、血氧饱和度、PaO2较护理前均有明显升高,个性化护理模式组升高程度更大(P<0.05).个性化护理模式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组的住院天数较常规护理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模式干预应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韩丰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技能抽查的助产学实训教学

    《助产学》是助产专业核心课程,助产专业学生执业考试必考内容之一.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制度,是湖南省职教界近年建立的品牌.我系基于技能抽查进行了助产学实训教学标准的探索,强化实践教学,注重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培养,是提升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有益尝试.

    作者:丁郭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俯卧位联合抚触在早产儿频发呼吸暂停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俯卧位联合抚触对预防早产儿频发呼吸暂停的发生频率、缩短呼吸暂停持续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频发呼吸暂停的8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于俯卧位和不同时段的抚触,比较2种护理方法下,早产儿每日呼吸暂停发作频率,每次呼吸暂停持续时间,经皮血氧饱和度及心率的影响.结果 俯卧位联合抚触的患儿,每日发生呼吸暂停的频率为(2.93±1.26)次/d;每日呼吸暂停持续时间为(22.09±1.64)s;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81.42±5.17)%;心率(122.37±21.46)次/min,均优于常规护理的早产儿(P均<0.05).结论 对早产儿进行抚触和俯卧位能明显减少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减轻其发作程度.

    作者:刘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