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织中HPV感染基因型的对比研究

陈静;朱华;耿建祥;周秀琴;张艳红;蔡银吉;梅静;龙秀荣;赵雪

关键词:组织, 宫颈鳞癌,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基因芯片技术
摘要:目的 探讨江苏省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型别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135例宫颈CIN Ⅰ级、117例宫颈CINⅡ级、220例宫颈CINⅢ级和34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 135例宫颈CINⅠ级患者检出HPV感染者47例,感染率为34.82% (47/135);117例宫颈CINⅡ级患者检出HPV感染者70例,感染率为59.83% (70/117);220例宫颈CINⅢ级患者检出HPV感染者209例,感染率为95.00% (209/220);344例宫颈鳞癌患者检出HPV感染者308例,感染率为89.54% (308/344).结论 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适用于宫颈组织标本,一次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别,对我国女性宫颈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HPV感染的防治及其疫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宫颈腺癌组织中HPV感染基因型别的研究

    目的 探讨女性宫颈腺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别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女性宫颈腺癌组织标本156例,从中抽提HPV DNA,使用基因芯片结合PCR的方法对所有宫颈腺癌组织进行23种HPV型别的检测,并对检测者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56例宫颈腺癌组织标本中检出HPV阳性99例,HPV总感染率为63.46%,一重感染率为37.18%,其中HPV16型占17.95%,是主要的感染型别,随后是HPV18型,占15.38%;多重感染率为26.28%,其中HPV16+ 18型和HPV16+58型分别占多重感染的21.95%和7.32%,是多重感染的主要型别.结论 一重HPV16型和HPV18型及多重HPV16+18型和HPV16+58型是宫颈腺癌组织HPV感染的主要基因型别,基因芯片技术适用于宫颈腺癌组织样本的检测,可同时对23种HPV基因型进行检测,有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的特点,对我国女性宫颈腺癌HPV感染基因型分布的研究意义重大.

    作者:王志蕙;郭凌川;耿建祥;范雪梅;夏林;王宏景;梅静;龙秀荣;赵雪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的干预对干眼症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的干预对干眼症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围绝经期干眼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设为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紫竹爱维干预机体激素水平,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并观察治疗前后干眼症的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以及雌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眼干涩、视疲劳、异物感、烧灼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角膜FL评分低于对照组,BUT及SIT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低于对照组,雌二醇(E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预围绝经期患者的雌激素水平能够提高干眼症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

    作者:谢琼珺;周光华;刘东华;马靓雯;徐仙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定西市城区1930名学龄前儿童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定西市城区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水平及营养状况,发现问题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2013年9月安定区妇幼保健站对辖区城区幼儿园1 930名在园学龄前儿童进行常规健康体检,将检查数据输入儿童体检评价软件并进行分析.结果 肥胖症、龋齿、蛔虫病、佝偻病后遗症、眼科疾病及贫血的患病率分别为18.55%、17.93%、8.65%、3.37%、2.59%和1.55%.结论 定西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症、龋齿、蛔虫病、佝偻病后遗症、眼科疾病及贫血患病率较高,需加强托幼机构保健管理,尤其是对肥胖、龋齿、贫血儿童要进行重点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保健知识,并与家长相互沟通配合,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保障儿童身体健康.

    作者:景惠萍;毛秀琴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止血带阻断子宫动脉上行支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探讨止血带阻断子宫动脉上行支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中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4年8月诊治的84例子宫肌壁间肌瘤病患为研究对象,设行LM前先行腹腔镜下止血带阻断子宫动脉上行支的42例为研究组,设直接行LM 42例为对照组,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子宫肌瘤复发及月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病患手术均成功,研究组术中出血量(83.12±8.25) 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26.62±15.11) ml,研究组手术时间(67.52±7.45) min短于对照组的(90.25±15.64)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子宫肌瘤复发率(7.14%)低于对照组(2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月经来潮时间(36.44±3.30)d,晚于对照组的(31.12±2.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止血带应用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可减少出血量,具有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计月华;杨俊玲;李霞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重复高危流产的人口学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重复高危流产者人口学特征,旨在加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降低人工流产率.方法 通过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因非意愿妊娠来该院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的582名重复流产患者进行问卷式调查,根据距前次流产间隔时间不同分为重复高危流产组(215名)与重复非高危流产组(367名),分析两组间人口学分布特征.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重复高危流产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年龄(OR=2.173,P<0.05)、学历(OR=1.364,P<0.05)、户籍(OR=1.398,P<0.05)、婚姻(OR=2.171,P<0.05)、职业(OR=1.472,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重复高危流产的高危影响因素为婚姻(OR =1.817,P<0.05)、户籍(OR=1.530,P<0.05)、年龄(OR=1.262,P<0.05).结论 年轻、未婚、外地户籍可能导致较高的重复高危流产发生,应视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重点人群.

    作者:潘晓琴;张甦;黄美娟;周媛萍;董其音;王海燕;吴晓云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灰阶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4例乳腺良恶性肿块在二维RI-RADS-US分级的基础上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按照罗葆明等提出的改良5分法进行评分,以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的评估.结果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性为86.5%,特异性为92.1%,准确性为90.4%,优于二维超声.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

    作者:金燕燕;郑媛媛;王肖琴;孙建明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妊娠期合理膳食及适量补充微量营养素对新生儿骨密度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妊娠期合理膳食及适量补充微量营养素对新生儿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间在该院住院分娩的640例产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妊娠期饮食及营养状况将其分为观察组(260例)和对照组(380例),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分别评估两组出生30天后的新生儿骨定量超声传播速度,计算获得百分位数合格率以及Z值,对比两组新生儿骨密度.结果 两组新生儿骨骼强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9.27,P=0.000),其中观察组新生儿骨骼强度正常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骨骼强度中度和重度不足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新生儿骨定量超声传播速度、百分位数及Z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妊娠期孕妇体内微量营养素水平是影响胎儿和新生儿骨密度的重要因素,有针对性地调整孕妇的日常饮食结构,科学补充微量营养素有助于保证母婴健康,促进新生儿骨骼发育.

    作者:王志松;陈嘉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晚期早产儿与早期足月儿剖宫产分娩高危因素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与早期足月儿剖宫产分娩高危因素的差异及其对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为合理降低剖宫产率及改善新生儿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12月在该院出生的胎龄为34+0~38+6周活产新生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依据胎龄分为晚期早产儿(胎龄为34+0~ 36+6周)873例(LP组)和早期足月儿(胎龄为37+0 ~ 38+6周)2 033例(ET组).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剖宫产分娩高危因素及其对新生儿预后影响的差异.结果 ①孕产妇情况:晚期早产儿剖宫产比例高于早期足月儿(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晚期早产儿母亲剖宫产分娩的高危因素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瘢痕子宫、多胎、胎盘异常、胎位异常、羊水异常等;早期足月儿母亲剖宫产分娩的高危因素为瘢痕子宫、胎位异常、多胎.②新生儿情况:晚期早产儿中,剖宫产分娩者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住院天数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P<0.05);早期足月儿中,剖宫产分娩者转入新生儿病房、黄疸、RDS、感染性疾病及窒息比例均高于阴道分娩者(P<0.05).结论 导致晚期早产儿与早期足月儿母亲剖宫产分娩的高危因素存在差异,剖宫产可导致新生儿期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及新生儿病房入住率的增加,应依据胎龄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或避免剖宫产的发生.

    作者:邢秋景;高亮;程慧清;徐发林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孕期运动和静坐行为对初产妇血糖、血脂代谢及新生儿的影响

    目的 评估孕期运动、静坐不同孕期生活方式对初产妇孕期血脂、血糖代谢及新生儿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定期产检及住院分娩初产妇191名,通过问卷调查初产妇孕前、孕期运动与孕期静坐方式及锻炼时间;分析孕期血脂、血糖代谢及新生儿生理指标变化.运动组117名初产妇,静坐组74名初产妇.结果 较运动组初产妇比较,静坐组初产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DM)、选择剖宫产的比例明显增加,孕期体重增加也显著上升,并伴随着新生儿体重的增加,而新生儿Apgar评分较运动组有所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中期静坐组初产妇较运动组有更明显的血脂、血糖代谢障碍,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水平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体重指数(BMl)、FBG、TG在静坐组初产妇的血清水平也明显高于运动组初产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孕期运动的比较发现,孕前运动组初产妇较孕期运动组产妇具有更明显的孕期体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中晚期孕前期运动组初产妇同全孕期运动组产妇比较,出现明显上升的BMI、FBG、TG、L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前期及孕期合理的运动锻炼能显著降低初产妇血脂、血糖,孕期静坐不利于孕产妇的血脂、血糖代谢及新生儿的生理健康.

    作者:金玉;赵静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三维Volume NT软件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三维Volume NT软件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采用高分辨率2D、3 D Volume探头对204例孕11 ~13+6周胎儿的NT进行超声测量.将孕妇随机分为A和B2组,A组由经验丰富的医师A进行测量,B组由经验欠丰富的医师B进行测量.观察2种测量方法的NT测量值的一致性和测量时间.结果 ①2 D NT与3DVolume NT间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78,有较强的相关性,而超声测量经验丰富的医师A2种NT测量值间的相关性较经验欠丰富的医师B更强,医师A所测量NT值的ICC为0.84,医师B测量的NT值的ICC为0.55;②2DNT的平均测量时间为(10.43±3.59) min,3 D Volume NT平均测量时间为(2.54±1.76) min,3 D Volume NT大大缩短了检查时间.结论 3 D Vol-ume NT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大大缩短NT测量的时间.

    作者:王明敏;陈萍;章华;洪向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意外妊娠妇女避孕自我效能与避孕知识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意外妊娠妇女避孕自我效能与避孕知识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3年7-12月广州某三甲医院妇科门诊及病房的意外妊娠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有效问卷315份,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意外妊娠妇女的避孕自我效能、避孕知识总分分别为(56.66±7.58)分和(13.59±4.5)分,两者总分呈正相关(r=0.277,P<0.001).结论 意外妊娠妇女避孕自我效能与避孕知识呈正相关,医护人员在提高妇女避孕自我效能的同时,应提高妇女的避孕知识,从而改善意外妊娠妇女的避孕行为.

    作者:李新帝;高玲玲;赵娟娟;柳晓君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自拟益肾活血方预防人工流产术后月经异常及宫腔粘连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益肾活血汤对预防月经过少、停经和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寻找一种较可靠且安全的预防人工流产术后月经异常和宫腔粘连的方法.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5年4月自愿在安徽省铜陵市中医医院行无痛人工流产的3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5例)和对照组(151例),对照组在人工流产术后给予口服抗炎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自拟中药益肾活血汤.结果 两组月经首次复潮时间、宫腔积血及停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月经量少及宫腔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活血汤可有效预防人工流产术后月经量少及宫腔粘连的发生.

    作者:李兰兰;吴海燕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3495例高龄孕妇唐氏综合征产前超声及血清学筛查的临床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高龄孕妇产前超声及血清学检测唐氏综合征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对降低新生儿先天缺陷的意义.方法 对2010年-2014年农垦那大医院收治的3 495名初孕年龄均>35岁的孕妇应用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测定孕妇外周血F-β-hCG和PAPP-A,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胎儿颈部透明膜厚度(NT),将其检测结果采用唐氏综合征专用风险评估软件分析,计算出唐氏综合征风险率,风险率≥1:250即为筛查阳性,高危孕妇取羊水或脐带血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产前确诊.结果 3 495例孕妇筛出唐氏综合征高风险245例,其中144例行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阳性率为7.01%,经彩超筛查和定期随访确认,终12例确诊,检出率为3.43%.所有确诊的畸形孕妇均实施了相关手段终止妊娠.结论 综合孕妇孕早期特征性血清学浓度指标以及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对胎儿唐氏综合征进行产前筛查,有利于高风险胎儿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降低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率.

    作者:张素领;王晓峰;赵维丽;范长玲;吴菲;李国慧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2009-2013年威海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提出预防措施,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 对2009-2013年间471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死亡率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58.2%,婴儿死亡率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7.7%,出生缺陷、早产及低出生体重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规范三级预防体系,开展产前筛查,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病种,不断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马梅;王春梅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双胎妊娠晚期流产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发生晚期流产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双胎妊娠患者,符合晚期流产入组标准的57例作为晚期流产组,随机抽取同期足月双胎妊娠的15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及分析双胎妊娠发生晚期流产的高危因素.结果 双胎妊娠晚期流产的独立高危因素有孕中晚期阴道分娩史(P=0.006)、宫内感染(P=0.001)及阴道炎(P<0.001),而规律孕检(P<0.001)为保护性因素.结论 孕期保健需严密监测具有高危因素的双胎妊娠患者,必要时行阴道分泌物检查,治疗阴道炎,对于既往早产、晚期流产史孕妇监测宫颈长度,规律孕检可以降低晚期流产的发生率.

    作者:马莹;陈奕;宋晶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电刺激结合Crede手法治疗对产后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电刺激结合Crede手法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i5年8月该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产后6~8周伴尿失禁的初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电刺激组(A组)、手法治疗组(B组)、联合治疗组(C组)、对照组(D组),每组20例.应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判断产后尿失禁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A、B、C3组患者尿失禁情况较D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尿失禁改善情况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单纯电刺激或Crede手法治疗对产后尿失禁均有疗效,两者联合治疗具有协同效应,可更有效地增强盆底肌肌力,改善尿失禁.

    作者:孙绍骞;董宏飞;王艳峰;杨玉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宜昌市夷陵区2006-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原因及相关因素,为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13年夷陵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3年夷陵区5岁以下儿童平均死亡率为8.02‰,婴儿平均死亡率为5.75‰,新生儿平均死亡率为3.82‰.监测死亡病例258例;农村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溺水、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和出生窒息;城市依次为出生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意外窒息和意外跌落、先天性心脏病.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中,城市儿童死亡34例(13.2%),农村儿童死亡224例(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3.795,P<0.001);男童死亡161例(62.4%),女童死亡97例(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444,P<0.001);死亡儿童发生在冬春季共155例,占60.1%,夏季及秋季分别为44例和59例.结论 开展科学养育健康教育,提高全民保健意识与能力;推广预防早产的适宜技术,避免早产;开展遗传咨询、做好孕早期出生缺陷干预,降低先天性疾病发生率;加强对儿童的监管力度,减少儿童意外死亡数;完善监护抢救设备,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与协作能力,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作者:孔丽华;罗妮娜;杨兴娥;李梅;陈实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早发型重度子痫患者不同妊娠时机和分娩方式选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 观察早发型重度子痫患者不同妊娠时机和分娩方式选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8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A组20例,B组20例,C组28例.结果 3组早发型重度子痫孕产妇的一般临床特征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产妇的发病孕周、分娩孕周以及治疗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发病孕周和分娩孕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治疗时间明显高于A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组和C组之间的治疗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顺产率以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病孕周的早晚直接影响到围产儿的结局.发病孕周越迟围产儿的结局越好.患者的发病孕周越短,意味着多器官同时受损的概率就越大选择剖宫产分娩对母亲和胎儿较安全.

    作者:骆珍珍;金旭艳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耳穴贴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风险妇女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耳穴贴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风险妇女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该院产科门诊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疾病高风险妇女1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耳穴贴压治疗.结果 观察组妊娠期妇女28周、32周、36周的血压值,轻度子痫前期,胎儿窘迫,重度子痫前期,早产和低体重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贴压通过有效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风险妇女的血压,从而延缓和控制疾病进程,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母婴生活质量.

    作者:杨阳;肖红;肖德龙;邹颖;胡静 刊期: 2015年第36期

  • 2010-2012年南通地区妊娠晚期肝损害的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肝损害的病因构成.方法 对2010-2012年南通地区妊娠晚期住院孕妇的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肝功能损害的病例数及病因构成.结果 20 478例妊娠晚期孕妇中,肝损害643例,发病率为3.14%.其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 184例(28.6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83例(12.91%),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66例(10.26%),妊娠期病毒性肝炎(VHP) 50例(7.78%),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9例(1.40%),感染中毒性肝损害7例(1.09%),胆系疾病5例(0.78%),乙肝后肝硬化3例(0.47%),HELLP综合征3例(0.47%),病因不明233例(36.22%).结论 妊娠晚期肝损害中常见的病因是ICP、妊娠期高血压疾病、NAFLD及VHP.NAFL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卞晓云;周德霞;陈亚红;仲建新;成晓燕;钱红英;黄森;樊巧文 刊期: 2015年第36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