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绍兴地区788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临床分析

朱红丹

关键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并发症, 治愈率
摘要:目的:探讨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的诊治体会,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9年与2010年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主要并发症为高胆红素血症、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贫血、呼吸暂停、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同期比较,胎龄愈小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愈高,该院2010年收治患者较2009年增加,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治愈率提高,P <0.05,有统计学意义.2010年与2009年相比,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新生儿窒息、败血症、NEC、贫血发生率下降,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呼吸监管,注意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早期喂养及母乳喂养,延迟脐带结扎等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长春市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长春市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CMV)染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711例疑似CMV感染婴幼儿尿液标本中巨细胞病毒CMV-DNA进行检测,同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婴幼儿CMV感染率为13.64%(97/711);CMV感染年龄小为出生1天,中位年龄为7月龄,其中89.69%为<24月龄婴幼儿;城乡分布为1:1.94,男女之比为1.02:1.症状为发热57例、咳喘72例、腹泻6例、出血5例、惊厥2例、排尿异常2例;体征为黄疸1例、肝脾大6例;化验检查肝功异常83例、心肌酶学异常65例;临床诊断肺炎72例、肠炎6例、母乳性黄疸1例、消化道出血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例、泌尿感染2例、先天心脏病7例、手足口病2例、先天性梅毒1例.结论:CMV感染可致多脏器损害,临床表现特异性差,早期进行CMV-DNA检测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活动性感染患儿非常必要.

    作者:马岩;孙立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1831例产妇产后6~8周盆底功能检测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产妇产后6~8周盆底功能情况,探讨妊娠和分娩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1日~2011年2月28日在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产后门诊就诊、产后6~8周、恶露干净的产妇,征得产妇同意后进行盆底功能检测,检测盆底肌力、POP-Q数值.结果:共检测产妇1 831例,盆底浅层Ⅰ类肌力均值为(3.39±1.98)、Ⅱ类肌力均值为(2.78±1.43)、深层Ⅰ类肌力均值为(3.50±1.64)、Ⅱ类肌力均值为(2.97±1.32);盆腔器官脱垂861例,发生率为47.02%,其中阴道前壁脱垂479例(26.16%)、阴道后壁脱垂413例(22.56%)、子宫脱垂101例(5.15%).结论:妊娠、分娩对妇女的盆底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影响盆底肌力水平,容易导致盆腔器官脱垂.

    作者:张艳红;卢晚香;刘保华;刘晓芬;陈秀娟;林丽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激素疗法治疗196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绝经相关症状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激素疗法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中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及低有效剂量,以提高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出现绝经相关症状、泌尿生殖道萎缩和骨质疏松相关问题而2005年1月~2009年5月来青海省妇幼保健院妇保科门诊就诊的196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给予个体化激素疗法治疗方案、定期监测、重新评估、重新调整激素疗法治疗方案的临床资料.结果:对196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给予个体化的激素疗法治疗方案及低有效剂量后,明显缓解了绝经相关症状、泌尿生殖道萎缩和骨质疏松的相关症状,故激素疗法可改善和纠正因性激素缺乏而出现的相关健康问题.结论:个体化激素疗法治疗方案是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缓解绝经相关症状、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治疗方案,从而有效提高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颖;李秀清;李洁;怡学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阴式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

    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妊娠囊种植在前次剖宫产手术瘢痕部位的子宫肌层,是发病率很高的一种异位妊娠.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手术增加,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在有剖富产的异位妊娠中占6.170%[1].手术中容易发生大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临床处理比较棘手.近年来采用阴式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取得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穆庆;张弛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健康状况及保健意识调查

    目的:了解高邮农村地区已婚育龄妇女的健康现状及保健意识,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促进妇女健康、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农户,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585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受访育龄妇女两周患病率为14.5%,慢性病患病率为7.9%,住院率为5.1%.调查前一年妇科检查率为91.6%,乳腺癌、宫颈癌检查率为47.9%.结论:需提升育龄妇女对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重要性的认知,加强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项目检查和检验水平.医生/医疗机构的健康教育作用对农村妇女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加强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健康咨询服务.

    作者:胡月;龚磊;陈福宽;孙大勤;王萱萱;董昀球;康琦;陈家应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营养和体力活动对女性体质的影响及健康促进综合干预对策研究

    目的:探讨营养及体力活动对中老年女性体质的影响及健康促进对策.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650例中老年女性,调查其身体形态指标、身体机能指标、血生化指标及心理健康指标.结果:高能量摄入组与低能量摄入组中老年女性身体形态指标、身体机能指标、血生化指标及心理健康指标不同,除肺活量、肺活量指数及大摄氧量3个指标外,高能量摄入组其他指标均值均高于低能量摄入组,高剩余能量组与低剩余能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舒张压和高密度脂蛋白外,高能量消耗组及低能量消耗组各体质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女性体质健康促进综合干预对策包括强化社区的健康教育服务能力,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坚持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努力创造健康生活方式的条件,树立科学健康观、重视心理健康,加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为大众体育锻炼创造条件.

    作者:李国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CRP和VEGF在川崎病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目的:动态研究川崎病(KD)患儿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小儿川崎病血管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寻找其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损伤之间直接关系的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免疫乳胶比浊法检测47例川崎病患儿、19例发热疾病患儿(对照组)血清中的CRP和VEGF水平,并将KD患儿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有冠脉损伤(CAL)组和无冠脉损伤(NCAL)组.结果:KD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的CRP、VEGF水平均高于发热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L组CRP、VEGF水平明显高于NCA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的高峰期在急性期,VEGF的高峰期在亚急性期.结论:CRP和VEGF水平在KD患儿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升高,可能在川崎病患儿血管损伤的病理生理发生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CRP和VEGF具有预示KD患儿CAL潜在的可能性.

    作者:刘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2000~2010年版纳州预期寿命与婴儿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了解掌握版纳州人均预期寿命和婴儿死亡率,改善儿童健康和生存,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方法:简略寿命表编制采用PEMS.3.0统计软件包完成,出生时预期寿命(人口平均寿命)根据出生时的人口横断面死亡率来推算出婴儿的存活年龄.结果:西双版纳州2010年预期寿命为75.7岁,男73.2岁,女78.6岁,低于全国和全省水平;老年人口系数13.09%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出生性别比1.03波动在正常范围;预期寿命与婴儿死亡率呈负相关.结论:提高预期寿命,降低婴儿死亡率是人类进步速度快的措施,提升孕产妇、儿童保健水平达到人口均衡发展.

    作者:罗云支;徐惠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RhoA、ROCK1和ROCK2信号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RhoA、ROCK1和ROCK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RhoA、ROCK1、ROCK2、雌激素ER在3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病理分级Ⅰ~Ⅱ级比较,病理分级Ⅲ级RhoA蛋白表达减少,ROCK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ROCK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与淋巴结未转移组比较,有淋巴结转移组RhoA蛋白和ROCK1蛋白表达增加,ROCK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ER蛋白阴性组相比,ER蛋白阳性组RhoA蛋白表达增加,ROCK1蛋白表达减少,ROCK2蛋白表达增加.RhoA蛋白高表达时,ROCK1蛋白低表达,但无相关性(r=-0.259,P>0.05);RhoA蛋白高表达时,ROCK2蛋白高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73,P<0.05);ROCK1蛋白高表达时,ROCK2蛋白低表达,但无相关性(r=-0.087,P>0.05).结论:ROCK2蛋白高表达可能促进乳腺癌淋巴结转移,RhoA与ROCK信号途径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靶点.

    作者:印永祥;赵华;顾颖;陈道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天津市2016例2岁以内婴幼儿铁缺乏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2岁以内儿童铁缺乏状况及有关情况.方法:采用BC-3000 Plus血细胞分析仪检测2 016例儿童的血红蛋白(Hb),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测定铁蛋白(SF).结果:2 016例儿童中,贫血272例,患病率为13.5%;铁缺乏率为51.9%;36%的贫血者未见铁蛋白异常减低,83.4%的铁蛋白低下者未发生贫血.结论:进一步加强铁营养知识的宣传,在检测血红蛋白的同时加测血清铁蛋白,以便鉴别贫血的病因,早期发现和治疗铁缺乏,避免盲目补铁情况的发生.

    作者:刘凤萍;李国良;曾虹;刘富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同源卵子行分半IVF/ICSI比较

    目的:比较同源卵子行分半IVF/ICSI时的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数及优胚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 2011年8月在石家庄市第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辅助治疗第一周期的患者,行分半IVF/ICSI 106周期,根据IVF受精情况分为4组:①组IVF均未受精;②组IVF受精率低下(受精率<25%);③组IVF受精率为25%~50%;④组IVF受精率>50%.比较4组同源卵子IVF及ICSI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数及优胚数.结果:共行分半IVF/ICSI 106周期,常规IVF 392周期,均为第一周期.分半IVF/ICSI和常规IVF 4组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①组和②组因IVF受精率低,ICSI可用胚胎数及优胚数均高于IVF;④组IVF可用胚胎数、优胚数均高于ICSI组;③组IVF、ICSI可用胚胎数及优胚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半IVF/ICSI可避免IVF受精失败或受精低下导致无可用胚胎,但同源卵子IVF、ICSI均受精时,ICSI对精子、卵子的操作导致其优胚率低于IVF受精的优胚率.

    作者:蒋彦;曹琴英;李淑贤;孟繁玉;刘俊山;袁景川;耿彩平;宋歌;亓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襄阳市3696例女性乳腺疾病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襄阳市妇女乳腺患病现状及相关因素,为制订防病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1~6月对襄阳市3 696例20~80岁妇女进行乳腺检查及相关因素调查,检查方法包括乳腺视、触诊,红外线乳腺扫描或乳腺B超,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襄阳市妇女乳腺疾病患病率为71.81%,其中乳腺增生2 569例,患病率高,为69.51%,其发病与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相关;发现乳腺癌1例,患病率为0.027%.结论:定期对妇女进行乳腺疾病普查,做到乳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降低乳腺疾病患病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任明明;李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北京市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北京市助产士的核心胜任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助产士核心胜任力量表对北京市24家二级以上医院的283名助产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助产士核心胜任力总均分为4.02 ±0.47.其中分娩期保健能力、孕期保健能力和产后保健能力3个方面能力较好,而孕前保健能力、公共卫生保健能力和新生儿保健能力三个方面相对薄弱.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助产工作年限、职务、编制是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北京市助产士核心胜任力水平总体较好,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以满足孕产妇及家属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以及助产士工作范畴拓展和助产专业发展的需要.管理者应根据医院自身情况,对不同特征的助产士实施针对性的培训和管理策略,提高助产士的核心胜任力水平.

    作者:张贤;陆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武汉市20余万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武汉市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和DNA倍体定量分析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初筛阳性者采用阴道镜下取宫颈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采用触诊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乳腺检查,初筛阳性者行钼靶摄片检查或乳腺穿刺行细胞学检查.对所有初筛阳性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一般人口学情况、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既往史及现病史、女性个人健康史、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因素.结果:全市共对202 067例妇女进行“两癌”筛查,共检出宫颈癌前病变770例、宫颈癌33例(27.13/10万),乳腺癌32例(23.85/10万).对“两癌”影响因素分析提示:HPV感染、宫颈癌家族史、基础妇科疾病、初次性行为年龄早是宫颈癌前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HPV感染、初次生育年龄早以及经历不良生活事件是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初婚年龄晚、文化程度低、经常使用电脑或电视机、有癌症家族史、流产及引产史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开展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起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作用,对降低宫颈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将来需根据“两癌”高危因素进一步加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完善“两癌”筛查与随访制度,保障妇女的生殖健康.

    作者:张斌;周爱芬;陈忠;覃凌智;熊超;张雅琪;邱琳;罗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唐山地区孕妇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

    目的:调查唐山地区孕妇的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为孕妇及胎儿营养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唐山地区300名孕妇进行调查.结果:该地区孕妇的营养KAP水平一般,孕期营养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仅为52.2%,营养态度较好,孕妇对奶类、蛋类、豆类、水产品、动物内脏和坚果类摄入频率仍显不足,营养素的补充缺乏科学指导;孕妇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影响营养KAP的主要因素,与KAP之间呈正相关性;孕妇获得营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医护人员(69.7%)、科普书籍(59.2%)和亲戚长辈(57.1%),希望获取的途径是通过医护人员、营养师和专业书籍.结论:加强孕妇孕期营养知识的教育宣传,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和营养师在营养宣教中的作用,指导孕妇合理膳食,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李鸥;李娟;范扶民;刘智慧;王海秋;马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宫内节育器术时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测600例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状态子宫内膜对不同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反应.方法:应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在募集对象放置宫内节育器时采取子宫内膜组织制片,样本集中寄往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宫腔细胞学检测中心统一专人阅片.结果:普通人群与高危因素人群对比,术前子宫内膜细胞良性增生性改变及不典型增生性改变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子宫内膜状态为良性增生性改变及与不典型增生性改变的人群放置IUD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未见异常细胞人群(P<0.01);不同类型IUD人群术前子宫内膜细胞学诊断两两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节育器术后常见不良反应两两对比,复合γ环与普通活性γ环的子宫异常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置IUD时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测可以了解受术者术前内膜细胞状态,评估其对IUD的初步适应性,可帮助诊治术后不良反应,还可以在无症状的人群中发现子宫内膜疾病,为IUD的安全有效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术后不良反应人群还可以作为一种跟踪监测措施,适时应用和评估IUD对子宫内膜的影响,科学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梁莉萍;刘文霞;邹龙梅;吴舒慧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无锡市217例早产儿相关因素分析

    为更好控制早产,现对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17例早产患儿的病因进行分析,探讨其危险因素,为临床早产干预提供依据和措施.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早产和同期足月分娩孕妇各217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资料完整(孕妇一般情况、年龄、孕周、妊娠期并发症等)、内容真实可靠、预产期经核实准确无误.

    作者:卫雅蓉;章恒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用于中央性前置胎盘引产10例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UAE)联合依沙吖啶(利凡诺)羊膜腔注射用于中央性前置胎盘中晚期妊娠胎儿畸形引产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10例中央性前置胎盘(或胎盘前置状态)患者先行依沙吖啶(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再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分析其分娩方式、阴道出血、并发症、月经恢复情况.结果:10例患者中,8例经阴道分娩,2例行剖宫术取胎;8例经阴道分娩患者阴道出血量平均为190 ml,2例剖宫取胎患者产后出血量均为200 ml;2例患者术后出现发热,经抗炎治疗及终止妊娠后体温降至正常,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引产后平均月经恢复时间为37天.结论:子宫动脉栓塞联合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用于中央性前置胎盘胎儿畸形引产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疗效好的可靠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刘照贞;陈素清;钟理英;林琳;江洪;林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再次冻融胚胎移植内膜准备方案策略

    目的:探讨来曲唑促排卵及移植前预处理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再次冻融胚胎移植内膜准备及妊娠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尚有冷冻胚胎的26例PCOS初次冻融胚胎移植妊娠失败患者,应用来曲唑促排卵法作为子宫内膜准备方法,并对宫腔异常者行宫腔镜检查及治疗,对移植困难者行扩宫治疗,再次移植前常规行宫腔刺激,观察冷冻复苏移植的效果.结果:诱发排卵日E2平均水平为(326±229) pg/ml,较前次激素替代周期E2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次10例E2<100 pg/ml者经促排卵后6例临床妊娠;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和胚胎复苏率与前次移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宫腔息肉摘除者3例均妊娠成功,移植困难者经扩宫后2例妊娠,本次移植临床妊娠率为53.84% (14/26).结论:对于PCOS行人工周期内膜准备冻胚移植失败的患者,再次移植时可采用来曲唑促排卵,联合移植前宫腔及宫颈预处理可提高再次冻胚移植的成功率.

    作者:张娟辉;孔欣;侯哲;张守波;胡丹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50例NRDS临床资料,分为颅内出血组(31例)与无颅内出血组(119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影响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妊娠及异常分娩、窒息、低氧、酸中毒、高血糖、呼吸衰竭、呼吸暂停、气胸、肺出血、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未闭、心肌损害及使用高呼吸机参数在颅内出血组与无颅内出血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胎龄、低体重、窒息、呼吸暂停终进入具有统计学意义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P<0.05).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窒息缺氧、呼吸暂停是早产儿NRDS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光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