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节镜手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临床研究

苑树岩;付庆鹏

关键词:关节镜手术, 治疗, 髋关节疾病,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关节镜手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份收治髋关节疾病60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通过关节镜方式进行手术,对照组应用常规方式进行手术处理.结果:对照组的平均评分为80.23±10.23;观察组的平均评分为96.12±5.13;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要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髋关节疾病治疗中应用关节镜手术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DynaCT在HCCTACE中精准治疗的应用

    目的:研究DynaCT技术在HCC经肝动脉插管插管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中提高手术精准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分为两组,A组(15例),TACE术中行DynaCT造影检查;B组(15例),TACE中不行DynaCT造影检查,术后3天行常规CT造影检查.结果用X2检验方法比较采用和不采用DynaCT技术辅助介入治疗疗效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进行的30例患者的原发性肝癌的TACE治疗过程,TACE术中于常规数字减影(DSA)基础上选择性的应用DynaCT增强扫描.记录每次介入治疗运行DynaCT增强扫描的次数.根据两种不同DynaCT扫描类型(增强扫描和非增强扫描),经图像后处理,由介入医师(两个或两个及以上)根据提示信息作出合理判断,指导肝癌TACE术的具体实施.结果:对两组(A组、B组)术后3天常规CT图像显示的碘油沉积情况进行对比,A组15例,25个病灶中完全碘油沉积病灶占92%(23/25);B组15例,23个病灶中完全碘油沉积病灶占65.2%(15/23).A组术后常规CT图像显示碘油完全沉积病灶比率明显大于B组(X2=6.15,P0.05).结论:DynaCT技术在TACE中加以应用可以弥补单一DSA成像的不足,全方位指导介入医师实施精确栓塞,终提高TACE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生存周期.

    作者:荆国庆;蒋珍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80例成人呼吸系统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成人呼吸系统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选取80例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成人呼吸系统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患者的主要症状均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干咳突出,其中伴有低至中度发热患者16例,伴有咽痛患者37例,伴有胸闷胸痛患者22例,肺部出现湿啰音患者21例;初期被诊断为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以及肺炎等的患者,给其给予相应的抗炎治疗后效果一般,但是在对患者进行MP-IgM滴度≥1:160并且被确诊为MP感染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口服或静脉滴注,患者均被治愈,治愈率达到了100%.结论:由MP导致的呼吸系统方面的感染,其病症比较隐匿,容易被延迟诊断,应提高各医疗人员对此种疾病的认识以及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并给予患者规范化的治疗.

    作者:王益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自制动力外固定架治疗指骨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自制动力外固定架治疗指骨粉碎性骨折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指骨粉碎性骨折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动力外固定架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采用X射线检查时可发现多数骨痂均已形成,进行局部叩击时并未出现异常活动.40例为优,31例为良,1例为差.结论:为指骨粉碎性骨折进行动力外固定架治疗有手术操作简单、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

    作者:周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心理干预对骨结核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的影响分析

    目的:对心理干预对骨结核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主要以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医治的骨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患者共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骨结核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3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参照组进行护理,研究组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后,研究组结果呈现效果要优于参照组,且终检验为P<0.05,具有一定的讨论分析价值.结论:心理干预对骨结核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井立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对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运用在老年重症肺炎(SP)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本院SP并VAP患者62例,依照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参照组、试验组,各31例,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后者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与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总疗效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临床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对SP并VAP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促进康复,值得采纳.

    作者:解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儿童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进展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发病率约 45/10万.主要表现为自发性皮肤粘膜出血、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束臂试验阳性、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 ,严重者会因颅内出血而危害生命.儿童ITP大多预后良好 ,约20% 的患儿可呈慢性病程 ,2007年 ,ITP国际工作协作组将CITP定义为血小板持续减少超过12个月的患者[1] ,此类患儿疗效较差、病情反复 ,明显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国内外众多学者对 CITP治疗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对CITP的治疗进行以下综述.

    作者:杨青;宋春艳;李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乙肝小三阳与HBV~DNA的关系分析

    目的:分析乙肝小三阳患者(即HBsAg阳性、HBeAb阳性、HBcAb阳性)与HBV~DNA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所接收的300例乙肝小三阳患者和50例健康者的血清进行研究,对其血清进行乙肝五项和HBV~DNA的检测.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检测乙肝五项,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检测HBV~DNA,分析比较乙肝小三阳患者(HBsAg阳性、HBeAb阳性、HBcAb阳性)与HBV~DNA的关系.结果:乙肝小三阳患者(HBsAg阳性、HBeAb阳性、HBcAb阳性)的检出率是77.1%,HBV~DNA的检出率是62.6%,其中两组数据进行比较(x2=11.1511,P=0.0008),即其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BeAg呈阴性情况,可能也有病毒复制的情况,HBV~DNA和HBsAg阳性、HBeAb阳性、HBcAb阳性之间有着较好的相关性,对乙肝小三阳患者来讲其可以有效的指导乙肝疾病的诊断、诊断及临床疗效,也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和预后情况的判断.

    作者:阳仕荣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浅谈优质护理在神经外科的影响

    为了探究在神经外科中优质护理的影响.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166例神经外科患者,将其随机平分为研究组(83例)与参照组(83例).对研究组与参照组分别给予优质护理与普通护理.经过一段时间后,调查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显示:研究组家属和患者的总满意度(96.4%)明显高于参照组家属和患者的总满意度(80.7%),且P<0.05,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优质护理在神经外科的影响较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柳青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强刺廉泉穴为主联合吞咽神经刺激仪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 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强刺廉泉穴联合吞咽神经刺激仪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7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常规治疗组(47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及常规针灸治疗为主.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予强刺廉泉穴联合吞咽神经刺激仪治疗.应用吞咽困难评定标准量表及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对两组病例进行吞咽功能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经吞咽困难评定标准评分及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经吞咽困难评定标准评分,同组治疗后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经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评分,同组治疗后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疗效评定(有效率92.0%)优于常规治疗组疗效评定(有效率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刺廉泉穴联合吞咽神经治疗仪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作者:徐守权;赖瑜梅;包仲明;温春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医养生运动对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中医养生运动对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到2017年期间我中心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实验治疗,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25例,对其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25例,进行常规治疗和中医养生运动联合治疗.在治疗三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糖、血压等身体指标进行检测,观察效果和差异.结果:三个月后检查结果发现,进行中医养生运动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都要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长期进行中医养生运动,对于2型糖尿病病人的身体状况的好转,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作者:于建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品管圈在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品管圈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7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11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品管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服务态度、安全管理能力、护理责任感和实践操作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实施品管圈护理方法,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综合素质水平,使患者体验到佳的护理,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丽萍;吴卫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高血压护理效果展开研究.方法:本研究将以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接受治疗的84例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不同的干预手段,对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精力及精神健康评分具有显著的优质,数据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将个性化延续护理运用到高血压患者中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促进患者生存质量水平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寇连云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分析加强对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在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中的积极作用

    目的:探讨针对高危孕产妇加强管理对于降低母婴死亡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孕产妇未采取任何管理方式,观察组孕妇则针对存在的相关高危因素加强孕期管理.结果:观察组的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强化对高危孕产妇的孕期管理有利于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维护母婴安全.

    作者:全宏;于秋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人性化服务在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为了研究人性化服务在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同样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后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前后采用人性化服务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书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且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中进行人性化服务干预能够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改善患者治疗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芳芳;林琳;赵珊;宋梅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基因诊断技术及其应用

    人类疾病都与基因有关,其中某些疾病对个人、家庭、社会都造成了负面影响,甚至严重地影响到了患者本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给家庭带来精神和经济负担.基因技术可以使人们针对这些疾病做好预防工作,或在疾病早期进行有效控制,还可以协助解决器官组织移植等医学难题,从而推进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本文主要介绍了基因诊断技术概念及种类,以及该项技术的一些临床应用,展现了基因诊断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

    作者:卢俐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帕罗西汀和文拉法辛缓释片在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帕罗西汀和文拉法辛缓释片在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配为A组(30例)和B组(30例);A组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B组采用文拉法辛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比较A、B两组患者抑郁症好转度及患者SAS和SDS的评分变化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总体好转率为76.7%,B组患者的总体好转率为90%,B组患者病情好转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B组患者SAS和SDS的评分降低程度明显低于A组,两组患者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发现,应用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明显优于帕罗西汀,值得大力推广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抑郁症.

    作者:丁亚媛;薛德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20例小儿腹泻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采用思密达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密达在小儿腹泻临床治疗中应用的价值突出,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药物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姜亚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TACE术运用于肝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肝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对于肝癌患者的治疗也在不断的探索与发展,TACE术作为近几十年来肝癌治疗的一大手段,在临床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因TACE术后的不良反应较多且较重,此种治疗手段在临床运用中也存在一定的疑虑,本文就TACE术在临床中的治疗地位及不良反应进行介绍,并对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进行简要综述,对临床肝癌TACE术的实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步晨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对比研究

    本文通过分析对比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口服,研究其对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以期指导阿托伐他汀钙的临床应用.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20mg/d顿服较10mg/d顿服作用更强,血肿量较小,总显效率高.该药不良反应小,用药安全性高.在一定程度内用药,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因此,该研究成果在临床应用中可参考给药.

    作者:宋艳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1例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PICC导管堵塞再通的护理

    目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PICC导管堵塞再通的护理效果.方法:有针对性的选择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对象有1例,针对该名患者进行PICC导管堵塞再通的护理.结果及结论:针对患者切实有效的选用尿激酶和肝素钠进行注射栓抗凝,这样的操作是持续性的,20min之后就可以看见外露片色导臂内的血块呈现为血液絮状物,然后抽出,再有针对性的推生理盐水,如果仍然有阻力,这可以很明显的证明,疏通的效果是比较好的;48h后,如果还可以抽出大量的血液回流,证明溶检的效果十分成功,导管出现很明显的疏通.疏通之后,针对血常规和凝血功能进行检侧,其检查结果都是比较正常的,在后续的导管输液和化疗泵的治疗过程中都没有任何的导管感染或者相应的堵塞等一系列的并发症产生.

    作者:刘阳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