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平;侯勇
目的:对白内障患者采取OCT与眼部B超联合检查,评估其术前眼底检查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白内障患者,共158眼,所有患者均进行B超检查、OCT检查等术前检查,对比眼部B超、OCT及联合检查的眼底病变检出率.结果:OCT眼底病变检出29眼,检出率18.35%;眼部B超病变检出22眼,检出率13.92%;两者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OCT+眼部B超眼底病变检出44眼,检出率27.85%;明显高于OCT及眼部B超单独检查,差异明显(P<0.05).结论:OCT联合眼部B超进行术前眼底检查能够对眼底病变作出准确诊断,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并为术后视力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米东明;李晓琴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外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收治48例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外并发症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4例,参照组给予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实验组则采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相差不大(P>0.05);但实验组患儿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常规剂量还是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外并发症的治疗效果不相上下,但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安全性更高一些.
作者:李士高 刊期: 2018年第12期
药剂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基础.药剂科管理作为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是促进医院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药剂科的日常具体任务,药剂科的管理以及药剂科管理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作者:雷艳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在脑梗死合并脑内微出血患者中采取磁共振成像的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纳入且参与诊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均开展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磁共振成像特点和表现,记录脑梗死患者脑内微出血发生位置、例数以及脑梗死伴发脑内微出血患者分级和脑白质改变程度、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结果:在纳入分析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中,伴发脑内微出血占据比例29.00%,基底节占据比例65.51%;皮质以及皮质下占据比例55.17%;丘脑例数占据比例34.48%;脑干例数占据比例27.58%;小脑例数占据比例20.68%.随着不断增加脑白质改变严重情况,脑梗死伴发脑内微出血患者病灶个数不断增加.随着不断增加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严重情况,脑梗死伴发脑内微出血患者病灶个数不断增加.结论:脑血管病变和脑内微出血之间存在很大关系,是诊断晚期脑微血管病变的关键指标.
作者:栾文勃;孙夕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胆囊炎采取蒿芩清胆汤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取我院2017年4月3日至2018年6月9日老年胆囊炎患者,根据动态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手术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操作下,联合蒿芩清胆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概率为97.14%,干预后的物质生活、心理状况、社会关系、生理功能分别为(83.56±3.09)分、(81.72±3.52)分、(80.86±2.97)分、(82.89±2.06)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胆囊炎采取蒿芩清胆汤联合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利于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李顺文;朱艳;范嘉欣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研制一种可调式防拔管保护衣,用于婴幼儿留置鼻胃管操作及保留期间的制动,在必要看护条件下,减少婴幼儿留置鼻胃管的非计划拔管现象.方法:根据婴幼儿发育特点,自主设计并制作有限度调节的防拔管保护衣,婴幼儿留置鼻胃管期间,穿着保护衣,使患儿肢体约束在较小角度内活动,避免患儿自行拔管,减少看护成本.结果:临床使用190例次显示,可调式防拔管保护衣使用方便,既可用于留置期间保护鼻胃管,又可应用于留置鼻胃管的护理操作.结论:在婴幼儿留置鼻胃管期间,配合使用可调式防拔管保护衣可有效降低婴幼儿鼻胃管非计划拔管率,减轻患儿不适感,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家长满意度.
作者:罗元元;刘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02-2017.12期间诊疗的9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患者划为常规组(n=45)和试验组(n=45).即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对症救治,试验组患者则是在常规对症救治的前提下,施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血气指标.结果:常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PaO2、SaO2、PaCO2等血气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于常规对症救治的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呈现治疗总有效率高的特点,还可改善其血气指标,值得推广.
作者:谷青;余海;肖丽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强化护理干预在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至2017年收治的70例ICU气管插管患者分作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强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因素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非计划性拔管率中差异显著(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在ICU气管插管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值得推广.
作者:王永秀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90例参与本次实验研究,将9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取乳腺区段切除手术,对照组患者采取乳腺微创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乳腺良性肿块患者采取乳腺区段切除手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证手术切口愈合速度,保留乳房外形,降低患者对治疗的心理压力,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奎乐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人文关怀,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改善了心理状况,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陈美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血管性痴呆采取胞磷胆碱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针对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胞磷胆碱治疗,评价两组患者CDR、MMSE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DR、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采取胞磷胆碱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自身的认知能力,从而改善患者血管性痴呆症状,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伯灵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40例,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分为20例保乳组和20例全切组,对全切组患者均实施全乳房切除术方案治疗,而对保乳组患者均实施保乳手术方案治疗,对比探讨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临床疗效间的差异情况.结果:保乳组的平均手术用间为(168.32±10.2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8.12±3.56)ml、平均住院时间(5.65±1.43)d,而全切组的平均手术用间为(243.42±16.5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56.54±6.72)ml、平均住院时间(9.12±1.76)d,对比两种同类指标间的差异巨大,可判定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经对比两种患者术后的情绪及心理状态,可表现出明显的对比差异,全切组患者明显比保乳组患者的抑郁情绪与自卑心理强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采取临床手术治疗时,应优先考虑保乳手术治疗方案,能够缩短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利于减缓患者术后的抑郁情绪与自卑心理,使临床疗效更为理想,且术后恢复更为美观,具有很高的临床广泛应用价值.
作者:莎比海·肖开提;陈竹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分析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8例COPD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4)与对照组(n=44).对照组在出院后实施常规的出院指导,研究组实施为期6个月的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疾病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以及总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上述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mMRC均显著降低,6MWD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研究组护理后mMRC降低更加明显,6MWD升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可以显著降低COPD患者出院后呼吸困难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刘丽晶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病人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选出乳腺癌术后病人166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组一83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组二83例为观察组,采用标准化皮肤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在放疗后皮肤护理效果以及护理前后QLQ-C30量表中的总体健康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放疗后皮肤护理总有效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护理前后QLQ-C30量表评分上,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放疗后病人给予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皮肤受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邹雯雯 刊期: 2018年第12期
通过对常规组患者行常规的手术治疗,和对研究组患者行经导管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情况,探讨分析经导管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子宫瘢痕妊娠合并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亚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医学检验专业面临的生物安全问题.方法:本次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对医学检验专业面临的生物安全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结果:医学检验专业面临的问题包括:生物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工作区域布局缺乏科学性、实验室设施设备有待完善等;相关改进措施方案的实施,能够降低医学检验专业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工作的效率及质量.结论:医学检验专业面临的生物安全问题较多,有必要注重相应改进措施方案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作者:邹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对恶性肿瘤痛疼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价、规范疼痛给药,观察患者住院后的生活质量,和压疮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难免性压疮发生率为8.89%,对照组难免性压疮发生率为24.44%,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QLQ-C30各项目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护理期间压疮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程翠娟;陈莉琼;刘静;邓珊波;吕绿秀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Tk1变化在预测恶性肿瘤方面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市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所监测的302例癌症患者以及621例健康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癌症患者和正常人群、不同癌症患者以及给药后癌症患者血清中TK1含量变化,分析TK1含量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患者体内TK1含量较正常人群高,其中恶性肿瘤组患者体内TK1含量高,其次为癌变前期组、良性肿瘤组.为患者注射紫杉醇后,TK1含量明显降低.结论:TK1含量高低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预测恶性肿瘤,但不能完全依据血清中TK1含量来鉴别癌症的存在.
作者:雷顺俊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选择清宣止咳颗粒+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4月~2018年04月收治的52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药物研究;对照组(26例):选择盐酸氨溴索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组(26例):选择清宣止咳颗粒+盐酸氨溴索口服液进行治疗;终就两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退热疗效以及临床症状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退热疗效(69.23%)对比,观察组(96.15%)总有效率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临床症状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结论:医疗人员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选择清宣止咳颗粒+盐酸氨溴索口服液进行治疗,对于患儿退热疗效提升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可以明显促进,从而促进支气管肺炎患儿生活品质提升.
作者:周宏;蒋伟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以及护理的方法.方法:选取本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出现药物不灵反应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治疗不一样的护理方式,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健康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所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以及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情况.结果:80例患者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肝损伤以及皮疹,部分患者出现血脂异常,恶心呕吐,肾脏功能等异常的临床症状.各项药物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出现早,持续时间长为肾脏功能损伤.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对照组艾滋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没有变化,观察组出现了明显较少,反应较轻的变化,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无法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是进行优质护理后可以进一步进行预防以及减弱不良反应,能够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武兰;刘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