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福光;刘柏麟;覃勇华
目的:分析探讨血管性痴呆采取胞磷胆碱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针对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胞磷胆碱治疗,评价两组患者CDR、MMSE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DR、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采取胞磷胆碱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自身的认知能力,从而改善患者血管性痴呆症状,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伯灵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雾化治疗慢阻肺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4月-2018年4月90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则予以常规方法联合沙丁胺醇雾化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湿罗音、哮喘、咳嗽好转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气指标、症状积分;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湿罗音、哮喘、咳嗽好转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症状积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气指标、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安全性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方法联合沙丁胺醇雾化治疗慢阻肺急性发作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症状,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美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互动式主题讨论法在高职护理教学的应用.方法:选取我校2017年9月~2018年1月在校高职护生90名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5)与互动组(n=45),对照组行传统教学,互动组行互动式主体讨论教学,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互动组各项成绩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通过互动式讨论法可有效提高高职护生教学效果,保障教学质量.
作者:宁树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基于国内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成果,综述了主观幸福感测量工具及其结构、维度,系统阐述了国内外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目前主观幸福感测定存在的问题和展望,为今后具体研究高职院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罗赛美;王绍孝;杨艳;赵佳;杨迪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本文围绕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运行和管理中的工作重点,阐述了开展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工作规范研制的重要意义和目标,论述了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工作规范研制的基本原则及主要内容.通过完善顶层设计,规范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组织架构、运行机制、项目管理及应急处置等活动内容,形成统一的技术参数,为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运行管理提供指导.
作者:王勇;徐燎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包括37例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实验组,37例由家属自行送入医院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等基本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既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刘晓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思密达配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方法:针对我院于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从中选取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儿随机分为单一组51例和联合组51例,分别实施单一思密达治疗、思密达联合酪酸梭菌活散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症状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单一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4%,联合组明显高于单一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组和联合组大便次数、体温、大便性状等症状恢复正常时间的比较中,联合均要明显更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治疗中,实施思密达和酪酸梭菌活散联合用药治疗的方案,效果明显,可以快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作者:安子雄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讨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在脑卒中介入治疗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行介入治疗的7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其入院号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患者,常规组使用依托咪酯进行麻醉,研究组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进行麻醉,经麻醉后,比较分析术后指标以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数据发现,研究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时间均早于常规组,经统计学检验,P<0.05.结论:对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的效果显著,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伟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以及护理的方法.方法:选取本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出现药物不灵反应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治疗不一样的护理方式,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健康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所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以及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情况.结果:80例患者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肝损伤以及皮疹,部分患者出现血脂异常,恶心呕吐,肾脏功能等异常的临床症状.各项药物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出现早,持续时间长为肾脏功能损伤.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对照组艾滋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没有变化,观察组出现了明显较少,反应较轻的变化,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无法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是进行优质护理后可以进一步进行预防以及减弱不良反应,能够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武兰;刘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在食道癌术后患者中应用微信延续性教育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通过随机法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食道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微信延续性教育,比较且观察参照组和实验组食道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度.结果:实验组食道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90.21±4.54)、健康知识掌握度(83.54±5.23)、护理满意度100%对比参照组相关数据指标,P<0.05,统计学显示组间参比意义.结论:将微信延续性教育应用于食道癌术后患者中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杨玉立;陆红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对产妇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对比两组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护理可有效预防产妇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赵云燕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中风偏瘫运用中医针灸与康复医学相结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接受的中风偏瘫患者中,抽取56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中医针灸于康复医学相结合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风偏瘫中运用中医针灸于康复医学相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莲;李龙;于文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诊断的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2017年06月—2018年06月期间我院所收治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左室肥厚、左房增大、左室扩大、主动脉弹性减退及主动脉扩张等方面的检出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心电图检查,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的价值优于心电图诊断价值,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叶晶晶;周丽;张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深入分析多发伤伴四肢骨折患者的急救与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这140例患者于急诊室进行综合抢救,有55例患者施行剖腹探查术,有45例患者施行颅脑伤血肿清除术,有40例患者施行血气胸行闭式引流术.结果:有128例患者成功的度过了手术,成功度过手术的128例患者中有120例患者得到了治愈,患者的治愈率达到了85.7%,有3例死亡患者.结论:对多发伤伴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早期急诊手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成活率,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也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作者:陈云烨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肛肠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肛肠外科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即60例观察组采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比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危重患者管理、健康教育、医院感染控制、压疮管理、设备管理、护理文书以及安全管理分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于肛肠外科护理管理中效果良好.
作者:周建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自制动力外固定架治疗指骨粉碎性骨折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指骨粉碎性骨折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动力外固定架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采用X射线检查时可发现多数骨痂均已形成,进行局部叩击时并未出现异常活动.40例为优,31例为良,1例为差.结论:为指骨粉碎性骨折进行动力外固定架治疗有手术操作简单、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
作者:周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眩晕症患者跌倒发作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68例眩晕症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4),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予以干预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情绪发生率.结果:采取干预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取干预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应对患者的眩晕症患者的跌倒发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
作者:吴琳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噪声在人类的居住及工作环境中无处不在,其能够使人体的听觉系统受到损害,长期以往,会发生永久性听觉障碍.由于噪声性耳聋的分子机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该病所采取的治疗措施更是多种多样,相应的治疗效果往往差异也较大,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对噪声性耳聋的病理机制.
作者:李彩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患儿临床治疗实施阿奇霉素方案的疗效,分析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为后期该疾病的临床安全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自我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28例重症肺炎患儿,对比患儿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患儿经过阿奇霉素治疗后,其发热、咳嗽、肺啰音等症状消退时间相比对照组患儿显著更少,且X线消退时间以及患儿总病程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更少,组间数据在统计学中差异有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恶心、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56%,1/64)显著低于对照组(17.2%,11/64),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过程中,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可加速患儿健康的恢复,并有利于恢复各项细胞因子水平,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广泛推广.
作者:王文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关注冠心病患者的认知教育问题,系统地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方法:针对5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护理程序,采取集体教育、小组教育、单人教育的形式,通过语言教育、书面教育、实物教育、电话教育和随访等方式,合理使用多种时机,实施健康教育.结果: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注重对患者的随时评估,及时了解健康教育效果,给予强化和调整,使健康教育活动在不断的监控中逐步完善,达到了预期目标.结论:健康教育,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沟通的技巧,增强了病人的信任,使病人和家属获得的疾病知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娄旺春 刊期: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