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保健协会
  • 国际刊号:1005-0019
  • 国内刊号:11-3252/R
  • 影响因子:
  • 创刊:1983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584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健康大视野杂志   2018年12期文献
  • 70例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麻醉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无痛人流手术中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麻醉与单纯丙泊酚麻醉相比镇痛效果如何.方法:从自愿在我院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5例.在手术过程中,实验组使用丙泊酚和小剂量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单纯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结果:统计两组共70例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实验组麻醉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2.86%,这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丙泊酚与小剂量芬太尼共同使用在无痛人流手术中能够取得更好的麻醉效果.

    作者:陈丽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接受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抽取88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44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母婴结局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母婴结局、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应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母婴结局,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疏血通注射液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4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曲可芦丁注射液,观察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远高于对照组的80.95%,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血栓治疗中联用疏血通注射液、奥扎格雷钠,疗效显著,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李玉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藏药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

    目的:探究藏药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6月~2018年7月间治疗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藏药二十五味余甘子丸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采用放血疗法.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即96.7%,对照组76.7%;且治疗后实验组舒张压及收缩压降低比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藏药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有效减轻临床各症状,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值得采用.

    作者:华本加;杨智卓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阿维A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效果评估

    目的:评价阿维A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8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维A胶囊口服治疗)、试验组(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分组.结果:治疗后,组间治疗效果、严重程度指数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对比,试验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比阿维A胶囊单一治疗,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在保证用药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了治疗效果以及病症改善情况.

    作者:韩强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糖尿病检验中血糖检验、尿糖检验价值,为糖尿病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确诊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检验方法的不同分为血糖检验的观察组以及尿糖检验的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临床检验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检验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糖、尿糖均为糖尿病检验方法,但是血糖检验准确率明显高于尿糖,需进一步进行血糖检验.

    作者:杨寅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降糖药及心血管疾病用药分别对患者心血管系统及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究降糖药及心血管疾病用药分别对患者心血管系统及糖代谢的影响.方法:自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以及格列美脲进行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双氢氯噻嗪、氨氯地平以及氯沙坦进行治疗,统计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心血管各项指标检测情况以及心血管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改善情况.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经二甲双胍治疗后心血管各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格列美脲治疗后管着心血管各项指标检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距,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疾病服用双氢氯噻嗪治疗后血糖指标检测情况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疾病患者服用氨氯地平治疗后血糖指标检测情况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疾病患者服用经氯沙坦治疗后血糖指标检测情况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降糖脑及心血管药物对患者心血管系统及糖代谢均会造成影响,在临床用药中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选取相适合药物.

    作者:黄倩;黄华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多发伤伴四肢骨折的急救与早期手术治疗

    目的:深入分析多发伤伴四肢骨折患者的急救与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这140例患者于急诊室进行综合抢救,有55例患者施行剖腹探查术,有45例患者施行颅脑伤血肿清除术,有40例患者施行血气胸行闭式引流术.结果:有128例患者成功的度过了手术,成功度过手术的128例患者中有120例患者得到了治愈,患者的治愈率达到了85.7%,有3例死亡患者.结论:对多发伤伴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早期急诊手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成活率,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也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作者:陈云烨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腰麻与硬膜外麻醉方法在剖腹产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剖腹产手术产妇应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的术后镇痛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行剖腹产的200例产妇,按照随机排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100例产妇,对照组100例产妇,观察组行剖腹产手术的100例产妇给予腰麻方式,对照组行剖腹产手术的100例产妇给予硬膜外麻醉方式,对比两组产妇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小时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恶心、皮肤瘙痒、头痛、腰痛、眩晕等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7%显著低于对照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7%,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腰麻与硬膜外麻醉应用剖腹产手术,腰麻效果比硬膜外麻醉临床镇痛效果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20例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在妇产科围手术期的预防性应用效果,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妇产病患20例,对其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抗菌药物的选择上,头孢菌素的使用率高;在抗菌药物的应用上,二联用药率较高.经总结分析发现,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的现象较为普遍.结论:针对本院在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上存在的问题,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督与管理,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

    作者:孙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沙丁胺醇雾化治疗慢阻肺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雾化治疗慢阻肺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4月-2018年4月90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则予以常规方法联合沙丁胺醇雾化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湿罗音、哮喘、咳嗽好转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气指标、症状积分;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湿罗音、哮喘、咳嗽好转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症状积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气指标、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安全性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方法联合沙丁胺醇雾化治疗慢阻肺急性发作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症状,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美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在脑卒中介入治疗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讨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在脑卒中介入治疗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行介入治疗的7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其入院号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患者,常规组使用依托咪酯进行麻醉,研究组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进行麻醉,经麻醉后,比较分析术后指标以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数据发现,研究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时间均早于常规组,经统计学检验,P<0.05.结论:对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的效果显著,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伟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曲美他嗪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具体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共64例,将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入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的例数均为3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口服方案,治疗两个月后,进行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的对比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两个月后的治疗有效率为78.1%(25/32),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8%(30/32),对比两组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两个月内对照组患者心绞痛发作的平均次数为(5.2±1.2)次,实验组患者心绞痛发作的平均次数为(2.8±1.7)次,两组进行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美他嗪对于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具有明显临床效果,可以降低心绞痛发作频次,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

    作者:李素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蒙脱石散与四联活菌联合治疗小儿过敏性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蒙脱石散与四联活菌联合治疗小儿过敏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过敏性腹泻患儿62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2组,对照组(n=31)应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n=31)在蒙脱石散基础上,加用四联活菌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呕吐停止时间、退热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CRP、IL-6、IL-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脱石散与四联活菌联合治疗小儿过敏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吕明;张迎旭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西咪替丁以及复方甘草酸苷同时应用于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用于小儿过敏性紫癜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50例,分观察组25例(常规处理联合西咪替丁+复方甘草酸苷)和对照组25例(常规治疗),观察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00%vs7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部压痛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咪替丁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用于小儿过敏性紫癜可促进症状消退,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登九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奥硝唑合剂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与安全性

    目的:探析牙体牙髓病经奥硝唑合剂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牙体牙髓病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31例.行常规方法治疗参照组,行奥硝唑合剂治疗研究组.比较观察经不同方法治疗取得的效果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实施奥硝唑合剂治疗牙体牙髓病,其治疗效果良好,不仅能使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而且还有助于病情改善,安全性较高.

    作者:熊方菊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破伤风抗毒素与头孢类药物致多重不良反应病例的分析

    目的:分析破伤风抗毒素与头孢类药物致多重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中2018年3月应用破伤风抗毒素与头孢类药物致多重不良反应的2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原因和预防措施.结果:此次入组患者中共有9例患者出现皮疹,10例患者出现眩晕,12例患者出现心悸,发生率分别为45%、50%、60%,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时间及其合理性存相关性.结论:破伤风抗毒素与头孢类药物致多重不良反应与患者过敏性反应、用药时间等因素相关,临床用药中,应当关注合并用药可能存在的迟发性、潜发性不良反应,确保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李世欣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观察临床药师对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药学服务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药师对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药学服务.方法:以1例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用药情况制定优化意见,并分析药学服务内容.结果:通过临床药师有效的药学服务提高了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助于其康复进程的加快.结论:临床药师规范的药学服务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

    作者:李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健康体检人群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 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25-OH-VD)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关性.方法: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OH-VD.A组为确诊为NAFLD患者,B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对比两组人员25-OH-VD相关性.结果:A组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GLU)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等均高于B组,血清25-OH-VD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与低血清25-OH-VD存在关联性.

    作者:葛佳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阿奇霉素治疗儿童重症肺炎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患儿临床治疗实施阿奇霉素方案的疗效,分析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为后期该疾病的临床安全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自我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28例重症肺炎患儿,对比患儿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患儿经过阿奇霉素治疗后,其发热、咳嗽、肺啰音等症状消退时间相比对照组患儿显著更少,且X线消退时间以及患儿总病程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更少,组间数据在统计学中差异有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恶心、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56%,1/64)显著低于对照组(17.2%,11/64),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过程中,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可加速患儿健康的恢复,并有利于恢复各项细胞因子水平,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广泛推广.

    作者:王文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维A酸类药物联合针灸治疗女性寻常型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综合评价维A酸类药物联合针灸治疗女性寻常型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寻常型痤疮女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维A酸类药物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维A酸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7%和4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维A酸类药物联合针灸治疗女性寻常痤疮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维A酸类药物,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此治疗方法安全有效,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祁玉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颗粒植骨与横突植骨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结核的短期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颗粒植骨与横突植骨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结核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64例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植骨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颗粒植骨)与对照组(横突植骨).对比两组短期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结束时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植骨融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节段胸腰椎结核采用颗粒植骨与横突植骨的短期效果均较为理想,而前者骨融合时间相对较短.

    作者:李兆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对免疫功能正常肺曲霉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对免疫功能正常肺曲霉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5月呼吸内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按照检验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实验进行检测,研究组患者使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实验进行检测.对比观察两种不同检测方法对免疫功能正常肺曲霉病的诊断结果以及各项检测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检验方法下的检验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各项检验指标,包括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以及阳性预测值等均显著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验技术对于免疫功能正常肺曲霉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效果较好,同时将半乳甘露聚糖实验以1.0位临界值时,可以显著提高检测结果的阳性预测值和检测敏感度,对于早期诊断的意义重大,值得推广与使用.

    作者:聂文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对比研究

    本文通过分析对比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口服,研究其对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以期指导阿托伐他汀钙的临床应用.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20mg/d顿服较10mg/d顿服作用更强,血肿量较小,总显效率高.该药不良反应小,用药安全性高.在一定程度内用药,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因此,该研究成果在临床应用中可参考给药.

    作者:宋艳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奥美拉唑在消化性溃疡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在消化性溃疡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月到2018年7月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奥美拉挫治疗方法,研究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析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70.97%),治疗效果显著(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现象分析中,观察组(6.45%)明显低于对照组(12.90%),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P<0.05).结论: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现象时,医生可以结合患者的基本表现,构建针对性的治疗方法,通过合理用药,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所以,该种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刘慧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合并肺外并发症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外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收治48例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外并发症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4例,参照组给予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实验组则采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相差不大(P>0.05);但实验组患儿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常规剂量还是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外并发症的治疗效果不相上下,但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安全性更高一些.

    作者:李士高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帕罗西汀和文拉法辛缓释片在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帕罗西汀和文拉法辛缓释片在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配为A组(30例)和B组(30例);A组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B组采用文拉法辛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比较A、B两组患者抑郁症好转度及患者SAS和SDS的评分变化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总体好转率为76.7%,B组患者的总体好转率为90%,B组患者病情好转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B组患者SAS和SDS的评分降低程度明显低于A组,两组患者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发现,应用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明显优于帕罗西汀,值得大力推广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抑郁症.

    作者:丁亚媛;薛德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20例小儿腹泻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采用思密达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密达在小儿腹泻临床治疗中应用的价值突出,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药物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姜亚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思密达配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思密达配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方法:针对我院于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从中选取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儿随机分为单一组51例和联合组51例,分别实施单一思密达治疗、思密达联合酪酸梭菌活散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症状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单一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4%,联合组明显高于单一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组和联合组大便次数、体温、大便性状等症状恢复正常时间的比较中,联合均要明显更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治疗中,实施思密达和酪酸梭菌活散联合用药治疗的方案,效果明显,可以快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作者:安子雄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康复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米非司酮医治子宫肌瘤的结果.方法:挑选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7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进行药物疗法,米非司酮12.5mg/d,为期6个月进行药物服用观察,通过测量服药前后的子宫肌瘤大小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用药前后患者子宫肌瘤体积明显减小,子宫肌瘤体积减小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米非司酮医治子宫肌瘤比较多,对病人有利且不利作用小.米非司酮药物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缓解病人的症状.

    作者:王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他卡西醇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白癜风患者临床治疗中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他卡西醇软膏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医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白癜风患者72例,以数字分组形式,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方法的36例纳入对照组,联合他卡西醇软膏治疗的36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比较.结果:临床疗效观察对比,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7.22%,与对照组83.33%,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8.33%(3/36),与对照组2.78%(1/36),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白癜风患者临床治疗中,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方法应用基础上,配合他卡西醇软膏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作者:陈晓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机制与化学结构的关系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机制与化学结构的关系,为不良反应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共记录在案的与头孢菌素类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339例,回顾性分析.结果:回顾性分析显示,随着分代的下降,药师认为不良反应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各代的头孢菌素不良反应都以皮肤过敏反应为主,偶见血液不良反应,第一代容易出现肾毒性,第二代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腹泻,第三代可出现血尿、肾损伤等严重不良反应,第四代尚未应用于临床.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与化学结构有关,随着分代的上升,化学结构性质更为稳定、生物亲和性更强,这可能是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刘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低GL膳食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研究

    低GL膳食替代是慢性病营养防治研究上的一个新热点,尤其是在糖尿病方面,低GL包括了食物中含糖食物的热量,可以反映不同水平的血糖引起的消化吸收食物情况.本文利用食物GI、GL之间关系,确定使用者一天摄入膳食总量,从而指导糖尿病人合理膳食,使得糖尿病人既能丰富饮食,又能有效控制血糖.

    作者:赵红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华法林治疗瓣膜性心脏病并房颤中抗凝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华法林治疗瓣膜性心脏病并房颤中抗凝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瓣膜性心脏病并房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抗凝治疗,观察组给予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INR达标时间与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抗凝治疗INR达标时间、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治疗瓣膜性心脏病并房颤中抗凝效果可靠,能有效缩短患者抗凝治疗所需时间,降低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陈超;游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胞磷胆碱、多奈哌齐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血管性痴呆采取胞磷胆碱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针对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胞磷胆碱治疗,评价两组患者CDR、MMSE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DR、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采取胞磷胆碱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自身的认知能力,从而改善患者血管性痴呆症状,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伯灵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床旁超声及PDCA循环在减少产后尿潴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及PDCA循环在减少产后尿潴留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9月~10月经阴道分娩的201例所有实施常规护理的产妇作为对照组,记录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分析尿潴留的原因.成立CQI小组,将2017年11月~12月经阴道分娩的255例产妇作为观察组,采用床旁超声结合PDCA循环进行干预.结果:采用床旁超声及PDCA循环组产后尿潴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床边超声及PDCA循环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赵爱荣;王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逍遥蒌贝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40例观察

    目的:对逍遥蒌贝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乳腺增生患者,根据其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其中,观察组40例,临床采用逍遥蒌贝散加减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55.0%,两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X2=7.14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逍遥蒌贝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紫燕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腮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小儿腮腺炎患者80例,根据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治疗,实验组接受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儿退热时间(1.53±0.42)d,消肿时间分别为(2.75±0.75)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退热时间(2.65±0.84)d和消肿时间(3.97±1.2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干扰素运用于小儿腮腺炎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缩短患儿临川症状消失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刘晶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急性 发作期效果探究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02-2017.12期间诊疗的9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患者划为常规组(n=45)和试验组(n=45).即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对症救治,试验组患者则是在常规对症救治的前提下,施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血气指标.结果:常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PaO2、SaO2、PaCO2等血气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于常规对症救治的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呈现治疗总有效率高的特点,还可改善其血气指标,值得推广.

    作者:谷青;余海;肖丽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上腹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挑选200例于2015年1月-2018年1月被本院所收治行上腹部手术的心脑血管疾病病人加以研究,将他们按照以不同的麻醉方式分成两组(A组与B组),A组病人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B组病人则单纯行全麻,比较两组病人的麻醉实施情况.结果:就两组病人各时间段的HR与MAP变化情况来看,B组病人的HR在T1时段比A组高(P<0.05),手术时A组T1、T2以及T3时段的HR比B组低(P<0.05);A组MAP在整个手术期间的变化波动较小,B组则呈上升的趋势,统计学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上腹部手术中属于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爱彬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藏药十七味大鹏丸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十七味大鹏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按采用显微鉴别法对处方中显微特征强,重复性高的红花和豆蔻进行显微特征的定性鉴别;对处方中诃子,藏菖蒲进行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结果:显微鉴别方法的专属性强,重现性好;薄层色谱方法简便,专属性强.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藏药十七味大鹏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马应风;多杰才让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指导对门诊青光眼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指导对门诊青光眼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门诊收治的青光眼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给予系统健康指导.结果:半年后对比用药依从性优良率,观察组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青光眼患者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用药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玲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奥氮平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我院4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用奥氮平,观察组用奥氮平联合富马酸喹硫平,对比两种方案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好于对照组.结论:奥氮平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症状,提升社会功能,值得应用.

    作者:焦亮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甲肝减毒活疫苗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的流行病学效果分析

    目的:试分析在免疫规划中纳入甲肝减毒活疫苗后的流行病学效果.方法:在2008年1月-2010年1月未在免疫计划中纳入甲肝减毒活疫苗前人口中随机选择1455例作为参照组研究对象,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免疫计划中纳入甲肝减毒活疫苗后的人口中选择1455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对比两组的甲肝发病率,并分析在免疫计划中纳入甲肝减毒活疫苗年后的流行病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接种率与保护率均高于参照组,而甲肝发病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接种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甲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接种率、保护率以及发病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甲肝患者中男性的发病率远高于女性,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中0-10岁年龄段人群的甲肝发病率高,而观察组中51-60岁年龄段为甲肝的主要发病人群;参照组患病率位于前三的职业分别为学生、农民、幼托儿童,而观察组患病率位于前三的职业分别为农民、学生、散居儿童.结论:在免疫规划中纳入甲肝减毒活疫苗后,甲型肝炎的发病率显著降低,应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和健康教育,重点加强高危人群的免疫接种,进一步提高疫苗接种率.

    作者:黄泽琼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某三甲综合医院2017年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我院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更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全年住院病人尿培养阳性菌株,应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WHONET5.6软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尿培养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162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000株(61.5%),革兰阳性菌498株(30.7%),真菌126株(7.8%).主要病原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30.6%),屎肠球菌(11%)和粪肠球菌(10.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分别是50.8%和32.3%.结论: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广泛,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谱有较大差异,且近年来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建议临床医生根据病原学监测资料有针对性地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倪作为;冯海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药师干预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分析

    抗菌药物,主要是指能够抑制或者杀灭细菌,防止出现感染的药物,是目前使用广泛的药物之一,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就目前来说,我国的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屡有发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为人们带来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同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人体细菌耐药性的增强等,都将危害人们的健康发展.所以说,药师干预抗菌药物的使用,不仅仅是专业所在,同时也是其职责所在.本文主要从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以及药师干预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这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作者:胡小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利用膝关节镜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并研究利用膝关节镜对退行性骨关节炎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7至2018.7于我院接受诊治的100例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疗法,研究组通过膝关节镜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膝关节各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与膝关节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较为明显,统计学意义比较突出,P<0.05.结论:退行性骨关节炎通过膝关节镜进行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各种不良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谌海波;洪碟;龙兴;赵万波;冉钟锣;余三峰;侯明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经颅磁刺激疗法对抑郁效果的观察

    目的:采用经颅磁刺激治疗+抗抑郁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心理科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收治的抑郁患者80例分成2组,一组每天经颅磁刺激+抗抑郁药物治疗.另一组单纯药物治疗.采用随机数字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原来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判断等级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一个月的治疗进行对照.对照组临床判断等级痊愈的有5人,占总数的12.5%临床判断有效的28人,占总数的70%.临床判断无效的7人,占总数的17.5%总有效率位82.5%.在观察组中40例,临床疗效等级痊愈的为12人,占总数30%,疗效等级为有效的25人.占总数的62.5%,无效的2人占总数的为7.5%总有效率为9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应用经颅磁刺激+药物治疗抑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徐友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藏药珍珠丸治疗脑梗塞的观察及作用机制分析

    目的:探讨藏药珍珠丸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79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及藏药珍珠丸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藏药珍珠丸可明显改善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晓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门诊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研究门诊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方法:回顾分析,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门诊开具的高血压治疗药物处方中,抽取1100张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与分析治疗高血压药物的在处方中的使用频次和治疗高血压用药方案,并观察是否合理.结果:CCB是我院门诊治疗高血压使用频次高的药物,CCB、ACEI、β-受体拮抗剂、ARB等几类药物是治疗高血压常用药,在单一药物治疗和两药连用治疗方案中使用频率较高,均在《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推荐使用范围之内.结论:我院门诊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基本合理、用药方案较为合理.

    作者:李新宝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四季抗病毒合剂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四季抗病毒合剂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岁-5岁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四季抗病毒合剂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独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4%和5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季抗病毒合剂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利巴韦林,极大缓解了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有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探究

    目的:探究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接收并采取相关诊治处理措施的80例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相关基本信息及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探究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形发生状况及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过程中的影响作用.结果:对药物不良反应情形报告展开分析可知,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型主要包含抗菌药物、循环系统相关药物、呼吸系统相关药物、抗过敏药物、抗病毒药物、中草药制剂、生物制药等,在药物不良反应情形中,占比大的是肝胆系统损伤,然后是胃肠道系统受损、皮肤及其附件受损.以上三种情况在不良反应中占比多.结论:在对患者开展临床合理用药过程中,药剂师具有重要作用,药剂师能够指导临床用药,对临床合理用药过程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对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形实施监测并及时纠正,有助于提升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

    作者:周肖斐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柠檬水对于麻醉恢复室患者口干症缓解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究柠檬水对于麻醉恢复室患者口干症的缓解效果,并对比其效果是否优于传统的棉签蘸水的方式.方法:综合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结果与结论:棉签蘸水能够缓解麻醉恢复室患者的口干症状;柠檬水能够有效的缓解麻醉恢复室患者的口干症状;柠檬水在缓解麻醉恢复室患者口干症状的效果是明显优于传统的棉签蘸水形式.

    作者:覃敏灵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坏死感染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坏死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研究人员例数为100例,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2018年1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利用传统开腹引流方案治疗的为对照组,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为观察组.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极小,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12.00%,p<0.05.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坏死感染的治疗,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可以大限度的保留胰腺以及周围组织的完整性,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安全性较高.

    作者:刀海荣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伊曲康唑胶囊治疗甲癣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甲癣运用伊曲康唑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2例甲癣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单一复方乳酸涂剂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伊曲康唑胶囊治疗,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甲癣患者伊曲康唑胶囊治疗可以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杨秀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不同治疗方式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目的:对不同治疗方式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接收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分泌性中耳炎常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滴鼻液滴鼻、鼓室内注射药物、口服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方式相比,采取滴鼻液滴鼻、鼓室内注射药物、口服抗生素药物对分泌性中耳炎进行综合治疗,临床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减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华;张雪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沙利度胺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期食管癌疗效和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同期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效果及其预后.方法:将74例中期食道癌患者随机分为沙利度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同步放化疗:放疗量为60~66Gy(6~7周),在放疗的第一天即给予患者实施多西他赛+奈达铂的化疗方案.观察组在上述给药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从100mgQN开始,逐渐加量至200mgQN并维持该剂量,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近期有效率为76.70%,对照组为61.3%,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Ⅲ/Ⅳ级消化道毒性反应、白细胞毒性反应、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轻(P<0.05).结论:沙利度胺虽然不能够有效提高中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疗效,但能够显著减少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夏环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手术后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评估

    目的:研究手术后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一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术后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这一基础上,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痛经、性交痛、子宫结肠窝结节、慢性盆腔痛、月经紊乱、子宫活动受限症状好转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子宫内膜异位患者,接受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为其使用米非司铜小剂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和进一步推广.

    作者:何银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20名CVA患儿作为研究资料,按随机排列表法分成两组,各60名,单一用药组予布地奈德药物治疗,联合用药组予孟鲁司特钠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和复发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的80.0%,治疗后联合用药组FEV1、PEF、FEV1%均比单一用药组高,且联合用药组复发率5.0%比单一用药组的16.7%低(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小儿CVA比布地奈德单一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肺功能改善效果更明显,且复发率低.

    作者:陈昱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鼻内镜下微波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变应性鼻炎(AR) 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波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AR)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镜下微波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术后1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两组患者术后鼻塞症状VA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鼻塞症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实施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其操作简单、安全,视野清楚,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鼻内镜下微波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海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分析新一代测序技术的无创DNA产前检测在诊断胎儿染色体 非整倍体疾病

    目的:探讨新一代测序技术的无创DNA产前检测在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中心接受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者92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单胎妊娠,根据血清学筛查结果与孕妇年龄将其分为唐筛高危组、高龄组以及其他因素组,均实施新一代测序技术的无创DNA产前检测,对被检测者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实施序列分析,对结果为阳性者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与羊水穿刺,对结果为阴性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3组孕妇均完成游离胎儿DNA检测,其中有18例患者检测结果为阳性,包含11例21三体,5例18三体,2例45,X体,21三体检测准确率为91.67%,18三体检测准确率为100%,45,X检测准确率为50.00%,结论:对孕妇外周血实施新一代测序技术的无创DNA产前检测,能有效检测18三体与21三体,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于秋志;全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围生期身心健康干预对阴道分娩产妇依从性及抑郁焦虑状态 的影响研究

    目的:对围生期身心健康干预对阴道分娩产妇依从性及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效果展开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的阴道分娩产妇1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6例患者,对实验组患者采用身心健康干预形式进行护理,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形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抑郁焦虑状态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依从性和抑郁焦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身心健康干预的护理形式对围生期阴道分娩产妇进行护理,能够提升产妇的依从性,减轻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具有显著的护理意义.

    作者:宋佃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Hcy、炎性因子与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与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卒中的关系.方法:96例H型高血压患者,其中发生缺血性卒中的46例为观察组,未发生卒中的50例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Hcy、CRP、IL6的含量.结果:观察组Hcy、CRP、IL6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Hcy、CRP、IL6的含量越高,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可能性就越高.

    作者:张福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内分泌代谢昼夜变周化研究

    目的:探究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内分泌代谢昼夜变化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1月-2018年3月期间从我院选取27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探讨分析,并在同一时期选取1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内分泌代谢昼夜变化情况.结果: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清醒后,两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所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入睡前,醒后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较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存在更加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内分泌因子.

    作者:周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Livin、IFN-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凋亡抑制蛋白抗体(Livin)、干扰素-γ(IFN-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在本院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Livin、IFN-γ水平,参照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标准评定病情程度评定预后状况.结果:观察组血清Livi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血清Livin水平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血清IFN-γ水平呈逐渐增高的趋势(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Livin明显降低,IFN-γ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清Livin、IFN-γ变化幅度确定病情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艳;张学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脑梗死伴脑内微出血磁共振成像的研究

    目的:研究在脑梗死合并脑内微出血患者中采取磁共振成像的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纳入且参与诊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均开展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磁共振成像特点和表现,记录脑梗死患者脑内微出血发生位置、例数以及脑梗死伴发脑内微出血患者分级和脑白质改变程度、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结果:在纳入分析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中,伴发脑内微出血占据比例29.00%,基底节占据比例65.51%;皮质以及皮质下占据比例55.17%;丘脑例数占据比例34.48%;脑干例数占据比例27.58%;小脑例数占据比例20.68%.随着不断增加脑白质改变严重情况,脑梗死伴发脑内微出血患者病灶个数不断增加.随着不断增加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严重情况,脑梗死伴发脑内微出血患者病灶个数不断增加.结论:脑血管病变和脑内微出血之间存在很大关系,是诊断晚期脑微血管病变的关键指标.

    作者:栾文勃;孙夕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及价值分析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方案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作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中医护理方案,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5.00%,远高于对照组的77.50%,两组患者在护理总有效率中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护理方案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曹媛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强化护理干预对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降低作用

    目的:观察强化护理干预在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至2017年收治的70例ICU气管插管患者分作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强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因素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非计划性拔管率中差异显著(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在ICU气管插管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值得推广.

    作者:王永秀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308nm准分子光治疗斑块状银屑病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308nm准分子光对斑块状银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本院皮肤科室收治的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中选择72例作为研究对象,乱数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24例,A组患者进行2倍MED剂量照射,B组患者进行3倍MED剂量照射,C组患者进行4倍MED剂量照射,对比三组患者照射4周和8周后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对比PASI和DLQI评分,组内对比均有显著差异,治疗效果显著,组间结果仅4倍MED照射的C组和3倍MED照射的B组在PASI评分对比时不具有显著差异,其余分组组间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的照射强度对斑块状银屑病的治疗效果更好,治疗见效后,考虑效果显著性降低可更换中等剂量进行治疗.

    作者:燕旭云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强刺廉泉穴为主联合吞咽神经刺激仪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 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强刺廉泉穴联合吞咽神经刺激仪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7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常规治疗组(47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及常规针灸治疗为主.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予强刺廉泉穴联合吞咽神经刺激仪治疗.应用吞咽困难评定标准量表及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对两组病例进行吞咽功能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经吞咽困难评定标准评分及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经吞咽困难评定标准评分,同组治疗后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经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评分,同组治疗后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疗效评定(有效率92.0%)优于常规治疗组疗效评定(有效率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刺廉泉穴联合吞咽神经治疗仪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作者:徐守权;赖瑜梅;包仲明;温春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对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运用在老年重症肺炎(SP)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本院SP并VAP患者62例,依照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参照组、试验组,各31例,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后者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与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总疗效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临床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对SP并VAP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促进康复,值得采纳.

    作者:解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紫杉醇新剂型与抗肿瘤的研究

    紫杉醇可促使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终止及使肿瘤细胞凋亡,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化疗药物,然而其有水溶性差和毒性严重的缺点.紫杉醇新剂型能够有效改善药物的溶解性,减轻毒副作用,打破这些应用限制.本文综合叙述了紫杉醇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新剂型研究进展.

    作者:林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路径研究——以山西医科大学的调查为例

    在新时代道路上,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培养过程中,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更要加强对实践的重视.因此,通过对路径的设计与实施,以及对学生进行的调查,我们终抓住实践这一主线,从:体验式教学法、健康人文月、见习实习这三条路径出发,完善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路径.

    作者:朱冬冬;郭宇琛;张一笑;彭俊仙;郭攀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阴道试产的风险研究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进行阴道试产存在的风险.方法:将于本院治疗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110例纳入研究,设为观察组,再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初产阴道分娩的经孕妇110例,设为对照组.将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妊娠结局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孕妇与对照组孕妇组间数据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来说,进行阴道试产的风险较大,若孕妇符合阴道分娩指征可选择阴道分娩,具有较高成功率,对孕妇及围产儿影响较小.

    作者:周定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转折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至2017年收治的60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分作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中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陈章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Tk1变化在预测恶性肿瘤方面的应用

    目的:探讨Tk1变化在预测恶性肿瘤方面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市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所监测的302例癌症患者以及621例健康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癌症患者和正常人群、不同癌症患者以及给药后癌症患者血清中TK1含量变化,分析TK1含量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患者体内TK1含量较正常人群高,其中恶性肿瘤组患者体内TK1含量高,其次为癌变前期组、良性肿瘤组.为患者注射紫杉醇后,TK1含量明显降低.结论:TK1含量高低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预测恶性肿瘤,但不能完全依据血清中TK1含量来鉴别癌症的存在.

    作者:雷顺俊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甲减患者妊娠期甲状腺激素治疗剂量的变化规律和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甲减患者妊娠期甲状腺激素治疗剂量的变化规律和临床疗效.方法:从2016年4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甲减合并妊娠期患者中随机选取66例,观察66例患者治疗前后的TF4和TFH指标的变化以及治疗剂量变化情况.结果:随着患者治疗时间的变化,甲状腺激素的使用剂量也在逐渐增加,TF4和TFH指标治疗后情况优于治疗前TF4和TFH指标情况,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甲减合并妊娠期患者使用甲状腺激素合理治疗,对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控制有很大的帮助,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郝楠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PFNA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观察分析PFNA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髋关节置换手术THA在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老年粗隆间骨折的有效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骨质疏松的患者,按照对比分析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个组别,分别选择不同手术方式的两组,每组50例,其中采用PFNA方式的50例为一组,采用HA方式的50例为二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髋关节评估标准.结果:一组术后的功能评分水平、治愈优良标准明显高于二组的情况,其差异具有有效的统计学标准意义,P<0.05.结论:PFNA手术治疗方法较为简单、耗时短,出血量少,根据Harris评分标准,术后髋关节整体功能有效恢复效果明显,是可以有效改善老年骨折临床治疗效果的方法.

    作者:沈洋;牛东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高血压患者应用尿蛋白临床检验的效果研究

    目的:对高血压患者应用尿蛋白临床检验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2017年1月--2017年9月内,在我院收诊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作为本研究的对象且设为实验组,另外,选择同时期参与本院体检的80名健康者且设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接受晨尿检查,对两组对象的MA、β2-mG、Cr以及IgG水平进行对比,以此评价尿蛋白在高血压患者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MA、β2-mG、Cr以及IgG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临床检验中,尿蛋白是一项敏感指标,可辅助疾病诊断,作用巨大,值得借鉴.

    作者:段彦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精细化分娩镇痛方案的研究

    产妇分娩期由于子宫收缩、子宫下段和宫颈管扩张以及盆底和会阴受压等因素产生强烈疼痛 ,给产妇和胎儿造成一定影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分娩期镇痛是每家医院必须解决的现状 ,本研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研究出了一套分娩镇痛的方案 ,经过2年多的实践应用 ,不断的改进完善 ,能为产妇的提供安全有效的分娩期镇痛.

    作者:陈耀雄;区少心;欧键莹;林凤仪;高兰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DSA引导下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9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腔内射频消融手术治疗,观察组则予以DSA引导下泡沫硬化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曲张静脉消失的时间、患者自觉症状消失的时间、症状积分、下肢血流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和治疗并发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SA引导下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确切用.

    作者:崔潇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早期渐进性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渐进性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渐进性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转入普通病房时功能独立性评分情况、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总时间及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转入普通病房时功能独立评分(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进行早期渐进性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尽早脱机,缩短住院时间,并减少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小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手足口病早期患儿应用Ig、hs-CRP检测的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检测运用在手足口早期患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早期手足口患儿89例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的健康小儿91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的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hs-CRP水平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IgM水平高,且IgA和IgG水平均较低,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早期手足口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检测有助于准确判断患儿病情.

    作者:董杰明;刘仲洋;潘顺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感染性肺实变及癌性肺实变磁共振DWI扫描与CT 强化扫描对比性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感染性肺实变及癌性肺实变磁共振DWI扫描与CT强化扫描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并通过胸部CT扫描发现为肺实变的患者共70例,以病理结果和保守治疗治愈为标准,感染性肺实变患者有20例,癌性肺实变患者有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胸部增强CT及胸部MRI-DWI检查并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感染性肺实变及癌性肺实变在增强CT、MRI中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的准确率.结果:CT强化诊断感染性肺实变15例,诊断准确率为75.0%(15/20),诊断癌性肺实变39例,诊断准确率78.0%(39/50).MR核磁诊断感染性肺实变17例,诊断准确率为85.0%(17/20),诊断癌性肺实变45例,诊断准确率90.0%(45/50).结论:MR及MR-DWI可以更为清晰、准确的诊断感染性肺实变及癌性肺实变,值得临床考虑及推广应用.

    作者:孙常防;刘海燕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ICU感染性休克病死危险因素及相应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ICU感染性休克病死危险因素,并研究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ICU收治的4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24例存活者纳入对照组,24例死亡者纳入观察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死亡危险因素、制定治疗方法.结果:平均动脉压、APACHEⅡ评分、年龄、白蛋白、MODS、SIRS、血液感染,在单因素分析中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白蛋白、MODS数量、SIRS数量、APACHEⅡ评分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病死危险因素,合理调控炎症反应,积极展开综合性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作者:吉律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非肺结核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提高肺结核预防知识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非肺结核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提高肺结核预防知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部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接诊的107例非肺结核体检者,实施肺结核预防知识健康教育,采取问卷调查方式统计干预前后体检者肺结核预防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干预后非结核病研究者肺结核传播途径、临床症状、政策及防治方法、结核病疗程及就诊机构各项肺结核预防知识的知晓率(44.86%、67.29%、72.90%、68.22%、71.96%)均明显高于干预前(26.17%、42.06%、39.25%、31.78%、37.38%)(P<0.05).结论:对非肺结核人群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肺结核预防知识普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宋海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关节镜手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关节镜手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份收治髋关节疾病60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通过关节镜方式进行手术,对照组应用常规方式进行手术处理.结果:对照组的平均评分为80.23±10.23;观察组的平均评分为96.12±5.13;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要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髋关节疾病治疗中应用关节镜手术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苑树岩;付庆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患者与血浆Hcy、Hs-CRP水平相关研究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患者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伴有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急性脑梗死无HT1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Hcy、Hs-CRP水平及其他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并对观察组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进行Hcy、Hs-CRP水平比较.结果:观察组Hcy、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与Hcy、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伴HT患者Hcy、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伴HT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Hcy、Hs-CRP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宋永涛;段修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近视性屈光不正与眼底病变

    近视性屈光不正的发病率越来预告,而且患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趋向低龄化,近视性屈光不正带来的其他的眼底病变很难得到控制和治疗,我们必须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且对其做出合理的判断.本文就近视性屈光不正与眼底病变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近视性屈光不正在我国的发病现状;其次阐述了探讨近视性屈光不正与眼底病变关系的方法;后阐述了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注意事项.

    作者:刘启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出生缺陷的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出生缺陷的干预效果.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女性,时间在2016年1月直至2016年12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00例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女性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未进行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观察组(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比其两组异常妊娠发生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孕期健康知识评分.结果:观察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女性异常妊娠发生率4.00%、出生缺陷发生率2.00%,相比对照组较低(P<0.05).观察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女性健康知识评分(86.97±1.05)分,与对照组健康知识评分相比较高,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出生缺陷具有预防作用,与此同时还能提高孕妇对孕期健康知识的了解,值得研究.

    作者:贾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亲水性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种植体在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亲水性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种植体在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无法保留上颌磨牙、要求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00例作研究对象,并按治疗方案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n=50)应用亲水性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种植体进行常规种植,研究组(n=)应用亲水性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种植体即刻种植,就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种植体稳定性以及种植成骨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研究组患者的种植成骨率是98.00%,与对照组患者种植成骨率86.00%相比较高(P<0.05);②研究组患者的种植体稳定系数在种植即刻稍低于对照组,术后12周则稍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研究组骨吸收高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亲水性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种植体在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提升患者成骨率,值得借鉴.

    作者:刘纪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

    基于国内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成果,综述了主观幸福感测量工具及其结构、维度,系统阐述了国内外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目前主观幸福感测定存在的问题和展望,为今后具体研究高职院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罗赛美;王绍孝;杨艳;赵佳;杨迪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90例参与本次实验研究,将9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取乳腺区段切除手术,对照组患者采取乳腺微创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乳腺良性肿块患者采取乳腺区段切除手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证手术切口愈合速度,保留乳房外形,降低患者对治疗的心理压力,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奎乐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两种子宫瘢痕妊娠手术方式的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的比较

    目的:研究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行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手术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方法:纳入2015年4月-2018年8月期间80例CSP病人,按随机排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研究组各40例,观察组40例CSP病人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清宫术,研究组40例CSP病人行阴式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后子宫修补.对比两组病人治疗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经过手术治疗后总有率为82.50%显著低于研究组97.50%,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两组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低于研究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CSP行研究组手术方式,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佛新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应用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应用标准剂量的化疗方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M蛋白、骨髓浆细胞数、血红蛋白与Kamofs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也有着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能够大大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值得推广.

    作者:颜宗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乙肝小三阳与HBV~DNA的关系分析

    目的:分析乙肝小三阳患者(即HBsAg阳性、HBeAb阳性、HBcAb阳性)与HBV~DNA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所接收的300例乙肝小三阳患者和50例健康者的血清进行研究,对其血清进行乙肝五项和HBV~DNA的检测.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检测乙肝五项,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检测HBV~DNA,分析比较乙肝小三阳患者(HBsAg阳性、HBeAb阳性、HBcAb阳性)与HBV~DNA的关系.结果:乙肝小三阳患者(HBsAg阳性、HBeAb阳性、HBcAb阳性)的检出率是77.1%,HBV~DNA的检出率是62.6%,其中两组数据进行比较(x2=11.1511,P=0.0008),即其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BeAg呈阴性情况,可能也有病毒复制的情况,HBV~DNA和HBsAg阳性、HBeAb阳性、HBcAb阳性之间有着较好的相关性,对乙肝小三阳患者来讲其可以有效的指导乙肝疾病的诊断、诊断及临床疗效,也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和预后情况的判断.

    作者:阳仕荣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老年科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单中心研究

    目的:确定与老年患者营养不良有关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沈阳军区总医院老年医学中心自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患者.采用MNA-SF量表评估营养不良.应用PARP进行危险因素评估.结果: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2%.与营养不良有关的患者特征包括非大学学位及独居老人.口腔健康差及食物不安全影响饮食.结论:这项观察性研究的结果确定了与老年人营养不良相关的多种可改变的因素.

    作者:薛鹃;谢炜炜;唐春玲;梁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外固定架结合VSD技术治疗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体会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结合VSD技术治疗对GustiloⅢ 型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GustiloⅢ 型开放性骨折患者33例,采用外固定架与VSD联合进行治疗.结果:全部3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1.5±2.1)个月.其中发生骨髓炎1例,伤口浅表感染3例,延迟愈合9例;切口愈合时间(2-12)周,平均(5.4±3.2)周.其中7例术后3个月骨折延迟愈合.结论:采取外固定支架联合VSD治疗GustiloⅢ 型骨折疗效较好,二者实现优势互补,患者卧床限制减少,避免换药痛苦,减轻医生负担,可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王召华;周丕育;黄江;杨绍浦;李尚权;苏期波;赵亮;马元俊;黄振华;张林虎;张钦超;张青松;王金波;卢军;张勇;梁建军;刘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检验特点研究

    目的:分析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检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老年患者58例,记为A组,非老年患者46例,记为B组.对比不同组别血生化指标与肾功能指标、抗体检测结果.结果:不同组别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差异不显著(P>0.05),A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容量(MCH)、平均红细胞容积(MCV)显著高于B组(P<0.05),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Urea)、胱抑素C(Cys-c)显著高于B组(P<0.05);不同组别抗核抗体阳性率、抗可溶性抗原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血生化指标、肾功能及抗体检测均呈现明显异常,且存在发生自身免疫性胃炎的风险,在临床处理中要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顾树江;张春铭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对比研究高血压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的诊断价值

    目的: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诊断的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2017年06月—2018年06月期间我院所收治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左室肥厚、左房增大、左室扩大、主动脉弹性减退及主动脉扩张等方面的检出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心电图检查,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的价值优于心电图诊断价值,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叶晶晶;周丽;张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 骨折的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高龄骨质疏松,骨折不稳定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患者.一组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二组实施内部固定手术,对比两组患者实际的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水平,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等问题.结果:一组手术整体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病比例明显低于二组,差异符合实际统计学标准意义,P<0.05.一组术后的出血量较多,高于二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标准意义,P>0.05.一组术后的综合评价值为28例,明显低于内部固定手术的评价值45例,差异符合统计标准意义,P<0.05.结论:内部固定手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相比较,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问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治疗推广价值更好.

    作者:沈洋;牛东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卵巢癌患者术后实施循环减压弹力袜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双下肢 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术后实施循环减压弹力袜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2016年1月—2018年1月的100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A组50例,对照组B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环减压弹力袜联合低分子肝素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试验对照组患者DVT发生率,血栓标志物D-D和vWF水平的变化.结果:试验组第15d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00%<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试验对照组患者在第4d和7d后DVT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D-D水平(4.22±0.23)高于对照组D-D水平(1.52±0.03),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vWF水平(150.52±3.01)高于B组vWF水平(100.52±3.67),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87.32±2.03),A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4.22±3.23)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86.52±2.67),A组护理质量评分(93.52±3.01)明显升高,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循环减压弹力袜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卵巢癌的患者,可降低DVT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彦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研究

    目的:对消化道早癌病患施行消化内镜技术,考察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56例早期消化道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两个组别,28例患者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28例患者采用消化内镜技术手术,治疗后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治疗组病人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等均出现大幅降低趋势,组间结果比较差别具有差异性(P<0.05);治疗组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消化内镜技术具有确定的临床疗效,与传统手术相比其术后并发症较少、愈后较好,恢复较快,作为临床值得推荐方法之一,进一步提高手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钰辉;张治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分娩后产妇母乳喂养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对分娩后产妇喂养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本院200例来院产检的孕晚期产妇实施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预期产后喂养方式以及人口学特征,并跟踪随访,直至孕妇分娩结束,在孕妇住院第2天,对实际母乳喂养行为以及分娩后基本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初产妇影响分娩后母乳喂养行为的因素包括下奶时间、孕晚期母乳喂养意向以及婴儿是否在监护室待过;而经产妇仅与婴儿是否在监护室待过有关,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初产妇分娩后母乳喂养行为与下奶时间、孕晚期母乳喂养意向、年龄、婴儿是否在监护室待过等因素有关,而经产妇则与下奶时间以及婴儿是否在监护室待过有关;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初产妇孕期母乳喂养宣传的重视,分娩结束后,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方式,并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养方式,以此促进分娩后早期母乳喂养率的提高.

    作者:王翠云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基因诊断技术及其应用

    人类疾病都与基因有关,其中某些疾病对个人、家庭、社会都造成了负面影响,甚至严重地影响到了患者本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给家庭带来精神和经济负担.基因技术可以使人们针对这些疾病做好预防工作,或在疾病早期进行有效控制,还可以协助解决器官组织移植等医学难题,从而推进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本文主要介绍了基因诊断技术概念及种类,以及该项技术的一些临床应用,展现了基因诊断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

    作者:卢俐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人用狂犬病疫苗免疫后抗体检测分析

    目的:分析人用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情况,研究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检测效果.方法:对疾控中心2015年4月~2018年4月接诊的110例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免疫后抗体检测分析.结果:110例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患者有男性60例,阳性抗体59例,阳性率98.3%,有女性50例,阳性抗体49例,阳性率98%;年龄小于10岁的患者阳性率100.0%,超过60岁的患者阳性率95.0%.抗体检测结果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超过60岁阳性率低于10岁内患者(P<0.05),接种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人用狂犬病疫苗免疫后抗体检测情况整体较好,男女性别之间疫苗效果并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年龄越低疫苗抗体效果越好(P<0.05).

    作者:明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及体会

    目的:关注冠心病患者的认知教育问题,系统地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方法:针对5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护理程序,采取集体教育、小组教育、单人教育的形式,通过语言教育、书面教育、实物教育、电话教育和随访等方式,合理使用多种时机,实施健康教育.结果: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注重对患者的随时评估,及时了解健康教育效果,给予强化和调整,使健康教育活动在不断的监控中逐步完善,达到了预期目标.结论:健康教育,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沟通的技巧,增强了病人的信任,使病人和家属获得的疾病知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娄旺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探讨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目的:探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时,应用椎弓根固定脊柱融合手术的护理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引入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手术,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的差异不大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有影响,并且通过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此外,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研究组明显大于参考组,且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复位丢失率,研究组明显小于参考组,且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探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时,应用椎弓根固定脊柱融合手术,其治疗效果更好,极具推广价值.

    作者:江代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全切与近全切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全切与近全切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甲状腺全切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甲状腺近全切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甲状腺癌的治疗过程当中,通过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分析,表明二者的治疗效果均比较理想,但甲状腺近全切术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身体机能的恢复,在临床上应当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童红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可调式防拔管保护衣在减少婴幼儿鼻胃管非计划拔管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研制一种可调式防拔管保护衣,用于婴幼儿留置鼻胃管操作及保留期间的制动,在必要看护条件下,减少婴幼儿留置鼻胃管的非计划拔管现象.方法:根据婴幼儿发育特点,自主设计并制作有限度调节的防拔管保护衣,婴幼儿留置鼻胃管期间,穿着保护衣,使患儿肢体约束在较小角度内活动,避免患儿自行拔管,减少看护成本.结果:临床使用190例次显示,可调式防拔管保护衣使用方便,既可用于留置期间保护鼻胃管,又可应用于留置鼻胃管的护理操作.结论:在婴幼儿留置鼻胃管期间,配合使用可调式防拔管保护衣可有效降低婴幼儿鼻胃管非计划拔管率,减轻患儿不适感,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家长满意度.

    作者:罗元元;刘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流程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目的: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医院感染问题的控制力度,提高质量管理的同时,降低医院的感染率,本文对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流程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进行了相关探究.方法:以医院消毒相关规定为主要依据,对加强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流程质量管理的力度进行分析,通过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以及相关监管制度的完善,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流程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结果:通过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流程的标准化程度,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流程的进一步标准化能够更好的保证相关机械的消毒程度达到医学标准,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对于医院防感染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会宁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重度宫腔粘连术患者应用不同剂量雌激素对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对重度宫腔粘连术患者应用不同剂量雌激素的实际效果.方法:在本院中选取2017年1月02日到2018年5月20日期间治疗的重度宫腔粘连术患者,一共100例,根据计算机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采用较少剂量的雌激素进行治疗;针对观察组,采用较多剂量的雌激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子宫恢复情况、月经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有效比例数据.结果:观察组子宫恢复情况和治疗有效比例数据比对照组较大,数据突出,有明显优势.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参考价值(P<0.05).结论:重度宫腔粘连术患者使用较多剂量的雌激素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术后粘连状况,不会对患者的肝功能等造成不利影响,效果甚佳,值得推广.

    作者:赵荣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的检验价值

    目的:探究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红细胞的作用及价值.方法:自我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进行检测的30例贫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段内进行血液检测的3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血液检测中红细胞各县参数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HB、MCH、MCV检查参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RDW检查参数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贫血的鉴别和诊断中,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的方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临床研究发现,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与健康人员之间具有较大差别,因此,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可以作为贫血鉴别的依据.

    作者:李清凌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讨论和研究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运行的长期疗效以及对预后工作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到2017年5月在本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9名胆管癌病人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门诊和电话通话的方法对其进行随访,对病人的生存状况进行观察和研究,同时调查病人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情况.本次随访的截止日期一直到2018年的7月.观察指标为:1.病人长期的疗效.2.预后因素分析指标:病人的性别和年龄,病人在手术之前CAI9-9和病人的肿瘤直径,病人的肿瘤根治程度以及血管切除重建、改良T分期、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3.对病人的独立预后等因素进行区分层次的针对性分析.结果:1.在所有的病人当中,有4名病人在围手术期死亡,有112名病人进行了随访活动,随访的周期短为1个月,长为98个月,随访时间的中位数是19个月.在进行随访的过程当中,有75名病人去世.所有病人生存时间的中位数是23个月,在第一年、第三年和第五年的生存概率分别是71.1%、31.4%、14.6%.2.单因素分析的结果为:肿瘤根治程度、改良T分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分化的程度能够对手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预后效果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这两者生存率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当前并没有比较理想和可靠的长期疗效.对胆管癌病人手术之后预后产生的不良印象的因素有很多.

    作者:梁济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浅谈优质护理在神经外科的影响

    为了探究在神经外科中优质护理的影响.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166例神经外科患者,将其随机平分为研究组(83例)与参照组(83例).对研究组与参照组分别给予优质护理与普通护理.经过一段时间后,调查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显示:研究组家属和患者的总满意度(96.4%)明显高于参照组家属和患者的总满意度(80.7%),且P<0.05,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优质护理在神经外科的影响较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柳青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在单纯性阑尾炎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4例单纯性阑尾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22,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与参照组(n=22,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参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更快更短,治疗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4.55%显著低于参照组20.45%,组间比较P<0.05.结论:为单纯性阑尾炎患者采取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且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在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预防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在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66例乙型肝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孕妇分娩婴儿出生后注射乙肝疫苗;观察组孕妇28周给予宫内阻断,婴儿出生后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对比分析两组婴儿的乙型肝炎传播效果.结果:观察组婴儿出生时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HBV-DNA(乙肝病毒)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儿出生3月、6月、12月的HBsAg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孕妇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方式,降低了婴儿的出生时、出生后的HBsAg阳性率,具有良好的阻断效果.

    作者:蔡利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唐氏筛查血清标记物检测对胎儿其他异常筛查的探讨

    妊娠妇女随着孕周的增长,胎儿或胎盘能合成一些特殊的蛋白物质(血清标记物)进入妊娠妇女外周血,其浓度也会随孕周呈现出不同的增高与降低趋势,而先天异常的胎儿因其本身或胎盘发育、代谢具有特征性异常改变,导致某些胎儿蛋白或胎盘蛋白的浓度发生异常改变,由于母血与胎儿血有一定的相通性,就有可能使母亲血液中相应的这些蛋白发生浓度改变,因此利用妊娠妇女外周血清标记物可以对胎儿染色体异常进行产前筛查.经观察与随访,这些血清标记物的异常除了与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开放性神经管缺陷有关以外,同时还与一些其他的胎儿异常有关.

    作者:陈雪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浅析转化医学与医学实践

    随着近些年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转化医学衍生而来,基础医学研究成果转变成实际医疗.当前,人们对于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有了深度认知,比如生活方式、遗传、心理、生活环境等,对此,人们开始构建健康促进体系,目的在于提高整体健康水平.转化医学是近些年热议的话题,可使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预防医学更好的连接.

    作者:李滋涵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对小儿外科急腹症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小儿急腹症患儿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为此类疾病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8月~2017年9月我院78例急腹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患儿,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利用手术治疗辅助护理干预,对两组治疗效果分析比较.结果:通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手术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应用在小儿急腹症患儿中使患儿不良症状得到了充分改善,有利于患儿生活质量的提升.

    作者:宋兆生;姜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体检科临床护理教学中PBL模式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体检科临床护理教学中PBL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3月在我院体检科实习的48名护理大专生,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的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对带教老师和带教质量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检科临床护理教学中采用PBL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同时提升了临床教学质量,提高了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谢志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常规体检中利用高频超声筛查甲状腺结节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析规体检中利用高频超声筛查甲状腺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双盲法随机选用在本院接受甲状腺结节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全部的研究对象实施高频超声实施筛查.分析全部研究对象的检查结果.结果: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0.00%,恶性结节误诊率为12.50%.结论:常规体检中利用高频超声筛查甲状腺结节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其效果理想,操作步骤简单,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普及.

    作者:钱小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腹股沟疝腹腔镜修补术与李金斯坦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经腹腹膜前间隙(TAPP)与李金斯坦(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我科2017年1月份-2017年12月份收治的腹股沟疝气的患者80例分成两组,实验组40例,行TAPP;对照组40例,行李金斯坦无张力疝修补术,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结局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疼痛程度,血清肿,血肿,切口感染等)差异.结果:TAPP相对于Lichtenstein组,手术操作时间延长,但住院时间缩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尿潴留、血肿、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但血清肿发生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疼痛程度: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的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PP手术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涛;黎绪炽;文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基层部队医院检验装备培训的方法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基层部队医院验装备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使用层级教学,理论与操作共同考核的方法,提高综合训练能力.结果:培训后所有人员均参加考核,理论成绩合格率95%.操作成绩合格率97%.结论:层级教学能够有效根据人员的知识水平进行调整,帮助其打好基础并能够快速提升,理论与操作共同考核,既加强了对理论的掌握,也提高了实践能力,对于提高基层部队医院检验装备的使用率和卫勤保障能力有积极作用.

    作者:杜佳顺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经颅多普勒监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监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组,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给予经颅多普勒进行监测,比较分析两组的监测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后平均血流速度及中、重度痉挛病例数较术前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查,可以有效监测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血流变化情况,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史慧敏;冯素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儿童黑热病10例

    目的:分析总结儿童黑热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案及转归情况,提高儿童黑热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0例儿童黑热病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减少、血浆球蛋白增高;患儿经骨髓穿刺找到杜利小体.均予以推荐剂量葡萄酸锑钠治疗,疗效及安全性好.结论:儿童黑热病无特异临床表现,对于反复发热伴肝脾大、全血少患儿,特别是来自疫区抗生素无效者,需高度警惕黑热病,予以骨髓穿刺涂片,查找杜士曼原虫无鞭毛体,有利于及时诊治,减少误诊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张静;王晓欢;郝国平;程艳丽;索涛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经导管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子宫瘢痕妊娠合并出血 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通过对常规组患者行常规的手术治疗,和对研究组患者行经导管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情况,探讨分析经导管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子宫瘢痕妊娠合并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亚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以回顾性方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方法:对患有2型糖尿病的227例患者按照DR程度,分成五组.期间,需医护人员采集相关资料,即糖尿病病程、合并高血压以及糖尿病肾病(DN)比例等资料,并对患者所进行的相关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患者DR病情加重,则表明其糖尿病病程越长,血红蛋白越少,患者的肌酐和尿素值也越高(P<0.01),而DR患者合并高血压与DN比例明显高于非DR患者.结论:患者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DN的增高以及血红蛋白减少与其DR具有密切联系.

    作者:展复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未足月胎膜早破采用期待疗法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期待疗法应用于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38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临床期待疗法,观察该疗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应用期待疗法后,38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胎龄平均延长(1.67±0.65)周;其中自然分娩患者30例,剖宫产患者8例;新生儿存活率为97.36%(存活37例,死亡1例),平均体重(3.36±0.85)kg、Apgar评分(9.1±0.7)分.结论: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采用期待疗法,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但治疗之前需要和患者充分地沟通,密切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有无异常,如有异常者要立即终止妊娠.

    作者:李轶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DynaCT在HCCTACE中精准治疗的应用

    目的:研究DynaCT技术在HCC经肝动脉插管插管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中提高手术精准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分为两组,A组(15例),TACE术中行DynaCT造影检查;B组(15例),TACE中不行DynaCT造影检查,术后3天行常规CT造影检查.结果用X2检验方法比较采用和不采用DynaCT技术辅助介入治疗疗效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进行的30例患者的原发性肝癌的TACE治疗过程,TACE术中于常规数字减影(DSA)基础上选择性的应用DynaCT增强扫描.记录每次介入治疗运行DynaCT增强扫描的次数.根据两种不同DynaCT扫描类型(增强扫描和非增强扫描),经图像后处理,由介入医师(两个或两个及以上)根据提示信息作出合理判断,指导肝癌TACE术的具体实施.结果:对两组(A组、B组)术后3天常规CT图像显示的碘油沉积情况进行对比,A组15例,25个病灶中完全碘油沉积病灶占92%(23/25);B组15例,23个病灶中完全碘油沉积病灶占65.2%(15/23).A组术后常规CT图像显示碘油完全沉积病灶比率明显大于B组(X2=6.15,P0.05).结论:DynaCT技术在TACE中加以应用可以弥补单一DSA成像的不足,全方位指导介入医师实施精确栓塞,终提高TACE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生存周期.

    作者:荆国庆;蒋珍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医学检验专业面临的生物安全问题探讨

    目的:分析探讨医学检验专业面临的生物安全问题.方法:本次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对医学检验专业面临的生物安全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结果:医学检验专业面临的问题包括:生物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工作区域布局缺乏科学性、实验室设施设备有待完善等;相关改进措施方案的实施,能够降低医学检验专业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工作的效率及质量.结论:医学检验专业面临的生物安全问题较多,有必要注重相应改进措施方案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作者:邹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妇科患者生殖道感染现状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妇科患者生殖道感染现状及护理对策.方法:从我院妇科收治的患者中抽选150例生殖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生殖道感染的传播途径,并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随机分组:对照组7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75例,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妇科患者生殖道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为个人卫生、不洁性生活、医源性感染.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患者生殖道感染的传播途径较多,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作者:许海琴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重症医学科夜间护理不良事件研究及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夜间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及对策.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重症医学科发生的60份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病例资料,展开回顾性调查,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重症医学科不护理不良事件中,药物类不良事件共39例,占65.0%,意外拔管类不良事件次之,共10例,占16.7%,还包含有标本采集以及饮食类不良事件,所占比例相对较低.结论:重症医学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做好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的分析,制定针对性的对策,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张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移动PBL教学在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移动PBL教学在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3月在郑州大学二附院心内科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2017级学员为研究对象,时间4个月.根据学号将学员随机分为mPBL组(采用mPBL教学)和LBL组(传统授课教学);采用客观的临床及理论考试成绩作为教学效果评估依据,比较两组学员经过mPBL和LBL培训后其临床综合能力提高情况;采用SPSS21.0分析评估数据.结果:两组学员经过培训后对比LBL组,mPBL组学员成绩提高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内科住陪学员,mPBL教学优于传统LBL教学模式,有助于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栗媛;张丽华;蒋友旭;牛少辉;潘壮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对深静脉透析不充分的护理分析及对策

    目的:通过各种护理干预来提高深静脉置管透析病人的透析疗效.方法:通过观察住院及门诊病人共50例患者各种干预方法提高透析疗效.结论:各种方法干预使患者血流量提高,透析效果好.

    作者:付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快速康复理念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为改善髋关节置换围手术之后患者疼痛与不适,特采用快速康复理念对患者进行术后调养.方法:采用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78例,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对照组的39例患者使用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使用传统的护理方式.手术后对两组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间、并发症、运动时长、不适感与疼痛感等进行评分.结果:采用传统护理方式的观察组平均卧床时间(4.2d±0.9d)要长于对照组平均卧床时间(1.9d±0.6d),P<0.05;对照组运动时长为(27.6h±0.6h),观察组运动时长为(49.3h±2.3h),两组差异较显著;观察组无患者有并发症发生,而对照组则有6例患者有并发症发生,差异显著,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不适感与疼痛感评分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减小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的运动时长.

    作者:白素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自制动力外固定架治疗指骨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自制动力外固定架治疗指骨粉碎性骨折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指骨粉碎性骨折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动力外固定架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采用X射线检查时可发现多数骨痂均已形成,进行局部叩击时并未出现异常活动.40例为优,31例为良,1例为差.结论:为指骨粉碎性骨折进行动力外固定架治疗有手术操作简单、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

    作者:周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盆腔复健医学在产后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盆腔复健医学手法针法对产妇产后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来我康复中心接收调理的108例产妇,根据报名先后顺序以单号及双号进行划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的54例产妇患者的治疗方式选择常规康复训练并辅助健康教育;观察组的54例产妇患者采取专业化的盆腔复健医学手法、针法康复治疗.主要评价指标为产妇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及性生活满意度.结果:在产后6个月探访各受试患者,观察组的产妇在肌力测定、性生活满意度、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的四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从结果来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复健医学疗法可提升产妇盆底神经、循环、肌肉功能,对盆底组织康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有效缓解盆腔器官脱垂、减少尿失禁并可提高性生活满意度.

    作者:白福光;刘柏麟;覃勇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对影响临床用中药饮片质量—疗效因素的探讨

    中药饮片属于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种质资源丰富,而且临床疗效独特,另外其毒副作用比较少,因此受到人们广泛认可和好评.中药饮片基于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可以中药处方为依据直接调配服用,还可以作为原料来制成中成药,而外部条件、内在质量均对其质量、疗效产生影响,因此需要予以重视.本文主要探讨影响临床用中药饮片质量—疗效因素,综述如下.

    作者:王永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OCT联合眼部B超对白内障术前眼底检查价值评估

    目的:对白内障患者采取OCT与眼部B超联合检查,评估其术前眼底检查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白内障患者,共158眼,所有患者均进行B超检查、OCT检查等术前检查,对比眼部B超、OCT及联合检查的眼底病变检出率.结果:OCT眼底病变检出29眼,检出率18.35%;眼部B超病变检出22眼,检出率13.92%;两者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OCT+眼部B超眼底病变检出44眼,检出率27.85%;明显高于OCT及眼部B超单独检查,差异明显(P<0.05).结论:OCT联合眼部B超进行术前眼底检查能够对眼底病变作出准确诊断,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并为术后视力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米东明;李晓琴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影响肾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因素及对策探讨

    在肾脏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流程复杂、环节较多,对护理人员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说,临床护理质量和带教教师使用的教学模式以及本身的素质水平有着一定的关系.本文首先针对影响肾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因素进行分析,在这个基础上就相应的对策展开论述.

    作者:康红燕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个性化健康教育在小儿腹泻防治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个性化健康教育在小儿腹泻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所接收的92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对两组患儿治疗后腹泻状况、家长对腹泻防治知识的了解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掌握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数据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泻患儿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小儿腹泻具有显著治疗效果,且对腹泻的预防以及患儿家属认知度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使患儿复发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建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分析支撑喉镜与纤维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疗效差异

    目的:观察分析支撑喉镜与纤维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声带息肉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对照组患者均行纤维喉镜下手术治疗,研究组则行支撑喉镜下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嗓音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声带息肉患者行支撑喉镜手术治疗,较之纤维喉镜手术治疗,能缩短患者嗓音恢复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秦昌达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品管圈活动对治疗室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影响探究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对治疗室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住院时间在2017年3月~2017年9月期间的符合实验研究标准的400名患者与我院治疗室5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自2017年4月份开始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明确活动目标,研究品管圈活动前与活动后治疗室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患者院内感染、护士卫生护理知识掌握等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卫生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活动前,与活动前期相比,患者在院内感染由20.0%下降到8.5%,实验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治疗室护士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护理干预治疗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上进行深入的推广.

    作者:方芸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299例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精神伤残鉴定的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人员精神障碍的特点及伤残评定结果.方法:选取299例道路交通事故所致颅脑损伤后精神伤残评定案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资料调查表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人员以男性、来自农村者多见,受教育程度以小学及初中为主,受伤人员记忆力减退、智力减退和情感障碍的发生率高,伤残等级多为轻度伤残.结论: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后的精神伤残评定应把握恰当的鉴定时机,并根据受伤人员的伤情进行综合评定.

    作者:王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内分泌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防范对策

    目的:通过提高内分泌科护理人员对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的认识,加强对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分析内分泌科住院患者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与专业知识等,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质量监控制度.结果:内分泌科护理安全防范对策,不仅排除了安全隐患,还提高了护理质量.使内分泌科护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保证了护理安全.结论:通过对内分泌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和提高内分泌科护理安全性的方法,为患者提供了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增强患者对医生、护士的信任感.

    作者:秦桂花;郎晓蕾;再克亚·克依木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80例成人呼吸系统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成人呼吸系统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选取80例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成人呼吸系统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患者的主要症状均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干咳突出,其中伴有低至中度发热患者16例,伴有咽痛患者37例,伴有胸闷胸痛患者22例,肺部出现湿啰音患者21例;初期被诊断为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以及肺炎等的患者,给其给予相应的抗炎治疗后效果一般,但是在对患者进行MP-IgM滴度≥1:160并且被确诊为MP感染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口服或静脉滴注,患者均被治愈,治愈率达到了100%.结论:由MP导致的呼吸系统方面的感染,其病症比较隐匿,容易被延迟诊断,应提高各医疗人员对此种疾病的认识以及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并给予患者规范化的治疗.

    作者:王益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的分析观察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应用临床检验的效果及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于我院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的患儿4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细菌培养检验与血清抗体检验的阳性检出情况,并分析不同年龄阶段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检出情况.结果:血清肺部支原体抗体呈阳性的患儿41例、细菌培养阳性的患儿24例,血清肺部支原体抗体阳性检出率(83.67%)显著高于细菌培养阳性比例(16.33%),组间差异性较高(P<0.05).不同年龄段患儿血清肺部支原体抗体阳性检验情况予以分析,4至8岁患儿阳性检出率较高,阳性检出15例,占比93.75%.结论:采用血清检验能够迅速了解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其阳性检出率较高,且检验方式简单方便,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池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微波消融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良性甲状腺结节治疗中 对机体创伤影响的相关观察

    目的:探究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微波消融术及传统开放手术对其机体创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患者74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为37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模式,实验组实施微波消融手术,对比2组患者免疫系统相关指标.结果:手术前2组患者白介素6、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所提升,但实验组白介素6、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均低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微波消融手术在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方面更具优势,该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机体创伤造成的影响较低,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鲁瑞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微信延续性教育对食道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在食道癌术后患者中应用微信延续性教育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通过随机法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食道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微信延续性教育,比较且观察参照组和实验组食道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度.结果:实验组食道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90.21±4.54)、健康知识掌握度(83.54±5.23)、护理满意度100%对比参照组相关数据指标,P<0.05,统计学显示组间参比意义.结论:将微信延续性教育应用于食道癌术后患者中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杨玉立;陆红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护士在心脏康复中的作用

    综述有关心脏康复及康复护士的相关文献,简述心脏康复发展历程,及护士在康复中扮演的角色,列举护士在临床中的具体工作,从具体工作中,重点分析与探讨护士在心脏康复中起到的作用,为心脏康复的开展提供建议与依据.

    作者:姚海英;张永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眩晕症患者跌倒发作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眩晕症患者跌倒发作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68例眩晕症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4),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予以干预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情绪发生率.结果:采取干预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取干预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应对患者的眩晕症患者的跌倒发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

    作者:吴琳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全面化干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 消极情绪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实施全面化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104例,根据入院顺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病例数均为52例,观察组实施全面化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化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消极情绪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组间患者护理前后消极情绪比较,观察组较比对照组更具优越性,数据经统计学检验后P<0.05;经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经计算后分别为5.77%和19.23%,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面化干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消极情绪的改善效果显著,且可有效预防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倪婉青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不同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的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种疫苗接种后的反应特点,有效降低AEFI的发生率.方法:通过中国免疫信息管理系统和山东省免疫规划综合信息平台分别收集青州市2015—2017年报告的AEFI个案信息和疫苗接种剂次数,对得到的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一般反应中,单纯发热369例(71.10%,4.61/万剂),局部红肿77例(14.84%,0.96/万剂),局部红肿伴硬结45例(8.67%,0.56/万剂),发热伴红肿硬结23例(4.43%,0.29/万剂),主要是由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中,过敏性皮疹4例(0.77%,0.05/万剂),过敏性紫癜1例(0.2%,0.01/万剂).所涉及的20种疫苗中,AEFI发生概率高的是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高(32.95%),报告发生率居首位的是无细胞百白破-IPV/Hib五联疫苗(58.48/万剂),所有的AEFI病例均已痊愈.结论:疫苗接种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不同疫苗接种后接种反应以发热和局部红肿硬结为主.只有了解了不同疫苗接种后接种反应的特点,才能更好地降低AEFI的发生率.

    作者:石向阳;钟雁;袁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浅析影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若干因素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建设,我国临床医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临床医学检验开始向着智能化、多元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从宏观角度上来看,我国临床医学检验必定离不开专业素质高的检验人员,很多时候外界因素会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带来很大影响,本文将会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带来一定帮助.

    作者:宋帅;杨广民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1例两种泛耐药菌导致的肺炎的治疗分析

    目的:介绍院内感染泛耐药菌的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利用国内外文献分析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治疗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结果:在实际工作中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结论:利用时间差攻击疗法合理联用抗菌药物治疗鲍氏不动杆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导致的肺部感染有效.

    作者:张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对合理应用中成药的方法与技巧探讨

    目的:探讨合理应用中成药的方法与技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依照常规方法给药,观察组开展处方点评活动.结果:观察组不合理用药率为2%、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治疗满意度98%.对照组中成药给药过程中,剂量错误者占比2%、药物不对症者占比4%、配伍不合理占比2%、重复给药占比6%、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治疗满意度74%.结论:开展处方点评活动,有助于降低中成药不合理用药率,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作者:田欣怡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缺铁性贫血与慢性病贫血的鉴别方式探讨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IDA)和慢性病贫血(ACD)的鉴别方式.方法:选取经骨髓象确诊的45例IDA患者与40例ACD患者进行抽血,检测其血清的孔吸光度(A450nm)值,并使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值进行分析,然后与同时期的40名健康的体检者的数据分成三组进行对照.结果:IDA组的血清Hepc浓度要明显低于ACD和健康体检者小组,而ACD的血清Hepc要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小组.结论:分析患者血清Hepc浓度高低是鉴别IDA和ACD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明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不同年龄慢性便秘患者病因分析

    目的:总结不同年龄段慢性便秘患者的具体病因情况,为慢性便秘患者治疗、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消化科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的245例慢性便秘患者,综合年龄划分情况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3组.对比3组不同年龄段慢性便秘患者日常饮食习惯、运动情况、排便习惯、工作/生活压力、用药情况、器质性病因分布情况以及SAS、SDS评分情况.结果:3组患者日常饮食不规律、工作/生活压力大、滥用泻剂、器质性病因差异明显且老年组患者SDS、SAS评分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慢性便秘是多方面因素导致,其中青年以不良饮食习惯为主,中老年患者以胃肠道疾病、药源性因素为主.

    作者:王金民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探讨左西孟旦的药理学特性及其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目的:探究左西孟旦在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分析其药理学特性.方法:选择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所收治61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行多巴酚丁胺治疗样本组(n=30)与行左西孟旦治疗实验组(n=3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干预后,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改善效果优于样本组,P<0.05.结论:左西孟旦在临床应用中可增加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活力,疗效显著.

    作者:王焕青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上颌前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上颌前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效果,总结方法并评估其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8例患者(共20颗无法保留的上前牙),微创拔除后即刻植入20枚BEGO种植体.平均4个月后进行终修复,修复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8.1±3.0)个月,观察并统计修复效果.结果:在随访期间20枚种植体都获得良好的骨结合,存留率为100%;20枚种植修复体周边共计36个牙龈乳头,充盈指数为2~3度,其中26个为3度(72.2%),16枚种植修复体唇侧龈缘处和相邻天然牙位置协调性优良,4枚有轻度差异;17枚种植修复体与相邻天然牙牙龈色泽质地协调性优良,3枚有轻微的差异.患者主观总满意率为95.0%.结论:在明确与严格把握适应症基础上,采用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治疗方案,能够获得较高的存活率,获得美学效果有积极影响,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红强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腹腔镜与胆道镜微创联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及 相关手术指标的影响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腹腔镜与胆道镜微创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中的8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接受手术的不同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分别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与胆道镜微创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残石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17.5%,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P<0.05.结论:腹腔镜与胆道镜微创联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能够减少术中出血、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结石残留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永平;侯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无痛消化内镜的风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

    通过无痛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极大的减轻了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焦虑与不适,同时提高了检查的质量与效果.然而在进行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患者因素及操作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一些不良反应的产生,为了更好的避免这些不良反应,则需要对无痛消化内镜的风险因素进行准确的分析,进而找出完善的护理对策.

    作者:杨林平;张小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超声引导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2月~2017年12月,医院择期进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30例,分别采用小轻比重腰麻以及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结果:观察组感觉与运动阻滞起效、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麻醉满意度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医师麻醉效果满意度V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合计发生率3.3%(1/30)低于对照组70.0%(2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应用超声引导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贺学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分析.方法:在2016年7月到2018年7月中我院选取不孕症的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中使用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疏通手术,在对照组中使用宫腔镜联合输卵管疏通手术.结果:结论:对不孕症的患者使用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输卵管的再通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国宁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普外急诊手术切口裂开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普外急诊手术切口裂开相关因素,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0例普外科剖腹急诊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切口裂开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普外科剖腹急诊手术患者中,有5例术后切口裂开,占比为2.50%.年龄>60岁、切口感染、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术后激素应用、肥胖、合并糖尿病等与切口裂开呈现正相关;性别、手术类型、切口类型、原发病的类型等与切口裂开无关.结论:切口感染、高龄、糖尿病、术后激素使用以及营养不良或肥胖是导致普外急诊手术切口裂开的重要因素,临床中应加强针对性的护理.

    作者:卢启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 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老年口腔癌术后口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游离皮瓣修复口腔缺损的老年口腔癌患者41例,患者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治疗,观察移植皮瓣成活率及满意度.结果:41例患者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皮瓣成活率为97.56%(40例),患者术后外形满意度90.24%(37例);随访,12个月,局部癌肿复发3例,再次手术并改用胸大肌皮瓣修复1例.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组织量丰富,血运可靠,可切取面积大而且可塑性良好,是修复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软组织较大缺损的理想游离皮瓣.

    作者:董洋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品检验中的运用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检验方法,在药品检验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其检验效果十分明显,能够有效提升药品检验的细致性和准确性,逐渐发展成为药品检验中的关键性技术.本文首先对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析原理展开分析,然后探讨其在药品检验中的具体运用,希望能够为同行业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作者:肖旭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关于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早期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研究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患者的早期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且统计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例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患者,将其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可能的或者很可能的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患者作为参照组,总结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结果:实验组额颞叶痴呆患者异常行为患者沮丧行为、丧失同情心、悲伤或懒散以及持续、强迫、僵硬行为对比参照组,P<0.05,统计学存在组间数据分析意义;且20例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患者MMSE评分(17.21±3.21)分、ADL评分(30.54±4.21)分、CDR评分(1.71±0.51)分.结论: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患者存在多样化的临床症状.

    作者:吕林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1例合并卵巢畸胎瘤的抗NMDAR脑炎相关安全问题的探讨

    目的:探讨合并卵巢畸胎瘤的抗NMDAR脑炎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根据卵巢畸胎瘤及抗NMDAR脑炎的疾病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进行总结.结论:患儿经过相应的药物和护理治疗,对于合并卵巢畸胎瘤的抗NMDAR脑炎病患儿,及时给予各种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且有利于提高患儿的生存.

    作者:王晶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边境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护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探索

    语言交流是实现护患沟通、理解、合作的基石,本文探索边境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护理专业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途径、内容及评价标准,探索语言兴趣班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途径及措施.

    作者:陈云梅;李悦;朱敏;陈城;丁现恩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经阴道超声在卵巢黄体囊肿破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诊断卵巢黄体囊肿破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33例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患者的经阴道超声特征.结果:33例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患者中,Ⅰ型(卵巢黄体伴血肿型)7例(21.2%),Ⅱ型(卵巢黄体囊肿伴血肿型)17例(51.5%),Ⅲ型(混合性包块型)9例(27.3%).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刘琴琴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湿性敷料治疗高龄患者下肢难愈性伤口的效果及疼痛分析

    目的:研究对高龄下肢难愈性伤口采用湿性敷料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在本院中选取2015年1月1到2018年1月1日期间治疗的下肢难愈性伤口患者,一共100例,根据计算机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采用外科常规换药方法,针对观察组,采用湿性愈合敷料治疗方式.比较两组的愈合率及疼痛指标数据,并采集换药期间渗出液情况对比炎症因子表达量.结果:观察组的疼痛指标数据,相比对照组较低,优势明显,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参考价值(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创面愈合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换药期间渗出液TDG-β1、IL-1β水平更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龄下肢难愈性伤口采用湿性愈合敷料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疼痛状况,提高治愈率,效果甚佳,值得推广.

    作者:刘月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本体感觉训练对肩袖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对肩袖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采用本体感觉训练后,患者的的肩关节功能改善恢复情况.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8年7月接受肩袖损伤关节镜术的34例患者作为本次重点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17例.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康复训练对比终康复情况.结果:15周之后,对比两组肩关节康复情况,研究组采用本体感觉康复训练后,肩关节整体恢复数值72.95明显优于参照组51.89,差异明显(P<0.05).结论:肩袖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采用本体感觉训练,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顺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腹腔镜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胆结石临床对比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采取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首次排次、住院等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较对照组均显著较少,且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67%较对照组80.0%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即具有操作简单、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高东晓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维持性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维持性血透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分析造成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二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脂、糖尿病、教育程度、心功能不全等不是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体重控制不良、低血压、透析时间是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危险因素;7例内瘘闭塞患者实施了瘘口按摩,按摩时间为30分钟,之后再通,占7.00%,溶栓成功有8例患者,占8.00%,28例患者由于血管条件差采取了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占比28.00%,31例患者在造瘘处实施了内瘘修补术,占31.00%,有23例重选动静脉患者实施了内瘘手术,占23.00%.结论:透析时间、体重控制不良、低血压是维持性血透患者出现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重要原因,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延长患者寿命.

    作者:郭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脑瘫患儿家庭康复训练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脑瘫患儿照顾者对家庭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为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干预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112名脑瘫患儿照顾者进行随机调查,收集脑瘫患儿的一般情况、照顾者对家庭康复训练知识、态度、执行情况等信息.结果:112名照顾者中仅有31名照顾者坚持长期家庭康复训练,依从率为27.6%,有48名照顾者从未进行过任何家庭训练,占42%.结论:加强对脑瘫患儿照顾者进行康复知识宣教及家庭训练指导,提高照顾者的家庭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有助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效果.

    作者:莫玲;罗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40例,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分为20例保乳组和20例全切组,对全切组患者均实施全乳房切除术方案治疗,而对保乳组患者均实施保乳手术方案治疗,对比探讨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临床疗效间的差异情况.结果:保乳组的平均手术用间为(168.32±10.2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8.12±3.56)ml、平均住院时间(5.65±1.43)d,而全切组的平均手术用间为(243.42±16.5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56.54±6.72)ml、平均住院时间(9.12±1.76)d,对比两种同类指标间的差异巨大,可判定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经对比两种患者术后的情绪及心理状态,可表现出明显的对比差异,全切组患者明显比保乳组患者的抑郁情绪与自卑心理强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采取临床手术治疗时,应优先考虑保乳手术治疗方案,能够缩短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利于减缓患者术后的抑郁情绪与自卑心理,使临床疗效更为理想,且术后恢复更为美观,具有很高的临床广泛应用价值.

    作者:莎比海·肖开提;陈竹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2005-2017年兵团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2005-2017年兵团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腮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兵团2005-2017年传染病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7年兵团共报告腮腺炎病例1173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4.54/10万,2014-2017年疫情较前明显下降.每年发病的季节趋势呈规律的双峰分布,发病高峰为4-7月及11月-次年1月.第十四师、第六师、第八师年均发病率较高.兵团流行性腮腺炎高发年龄为5~9岁,年均发病率为192.67/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结论:为进一步降低腮腺炎流行强度,兵团要提高适龄儿童麻腮风疫苗的接种率,加强幼托机构、中小学等场所的疫情监测,同时要注重宣传教育,减少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作者:米莎莎;赵磊;李凡卡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究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将其平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各组患者50例.对照组治疗方法为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观察组治疗方法为超声乳化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视力在0.1以下和0.1-0.4之间的患者比例少于对照组,0.4以上患者比例多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比较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效果良好,同时具有安全可靠性.

    作者:孙萌;杨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35例作为观察组,另根据配对原则抽取35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口阑尾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具有显著效果,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甘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2017年苏州市姑苏区住宿业卫生现状调查研究

    目的:对2017年苏州市姑苏区住宿业卫生状况开展调查,为该行业的监管提出有效对策.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对辖区内住宿业单位的持证、专间管理情况开展调查,并对用品用具和室内环境进行采样检测.结果:大型酒店、连锁酒店的许可证持证率、健康证持有率、消毒专间和备品间的设置和专用率较高,普通旅店卫生管理较差;三类场所采样检测合格率为100%、82.61%、57.73%,床上用品、毛巾、杯具、拖鞋的合格率分别为78.25%、81.97%、58.90%和91.67%.结论:应通过加强宣传和培训,严格把关卫生许可,强化日常卫生监督和监测以及加大执法力度规范住宿业单位的卫生管理工作.

    作者:韩晓瑜;田海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整体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探讨

    目的:研究整体康复护理对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人.2组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基于整体康复护理.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以及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GQOLI-74评分、NOSIE评分较对照组明显要高,且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得出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整体康复护理,有助于患者的恢复,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葛亚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综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运用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将综合康复护理运用到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不仅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能够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瑶瑶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神经阻滞联合奇正消痛贴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60例疗效观察

    观察神经阻滞联合奇正消痛贴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带状疱疹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运用奇正消痛贴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予神经阻滞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91.67%(55/60),明显优于对照组为80.00%(P<0.05).结论:奇正消痛贴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吴雨恒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老年哮喘患者护理中人文关怀的植入与价值探讨

    目的:探究老年哮喘患者护理中人文关怀的植入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4例老年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植入人文关怀,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哮喘患者护理中植入人文关怀,可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杨飞凤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不同血液检测指标在冠心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针对不同血液检测指标在冠心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将这44例冠心病患者以及4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两组研究对象均在空腹的状态下于晨间抽取2毫升的静脉血,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液指标,对两组研究对象cTnI、CK一MB、cTnT指标以及血液的MPV、RDW、PCT、PDW、PLT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研究对象的cTnI、CK一MB、cTnT指标相关检测指标明显比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检测指标低,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液的MPV、RDW、PCT、PDW、PLT指标比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指标低,两组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液检测非常重要,不同血液检测指标在冠心病临床诊治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胡玉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公共卫生监测在传染病防治中的应用探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对卫生健康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近些年我国处理公共卫生问题方面获取了较大发展,公共卫生监测网络防范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卫生监测就是针对社会人群中的疾病数据进行系统化收集,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多项疾病诱发因素进行分析,再将多项检测数据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反馈,这样能够对疾病防控措进行有效调整,相关卫生部门通过拟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能够逐步扩大疾病控制力度.

    作者:段凤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接诊的肋骨骨折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扫描,且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分析研究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显示肋骨骨折164根,其中,左侧肋骨骨折84根,右侧肋骨骨折80根;粉碎性骨折11根,错位性骨折63根,凹陷骨折48根,线性骨折42根;MPR、CPR显示骨折153根,SSD显示骨折145根,VR显示骨折129根.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骨折诊断当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准确的诊断患者的骨折部位、骨折形态,诊断准确率较高,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梁正青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超声在妇科急腹症的诊断价值

    妇科急腹症在临床上极为常见,而且该病具有较为复杂的病因,同时发病较急,短时间内会出现很大变化,通常病情较为危重.因此尽早确诊对该病的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妇科急腹症的诊断过程中,阴道超声诊断措施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且诊断价值极高.文中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的收治的158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超声诊断,观察其临床诊断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昱;杨学红;陈景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剖宫产护理使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对88例剖宫产手术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两组,43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常规干预组,45例接受人性化护理,作为人性化干预组,对两组的临床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人性化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出血量和手术时长均要比常规干预组优秀,人性化干预组的母乳喂养率是100.00%,常规干预组为83.72%(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剖宫产护理中,可以让产妇的出血量减少,更快完成手术,术后母乳喂养几率较高,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苏瑞英;吴洪晶;吴郁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下颌前托法开放气道配合喉罩通气应用于颈椎损伤院前急救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颈椎损伤院前急救中运用下颌前托法开放气道配合喉罩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8例颈椎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气管插管,而观察组则运用下颌前托法开放气道配合喉罩通气,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较高,且气道损伤和颈椎二次损伤发生率低,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颈椎损伤患者下颌前托法开放气道配合喉罩通气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国民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儿童流感疫苗接种干预的疾病预防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实际的案例来探讨儿童流感疫苗接种干预的疾病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中心调查的流感患病儿童60例,依据干预方法将这些儿童分为非接种组(n=30)和常规干预基础上接种组(接种组,n=30)两组,对两组儿童的接种依从性、流感发生情况及家长满意度、接种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接种组儿童的接种依从性、家长满意度96.7%(29/30)、93.3%(28/30)均显著高于非接种组83.3%(25/30)、80.0%(24/30)(P<0.05),流感发生率7.5%(3/30)显著低于非接种组30.0%(9/30)(P<0.05),结论:疾病预防中的儿童流感疫苗接种干预价值高.

    作者:陈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规范化疼痛管理对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对恶性肿瘤痛疼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价、规范疼痛给药,观察患者住院后的生活质量,和压疮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难免性压疮发生率为8.89%,对照组难免性压疮发生率为24.44%,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QLQ-C30各项目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护理期间压疮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程翠娟;陈莉琼;刘静;邓珊波;吕绿秀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普外科急腹症临床治疗分析

    在临床普外科患者中,急腹症是一种为常见的急性疾病表现,患病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伴有明显的腹痛.急腹症患者一般病情较为危急,且发病较为急促,需要及时进行对症治疗,消除患者的病症,否则将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鉴于此,本文对普外科急腹症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

    作者:赵炳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大隐静脉曲张腔内激光凝闭术与传统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究分析大隐静脉曲张腔内激光凝闭术与传统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中随机选择符合条件的患者共计100例作为临床调查分析的对象,按照手术模式的差异,并结合患者个人意愿,将10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腔内激光凝闭术进行治疗,对两种不同手术模式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方面结果明显比对照组更理想,术后恢复情况(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周期)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各项指标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实施腔内激光凝闭手术治疗,优势明显,能够进一步提升手术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缩短康复进程,提升恢复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模式,在临床值得进一步加以探索.

    作者:王永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盆腔炎的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慢性盆腔炎患者,患者共计200例,选择时间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行不同的治疗方式:常规治疗、盆腔灌注治疗,对应组别:对照组、研究组.经SPSS21.0系统分析组间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8.00%)经SPSS21.0系统分析发现高于对照组(85.00%),且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00%)低于对照组(16.00%),P<0.05,差异显著.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应用盆腔灌注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获得更为安全且有效的治疗疗效.

    作者:谭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急性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探讨

    目的:对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我院选择2016年6月—2018年4月接收的100例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类型疾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完成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这些患者中,临床症状均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和好转,其中,主动脉夹层治疗总有效率为71%,急性脑血管栓塞治疗总有效率为95%,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总有效率为85%,急性左心衰竭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血管疾病进行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同时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周蕾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手术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手术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腹症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观察分析.结果:硬膜外麻醉患者为20例,优良率为95%;全身麻醉患者为20例,优良率为100%;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患者为20例,优良率为90%.结论:综合急腹症患者的实际状况合理的选择麻醉方式,可以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以及减少各种不良反应,可以在根本上提升手术质量与水平.

    作者:刘英;李晓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探讨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为了探讨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7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同样的手术以及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采用高压氧进行早期治疗,对照组采用高压氧进行晚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与GC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阿衣古丽·司马义;岳嵘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对脑出血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并分析其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16例脑出血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8例,采取系统化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2.05±4.54)VS(18.76±4.89)](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对照组为36.21%,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康复效果.

    作者:刘静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产后48小时内穴位按摩疏通乳腺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产妇在产后48h内穴位按摩疏通乳腺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方法:采用平行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7年10月份产科的2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100例产妇给予常规的哺乳干预作为对照组,另外100例产妇在产后48小时内接受穴位按摩疏通乳腺,并提供喂养指导、心理疏导,作为观察组.随访1个月后,观察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和产后涨奶率.结果:1月后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86%显著优于对照组母乳喂养成功率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涨奶率相比,观察组涨奶率26%也显著优于对照组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48小时内对产妇实施穴位按摩疏通乳腺,可有效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改善产妇产后涨奶情况.

    作者:谢艳翠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医情志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疼痛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对骨科手术患者中开展中医情志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5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医情志护理,统计并对比两组疼痛评分、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睡眠质量佳、睡眠质量尚可比例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科手术患者开展中医情志护理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王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款冬花止咳化痰活性成分靶点研究

    目的:研究款冬花止咳化痰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方法:以款冬花止咳化痰相关的12个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基于网络药理学理论,采用反向药效团匹配法,预测活性成分靶点,并和CooLGeN数据库进行比对,构建靶点网络模型.结果:款冬花止咳化痰相关的潜在作用靶点有36个,主要靶点有GSTP1、MAPK14、ACHE、GSTA1、CFTR、VDR、ESR1、F2、GSTM1、MME、DAPK1;且不同活性成分可作用在相同靶点上,相同活性成分也可作用在不同靶点上.结论:款冬花止咳化痰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为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臧锋磊;周敬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药穴位贴敷在妇科手术患者术前睡眠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对我院妇科手术患者术前睡眠状况改善情况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81例妇科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患者手术前三天开始连续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仅在手术前晚给予地西泮片(安定)口服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睡眠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可以提高妇科手术患者术前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武燕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加味桂枝茯苓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 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加味桂枝茯苓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98例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西医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加味桂枝茯苓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9.59%,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式之后,研究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加味桂枝茯苓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佑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清胃止痛微丸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消化性胃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及其安全性评价

    目的:观察使用清胃止痛微丸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消化性胃溃疡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92例我院于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间收治的消化性胃溃疡患者收归到本次实验研究当中,在按照随机分层法做分组处理之后,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患者另予以清胃止痛微丸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做统计、比较.结果:实验组获得治疗总有效率93.5%可见明显的要比对照组78.3%高(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13.0%明显要比对比组的34.8%低(P<0.05).结论:对消化性胃溃疡的治疗,采用清胃止痛微丸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案,相较于常规西药治疗,疗效更确切且安全性更高.

    作者:周凤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药材皂角刺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探知中医药皂角刺在社会中的使用情况、认知程度以及使用情况.方法:洛阳嵩县九店乡进行实地考察,同时去嵩县肿瘤医院、嵩县中医院进行采访以及对嵩县部分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当地居民对皂角刺了解甚微,很多居民仅知道皂角刺的市场行情,很少居民能够了解皂角刺的药用价值,社会中皂角刺种植面积大,但使用范围小,药用价值不能更好的体验.

    作者:王倩南;廖思琪;谢恒;孙溶茗;裴智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医药用植物概述

    中国作为地大物博的国家,其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包括煤炭、金属、动植物等等.在广袤的土地上,植物除了可以作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食物,还可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其对中草药的使用有着自己深厚而独特的见解.本篇文章以中草药为主题,对其进行较全面的讨论.

    作者:刘峪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蒿芩清胆汤联合手术治疗老年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及对 生活质量影响评价

    目的:探讨老年胆囊炎采取蒿芩清胆汤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取我院2017年4月3日至2018年6月9日老年胆囊炎患者,根据动态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手术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操作下,联合蒿芩清胆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概率为97.14%,干预后的物质生活、心理状况、社会关系、生理功能分别为(83.56±3.09)分、(81.72±3.52)分、(80.86±2.97)分、(82.89±2.06)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胆囊炎采取蒿芩清胆汤联合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利于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李顺文;朱艳;范嘉欣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天麻钩藤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研究天麻钩藤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进行研究,根据用药不同分为西药组、联合组,西药组患者采取硝苯地平、卡托普利药物治疗,联合组则在西药组基础上采取天麻钩藤颗粒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西药组77.50%,P<0.05.结论:临床治疗老年高血压疾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天麻钩藤颗粒能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樊开彬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清宣止咳颗粒与盐酸氨溴索口服液联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 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选择清宣止咳颗粒+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4月~2018年04月收治的52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药物研究;对照组(26例):选择盐酸氨溴索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组(26例):选择清宣止咳颗粒+盐酸氨溴索口服液进行治疗;终就两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退热疗效以及临床症状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退热疗效(69.23%)对比,观察组(96.15%)总有效率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临床症状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结论:医疗人员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选择清宣止咳颗粒+盐酸氨溴索口服液进行治疗,对于患儿退热疗效提升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可以明显促进,从而促进支气管肺炎患儿生活品质提升.

    作者:周宏;蒋伟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振腹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振腹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原发性痛经治疗的患者5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7)和对照组(n=27),实验组患者采用振腹疗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达到77.78%,远高于对照组的44.44%;同时实验组对治疗的满意度为85.19%也远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振腹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有利于患者改善痛经状况.

    作者:张后振;王京良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桂枝汤加减治疗关节损伤1例

    骶髂关节由骶骨与髂骨的耳状关节面相对而构成.关节囊紧张,并有坚强的韧带进一步加强其稳固性,运动范围极小,主要是支持体重和缓冲从下肢或骨盆传来的冲击和震动.对于骶髂关节损伤的治疗临床报道方法较多,各家报道疗效不同,骶髂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对骨盆功能的恢复有决定意义.本文用桂枝汤加味治疗,用药后效果显著,出院后嘱其注意休息,避免负重,随访三月未发.

    作者:洪国平;孔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针灸推拿加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探究

    目的:研究分析针灸推拿加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在2017年2月到2018年1月之间,在我院选取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推拿加中药熏蒸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6.6%)优于对照组(73.3%),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针灸推拿加中药熏蒸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赵立成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药三参胃炎汤为主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166例分析

    目的:研究中药三参胃炎汤为主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是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对照组患者通过给予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以及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通过服用中药三参胃炎汤进行治疗.结果:通过28天的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结果不同,观察组患者主要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服用中药三参胃炎汤为主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王磊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风偏瘫运用中医针灸与康复医学相结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研究中风偏瘫运用中医针灸与康复医学相结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接受的中风偏瘫患者中,抽取56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中医针灸于康复医学相结合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风偏瘫中运用中医针灸于康复医学相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莲;李龙;于文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医护理在脑出血康复期的护理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对脑出血康复期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中医护理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出血康复期患者共计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两个组别,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38例患者划分入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中医护理的38例患者划分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5.26%,明显比对照组的18.42%低,两组差异显著(P<0.05);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护理能够使脑出血康复期患者的并发症明显减少,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朱盼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雷火灸干预直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恢复45例

    目的:分析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给予雷火炙干预方法对肠蠕动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5例,以数字分组形式,给予术后一般治疗干预的23例纳入对照组,配合雷火炙干预的22例纳入观察组,对两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情况观察对比.结果:患者干预效果观察比较,观察组有效率90.91%,与对照组65.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一般治疗干预的同时,配合雷火炙干预方法,有助于促进肠蠕动恢复,可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王慧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医养生运动对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中医养生运动对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到2017年期间我中心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实验治疗,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25例,对其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25例,进行常规治疗和中医养生运动联合治疗.在治疗三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糖、血压等身体指标进行检测,观察效果和差异.结果:三个月后检查结果发现,进行中医养生运动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都要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长期进行中医养生运动,对于2型糖尿病病人的身体状况的好转,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作者:于建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健脾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和分析健脾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这一时期,来我院诊疗的8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对象,实施此次研究.所有患者按照入院编号单双数,随机分成各44例的研究组与参考组;分别接受中医健脾益胃汤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对比不同疗法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健脾益胃汤的使用能够让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并能够有效控制治疗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易小烈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大柴胡汤对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 及胃肠道功能恢复速度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大柴胡汤对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及胃肠道功能恢复速度.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围手术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完全随机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共分为对照组36例和实验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大柴胡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速度.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相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要明显高出许多;对比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其身体状况相比对照组要明显改善许多;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速度可知,实验组患者恢复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以上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柴胡汤对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及胃肠道功能恢复速度作用明显,能够有效的实现预期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实现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尉洪利;单连美;王璐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关于职业卫生服务中的职业卫生检测作用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所涉及到的工种类型也是愈发多样化,从职业卫生服务角度来看,社会对其提出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致使相关职业卫生检测内容受到了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对当前职业卫生服务现状进行详细阐述,并针对目前职业卫生检测面临隐患提出合理化改进方案,便于为后期职业卫生检测的顺利实施提供切实可行参考依据.

    作者:刘砚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急诊护理管理中团队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在急诊护理管理中采取团队管理模式的具体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我院急诊收治的18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0人施行团队管理模式,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管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有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2.1±4.1)分,而对照组为(83.3±7.5)分.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提高护理人员优质护理的意识,从而提高临床护理的工作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避免护患关系紧张,发生纠纷,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武艳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自我管理模式在胃肠外科患者经外周中心 静脉导管置管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自我管理模式在胃肠外科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效果.方法:选100例2017年9月到2018年2月医院接收的100例胃肠外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采用常规的办法为对照组的胃肠外科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的胃肠外科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自我管理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虽然得到降低,但还是要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评分要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自我管理模式在胃肠外科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被临床应用.

    作者:陈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试析糖尿病慢性病管理模式对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尿病慢性病管理模式对于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某社区服务中心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健康管理方式,观察组采用慢性病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糖尿病慢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效果较为理想,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荻璋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96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后,医疗纠纷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治疗依从性、疾病认知度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开展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工作规范研究

    本文围绕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运行和管理中的工作重点,阐述了开展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工作规范研制的重要意义和目标,论述了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工作规范研制的基本原则及主要内容.通过完善顶层设计,规范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组织架构、运行机制、项目管理及应急处置等活动内容,形成统一的技术参数,为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运行管理提供指导.

    作者:王勇;徐燎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行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其中对照组患儿则行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患儿则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儿经护理管理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经护理风险管理后,其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之对照组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给予护理风险管理,能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普及并应用.

    作者:刘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社区管理联合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探讨

    目的:研究社区管理联合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社区内2016年6月—2017年6月的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在原有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社区管理干预方式,观察组采用社区管理联合运动干预的方式.分别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体重、腹围、血脂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在进过社区管理联合运动干预方式治疗6-12个月之后,患者体重、腹围、血脂均低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社区管理联合运动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状况,血糖的控制效果显而易见,希望能够引起患者和家属的重视.

    作者:陶贤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病历无纸化管理在病历复印中的应用

    2010年,经过近10余年的多方努力与呼吁,卫生部制定了《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承认了电子病历的合法性.电子病历在实现无纸化之后,改变了病案管理的模式,病案统计科的职能与流程都发生了改变.传统的病案管理中病历的调阅与复印在工作流程上也发生了改变,工作人员完成工作的标准、工作人员在操作时的相互关系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作者:赵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肛肠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肛肠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肛肠外科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即60例观察组采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比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危重患者管理、健康教育、医院感染控制、压疮管理、设备管理、护理文书以及安全管理分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于肛肠外科护理管理中效果良好.

    作者:周建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管理风险防控下的现代医院管理核心制度建设研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行业也随之做出了相应的变革.在新医改的大环境下,对我国现代医院管理核心制度的不断完善,实现制度化、精准化管理已成为医院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加强对医院管理核心制度的建设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医院的管理风险,还能显著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确保医院持续稳定的发展.

    作者:马可心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目视管理在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分析目视管理在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消毒供应室2017年7月-12月实施目视管理,实施目视管理前后的846批次、858批次回收合格率、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物品发放错误率等器械管理效果以及团队合作、文书记录、物品标识、消毒质量评分等工作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回收合格率、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以及灭菌合格率明显升高,物品发放错误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本科室护理人员团队合作、文书记录、物品标识以及消毒质量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视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效果以及工作质量,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作者:代淑荣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药剂科管理在医院发展中的意义分析

    药剂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基础.药剂科管理作为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是促进医院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药剂科的日常具体任务,药剂科的管理以及药剂科管理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作者:雷艳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论大型医院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及应急措施

    医院作为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人流量大,医患人员多,很大一部分患者因为自身健康问题,限制了行动能力,因此,医院消防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现代综合大型医院,建筑耧层越来越高,建筑面积越来大,人群的分布更为广阔,加之现代医院各种医疗设备日益增多,因此,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重点论述了大型医院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急措施,以期更好地做好医院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从整体上提升医院消防管理水平.

    作者:张怡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规范化病案管理在大型综合医院降低医疗纠纷中的作用评价

    目的:探讨规范化病案管理在大型综合医院降低医疗纠纷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835例患者出院病案,设定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病案管理;2016年1月-2017年8月835例患者病案,设定为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病案管理.观察两组病案评分、病案缺陷程度、缺陷病案修改率及医疗纠纷情况.结果:观察组病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案缺陷程度、缺陷病案修改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疗纠纷发生率0.12%明显低于对照组1.68%(P<0.05).结论:规范化病案管理在大型综合医院中的应用可明显提高病案质量,降低医疗纠纷,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佘苗;牟怡平;盖晓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出院患者复诊管理在改善眼科患者就医体验的效果观察

    目的:出院患者复诊管理[1]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面的效果探讨.方法:我病区在2017年1月开始将患者复诊管理纳入PDCA持续性改进[2],确立并对目前眼科患者复诊出现的各种问题原因进行分析,结合病区现有的随访资料制定患者标准化随访问答内容,结合专科特点进行问题细化.由病区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一起对随访标准进行完善,每季度进行随访总结,对影响患者复诊的前几位相关因素总结,对总结的几项问题在病区科室会议上全体成员进行头脑风暴积极讨论,结合暖心服务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要求,对问题进行有效措施拟定对改进前后患者诊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对策实施在提高患者复诊率、用药准确性、护理宣教的质量落实、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及复诊参与积极性方面都有所改进和提高.结论:通过出院患者复诊精细化管理提高了患者各项护理规范落实率,医护协作给复诊患者提供各种绿色通道,提供人性化护理[3],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途径,是深化优质护理内涵[4],加强院暖心服务文化建设的又一有效举措.

    作者:段宏莉;薛劲松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慢病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对高血压患者采用慢病规范化管理方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就诊高血压患者,一共100例,根据分段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慢病管理,针对观察组,在常规慢性管理的基础上添加慢病规范化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数据指标.结果:观察组高血压患者采用慢病规范化管理方式后,生活质量数据指标相比对照组更加突出,有明显优势.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参考价值(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慢病规范化管理方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甚佳,值得推广.

    作者:马立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项目管理在医疗废物处置流程中的应用

    目的:对项目管理在医疗废物处置流程中的处置方法与处置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纳入检查范围的医疗机构及相关产生医疗废物的科室记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疗废物处理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与上次检查工作中相同的科室记为对照组,采用项目管理医疗废物处置流程.对比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方面实施项目管理前后的具体差异.结果:观察组各科室全面形成了运送人员专职化、暂存处管理规范化、科室分类收集标准化、运送时间路线固定化的废物管理模式.相比于对照组来说,废物处理检查不合格的情况明显较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医疗废物处置工作中采用项目管理的相关思路,能够显著提升该项工作的规范性水平,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申成武;申静雅;葛文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分析加强对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在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中的积极作用

    目的:探讨针对高危孕产妇加强管理对于降低母婴死亡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孕产妇未采取任何管理方式,观察组孕妇则针对存在的相关高危因素加强孕期管理.结果:观察组的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强化对高危孕产妇的孕期管理有利于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维护母婴安全.

    作者:全宏;于秋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行预立医疗的思考

    本文从预立医疗的伦理基础和法律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国内欠发达地区预立医疗发展现状,对预立医疗在我国的实行前景进行分析思考,这对缓解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俊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浅析我国药物警戒体系问题

    虽然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日常生活中难免会用到各种药品.近年来,国家已经发生了多起因使用药物而引起的安全事故,使得我国药物警戒体系逐渐建立.药物警戒是与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其他任何可能与药物有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药物警戒不仅涉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还涉及与药物相关的其他问题,如不合格药品、药物治疗错误、缺乏有效性的报告、对没有充分科学根据而不被认可的适应证的用药、急慢性中毒的病例报告、与药物相关的病死率的评价、药物的滥用与错用、药物与化学药物、其他药物和食品的不良相互作用.目前药物警戒体系在很多范围内部还不够完善,存在问题较多,文章主要针对我国药物警戒体系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指出对应对策.

    作者:芦贺;赵永拓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标准几点改进建议

    我国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职责主要体现在对研究方案的讨论、评估及审核,总结医院医学伦理审查实践,发现审查过程中存在伦理审查工作职能交叉、医学伦理委员会组织松散、伦理委员会档案规范化程度不足和受试者补偿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建议从建立高层次伦理委员会、健全组织结构、建立档案标准操作规程和完善补偿机制等方面予以改进.

    作者:陈可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手术室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手术室是医院医疗工作展开的重要场所,是医院工作的重要平台.因此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如何采用更高效、便捷的方法对手术室的设施、人员进行合理化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精细化的管理,从而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手术室的利用效率.目的:认识精细化管理、了解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在临床中更好利用精细化管理的方法提高手术室的效率.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初步了解精细化管理,研究精细化管理模式,分析精细化管理优势,从而开拓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的应用领域.结果: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的运用具有优势,大大提高手术室的利用效率.结论: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应用在手术室的工作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大力的提高手术进度,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幸福感,提高手术室管理人员的管理力度.

    作者:姚兰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效果

    医院作为主要的服务机构,是保证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场所,它不仅要不断提升医疗水平,还要注重内部职工凝聚力、向心力的培养,通过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协调内部发展.对于广大患者而言,热情周到的服务以及较高的医疗水平正是他们需要的.但是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不健全,导致他们的工作热情有所下降,不利于医务人员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还会影响整个医院的协调运转.针对这样的现象,各大医院要转变固有思想,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通过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医务人员,实现现代化管控,从而树立医院在百姓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作者:刘兴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医院社区联动护理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分析

    目的:研究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医院社区联动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中的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接受护理的不同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30例,分别接受医院社区联动护理管理、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为(75.49±8.7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60.77±6.93)分,P<0.05.结论:医院社区联动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明显提升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库尔曼·哈孜;热孜亚·克里木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与完善

    在2008年,我国社会保障单位就提出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但是由于制度整合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有些地区仍为做出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具体措施,这就导致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不公平,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现状,探究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策略.

    作者:韩美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新型岗位管理模式的作用

    目的:研究了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新型岗位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共计65名,对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患者满意度、护理综合质量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在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实施之后,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综合质量相比之前均明显提升(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新型岗位管理模式的实施,可大幅度提升重症监护室的护理质量和效果,且护理人员的综合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有助于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优化.

    作者:张晓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肺结核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管理在肺结核患者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及影响.方法:随机抽取66例肺结核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干预.记录患者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焦虑、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等评分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定,后对比分析组间数据.结果:(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03%),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4.24%),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焦虑评分与参照组相比要低,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要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在肺结核患者护理管理中具有显著效果,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其焦虑感及生存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毛晶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浅析住宿场所布草清洗消毒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布草是住宿场所的基本用品,其清洗消毒是住宿场所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通过对住宿场所布草清洗消毒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住宿场所布草清洗消毒的卫生监管对策.

    作者:张富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新经济条件下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

    新经济条件下,以高科技为代表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一方面给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人类要进步,经济要发展离不开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必将在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发挥作用,本文先对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当前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使得我国的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变得更加有序、规范和标准,从而使档案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使其能够为国内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

    作者:崔相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研究进展

    目的:随着当今生活节奏的增快,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便秘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 OOC)(也称直肠性便秘)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该病发病率高,治疗颇为棘手.生物反馈是一种新兴的生物行为治疗方法 ,其原理是应用生物反馈机制,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消除病理过程,使患者身心健康.新兴的生物反馈治疗具有简便、非侵入性、无副作用、易忍受、治疗费用低、门诊治疗等优点[1].本作者拟对近年来针对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疗方法和生物反馈治疗做一综述如下.

    作者:王家秀;吕立涛;王炜朴;薛栋;杨焕强;李晓雨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心肌无复流防治的新研究进展

    心肌无复流指闭塞的冠脉成功再通后,由于心肌微循环功能障碍,导致缺血心肌不能得到有效灌注的现象.心肌无复流现象对患者的临床预后有重要影响,积极寻找防治心肌无复流的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无复流的防治,临床上主要有器械治疗和药物治疗.本文对无复流新防治措施做一综述.

    作者:高杰;张传焕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儿童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进展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发病率约 45/10万.主要表现为自发性皮肤粘膜出血、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束臂试验阳性、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 ,严重者会因颅内出血而危害生命.儿童ITP大多预后良好 ,约20% 的患儿可呈慢性病程 ,2007年 ,ITP国际工作协作组将CITP定义为血小板持续减少超过12个月的患者[1] ,此类患儿疗效较差、病情反复 ,明显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国内外众多学者对 CITP治疗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对CITP的治疗进行以下综述.

    作者:杨青;宋春艳;李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TACE术运用于肝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肝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对于肝癌患者的治疗也在不断的探索与发展,TACE术作为近几十年来肝癌治疗的一大手段,在临床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因TACE术后的不良反应较多且较重,此种治疗手段在临床运用中也存在一定的疑虑,本文就TACE术在临床中的治疗地位及不良反应进行介绍,并对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进行简要综述,对临床肝癌TACE术的实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步晨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噪声性耳聋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噪声在人类的居住及工作环境中无处不在,其能够使人体的听觉系统受到损害,长期以往,会发生永久性听觉障碍.由于噪声性耳聋的分子机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该病所采取的治疗措施更是多种多样,相应的治疗效果往往差异也较大,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对噪声性耳聋的病理机制.

    作者:李彩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并发症及护理进展

    输尿管结石几乎均来源于肾脏,是肾结石在排出过程中,暂时受阻在输尿管的狭窄处.通过输尿管镜进行钬激光腔内碎石是治疗输尿管结石有效手段,钬激光波长2.1μm,脉冲式激光,是目前众多外科手术用激光中新的一种.产生的能量可使光纤末端与结石之间的水汽化,形成微小的空泡,并将能量传至结石,使结石粉碎成粉末状.水吸收了大量的能量,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同时钬激光对人体组织的穿透深度很浅,仅为0.4mm.它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但及时了解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不仅有利于做好相关并发症的护理,而且可减轻患者痛苦,达到愈合良好,对增进护患关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瑾;鲁轶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降钙素原检测方法学和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PCT)是降钙素前体肽,近几年来研究发现在全身有无严重细菌感染性疾病时的标志物,特别是细菌所导致炎性感染疾病中指标升高显著.对鉴别有无脓毒症、败血症、全身严重细菌感染等具有重要诊断意义,抗生素治疗合理运用及预测疾病预后方面尤为重要,与常规传统检测指标相对比,诊断细菌感染疾病PCT具有更强特异性.PCT检测指标在早期疾病确诊、疾病鉴别诊断、患者用药药物护理、患情观察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快捷确诊定量检测,临床发展迅速.

    作者:刘纯岳;方俊粤;林帝金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临床应用罗红霉素阿奇霉素药物的不良反应评价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研究时段确定为2016年5月-2018年5月,研究对象确定为临床应用罗红霉素阿奇霉素药物患者74例,按给药不同分为罗红霉素组37例和阿奇霉素组37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停药率,并对不良反应临床分布情况进行探究.结果:罗红霉素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同阿奇霉素组相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罗红霉素组停药率较低,P<0.05;不良反应主要分布在胃肠系统、泌尿系统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结论: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均存在不良反应发生可能性,且以胃肠系统不良反应居多,临床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做好用药规范指导.

    作者:杨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80例我院于2015年1月到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试验组采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完成护理,比较两组救治时间,并比较两组残疾率和死亡率.结果:试验组的救治时间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残疾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在急性脑卒中救治中的应用能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提升其抢救效果,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赵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11例重症颅脑外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体会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病情危重,并发症较多,预后差.深静脉血栓形成与静脉壁受损、血流缓慢及血液高凝状态有关,是颅脑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早期预防可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沙盼盼;张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以我院64例恢复期精神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管理组、常规组,管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人文关怀管理,对患者护理后精神病状态、社会功能进行评估.结果:管理组患者护理后精神状态评分为(38.5±5.9)分,常规组为(44.3±6.7)分,P<0.05.管理组轻度残疾11例、中度残疾16例、重度残疾4例,无极重度残疾患者,P<0.05.结论:人文关怀能够帮助患者病情康复,使其更好地融入生活.

    作者:张永秀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1例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PICC导管堵塞再通的护理

    目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PICC导管堵塞再通的护理效果.方法:有针对性的选择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对象有1例,针对该名患者进行PICC导管堵塞再通的护理.结果及结论:针对患者切实有效的选用尿激酶和肝素钠进行注射栓抗凝,这样的操作是持续性的,20min之后就可以看见外露片色导臂内的血块呈现为血液絮状物,然后抽出,再有针对性的推生理盐水,如果仍然有阻力,这可以很明显的证明,疏通的效果是比较好的;48h后,如果还可以抽出大量的血液回流,证明溶检的效果十分成功,导管出现很明显的疏通.疏通之后,针对血常规和凝血功能进行检侧,其检查结果都是比较正常的,在后续的导管输液和化疗泵的治疗过程中都没有任何的导管感染或者相应的堵塞等一系列的并发症产生.

    作者:刘阳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血液肿瘤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血液肿瘤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接受的78例血液肿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心理护理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9例: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4.87%VS66.67%),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血液肿瘤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个体心理应激反应,提高患者临床诊疗依从性以及对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舒适护理在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索舒适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接诊的8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我院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模式,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对两组患儿的各项症状消退时间、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观察记录.结果:实验组患者在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以及水泡结痂时间明显要优于对照组患儿,且实验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到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和护理干预中能够缩短病症时间,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研究儿童保健护理对儿童成长和家长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究儿童保健护理对儿童成长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7年12月间体检的60名儿童进行研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保健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经保健护理干预后,儿童身体发育及神经发育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儿童家长的护理满意率96.6%,对照组73.3%,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健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儿童身体及神经发育,提高身体抵抗力,家长护理满意度高,值得采用.

    作者:潘君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人性化服务在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为了研究人性化服务在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同样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后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前后采用人性化服务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书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且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中进行人性化服务干预能够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改善患者治疗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芳芳;林琳;赵珊;宋梅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与分析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糖尿病的患者66例(2017年3月-2018年3月),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将其命名为常规护理组与人性化护理组,每组各33例.其中常规护理组患者采取常规的糖尿病护理,而人性化护理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治疗,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再次复发率等情况.结果:人性化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再次复发率等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于丽晶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综合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按照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分为实验组(46例,应用常规护理联合临床护理方法)和对照组(46例,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前NIHSS、Barthel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后NIHSS、Barthel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积极改善NIHSS、Barthel.

    作者:张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产妇分娩中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在产妇分娩中的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01-2018.01妇产科进行顺娩的300例产妇作为调查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以及胎儿窘迫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可显著减少出血量、缩短分娩时间,提高产妇的分娩满意度,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建议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张小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淋巴结核外科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情况及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淋巴结核外科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以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淋巴结核外科治疗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例患者,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对围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住院时短、SAS评分低,并发症少,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淋巴结核患者外科治疗过程中加强对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张雅宁;赵凤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创新思维视角的呼吸内科临床与康复护理

    呼吸内科疾病具有发病急、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且发作起来非常严重,对患者的生活有着严重的不利影响,护理不当还会造成病情恶化、疾病转移,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呼吸内科临床与康复护理.

    作者:李杰;刘丽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研究小二支气管肺炎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川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支气管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干预方法,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儿采用不同护理实施的实际护理效果,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肺部护理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儿的肺部护理有效率为82%,对比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意义,P<0.05.患儿护理干预操作后,肺活量、用力呼吸体积、呼吸速率均得到有效改善.观察组的三项肺部改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三项肺部改善指标,P<0.05.结论:支气管患儿护理干预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可以得到有效治疗效果,可以改善患儿肺部的呼吸功能水平,整体临床意义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作者:刘本文;周玉;赵世礼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应用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理念20例行L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478.82±124.60min,术中出血量220.72±82.16ml,术后拔除胃管时间2.40±4.20d,拔除尿管时间1.80±2.76d,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6.20±3.84d,术后进食时间平均3.60±7.22d,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2.20±3.12d,无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1.30±4.70d.20例LPD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0%:其中腹腔积液2例、胆汁漏1例、胰漏2例、胃排空障碍2例、腹腔出血并吻合口瘘1例.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应用有一定价值,但应根据患者心理接受程度,术后有无并发症情况,合理实施.

    作者:杜红;张冬青;杨艳英;陈思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利用专职护理干预对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心理状态 改善效果、并发症预防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专职护理干预对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效果、并发症预防作用.方法: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专职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6.67%,P<0.05.结论: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时,接受专职护理干预的效果明显,能够充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其并发症有着预防作用.

    作者:潘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1002例产妇为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服务,实验组应用人性化护理.比较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满意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后出血量、泌乳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简明健康调查问卷总分、抑郁心理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便秘、脱发和产后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产妇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

    作者:刘丽;蒋红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饮食护理在胃癌放疗护理中的作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观察饮食护理在胃癌放疗护理中的作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放疗治疗的胃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选取40例胃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胃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95.00%,比对照组高25.00%,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20.00%,两组数据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结论:对进行放疗治疗的胃癌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饮食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秦英;汪健;祝喆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小儿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调查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进行,选择我院在2017年2月到2018年5月间收治的进行手术的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平均每组患儿均为40例,分别对两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进行护理指导,对两组患儿术后的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于本研究两组患儿的疼痛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综合护理组的镇痛优良率为85%(34/40),常规护理组的镇痛优良率为52.50%,本研究综合护理组的镇痛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小儿手术患儿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为患儿选择采用综合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指导可以有效的帮助患儿改善术后疼痛情况,提升镇痛的优良率,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王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高血压护理效果展开研究.方法:本研究将以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接受治疗的84例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不同的干预手段,对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精力及精神健康评分具有显著的优质,数据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将个性化延续护理运用到高血压患者中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促进患者生存质量水平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寇连云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病人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病人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选出乳腺癌术后病人166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组一83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组二83例为观察组,采用标准化皮肤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在放疗后皮肤护理效果以及护理前后QLQ-C30量表中的总体健康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放疗后皮肤护理总有效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护理前后QLQ-C30量表评分上,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放疗后病人给予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皮肤受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邹雯雯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大动脉转位患儿的1例术后腹胀胃肠营养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1例大动脉转位患儿术后腹胀胃肠营养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间收治的1例大动脉转位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术后腹胀胃肠营养的护理体会.结果:患儿肠胀气症状在24h内消失,病情稳定,术后未出现应激性溃疡、腹泻现象,自行吃奶好,患儿治愈出院,无消化系统并发症.结论:针对大动脉转位心脏病患儿术后应加强胃肠道功能的护理,积极预防腹胀,促进患儿病情康复,

    作者:龚蕤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在降低肝病科护理人员针刺伤风险中应用品管圈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以降低肝病科护理人员针刺伤风险中应用品管圈临床价值展开讨论.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间作为研究时段,并将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的护理人员分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6月的护理人员分为实验组,两组的护理人员不变,每组分别包含35例护理人员,同时在两组时间段分别选择50例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方式,实验组实施品管圈针对性的管理.根据两组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为5.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86%,且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对降低肝病科护理人员针刺伤风险效果显著,同时还能提高肝病科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赵金凤;杨筱然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分析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8例COPD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4)与对照组(n=44).对照组在出院后实施常规的出院指导,研究组实施为期6个月的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疾病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以及总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上述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mMRC均显著降低,6MWD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研究组护理后mMRC降低更加明显,6MWD升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可以显著降低COPD患者出院后呼吸困难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刘丽晶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对改善癔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改善癔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癔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将心理护理应用到护理过程中.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CL-90(150.01±1.50)分、SF-36(90.30±2.98)分、患者1m内发作率2.33%、治疗有效率97.67%、患者满意度97.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认知疗法、支持疗法、暗示疗法等心理护理方法,应用到癔症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缓解各项症状、减少发作次数,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作者:徐丛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

    目的:对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在实施手术后进行有效的护理,探究护理措施对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研究资料为本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一共收集病例88例,全部病人在实施了手术治疗后均发生肺部感染情况,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策略.结果:比较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实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两组结果统计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在咳嗽程度以及痰液粘稠度方面低于对照组患者,将两组患者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有效的护理措施应用在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中,效果显著,整体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尚晓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新生儿护理干预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实用性与安全性

    目的:探究新生儿护理干预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实用性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1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抽样分析法,将其分析护理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护理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阻塞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过28d的临床护理,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有明显的差异,护理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阻塞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护理干预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实用性与安全性有所提升,在其护理实施中,有效的降低了新生儿血管损伤,减少了新生儿痛苦,提升了新生儿护理效果,应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作者:杨芳晴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耳鼻喉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索耳鼻喉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120例耳鼻喉手术患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化分为2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采用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服务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PSIQ评分、满意率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耳鼻喉手术患者中效果确切,其可有效促进护患关系,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孟凡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人文关怀运用于脑血管疾病护理管理当中的效果及价值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运用于脑血管疾病护理管理当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34%)显著高于对照组(72.09%),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文关怀运用于脑血管疾病护理管理当中的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负性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帮助其尽快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园园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迟发性羊水栓塞患者的临床分析和护理

    目的:关于对迟发性羊水拴塞的特点分析和护理措施研究.方法: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为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间,我科室所收治的15例迟发性羊水栓塞的病例,对于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研究迟发性羊水栓塞的临床特点,并且分析及护理重点和相关策略.结果:在本研究当中,15例出现羊水拴塞的病例,经过有效的抢救,无一例死亡,死亡率为0,存活率为100%.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特点,患者普遍表现有胎盘娩出后寒战和烦躁不安情况,个别患者存在呕吐、气急、咳嗽、血不凝、发绀以及阴道流血不止等情况,病情进展以后,患者凝血功能存在障碍,患者存在有休克和DIC.对患者配合良好的护理,患者的护理效果大大的提升,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5±3.4)分.结论:对于迟发性羊水栓塞患者,这种病情相对较为严重,如不能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会增加临床的死亡率.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存在有血不凝和产后阴道流血,患者会出现休克、DIC等情况,临床需强化对于这一类患者的监护,如存在异常,需立刻进行对症处理,可有效的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柏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产妇产后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产后抑郁及子宫康复的影响

    目的:了解产妇产后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产后抑郁及子宫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至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共计50名,根据产妇的住院时间将其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常规组产妇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综合组产妇在常规组产妇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抑郁情况和康复情况.结果:综合组产妇的产后抑郁情况以及子宫康复情况均要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前后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心理和生理状况,促进产妇的恢复,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罗雪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室是手术实施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具有技术水平高、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职业暴露风险高的特点,在手术室护理中各个环节都隐藏着许多的问题.手术室护理问题的出现除了影响手术效果外,同时可能造成患者功能损伤、死亡等事故的发生.细节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主的护理,主要是通过规避手术室护理中的各种风险,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近些年来,细节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因此,文章主要针对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作者:张大娟;苏薪宇;聂义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50例慢性宫颈炎主要症状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宫颈炎临床主要症状及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录的5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症状进行相关统计,采取一般护理、对症护理、心理护理等针对性方法.于2个月后回访调查,按照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等4个标准,统计护理前后症状变化差异(P<0.05).结果:慢性宫颈炎患者症状为白带增多、疼痛、尿频、排尿困难、月经不调、痛经、盆腔沉重感等.本次50例回访调查,痊愈25例,显效2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无效1例患者由于症状严重,延迟护理时间均得到控制.结论:慢性宫颈炎属妇科常见疾病,结合临床症状实施针对性护理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佘子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互动式主题讨论法在高职护生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互动式主题讨论法在高职护理教学的应用.方法:选取我校2017年9月~2018年1月在校高职护生90名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5)与互动组(n=45),对照组行传统教学,互动组行互动式主体讨论教学,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互动组各项成绩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通过互动式讨论法可有效提高高职护生教学效果,保障教学质量.

    作者:宁树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碳酸氢钠口腔护理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新生儿应用碳酸氢钠口腔护理后,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具有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84例于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来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为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接受常规口腔护理的为对照组,应用碳酸氢钠口腔护理的为观察组,对比并评价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VAP发生率为4.8%,口腔感染发生率为0,相比于对照组的21.4%与11.9%明显降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新生儿展开碳酸氢钠口腔护理,可积极预防VAP及口腔感染的发生,值得重视.

    作者:包海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全面护理对产妇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对产妇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对比两组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护理可有效预防产妇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赵云燕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康复路径与以专科护士为导向的延续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

    目的:对康复路径与以专科护士为导向的延续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作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用常规护理+康复路径+以专科护士为导向的延续护理;将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脏结构指标水平显著改变,治疗依从性、GQOLI-74、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接受康复路径与以专科护士为导向的延续护理干预的效果更佳,对其心脏康复有着积极作用.

    作者:汲海荣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辅助生殖助孕妊娠后发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接受辅助生殖助孕妊娠后发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体征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我中心接受辅助生殖后发生先兆流产的22例患者,采用访谈法及焦虑自评量表(SAS),了解患者心理状况,给予相应心理护理.结果:先兆流产患者通过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缓解了患者紧张情绪,提高了保胎信心,提高资料依从性.22例患者中15例足月妊娠分娩,足月分娩率68.18%.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促进心理健康,有利于更好的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珊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分析助产士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为了分析助产士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7月至2018年7接收的120例初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60)与对照组(n=60),其中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第一产程以及第二产程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患者在自然分娩的选择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初产妇进行助产士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其自然分娩的选择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程霖;姚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针对性护理配合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讨论针对性护理配合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40例,对照组仅给予患者常规腔镜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配合,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为27.5%,实验组并发症发病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护理中,可采取针对性护理配合,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朱丽敏;杨艾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一例钢筋贯通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

    腹腔多脏器贯通伤是临床较为普通的突发意外性损伤 ,洞穿人体整个躯干的多处伤、多发伤极为罕见 ,伤情复杂、凶险、变化快.患者稍微移动可能造成二次损伤 ,严重者危及生命 ,甚至死于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1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指机体受到严重创伤后 ,由于大量失血失液 ,导致有效循环、微循环灌注不足 ,致使组织和器官缺血、缺氧 ,产生多器官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等病理变化的综合征[2 ] .

    作者:蔡利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在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在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中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96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综合护理.根据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颜伟珊;郭莉莉;韩汶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单纯静脉麻醉患儿麻醉复苏期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在单纯静脉麻醉患儿麻醉复苏期采取护理干预,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患儿,所有患儿均采取单纯静脉麻醉.根据麻醉复苏期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采取全面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复苏期无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重度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复苏期并发症为4.44%,对照组为20%,差异明显(P<0.05).结论:应对单纯静脉麻醉患儿加强护理干预,确保患儿安全度过麻醉复苏期.

    作者:杨艾玲;姚雪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呼吸内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死亡率和病情恶化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法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赵贵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快速康复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中的体会.方法:对同一主刀医生关节组25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发生不良反应恶心、呕吐3例,较2015同期同组5例减少;术后24h疼痛数字评分法(NRS)疼痛评分1~3分,高5~6分,较2015同期同组24h疼痛评分NRS评分3~5分,痛7~9分明显减轻;术后2周膝关节功能评分6.5,较同期高,无深静脉血栓、关节感染等早期并发症发生.出院膝关节活动度在康复目标范围,疼痛好转,日常生活基本自理.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重点:个性化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缩短禁食禁饮时间、早期进食、超前多模式镇痛、早期康复训练.

    作者:刘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保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护理策略及效果评价

    目的:总结并评价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期间的护理策略以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保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作为样本研究资料,共有52例.依照计算机表法处理为两组,试验组(n=26例)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n=26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人体功能性障碍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远远优于对照组,呈现出P小于0.05的终结局,具有探讨研究价值.结论: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期间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可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人体功能性障碍情况,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艳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淋巴结核患者外科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淋巴结核患者外科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100.00%比对照组75.00%高,X2=5.7143,P=0.0168<0.05.结论:淋巴结核患者在接受外科治疗的过程中,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更显著.

    作者:赵凤玲;张雅宁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鸟巢式护理干预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鸟巢式护理干预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于院内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出生的8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知情基础采用随机数字方法编号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鸟巢式护理干预方法.结果: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干预组中出暖箱时间及体温波动评分均低于对比组,而睡眠时间、体质量、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比组,干预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鸟巢式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耿竹青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精细化护理对于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精细化护理措施对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进行护理干预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选择88例进行分组,将所有患儿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精细化护理组,每组患儿平均为44例,分别对两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和精细化护理进行护理指导,评价并比较两组患儿护理的效果.结果:比较本研究两组患儿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发绀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本研究的两组患儿之间存在差异,并且精细化护理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进行护理时配合采用精细化护理管理,能够有效的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保证患儿迅速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婷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包括37例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实验组,37例由家属自行送入医院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等基本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既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刘晓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分析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以及护理的方法.方法:选取本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出现药物不灵反应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治疗不一样的护理方式,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健康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所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以及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情况.结果:80例患者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肝损伤以及皮疹,部分患者出现血脂异常,恶心呕吐,肾脏功能等异常的临床症状.各项药物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出现早,持续时间长为肾脏功能损伤.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对照组艾滋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没有变化,观察组出现了明显较少,反应较轻的变化,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无法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是进行优质护理后可以进一步进行预防以及减弱不良反应,能够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武兰;刘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围术期护理措施与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异物患儿86例,按照单双序号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清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王丽;宋蕾蕾;门建华;宁丽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以2017年1月—2017年7月我院400例剖宫产产妇为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服务,实验组应用舒适护理.比较效果.结果:实验组剖宫产产妇满意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开始泌乳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剖宫产切口疼痛程度、心理抑郁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提高满意度和母乳喂养率,加速产后恢复和减轻疼痛,减轻抑郁心理.

    作者:罗霞;蒋红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92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疼痛、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作者:裴翠翠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护理中的应用及 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方法:选择来我院就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10例、2016年11月22日到2017年11月25日),分2组.分别进行基础性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疾病知识了解情况、临床症状评分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疾病知识了解情况、临床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护理干预中效果显著.

    作者:钟萍;陆祎扬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A/B超在眼科临床应用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A/B超在眼科临床应用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8例眼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A/B超检查,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本研究58例患者中漏诊2例,漏诊率为3.45%(2/58),A/B超声疾病诊断符合人数52例,符合率为92.86%(52/56),其中白内障25例,玻璃体混浊4例,眼内异物3例,眼球穿通伤6例,眶内肿瘤2例,双眼色素膜炎3例,视网膜脱离11例,双眼虹膜睫状体炎4例.检查结束后通过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发现,非常满意人数30例,一般满意人数为22例,不满意人数3例,护理满意度为94.83%(55/58).结论:A/B超在眼科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价值,而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更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姚雪;朱丽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眼科临床护理细节与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研究

    经相关研究了解到,我国眼科疾病发生率相对较高,且一直都处于上升趋势,青光眼、近视、干眼症等都是发病率较高的眼科疾病.而对于临床眼科护理来讲,其对环境因素的要求极为严格,特别是眼球摘除的患者,若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不仅会影响患者护理质量,也会在不同层面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因此,必须要重视起眼科临床护理细节与安全工作.

    作者:刘万园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门诊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社区冠心病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门诊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社区冠心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本社区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2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护理,实验组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分析两组再入院、遵医嘱执行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执行率95.00%及(84.83±3.95)分、(86.15±5.41)分、(83.15±4.36)分等生活质量比对照组高,实验组再入院3.33%比对照组15.00%低(P<0.05).结论:门诊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社区冠心病具良好效果,可降低冠心病再入院率,还能提高患者遵医嘱执行率及生活质量,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张文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5.10-2017.10期间收治的76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38例(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38例(应用全程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时间,评估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阴道瘙痒改善时间、外阴水肿改善时间以及炎症症状改善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出院时间也更长,观察组患者恢复更快(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42%,疾病复发率为26.32%,观察组则为5.26%和7.8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更低(P<0.05).结论: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症状改善用时更短,有效改善并发症和疾病复发情况,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周燕燕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个性化护理在肺结核咯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在肺结核咯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8年3月收治的肺结核咯血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个性化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个性化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咯血时间、反复咯血次数、治疗依从性以及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个性化组的治疗依从性为92.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8%(P<0.05).与对照组比较,个性化组咯血时间及反复咯血次数均明显降低(P<0.05).个性化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55%,较对照组的78.18%显著提高(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魏洪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一例晚期胃癌术后脑转移患者的护理

    总结1例晚期胃癌术后脑转移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颅内压增高的护理,预防脑疝形成;正确评估疼痛并规范化止痛;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遵医嘱合理用药,关注药物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做好临终关怀.

    作者:叶晨曦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不同护理模式在胃旁路手术伴胰岛素抵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对不同护理模式在胃旁路手术伴胰岛素抵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护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行胃旁路手术治疗且伴胰岛素抵抗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46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情绪状态以及环境影响等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65%,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个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胃旁路手术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贾海秋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20.13±0.62)分、SDS(21.59±1.71)分、健康知识(90.06±2.36)分、治疗有效率97.73%、生活质量(92.74±2.13)分、复发率4.5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与健康护理,应用到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护理中.能够增强患者的护理能力,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预后.

    作者:莫小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全程护理对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胃癌患者并发症率及护理满意度 影响观察

    目的:探究全程护理对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胃癌患者并发症率及护理满意度影响观察.方法:选取76例在我院使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法治疗胃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治疗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全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与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7.89%)低于对照组发病率(26.32%),差异明显,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68.42%),差异明显,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胃癌患者使用全程护理,大大降低了并发症发病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值得临床上使用及推广.

    作者:何晓翠;陈月琴;贾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探索整体护理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小儿腹泻护理中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6例腹泻患儿,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整体护理,并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良反应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5.35%,明显比对照组患儿的74.42%高(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3%(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结论:小儿腹泻护理中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作者:易永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个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泌尿外科患者心理特点,对泌尿外科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泌尿外科收治的患者60例,按照随即数字表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个性化护理组.结果:个性化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护理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3.33%,个性化护理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100.00%,2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可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在临床使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邱玲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细节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探析

    临床护理工作内容比较的琐碎,涉及到很多的重复工作,一个细小的环节做不到位,就可以引发严重的医疗事故,细节护理是临床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可以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能够让病人有一个优质的护理体验,进而使得护理的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医院分为很多的科室,消化内科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科室,在消化内科中运用细节护理,可以使得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进而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病情.本篇文章主要对细节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对消化内科的护理工作起到参考价值.

    作者:范小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麻醉恢复室护理中音乐干预效果探究

    目的:在麻醉恢复室中对患者采取音乐干预的效果进行探究,了解音乐干预在麻醉恢复室病人护理中的作用.方法: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展开本研究.结果与结论:音乐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心率与血压,使患者的心率与血压趋于稳定,同时能够减少患者术后的疼痛感.音乐干预也能够提高麻醉护理的满意度,对于减少患者在麻醉恢复室的停留时间并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作者:黄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策略在骨科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策略在骨科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人民医院骨一科收治的患者60例,然后平均分成两组,采用SPSS21.0将入组患者按先后序列号(1-60)随机分为2组:一组常规护理组(30例),一组优质护理组(3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23.3%(7/3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46.7%(14/30)(P<0.05).结论:优质护理较常规护理在骨科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的作用大.

    作者:陈宝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康复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分析康复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9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康复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康复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48%VS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70%VS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提高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桂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随访式延续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对肾移植术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实施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对于提升患者依从性的影响作用.方法:常规组采取术后常规护理,延续组则采取术后随访式延续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的免疫抑制剂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肾移植术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采取随访式的延续护理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这对于提升患者术后肾移植与受体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美秀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虚拟仿真训练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虚拟仿真训练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6级98名护理专业学生基于基础护理教学进行虚拟仿真训练.该训练使用虚拟现实模拟器及软件,构建真实、仿真的实验操作环境.虚拟仿真训练主要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三个层级.在训练完成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虚拟仿真教学效果情况及得分情况.结果:在Ⅰ级、Ⅱ级、Ⅲ级虚拟仿真训练中分别有83.67%、76.53%、72.45%的学生得分高于90分.结论: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虚拟仿真训练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率及教学效果,促进该专业学生专业操作能力进步,值得应用于护理专业进行护理教学.

    作者:何玲梅;马云春;代雨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对肝胆外科住院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优质护理对肝胆外科住院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医院肝胆外科内110例肝胆外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人数55.对照组的病人按照常规的方式护理,对实验组病人则实行优质护理.待病人出院时对其进行采访,统计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为16.4%,满意程度为96.3%.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为25.6%,满意程度为77.5%,且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少8~12天.结论:优质护理在肝胆外科的住院病人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大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陈凤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危重病人机械通气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5月-2018年2月收治的114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根据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分成常规组(52例)、观察组(62例).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口腔护理(t=5.86)、叩背护理(t=7.38)、管道护理(t=7.13)、护理满意质量评分(t=6.44)均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4.63,P<0.05).结论:护理干预用于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护理,可显著改善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吴雪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品管圈在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品管圈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7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11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品管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服务态度、安全管理能力、护理责任感和实践操作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实施品管圈护理方法,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综合素质水平,使患者体验到佳的护理,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丽萍;吴卫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个性化护理模式在乳腺肿瘤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在乳腺肿瘤术后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4例实施乳腺肿瘤术患者纳入研究,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研究组各37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比较组间疼痛评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3.78%低于研究组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45,P<0.05),护理前组间疼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疼痛评分(3.1±0.8)分低于对照组(3.8±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模式用于乳腺肿瘤术后护理中,疼痛症状减轻,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梁淑琴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银杏制剂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对于其凝血功能及血流变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联合银杏制剂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血流变相关指标.结果:对比上述指标,观察组比对照组更有优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银杏制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还能降低血液粘滞度.

    作者:朱江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评价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3月期间接收的脑梗塞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进行分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设为对照组(n=42例),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设为实验组(n=43例),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自理能力评分.结果:2组患者护理前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及自理能力评分不具有可比性(P>0.05);护理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5.38±5.10)、(80.31±6.08)、(76.3±6.34).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及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作者:刘晋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人文关怀,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改善了心理状况,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陈美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沙利度胺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价值及护理体会.方法:5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均给予常规环孢素A治疗+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临床疗效、护理前后疾病知识评分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化疗药物知识、药物外渗、化疗不良反应、化疗期间自我护理等疾病知识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沙利度胺可以在环孢素A治疗的基础上明显改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更好地掌握疾病知识,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作者:曹晶晶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小儿阴道斜隔综合征1例的护理

    总结阴道斜隔综合征1例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及各项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体位护理,避免导管滑脱,按医嘱准确应用药物,加强出院指导.经过治疗及护理,本例患儿病情平稳,无严重并发症.

    作者:张云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观察优质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总结并归纳优质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效果、焦虑抑郁心理改善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组间体现为P<0.05的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体现为P<0.05的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组间体现为P<0.05的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并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术后疼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疼痛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VAS(1.70±0.04)分、SAS(22.16±1.30)分、SDS(20.19±1.25)分、护理风险发生率为2.44%、满意度95.12%.对照组患者护理后VAS(3.66±0.17)分、SAS(30.75±1.99)分、SDS(31.89±2.48)分、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4.63%、满意度75.61%.结论:从心理护理、健康宣教以及用药等方面进行疼痛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普外科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毕玉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心理干预对骨结核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的影响分析

    目的:对心理干预对骨结核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主要以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医治的骨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患者共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骨结核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3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参照组进行护理,研究组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后,研究组结果呈现效果要优于参照组,且终检验为P<0.05,具有一定的讨论分析价值.结论:心理干预对骨结核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井立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在高龄产妇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在高龄产妇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以2017年12月-2018年5月我院300例高龄产妇为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服务,实验组应用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比较效果.结果:实验组高龄产妇满意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子宫入骨盆平均时间、产后恶露持续平均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抑郁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子宫复旧不良、产后出血等高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在高龄产妇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

    作者:尹静;蒋红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妇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方法研究

    目的:针对患有妇科疾病的患者在本院进行相关妇科护理以后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在本院随机挑选100例妇科患者(2016.3.1-2018.3.1),对其进行妇科护理,然后统计其资料结果,对引发妇科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在患者进行妇科护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为医护人员的态度散漫、专业技术有待加强以及环境有待提高等.结论:在对患有妇科疾病的患者进行妇科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端正自身的工作服务态度,并有针对性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改善医院的就医环境等,预防妇科护理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发生.

    作者:谢永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20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为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服务,实验组应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满意比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疾病了解度、治疗配合度;护理前后产妇心理相关指标;产后出血概率.结果:实验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满意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疾病了解度、治疗配合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心理相关指标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心理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后出血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降低产后出血概率,改善产妇心理状态,提高其遵医程度和满意度.

    作者:宋小静;蒋红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断指再植术患者高压氧治疗的心理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断指再植术患者高压氧治疗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到2017年11月期间实施高压氧治疗的断指再植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治疗期间实施心理护理.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评分.结果:干预前不良情绪评分组间对比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但试验组干预后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患者高压氧治疗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张春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初治痰阳肺结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初治痰阳肺结核病症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66例初治痰阳肺结核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通过抽签法的形式将6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行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健康教育知晓度、护理满意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度分析中,观察组总知晓率91%高于对照组70%,两组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护理满意度分析中,观察组总满意率94.2%高于对照组73.1%,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肺结核患者加以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升护理依从性,提升护理满意度,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士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在脊柱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脊柱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科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结核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能够客观科学的看待脊柱结核疾病,值得推广.

    作者:霍春玲;韩红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在耐药肺结核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在耐药肺结核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76例耐药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为97.37%,对照组为78.95%,并且观察组疾病掌握程度比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应用于耐药肺结核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及高.

    作者:李秀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集束化护理在COPD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分析集束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选择为我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COPD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内科护理措施,研究组加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呼吸症状、活动度、疾病影响以及总分均较护理前的明显降低(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呼吸症状、活动度、疾病影响以及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36%、78.18%,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作者:赵海洋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慢性盆腔炎病人的临床护理干预及应用意义评价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及应用意义.方法:于2017年06月--2018年06月,对本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52例进行观察分析,通过电脑进行随机分组对照,即常规组、研究组,两组各26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开展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效率高达96.15%,明显高于常规组80.77%,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7±2.1)分,显著高于常规组(81.9±2.0)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慢性盆腔炎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干预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护理效果,且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王育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术后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选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结果:经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2%显著优于对照组75.5%,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9%,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

    作者:赵青 刊期: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