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化护理干预对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降低作用

王永秀

关键词:强化护理干预, ICU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摘要:目的:观察强化护理干预在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至2017年收治的70例ICU气管插管患者分作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强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因素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非计划性拔管率中差异显著(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在ICU气管插管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值得推广.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目视管理在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分析目视管理在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消毒供应室2017年7月-12月实施目视管理,实施目视管理前后的846批次、858批次回收合格率、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物品发放错误率等器械管理效果以及团队合作、文书记录、物品标识、消毒质量评分等工作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回收合格率、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以及灭菌合格率明显升高,物品发放错误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本科室护理人员团队合作、文书记录、物品标识以及消毒质量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视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效果以及工作质量,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作者:代淑荣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互动式主题讨论法在高职护生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互动式主题讨论法在高职护理教学的应用.方法:选取我校2017年9月~2018年1月在校高职护生90名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5)与互动组(n=45),对照组行传统教学,互动组行互动式主体讨论教学,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互动组各项成绩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通过互动式讨论法可有效提高高职护生教学效果,保障教学质量.

    作者:宁树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合并肺外并发症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外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收治48例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外并发症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4例,参照组给予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实验组则采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相差不大(P>0.05);但实验组患儿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常规剂量还是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外并发症的治疗效果不相上下,但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安全性更高一些.

    作者:李士高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的分析观察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应用临床检验的效果及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于我院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的患儿4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细菌培养检验与血清抗体检验的阳性检出情况,并分析不同年龄阶段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检出情况.结果:血清肺部支原体抗体呈阳性的患儿41例、细菌培养阳性的患儿24例,血清肺部支原体抗体阳性检出率(83.67%)显著高于细菌培养阳性比例(16.33%),组间差异性较高(P<0.05).不同年龄段患儿血清肺部支原体抗体阳性检验情况予以分析,4至8岁患儿阳性检出率较高,阳性检出15例,占比93.75%.结论:采用血清检验能够迅速了解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其阳性检出率较高,且检验方式简单方便,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池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新型岗位管理模式的作用

    目的:研究了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新型岗位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共计65名,对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患者满意度、护理综合质量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在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实施之后,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综合质量相比之前均明显提升(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新型岗位管理模式的实施,可大幅度提升重症监护室的护理质量和效果,且护理人员的综合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有助于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优化.

    作者:张晓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普外急诊手术切口裂开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普外急诊手术切口裂开相关因素,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0例普外科剖腹急诊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切口裂开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普外科剖腹急诊手术患者中,有5例术后切口裂开,占比为2.50%.年龄>60岁、切口感染、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术后激素应用、肥胖、合并糖尿病等与切口裂开呈现正相关;性别、手术类型、切口类型、原发病的类型等与切口裂开无关.结论:切口感染、高龄、糖尿病、术后激素使用以及营养不良或肥胖是导致普外急诊手术切口裂开的重要因素,临床中应加强针对性的护理.

    作者:卢启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效果

    医院作为主要的服务机构,是保证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场所,它不仅要不断提升医疗水平,还要注重内部职工凝聚力、向心力的培养,通过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协调内部发展.对于广大患者而言,热情周到的服务以及较高的医疗水平正是他们需要的.但是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不健全,导致他们的工作热情有所下降,不利于医务人员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还会影响整个医院的协调运转.针对这样的现象,各大医院要转变固有思想,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通过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医务人员,实现现代化管控,从而树立医院在百姓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作者:刘兴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湿性敷料治疗高龄患者下肢难愈性伤口的效果及疼痛分析

    目的:研究对高龄下肢难愈性伤口采用湿性敷料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在本院中选取2015年1月1到2018年1月1日期间治疗的下肢难愈性伤口患者,一共100例,根据计算机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采用外科常规换药方法,针对观察组,采用湿性愈合敷料治疗方式.比较两组的愈合率及疼痛指标数据,并采集换药期间渗出液情况对比炎症因子表达量.结果:观察组的疼痛指标数据,相比对照组较低,优势明显,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参考价值(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创面愈合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换药期间渗出液TDG-β1、IL-1β水平更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龄下肢难愈性伤口采用湿性愈合敷料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疼痛状况,提高治愈率,效果甚佳,值得推广.

    作者:刘月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微信延续性教育对食道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在食道癌术后患者中应用微信延续性教育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通过随机法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食道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微信延续性教育,比较且观察参照组和实验组食道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度.结果:实验组食道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90.21±4.54)、健康知识掌握度(83.54±5.23)、护理满意度100%对比参照组相关数据指标,P<0.05,统计学显示组间参比意义.结论:将微信延续性教育应用于食道癌术后患者中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杨玉立;陆红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在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预防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在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66例乙型肝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孕妇分娩婴儿出生后注射乙肝疫苗;观察组孕妇28周给予宫内阻断,婴儿出生后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对比分析两组婴儿的乙型肝炎传播效果.结果:观察组婴儿出生时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HBV-DNA(乙肝病毒)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儿出生3月、6月、12月的HBsAg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孕妇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方式,降低了婴儿的出生时、出生后的HBsAg阳性率,具有良好的阻断效果.

    作者:蔡利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破伤风抗毒素与头孢类药物致多重不良反应病例的分析

    目的:分析破伤风抗毒素与头孢类药物致多重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中2018年3月应用破伤风抗毒素与头孢类药物致多重不良反应的2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原因和预防措施.结果:此次入组患者中共有9例患者出现皮疹,10例患者出现眩晕,12例患者出现心悸,发生率分别为45%、50%、60%,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时间及其合理性存相关性.结论:破伤风抗毒素与头孢类药物致多重不良反应与患者过敏性反应、用药时间等因素相关,临床用药中,应当关注合并用药可能存在的迟发性、潜发性不良反应,确保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李世欣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对小儿外科急腹症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小儿急腹症患儿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为此类疾病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8月~2017年9月我院78例急腹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患儿,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利用手术治疗辅助护理干预,对两组治疗效果分析比较.结果:通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手术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应用在小儿急腹症患儿中使患儿不良症状得到了充分改善,有利于患儿生活质量的提升.

    作者:宋兆生;姜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指导对门诊青光眼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指导对门诊青光眼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门诊收治的青光眼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给予系统健康指导.结果:半年后对比用药依从性优良率,观察组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青光眼患者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用药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玲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鸟巢式护理干预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鸟巢式护理干预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于院内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出生的8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知情基础采用随机数字方法编号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鸟巢式护理干预方法.结果: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干预组中出暖箱时间及体温波动评分均低于对比组,而睡眠时间、体质量、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比组,干预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鸟巢式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耿竹青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1002例产妇为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服务,实验组应用人性化护理.比较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满意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后出血量、泌乳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简明健康调查问卷总分、抑郁心理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便秘、脱发和产后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产妇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

    作者:刘丽;蒋红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人性化服务在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为了研究人性化服务在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同样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后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前后采用人性化服务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书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且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中进行人性化服务干预能够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改善患者治疗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芳芳;林琳;赵珊;宋梅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及体会

    目的:关注冠心病患者的认知教育问题,系统地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方法:针对5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护理程序,采取集体教育、小组教育、单人教育的形式,通过语言教育、书面教育、实物教育、电话教育和随访等方式,合理使用多种时机,实施健康教育.结果: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注重对患者的随时评估,及时了解健康教育效果,给予强化和调整,使健康教育活动在不断的监控中逐步完善,达到了预期目标.结论:健康教育,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沟通的技巧,增强了病人的信任,使病人和家属获得的疾病知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娄旺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虚拟仿真训练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虚拟仿真训练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6级98名护理专业学生基于基础护理教学进行虚拟仿真训练.该训练使用虚拟现实模拟器及软件,构建真实、仿真的实验操作环境.虚拟仿真训练主要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三个层级.在训练完成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虚拟仿真教学效果情况及得分情况.结果:在Ⅰ级、Ⅱ级、Ⅲ级虚拟仿真训练中分别有83.67%、76.53%、72.45%的学生得分高于90分.结论: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虚拟仿真训练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率及教学效果,促进该专业学生专业操作能力进步,值得应用于护理专业进行护理教学.

    作者:何玲梅;马云春;代雨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关节镜手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关节镜手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份收治髋关节疾病60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通过关节镜方式进行手术,对照组应用常规方式进行手术处理.结果:对照组的平均评分为80.23±10.23;观察组的平均评分为96.12±5.13;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要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髋关节疾病治疗中应用关节镜手术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苑树岩;付庆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阿奇霉素治疗儿童重症肺炎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患儿临床治疗实施阿奇霉素方案的疗效,分析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为后期该疾病的临床安全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自我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28例重症肺炎患儿,对比患儿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患儿经过阿奇霉素治疗后,其发热、咳嗽、肺啰音等症状消退时间相比对照组患儿显著更少,且X线消退时间以及患儿总病程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更少,组间数据在统计学中差异有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恶心、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56%,1/64)显著低于对照组(17.2%,11/64),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过程中,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可加速患儿健康的恢复,并有利于恢复各项细胞因子水平,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广泛推广.

    作者:王文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