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静
目的 探讨目标性监测与干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感染中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3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6年6月~ 12月,n=110)及观察组(2017年1月~6月,n=120),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感染目标监测与预防,以2015年6月~2016年5月未实施目标监测的11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预后情况及患者治疗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假体坏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髋关节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假体与组织融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目标性监测与干预组合能有效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率,有助于髋关节术后功能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作者:李亚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消化内科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的持续改进对老年患者(>80岁)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科于2016年将PDCA循环应用于老年患者风险管理,将2016年与2015年本科老年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2016年老年患者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2015年(P<0.05).2016年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消化内科将PDCA循环运用于护理安全质量小组的持续改进有效防范了老年患者的护理风险,不仅提升了护士的能力素质,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温慧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总结了5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功能锻炼指导方法,包括平卧时翻身、四肢运动及肌肉功能锻炼,腰背肌肉功能锻炼,起床方法及出院后持续功能锻炼,认为通过早期合理功能锻炼,可及时有效的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可尽早下地活动,避免了长时间卧床的并发症,同时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钱群;赵爱萍;刘世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基于护理程序的综合干预技术对减少产后泌乳启动延迟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7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分为早接触吸吮组(24例)、早接触吸吮+理论组(22例)、综合干预组(24例),比较3组产后泌乳启动时间、泌乳启动延迟率、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和乳头疼痛/破损率.结果 综合干预组泌乳启动时间早于其它2组,泌乳启动延迟率低于其它2组,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其它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护理程序的综合干预技术能够有效促进剖宫产产妇泌乳启动,减少泌乳启动延迟的发生,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作者:吴祝凤;林丽娇;徐琼;骆思华;崔诗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总结了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表现、相关因素、评估方法,通过护理干预:改善胃动力措施;优化肠内营养(EN)流程;人员、物品因素的提升;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管理工具的运用;鼻饲流质辅助EN来提高肠道耐受性,其中鼻饲流质辅助EN,仍需大样本数量研究和循证医学证实.
作者:糜群;刘思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总结了皮肤外科门诊采用MiraDry微波治疗仪治疗的10例腋臭患者的疗效及护理经验.本组患者中共10例患者,治愈8例,显效2例,治愈率达80%,有效率达100%,且患者满意度高,并发症少,疤痕增生率低.认为MiraDry治疗腋臭的方法效果较好,是治疗腋臭的理想方法.
作者:王敏;姚建军;方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ForceTriad能量平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手术受到能量平台影响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对比品管圈实施前后能量平台管理效果.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进行质量改进后,手术受到能量平台影响率,从活动前的65.55%下降为活动后的23.54%,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手术受到能量平台影响率,延长仪器器械的使用寿命,提高圈员能力和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唐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从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表现,发病因素,实验室检查,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关节肿痛的护理,紫癜性肾炎的护理,呕吐、腹痛的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做好以上方面的护理,才能促进过敏性紫癜惠几的康复.
作者:赵艳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对AECOPD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采取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AECEPD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行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并对比2组经干预前后的血气指标、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的PaCO2低于对照组、PaO2、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ECOPD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采取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的干预效果显著,可以优化患者的血气指标,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
作者:刘敏慧;戚亚琴;徐云庆;毛善侠;黄捷晖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前,新的体温表在使用前均需进行检测,使用中的体温表每个月也要进行1次专人检测,各大医院常用下述方法来进行体温表检测:将全部体温表的水银甩在35℃以下,同一时间放入40℃(水温计测量36℃~40℃)以下的水中,3 min后取出检查,若出现误差在0.2℃以上、水银柱自动下降或者玻璃管有裂缝,则不能使用丢弃,而合格的体温表则以纱布擦干,放入清洁容器中备用.但在临床检测过程中,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时存在水温会随着多根体温表的放入而下降,且在1支体温表进入水中的过程中,随着体温表受热面的不同,其体温表显示的温度也会不同,因而导致误差在0.2℃的体温表非常多,且水温会随着时间下降,但体温表的温度是不会下降的,会导致体温表上显示的温度与实际温度不符,这样也会导致误差超过0.2℃.
作者:康志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实施综合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9月~2017年8月本院接诊的68例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实施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后腹腔感染控制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在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中实施,不仅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腹腔感染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胡飞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用于实习护生管理的效果.方法 运用PDCA循环进行实习护生管理,比较PDCA运用前后护理教学质控情况、实习护生与临床老师互评的满意度得分.结果 实施PDCA循环后护生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明显上升(P<0.05),实习护生对临床护理老师评价得分显著提高(P<0.05);临床老师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也明显提高(P<0.05).结论 PDCA方法运用于实习护生教学管理,能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作者:董琼;王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4所基层医院临退休女性护理人员返聘意愿的调查,分析返聘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 2017年6~8月,对某市城区4所基层医院临退休女性护理人员65名全部采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近退休女性护理人员对现状工作满意和一般满意分别占47.7%、33.9%,愿意返聘和可以考虑返聘分别占比35.4%、44.6%.其中家庭因素、工作压力、薪资待遇、社会和医院以及同事的认同、身体因素和工作环境是影响退休女性护理人员返聘护理工作岗位的主要因素.结论 合理利用退休护理人员,发挥其自身特长,并根据其特点安排好工作岗位将是基层医院护理的宝贵资源,也是基层医院补充护理力量的主要方法之一,以满足医院护理工作的发展需要.
作者:罗孟兰;翁冰纯;梁锦翠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总结了新形势下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培养和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采取相应的护理教学管理对策,促进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包括针对胸心外科护理教学老师的现状、实习护士在护理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护理教学管理工作中,探讨护理教学质量三级管理的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完善胸心外科临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认为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教学管理对策,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学生走向临床护理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刘小红;王俊峰;李会芝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电话回访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以期为造口患者护理指导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5月90名诊断为低位直肠癌并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采用电话回访方式进行沟通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沟通教育,随访6个月.采用HAMA评分法和ESCA评分法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焦虑状态.进一步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观察组患者累计通话时间和HAMA得分、ESCA得分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HAMA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累计随访时间和HAMA呈负相关(r=-0.802,P<0.01);累计随访时间和ESCA呈正相关(r=0.816,P<0.01).结论 电话回访能增强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减轻焦虑水平,值得在永久性结肠造口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静静;朱莹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2月入本科就诊的4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分别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改善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改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调查满意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状疱疹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满意率,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周晶;勘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授权式教育在急诊发热患儿家属健康教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将2017年3月~8月于本院就诊的110例急诊发热患儿及主要照顾家属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授权式健康教育,应用焦虑状态问卷(STAI)、自制儿童发热照顾及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STAI量表评分情况、儿童发热照顾及相关知识调查问卷达标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授权式教育让家属参与患儿健康照顾的各个方面,缓解了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提升了其主动性和参与性,有助于患儿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陈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3M透明敷料在降低一次性电极致接触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于本院神经外科住院的皮肤敏感患者69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4例,采用电极片与3M透明敷料组合的粘贴方式;对照组35例,采用一次性电极直接粘贴于皮肤的方法,比较2组治疗期间局部皮肤情况、更换电极片频率、费用及患者舒适度.结果 2组患者治疗期间局部皮肤出现发红、发痒、水泡、破溃的情况,更换电极片频率,费用及患者舒适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M透明敷料能够有效降低一次性电极所致的接触性皮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建华;耿爱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总结了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包括:术前访视目的的正确理解、方法的熟练掌握、内容的有效落实,以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认为术前访视是手术前不可忽视的环节,对手术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作者:施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早期量化功能锻炼对预防髋臼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 2017年3月本院接收的髋臼骨折患者8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量化功能锻炼.对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测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6.05%较对照组的67.44%高,(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髋臼骨折患者术后采取早期量化功能锻炼,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可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张金娇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