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建英;刘迎军
目的:了解2岁以内儿童铁缺乏状况及有关情况.方法:采用BC-3000 Plus血细胞分析仪检测2 016例儿童的血红蛋白(Hb),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测定铁蛋白(SF).结果:2 016例儿童中,贫血272例,患病率为13.5%;铁缺乏率为51.9%;36%的贫血者未见铁蛋白异常减低,83.4%的铁蛋白低下者未发生贫血.结论:进一步加强铁营养知识的宣传,在检测血红蛋白的同时加测血清铁蛋白,以便鉴别贫血的病因,早期发现和治疗铁缺乏,避免盲目补铁情况的发生.
作者:刘凤萍;李国良;曾虹;刘富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中途转行剖宫产的产妇186例.硬膜外分娩镇痛采用背景输注加病人自控镇痛,镇痛效果不满意的产妇可求助麻醉医师补救镇痛.转行剖宫产时,直接经硬膜外镇痛导管行硬膜外麻醉,若麻醉效果不能完成剖宫产手术,需辅助局麻或全麻则定义为硬膜外麻醉失败.将产妇分为硬膜外麻醉成功组和失败组.结果:硬膜外麻醉失败率为15.6%.两组镇痛前及镇痛30 min后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成功组比较,失败组要求补救镇痛的次数增加、分娩镇痛持续时间延长(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产妇要求补救镇痛的次数增加以及分娩镇痛持续时间延长是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的危险因素,识别危险因素以便采取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对于减少母婴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宝蓉;吴优;李玲;雷波;左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了解长春市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CMV)染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711例疑似CMV感染婴幼儿尿液标本中巨细胞病毒CMV-DNA进行检测,同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婴幼儿CMV感染率为13.64%(97/711);CMV感染年龄小为出生1天,中位年龄为7月龄,其中89.69%为<24月龄婴幼儿;城乡分布为1:1.94,男女之比为1.02:1.症状为发热57例、咳喘72例、腹泻6例、出血5例、惊厥2例、排尿异常2例;体征为黄疸1例、肝脾大6例;化验检查肝功异常83例、心肌酶学异常65例;临床诊断肺炎72例、肠炎6例、母乳性黄疸1例、消化道出血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例、泌尿感染2例、先天心脏病7例、手足口病2例、先天性梅毒1例.结论:CMV感染可致多脏器损害,临床表现特异性差,早期进行CMV-DNA检测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活动性感染患儿非常必要.
作者:马岩;孙立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CYP1BI基因A119S多态性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生危险性的关系.方法: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AS-PCR)法,对73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和90例正常女性的CYP1B1 A119S多态位点进行检测分析,确定出多态性的3种基因型,即野生型G/G、杂合型G/T、突变型T/T.结果:CYP1B1基因A119S多态性G/G、G/T、T/T 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ICP组分别为3.8%、39.7%和16.5%,对照组分别为64.4%、26.7%和8.9%;ICP组G、T等位基因频率为63.7%,36.3%,对照组为77.8%,22.2%.CYP1 B1 A119S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在两组间分布频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T/T与G/G比较、G/T与G/G比较,OR值分别为2.719 (1.007~7.341)倍和2.190 (1.096~4.375)倍;等位基因T使ICP危险性增加了1.995 (1.226 ~3.246)倍.结论:CYP1B1 A119S多态位点3种基因型的分布与ICP发病风险有一定关联,突变基因型增加了ICP的发病风险.
作者:朱壮彦;富晓敏;穆雅琴;赵富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动态研究川崎病(KD)患儿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小儿川崎病血管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寻找其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损伤之间直接关系的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免疫乳胶比浊法检测47例川崎病患儿、19例发热疾病患儿(对照组)血清中的CRP和VEGF水平,并将KD患儿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有冠脉损伤(CAL)组和无冠脉损伤(NCAL)组.结果:KD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的CRP、VEGF水平均高于发热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L组CRP、VEGF水平明显高于NCA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的高峰期在急性期,VEGF的高峰期在亚急性期.结论:CRP和VEGF水平在KD患儿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升高,可能在川崎病患儿血管损伤的病理生理发生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CRP和VEGF具有预示KD患儿CAL潜在的可能性.
作者:刘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UAE)联合依沙吖啶(利凡诺)羊膜腔注射用于中央性前置胎盘中晚期妊娠胎儿畸形引产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10例中央性前置胎盘(或胎盘前置状态)患者先行依沙吖啶(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再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分析其分娩方式、阴道出血、并发症、月经恢复情况.结果:10例患者中,8例经阴道分娩,2例行剖宫术取胎;8例经阴道分娩患者阴道出血量平均为190 ml,2例剖宫取胎患者产后出血量均为200 ml;2例患者术后出现发热,经抗炎治疗及终止妊娠后体温降至正常,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引产后平均月经恢复时间为37天.结论:子宫动脉栓塞联合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用于中央性前置胎盘胎儿畸形引产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疗效好的可靠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刘照贞;陈素清;钟理英;林琳;江洪;林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以脐血砷、硒水平为指标,探讨两种元素对于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该院出生的足月新生儿21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新生儿脐带血并测定脐血砷和脐血硒.结果:脐血砷水平与新生儿体重及身长的相关性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重:r=-0.031,P=0.682;身长:r=-0.082,P=0.253).而脐血砷水平与头围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22,P=0.000),脐血硒水平与体重和身长的相关性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重:r=0.343,P=0.062;身长:r=0.295,P=0.081).而脐血硒水平与头围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13,P=0.000),新生儿头围与脐血砷水平存在正相关(β=0.08,P =0.00),与脐血硒水平的相关性无明显统计学意义(β=-0.03,P=0.31).结论:新生儿脐血砷水平对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存在负面影响,而微量元素硒则可能能够拮抗这种不良么应.
作者:张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武汉市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2010年武汉市49例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评审和分析.结果:2006~ 2010年武汉市流动人口孕产妇平均死亡率50.08/10万,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上升,孕产妇死亡的前3位原因依次为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科出血;83.67%的流动人口死亡孕产妇是可以避免死亡和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的.文化程度较低、家庭经济收入不高、计划外妊娠、未按规范进行产前检查、个人家庭保健意识缺乏是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结论:坚决严格执行《母婴保健法》,依法行医,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孕产期保健系统管理,提高围产期保健服务水平,加强健康教育是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少萍;张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掌握版纳州人均预期寿命和婴儿死亡率,改善儿童健康和生存,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方法:简略寿命表编制采用PEMS.3.0统计软件包完成,出生时预期寿命(人口平均寿命)根据出生时的人口横断面死亡率来推算出婴儿的存活年龄.结果:西双版纳州2010年预期寿命为75.7岁,男73.2岁,女78.6岁,低于全国和全省水平;老年人口系数13.09%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出生性别比1.03波动在正常范围;预期寿命与婴儿死亡率呈负相关.结论:提高预期寿命,降低婴儿死亡率是人类进步速度快的措施,提升孕产妇、儿童保健水平达到人口均衡发展.
作者:罗云支;徐惠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来曲唑促排卵及移植前预处理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再次冻融胚胎移植内膜准备及妊娠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尚有冷冻胚胎的26例PCOS初次冻融胚胎移植妊娠失败患者,应用来曲唑促排卵法作为子宫内膜准备方法,并对宫腔异常者行宫腔镜检查及治疗,对移植困难者行扩宫治疗,再次移植前常规行宫腔刺激,观察冷冻复苏移植的效果.结果:诱发排卵日E2平均水平为(326±229) pg/ml,较前次激素替代周期E2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次10例E2<100 pg/ml者经促排卵后6例临床妊娠;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和胚胎复苏率与前次移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宫腔息肉摘除者3例均妊娠成功,移植困难者经扩宫后2例妊娠,本次移植临床妊娠率为53.84% (14/26).结论:对于PCOS行人工周期内膜准备冻胚移植失败的患者,再次移植时可采用来曲唑促排卵,联合移植前宫腔及宫颈预处理可提高再次冻胚移植的成功率.
作者:张娟辉;孔欣;侯哲;张守波;胡丹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生殖细胞核因子(GCNF)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和RT-PCR技术检测GCNF蛋白和mRNA在正常宫颈组织、上皮内瘤变组织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GCNF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上皮内瘤变组织(CIN Ⅰ、CINⅡ、CINⅢ)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0.0% (18/20)、78.3% (18/23)、45.0% (9/20)、33.3% (9/27)和3.4% (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GCNF mRNA的表达与GCNF蛋白相一致,即宫颈鳞癌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GCNF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初步认为GCNF蛋白和mRNA表达的下调或缺失可能是宫颈癌发生的一个早期信号,以期为宫颈癌的靶向治疗提供研究方向.
作者:王苗;王菊;周宗瑶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RhoA、ROCK1和ROCK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RhoA、ROCK1、ROCK2、雌激素ER在3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病理分级Ⅰ~Ⅱ级比较,病理分级Ⅲ级RhoA蛋白表达减少,ROCK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ROCK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与淋巴结未转移组比较,有淋巴结转移组RhoA蛋白和ROCK1蛋白表达增加,ROCK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ER蛋白阴性组相比,ER蛋白阳性组RhoA蛋白表达增加,ROCK1蛋白表达减少,ROCK2蛋白表达增加.RhoA蛋白高表达时,ROCK1蛋白低表达,但无相关性(r=-0.259,P>0.05);RhoA蛋白高表达时,ROCK2蛋白高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73,P<0.05);ROCK1蛋白高表达时,ROCK2蛋白低表达,但无相关性(r=-0.087,P>0.05).结论:ROCK2蛋白高表达可能促进乳腺癌淋巴结转移,RhoA与ROCK信号途径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靶点.
作者:印永祥;赵华;顾颖;陈道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EH)的临床特点和影响诊断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7例术前诊断为AEH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分为子宫内膜癌组(A组,50例)和AEH组(B组,27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全部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占64.9%,B组占35.1%;两组年龄比较,t=2.708,P=0.00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诊刮AEH的分度有关,轻、中、重度AEH合并子宫内膜癌率分别为28.6%、42.1%、78.4%;两组肿瘤标记物CA125比较,P=0.140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年龄是AEH合并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②随着诊刮AEH分度增加,合并子宫内膜癌有增加趋势;合并子宫内膜癌多数分化较好、浸润少、期别以Ⅰ期为主.③血清CA125不是预测AEH合并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指标.
作者:徐文生;覃菊芳;徐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激素疗法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中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及低有效剂量,以提高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出现绝经相关症状、泌尿生殖道萎缩和骨质疏松相关问题而2005年1月~2009年5月来青海省妇幼保健院妇保科门诊就诊的196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给予个体化激素疗法治疗方案、定期监测、重新评估、重新调整激素疗法治疗方案的临床资料.结果:对196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给予个体化的激素疗法治疗方案及低有效剂量后,明显缓解了绝经相关症状、泌尿生殖道萎缩和骨质疏松的相关症状,故激素疗法可改善和纠正因性激素缺乏而出现的相关健康问题.结论:个体化激素疗法治疗方案是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缓解绝经相关症状、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治疗方案,从而有效提高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颖;李秀清;李洁;怡学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更年期女性生存质量状况.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在全国8个城市1 714例41 ~ 60岁女性中进行方便抽样和问卷调查,调查包括一般资料、Kupperman Index (KI)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结果:KI平均为(18.16±8.57)分,其中KI≥15分1 183例,<15分531例.所有人群在WHOQOL-BREF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维度得分分别为12.46±1.48、12.50±1.53、14.56 ±2.02、13.23±1.95,在生理和心理领域较中国常模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程度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KI≥15分)比轻度的更年期人群(KI< 15分)生存质量下降,在WHOQOL-BREF 4个领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已绝经女性较未绝经女性生存质量下降,在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年期女性生存质量下降,绝经后较绝经前下降明显,且症状越重生存质量越差.
作者:聂广宁;王小云;杨洪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了解产妇产后6~8周盆底功能情况,探讨妊娠和分娩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1日~2011年2月28日在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产后门诊就诊、产后6~8周、恶露干净的产妇,征得产妇同意后进行盆底功能检测,检测盆底肌力、POP-Q数值.结果:共检测产妇1 831例,盆底浅层Ⅰ类肌力均值为(3.39±1.98)、Ⅱ类肌力均值为(2.78±1.43)、深层Ⅰ类肌力均值为(3.50±1.64)、Ⅱ类肌力均值为(2.97±1.32);盆腔器官脱垂861例,发生率为47.02%,其中阴道前壁脱垂479例(26.16%)、阴道后壁脱垂413例(22.56%)、子宫脱垂101例(5.15%).结论:妊娠、分娩对妇女的盆底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影响盆底肌力水平,容易导致盆腔器官脱垂.
作者:张艳红;卢晚香;刘保华;刘晓芬;陈秀娟;林丽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女性包块型盆腔结核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4例女性盆腔结核患者并伴有盆腔包块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1.2岁,9例有结核病史或接触史,12例不孕或月经不调,14例患者有腹胀腹痛症状,8例有腹水.24例均经剖腹探查或腹腔镜检查明确诊断,其中10例术中输卵管切除,12例取活检,2例切除一侧附件,2例因术中肠壁损伤行肠修补术.术后所有患者转专科医院抗结核治疗,2例肠瘘患者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女性包块型盆腔结核有不孕或月经不调、腹胀腹痛、腹水等表现,术前诊断困难,剖腹探查或腹腔镜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但手术有发生肠管损伤的风险.
作者:苏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宫颈病变中HPV-16E6/E7、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的表达及MVD的变化,分析三者与宫颈癌变及其发展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5例宫颈鳞癌组织(SCC)、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CIN Ⅰ~Ⅱ30例,CINⅢ30例)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NCE)中HPV-16E6/E7、HIF-1α的表达,并以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MVD.结果: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HPV-16E6/E7与HIF-1 α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MVD逐渐增大.MVD在以上4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E6/E7与HIF-1 α在宫颈鳞癌、CINⅢ、CIN Ⅰ~Ⅱ、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67%、66.67%、46.67%、10.00%与84.44%、63.33%、33.33%、20.00%,且两者在正常组与CINⅠ~Ⅱ组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组织中HIF-1d与HPV-16E6/E7、MVD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HPV-16E6/E7与MVD也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HPV-16E6/E7与HIF-1 α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协同作用,HPV-16E6/E7增加、HIF-1 α蛋白的表达和稳定性促进宫颈癌血管生成,可能在子宫颈癌变中发挥关键作用.
作者:岳良;舒丽莎;张凡;焦桂青;白睿;刘军超;马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同源卵子行分半IVF/ICSI时的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数及优胚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 2011年8月在石家庄市第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辅助治疗第一周期的患者,行分半IVF/ICSI 106周期,根据IVF受精情况分为4组:①组IVF均未受精;②组IVF受精率低下(受精率<25%);③组IVF受精率为25%~50%;④组IVF受精率>50%.比较4组同源卵子IVF及ICSI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数及优胚数.结果:共行分半IVF/ICSI 106周期,常规IVF 392周期,均为第一周期.分半IVF/ICSI和常规IVF 4组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①组和②组因IVF受精率低,ICSI可用胚胎数及优胚数均高于IVF;④组IVF可用胚胎数、优胚数均高于ICSI组;③组IVF、ICSI可用胚胎数及优胚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半IVF/ICSI可避免IVF受精失败或受精低下导致无可用胚胎,但同源卵子IVF、ICSI均受精时,ICSI对精子、卵子的操作导致其优胚率低于IVF受精的优胚率.
作者:蒋彦;曹琴英;李淑贤;孟繁玉;刘俊山;袁景川;耿彩平;宋歌;亓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某工厂女工生殖健康知识的现状和需求,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 622名女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工生殖健康知识缺乏,中位数为16分.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已婚、患有生殖系统疾病、愿意交流生殖健康知识者知识总得分高.结论:外来女工生殖健康知识缺乏,生殖健康知识及服务需求量大,应该充分关注外来女工的生殖健康,因人而异,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殖健康知识教育.
作者:唐瑛;陈海英;叶定村;李春华;蔡飞跃;申松;朱春燕;王家骥;付显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