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进展

杨青;宋春艳;李娜

关键词:
摘要: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发病率约 45/10万.主要表现为自发性皮肤粘膜出血、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束臂试验阳性、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 ,严重者会因颅内出血而危害生命.儿童ITP大多预后良好 ,约20% 的患儿可呈慢性病程 ,2007年 ,ITP国际工作协作组将CITP定义为血小板持续减少超过12个月的患者[1] ,此类患儿疗效较差、病情反复 ,明显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国内外众多学者对 CITP治疗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对CITP的治疗进行以下综述.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盆腔复健医学在产后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盆腔复健医学手法针法对产妇产后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来我康复中心接收调理的108例产妇,根据报名先后顺序以单号及双号进行划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的54例产妇患者的治疗方式选择常规康复训练并辅助健康教育;观察组的54例产妇患者采取专业化的盆腔复健医学手法、针法康复治疗.主要评价指标为产妇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及性生活满意度.结果:在产后6个月探访各受试患者,观察组的产妇在肌力测定、性生活满意度、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的四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从结果来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复健医学疗法可提升产妇盆底神经、循环、肌肉功能,对盆底组织康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有效缓解盆腔器官脱垂、减少尿失禁并可提高性生活满意度.

    作者:白福光;刘柏麟;覃勇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某三甲综合医院2017年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我院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更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全年住院病人尿培养阳性菌株,应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WHONET5.6软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尿培养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162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000株(61.5%),革兰阳性菌498株(30.7%),真菌126株(7.8%).主要病原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30.6%),屎肠球菌(11%)和粪肠球菌(10.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分别是50.8%和32.3%.结论: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广泛,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谱有较大差异,且近年来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建议临床医生根据病原学监测资料有针对性地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倪作为;冯海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小儿阴道斜隔综合征1例的护理

    总结阴道斜隔综合征1例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及各项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体位护理,避免导管滑脱,按医嘱准确应用药物,加强出院指导.经过治疗及护理,本例患儿病情平稳,无严重并发症.

    作者:张云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强刺廉泉穴为主联合吞咽神经刺激仪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 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强刺廉泉穴联合吞咽神经刺激仪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7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常规治疗组(47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及常规针灸治疗为主.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予强刺廉泉穴联合吞咽神经刺激仪治疗.应用吞咽困难评定标准量表及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对两组病例进行吞咽功能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经吞咽困难评定标准评分及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经吞咽困难评定标准评分,同组治疗后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经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评分,同组治疗后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疗效评定(有效率92.0%)优于常规治疗组疗效评定(有效率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刺廉泉穴联合吞咽神经治疗仪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作者:徐守权;赖瑜梅;包仲明;温春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人用狂犬病疫苗免疫后抗体检测分析

    目的:分析人用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情况,研究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检测效果.方法:对疾控中心2015年4月~2018年4月接诊的110例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免疫后抗体检测分析.结果:110例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患者有男性60例,阳性抗体59例,阳性率98.3%,有女性50例,阳性抗体49例,阳性率98%;年龄小于10岁的患者阳性率100.0%,超过60岁的患者阳性率95.0%.抗体检测结果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超过60岁阳性率低于10岁内患者(P<0.05),接种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人用狂犬病疫苗免疫后抗体检测情况整体较好,男女性别之间疫苗效果并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年龄越低疫苗抗体效果越好(P<0.05).

    作者:明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思密达配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思密达配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方法:针对我院于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从中选取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儿随机分为单一组51例和联合组51例,分别实施单一思密达治疗、思密达联合酪酸梭菌活散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症状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单一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4%,联合组明显高于单一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组和联合组大便次数、体温、大便性状等症状恢复正常时间的比较中,联合均要明显更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治疗中,实施思密达和酪酸梭菌活散联合用药治疗的方案,效果明显,可以快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作者:安子雄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耳鼻喉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索耳鼻喉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120例耳鼻喉手术患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化分为2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采用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服务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PSIQ评分、满意率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耳鼻喉手术患者中效果确切,其可有效促进护患关系,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孟凡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华法林治疗瓣膜性心脏病并房颤中抗凝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华法林治疗瓣膜性心脏病并房颤中抗凝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瓣膜性心脏病并房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抗凝治疗,观察组给予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INR达标时间与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抗凝治疗INR达标时间、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治疗瓣膜性心脏病并房颤中抗凝效果可靠,能有效缩短患者抗凝治疗所需时间,降低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陈超;游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创新思维视角的呼吸内科临床与康复护理

    呼吸内科疾病具有发病急、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且发作起来非常严重,对患者的生活有着严重的不利影响,护理不当还会造成病情恶化、疾病转移,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呼吸内科临床与康复护理.

    作者:李杰;刘丽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2005-2017年兵团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2005-2017年兵团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腮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兵团2005-2017年传染病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7年兵团共报告腮腺炎病例1173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4.54/10万,2014-2017年疫情较前明显下降.每年发病的季节趋势呈规律的双峰分布,发病高峰为4-7月及11月-次年1月.第十四师、第六师、第八师年均发病率较高.兵团流行性腮腺炎高发年龄为5~9岁,年均发病率为192.67/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结论:为进一步降低腮腺炎流行强度,兵团要提高适龄儿童麻腮风疫苗的接种率,加强幼托机构、中小学等场所的疫情监测,同时要注重宣传教育,减少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作者:米莎莎;赵磊;李凡卡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经颅磁刺激疗法对抑郁效果的观察

    目的:采用经颅磁刺激治疗+抗抑郁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心理科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收治的抑郁患者80例分成2组,一组每天经颅磁刺激+抗抑郁药物治疗.另一组单纯药物治疗.采用随机数字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原来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判断等级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一个月的治疗进行对照.对照组临床判断等级痊愈的有5人,占总数的12.5%临床判断有效的28人,占总数的70%.临床判断无效的7人,占总数的17.5%总有效率位82.5%.在观察组中40例,临床疗效等级痊愈的为12人,占总数30%,疗效等级为有效的25人.占总数的62.5%,无效的2人占总数的为7.5%总有效率为9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应用经颅磁刺激+药物治疗抑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徐友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非肺结核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提高肺结核预防知识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非肺结核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提高肺结核预防知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部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接诊的107例非肺结核体检者,实施肺结核预防知识健康教育,采取问卷调查方式统计干预前后体检者肺结核预防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干预后非结核病研究者肺结核传播途径、临床症状、政策及防治方法、结核病疗程及就诊机构各项肺结核预防知识的知晓率(44.86%、67.29%、72.90%、68.22%、71.96%)均明显高于干预前(26.17%、42.06%、39.25%、31.78%、37.38%)(P<0.05).结论:对非肺结核人群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肺结核预防知识普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宋海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影响肾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因素及对策探讨

    在肾脏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流程复杂、环节较多,对护理人员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说,临床护理质量和带教教师使用的教学模式以及本身的素质水平有着一定的关系.本文首先针对影响肾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因素进行分析,在这个基础上就相应的对策展开论述.

    作者:康红燕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产妇产后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产后抑郁及子宫康复的影响

    目的:了解产妇产后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产后抑郁及子宫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至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共计50名,根据产妇的住院时间将其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常规组产妇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综合组产妇在常规组产妇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抑郁情况和康复情况.结果:综合组产妇的产后抑郁情况以及子宫康复情况均要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前后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心理和生理状况,促进产妇的恢复,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罗雪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妇科患者生殖道感染现状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妇科患者生殖道感染现状及护理对策.方法:从我院妇科收治的患者中抽选150例生殖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生殖道感染的传播途径,并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随机分组:对照组7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75例,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妇科患者生殖道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为个人卫生、不洁性生活、医源性感染.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患者生殖道感染的传播途径较多,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作者:许海琴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在脊柱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脊柱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科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结核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能够客观科学的看待脊柱结核疾病,值得推广.

    作者:霍春玲;韩红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行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其中对照组患儿则行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患儿则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儿经护理管理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经护理风险管理后,其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之对照组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给予护理风险管理,能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普及并应用.

    作者:刘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 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老年口腔癌术后口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游离皮瓣修复口腔缺损的老年口腔癌患者41例,患者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治疗,观察移植皮瓣成活率及满意度.结果:41例患者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皮瓣成活率为97.56%(40例),患者术后外形满意度90.24%(37例);随访,12个月,局部癌肿复发3例,再次手术并改用胸大肌皮瓣修复1例.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组织量丰富,血运可靠,可切取面积大而且可塑性良好,是修复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软组织较大缺损的理想游离皮瓣.

    作者:董洋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阿奇霉素治疗儿童重症肺炎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患儿临床治疗实施阿奇霉素方案的疗效,分析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为后期该疾病的临床安全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自我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28例重症肺炎患儿,对比患儿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患儿经过阿奇霉素治疗后,其发热、咳嗽、肺啰音等症状消退时间相比对照组患儿显著更少,且X线消退时间以及患儿总病程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更少,组间数据在统计学中差异有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恶心、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56%,1/64)显著低于对照组(17.2%,11/64),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过程中,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可加速患儿健康的恢复,并有利于恢复各项细胞因子水平,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广泛推广.

    作者:王文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维持性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维持性血透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分析造成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二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脂、糖尿病、教育程度、心功能不全等不是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体重控制不良、低血压、透析时间是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危险因素;7例内瘘闭塞患者实施了瘘口按摩,按摩时间为30分钟,之后再通,占7.00%,溶栓成功有8例患者,占8.00%,28例患者由于血管条件差采取了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占比28.00%,31例患者在造瘘处实施了内瘘修补术,占31.00%,有23例重选动静脉患者实施了内瘘手术,占23.00%.结论:透析时间、体重控制不良、低血压是维持性血透患者出现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重要原因,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延长患者寿命.

    作者:郭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