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唐氏筛查血清标记物检测对胎儿其他异常筛查的探讨

陈雪静

关键词:筛查, 其他胎儿异常, 血清标记物
摘要:妊娠妇女随着孕周的增长,胎儿或胎盘能合成一些特殊的蛋白物质(血清标记物)进入妊娠妇女外周血,其浓度也会随孕周呈现出不同的增高与降低趋势,而先天异常的胎儿因其本身或胎盘发育、代谢具有特征性异常改变,导致某些胎儿蛋白或胎盘蛋白的浓度发生异常改变,由于母血与胎儿血有一定的相通性,就有可能使母亲血液中相应的这些蛋白发生浓度改变,因此利用妊娠妇女外周血清标记物可以对胎儿染色体异常进行产前筛查.经观察与随访,这些血清标记物的异常除了与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开放性神经管缺陷有关以外,同时还与一些其他的胎儿异常有关.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产妇分娩中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在产妇分娩中的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01-2018.01妇产科进行顺娩的300例产妇作为调查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以及胎儿窘迫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可显著减少出血量、缩短分娩时间,提高产妇的分娩满意度,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建议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张小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行预立医疗的思考

    本文从预立医疗的伦理基础和法律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国内欠发达地区预立医疗发展现状,对预立医疗在我国的实行前景进行分析思考,这对缓解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俊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重症医学科夜间护理不良事件研究及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夜间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及对策.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重症医学科发生的60份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病例资料,展开回顾性调查,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重症医学科不护理不良事件中,药物类不良事件共39例,占65.0%,意外拔管类不良事件次之,共10例,占16.7%,还包含有标本采集以及饮食类不良事件,所占比例相对较低.结论:重症医学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做好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的分析,制定针对性的对策,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张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35例作为观察组,另根据配对原则抽取35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口阑尾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具有显著效果,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甘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妇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方法研究

    目的:针对患有妇科疾病的患者在本院进行相关妇科护理以后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在本院随机挑选100例妇科患者(2016.3.1-2018.3.1),对其进行妇科护理,然后统计其资料结果,对引发妇科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在患者进行妇科护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为医护人员的态度散漫、专业技术有待加强以及环境有待提高等.结论:在对患有妇科疾病的患者进行妇科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端正自身的工作服务态度,并有针对性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改善医院的就医环境等,预防妇科护理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发生.

    作者:谢永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药师干预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分析

    抗菌药物,主要是指能够抑制或者杀灭细菌,防止出现感染的药物,是目前使用广泛的药物之一,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就目前来说,我国的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屡有发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为人们带来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同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人体细菌耐药性的增强等,都将危害人们的健康发展.所以说,药师干预抗菌药物的使用,不仅仅是专业所在,同时也是其职责所在.本文主要从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以及药师干预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这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作者:胡小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手术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手术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腹症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观察分析.结果:硬膜外麻醉患者为20例,优良率为95%;全身麻醉患者为20例,优良率为100%;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患者为20例,优良率为90%.结论:综合急腹症患者的实际状况合理的选择麻醉方式,可以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以及减少各种不良反应,可以在根本上提升手术质量与水平.

    作者:刘英;李晓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糖尿病检验中血糖检验、尿糖检验价值,为糖尿病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确诊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检验方法的不同分为血糖检验的观察组以及尿糖检验的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临床检验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检验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糖、尿糖均为糖尿病检验方法,但是血糖检验准确率明显高于尿糖,需进一步进行血糖检验.

    作者:杨寅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分析.方法:在2016年7月到2018年7月中我院选取不孕症的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中使用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疏通手术,在对照组中使用宫腔镜联合输卵管疏通手术.结果:结论:对不孕症的患者使用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输卵管的再通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国宁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急性 发作期效果探究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02-2017.12期间诊疗的9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患者划为常规组(n=45)和试验组(n=45).即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对症救治,试验组患者则是在常规对症救治的前提下,施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血气指标.结果:常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PaO2、SaO2、PaCO2等血气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于常规对症救治的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呈现治疗总有效率高的特点,还可改善其血气指标,值得推广.

    作者:谷青;余海;肖丽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快速康复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中的体会.方法:对同一主刀医生关节组25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发生不良反应恶心、呕吐3例,较2015同期同组5例减少;术后24h疼痛数字评分法(NRS)疼痛评分1~3分,高5~6分,较2015同期同组24h疼痛评分NRS评分3~5分,痛7~9分明显减轻;术后2周膝关节功能评分6.5,较同期高,无深静脉血栓、关节感染等早期并发症发生.出院膝关节活动度在康复目标范围,疼痛好转,日常生活基本自理.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重点:个性化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缩短禁食禁饮时间、早期进食、超前多模式镇痛、早期康复训练.

    作者:刘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Livin、IFN-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凋亡抑制蛋白抗体(Livin)、干扰素-γ(IFN-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在本院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Livin、IFN-γ水平,参照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标准评定病情程度评定预后状况.结果:观察组血清Livi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血清Livin水平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血清IFN-γ水平呈逐渐增高的趋势(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Livin明显降低,IFN-γ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清Livin、IFN-γ变化幅度确定病情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艳;张学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机制与化学结构的关系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机制与化学结构的关系,为不良反应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共记录在案的与头孢菌素类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339例,回顾性分析.结果:回顾性分析显示,随着分代的下降,药师认为不良反应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各代的头孢菌素不良反应都以皮肤过敏反应为主,偶见血液不良反应,第一代容易出现肾毒性,第二代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腹泻,第三代可出现血尿、肾损伤等严重不良反应,第四代尚未应用于临床.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与化学结构有关,随着分代的上升,化学结构性质更为稳定、生物亲和性更强,这可能是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刘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唐氏筛查血清标记物检测对胎儿其他异常筛查的探讨

    妊娠妇女随着孕周的增长,胎儿或胎盘能合成一些特殊的蛋白物质(血清标记物)进入妊娠妇女外周血,其浓度也会随孕周呈现出不同的增高与降低趋势,而先天异常的胎儿因其本身或胎盘发育、代谢具有特征性异常改变,导致某些胎儿蛋白或胎盘蛋白的浓度发生异常改变,由于母血与胎儿血有一定的相通性,就有可能使母亲血液中相应的这些蛋白发生浓度改变,因此利用妊娠妇女外周血清标记物可以对胎儿染色体异常进行产前筛查.经观察与随访,这些血清标记物的异常除了与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开放性神经管缺陷有关以外,同时还与一些其他的胎儿异常有关.

    作者:陈雪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门诊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研究门诊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方法:回顾分析,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门诊开具的高血压治疗药物处方中,抽取1100张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与分析治疗高血压药物的在处方中的使用频次和治疗高血压用药方案,并观察是否合理.结果:CCB是我院门诊治疗高血压使用频次高的药物,CCB、ACEI、β-受体拮抗剂、ARB等几类药物是治疗高血压常用药,在单一药物治疗和两药连用治疗方案中使用频率较高,均在《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推荐使用范围之内.结论:我院门诊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基本合理、用药方案较为合理.

    作者:李新宝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针灸推拿加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探究

    目的:研究分析针灸推拿加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在2017年2月到2018年1月之间,在我院选取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推拿加中药熏蒸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6.6%)优于对照组(73.3%),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针灸推拿加中药熏蒸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赵立成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新经济条件下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

    新经济条件下,以高科技为代表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一方面给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人类要进步,经济要发展离不开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必将在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发挥作用,本文先对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当前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使得我国的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变得更加有序、规范和标准,从而使档案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使其能够为国内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

    作者:崔相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对合理应用中成药的方法与技巧探讨

    目的:探讨合理应用中成药的方法与技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依照常规方法给药,观察组开展处方点评活动.结果:观察组不合理用药率为2%、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治疗满意度98%.对照组中成药给药过程中,剂量错误者占比2%、药物不对症者占比4%、配伍不合理占比2%、重复给药占比6%、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治疗满意度74%.结论:开展处方点评活动,有助于降低中成药不合理用药率,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作者:田欣怡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鼻内镜下微波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变应性鼻炎(AR) 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波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AR)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镜下微波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术后1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两组患者术后鼻塞症状VA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鼻塞症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实施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其操作简单、安全,视野清楚,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鼻内镜下微波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海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

    目的:对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在实施手术后进行有效的护理,探究护理措施对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研究资料为本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一共收集病例88例,全部病人在实施了手术治疗后均发生肺部感染情况,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策略.结果:比较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实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两组结果统计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在咳嗽程度以及痰液粘稠度方面低于对照组患者,将两组患者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有效的护理措施应用在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中,效果显著,整体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尚晓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