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护理联合责任制系统护理在泌尿外科患者中的应用

冯小红;王萍

关键词:心理护理, 责任制, 泌尿外科, 围手术期
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联合责任制护理管理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 ~2017年9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责任制系统管理并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抑郁及躯体化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前焦虑、抑郁及躯体化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躯体化评分分别为(32.40±8.10)分、(35.40±6.90)分和(15.50±10.40)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躯体化评分分别为(44.60±5.90)分、(45.80±6.10)分和(22.30±6.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52,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2,P<0.05).结论 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联合责任制系统管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 ~2017年10月于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标识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依从性评分分别为(3.6±0.3)分和(2.9±0.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对照组发生率为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护理标识应用于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护理安全风险,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作者:邱金英;吴文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临床护理干预对脑外伤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脑外伤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5月 ~2017年5月收治的72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86.57±15.72)分、情绪功能评分(81.23±10.53)分、角色功能(75.39±9.51)分、社会功能评分(67.24±6.50)分、躯体功能评分(72.94±10.96)分和生活总质量评分(77.85±13.4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0.31±12.54)分、(69.76±11.21)分、(66.86±9.74)分、(55.83±4.78)分、(68.06±10.13)分和(65.62±13.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22%)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外伤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谢贵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品管圈活动在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品管圈活动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针对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教育的执行率,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改善前3个月的患者58例和改善后3个月的住院患者60例进行回访,将健康教育接受程度及执行率情况进行比较,并对品管圈圈员的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在老年病房开展骨松圈活动,骨质疏松症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接受程度由原来84.5%提升至91.70%,出院后健康教育执行率由原来的27.6%提高至63.30%;圈员个人业务能力得到提高,增加了团队凝聚力.结论 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健康宣教,不仅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执行率,也能提升护理人员的个人能力和责任心,促进团队协作和科室文化建设.

    作者:徐伟娥;崔晓燕;陆静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小儿气管异物的护理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小儿气管异物的护理风险,提出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4年8月 ~2017年9月入住本科的气管异物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干预组患儿给予护理风险分析,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家属健康宣教合格率.结果 干预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总满意率为95.34%,高于对照组的7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家属健康宣教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气管异物的诊疗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采用护理风险分析及实施对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使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能降低气管异物吸入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碧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在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分析总结对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6年3月 ~2017年3月接收的86例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日分组的原则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接受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后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薛新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骨折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现状调查

    目的 探讨骨折后病人发生深静脉血栓多项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5年6月 ~2017年6月新入院患者行(静脉血栓栓塞症)筛查,通过(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筛查出高风险患者1144例,进行D-2聚体化验及下肢彩色超声检查,统计得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好发部位.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纳入血栓预防的高危患者中,发生血栓例数29例,总发生率为2.53%.其中脊柱骨折血栓发生率为1.2%(3/258),下肢骨折血栓发生率为1.9%(10/540),骨盆及髋部骨折发生率为4.8%(16/332).其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例以腘静脉、股静脉、肌间静脉常见.结论 骨折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年龄、基础疾病、骨折部位、手术时间、麻醉方式、卧床时间长短有关.医务人员应熟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合适的预防方案.

    作者:王娜;汤雪霞;李蓉;何小翠;王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留置针配合肝素钠软膏在预防吡拉西坦氯化钠输液致静脉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留置针配合肝素钠软膏外敷对预防吡拉西坦氯化钠输液导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住院期间静脉使用吡拉西坦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留置针静点吡拉西坦氯化钠前后常规冲、封管;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点吡拉西坦氯化钠前30 min预防性使用肝素钠软膏.观察2组患者输液过程发生静脉炎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及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留置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留置针配合肝素钠软膏外敷在吡拉西坦氯化钠静脉输液过程中,不仅能减少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而且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丽艳;应海丽;江崇凤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1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口服硫丹中毒的护理

    硫丹(endosulfan)是高毒广谱有机氯杀虫剂、杀螨剂.硫丹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兴奋、震颤、抽搐、昏迷,可出现强直性阵挛性抽搐,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还可合并肝、肾等多脏器损害,严重者合并肺水肿、呼吸衰竭、呼吸心跳骤停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1].硫丹中毒至今尚无特效解毒剂,治疗原则为:尽早彻底清除毒物,迅速控制抽搐等临床症状,积极防治脏器损害,及时血液灌流治疗[2].

    作者:曹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和护理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产妇分娩镇痛中的护理方法与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产科2017年1月-2017年6月接收的300例待分娩初产妇,依据是否使用镇痛分娩分为2组,各150例.对照组的150例没有使用镇痛分娩而是传统的分娩方式.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行分娩镇痛.对比2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时间,顺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产后出血以及分娩时疼痛评分情况,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分娩时疼痛评分均优胜于对照组,观察组顺产率(96.0%)高于对照组(87.3%),观察组产后出血率(2%)低于对照组(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科显著缓解产妇分娩疼痛,加速第一产程进展,提高顺产率,对新生儿影响小.同时应注意在分娩镇痛中给渔场副优质护理干预,已达到提升镇痛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目的.

    作者:钟瑞仪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宁夏39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控制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和灭菌质量控制现状,探讨全面提高工作质量的对策.方法 2016年9月 ~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调查表,通过实地调查和电话询问调查2种方式,对宁夏地区39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CSSD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33.33%的医院采用手工清洗,56.41%的医院配置了清洗消毒器,38.46%的医院配置了低温灭菌器,干热灭菌器都未配置;洗涤用水和灭菌蒸汽用水使用自来水的医院分别占25.64%和17.95%;51.28%的医院配置了放大镜,1所医院配置了ATP生物荧光检测仪,都未进行清洗消毒器清洗效果检测;每一灭菌批次进行批量监测的医院占66.67%;采用自含式生物阅读器、送检验科进行生物培养的医院分别占87.18%、10.26%.结论 宁夏各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需优化设备设施配置,加强过程质量监测及控制,不断提高清洗消毒灭菌质量,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任迎春;赵新兰;谢鸿雁;丁雯;杨宝忠;王晓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使用呼吸机撤机前护理

    总结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使用呼吸机撤机前的护理要点,主要包括了心理护理、撤机前呼吸功能锻炼,气道护理,撤机前血流动力学监测,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计划,液体管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认为有效的撤机护理方式,可以减少呼吸机停机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付向利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2种护理方案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探究2种护理方案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3月 ~2016年3月期间住院治疗的68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案,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接受整体护理方案,分析2种方案的护理效果、肺功能、病情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情改善程度、肺功能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显著,利于支气管肺炎患儿肺功能的改善,病情的有效控制,值得推广.

    作者:曾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心理护理联合责任制系统护理在泌尿外科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联合责任制护理管理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 ~2017年9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责任制系统管理并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抑郁及躯体化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前焦虑、抑郁及躯体化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躯体化评分分别为(32.40±8.10)分、(35.40±6.90)分和(15.50±10.40)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躯体化评分分别为(44.60±5.90)分、(45.80±6.10)分和(22.30±6.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52,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2,P<0.05).结论 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联合责任制系统管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小红;王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入户随访式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入户随访式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生活行为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建档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随访,实验组在常规随访的基础上接受每月一次的入户面对面随访.在随访前、随访1年后对200例患者免费体检和问卷调查,并将2组患者的体检表和问卷调查表统计整理后装入档案.随访1年后观察结果.结果 2组患者随访前血糖控制情况、生活行为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实验组血糖控制情况及生活行为方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入户随访式健康教育是社区管理糖尿病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地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宋晓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回授法对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回授法对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 ~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塞住院患者28例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7月 ~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塞住院患者27例为实验组,实验组按常规肢体功能锻炼,同时采用回授法对脑梗塞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干预后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回授法能有效提高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依从性,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减少脑梗塞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沈利平;翁琼俐;高卫娟;欧小凌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新医改下三级医院护理人员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总结了新医改背景下三级医院护理人员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主要包括护理需求的转变、护患矛盾的加剧、工作压力的加大等.认为加强培养、开展延伸线护理、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有助于帮助护理人员应对以上挑战.

    作者:王慧;孟美芬;范卢明;孙林利;张丽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高度可调的头部引流袋固定架的应用

    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如重型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患者、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头部都会常规留置引流管,目的是引流出颅内残留的血液、冲洗液,而引流管的妥善固定在术后护理中其中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神经外科护士,术后需密切关注引流液的量及性状,有异常需及时汇报医生,遵医嘱及时调整引流管的高度,避免引流过度,发生颅内低压综合征,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没有一款固定装置是固定头部引流管的,只能将引流袋固定在床头架子上,缺点是高度调整受限制.

    作者:尹婷婷;张华华;仲美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安普贴水胶敷料在预防ICU无创呼吸机患者面部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安普贴水胶敷料对预防重症监护室无创呼吸机患者面部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ICU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6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用安普贴水胶敷料贴于面部两侧和鼻根部以预防面部压力性损伤,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预防面部皮肤压力性损伤,比较2组患者面部受压部位皮肤损伤程度、面部舒适度及敷料更换次数.结果 实验组患者面部受压部位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但敷料更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普贴水胶敷料在预防重症监护室无创呼吸机患者面部压力性损伤中应用,能有效的预防和降低患者因无创呼吸机治疗导致面部压力性损伤程度,增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操作简单,节省人力和物力.

    作者:吴萍;赵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个性化背景音乐护理干预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过程中播放个性化背景音乐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6年5月 ~2017年4月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前列腺穿刺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个性化背景音乐护理,观察2组患者检查过程中配合程度、疼痛程度、操作时间以及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疼痛程度、配合程度、操作时间、检查中心率、操作前中后血压变化等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操作中给予个性化背景音乐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配合程度,减轻患者疼痛,利于诊治顺利进行,融洽护患关系,且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娟;王子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改良式多孔测量尺在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多孔测量尺用于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1月 ~2017年7月儿科门诊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应用多孔测量标尺标记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对照组采用直接目视标记.分别观察2组点刺时间、点刺距离的准确率、护士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平均点刺时间为(5.06±1.01)min,低于对照组的平均点刺时间(6.5±0.9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刺点距离准确率100%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孔测量尺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具有操作简单、安全、使用性强的特点,使变应原的定位测量趋于规范化,变应原反应的结果更准确,为患儿疾病的诊断和诊疗提供有力的证据,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赵迎春;朱彩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