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外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收治48例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外并发症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4例,参照组给予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实验组则采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相差不大(P>0.05);但实验组患儿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常规剂量还是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外并发症的治疗效果不相上下,但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安全性更高一些.
作者:李士高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出生缺陷的干预效果.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女性,时间在2016年1月直至2016年12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00例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女性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未进行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观察组(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比其两组异常妊娠发生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孕期健康知识评分.结果:观察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女性异常妊娠发生率4.00%、出生缺陷发生率2.00%,相比对照组较低(P<0.05).观察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女性健康知识评分(86.97±1.05)分,与对照组健康知识评分相比较高,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出生缺陷具有预防作用,与此同时还能提高孕妇对孕期健康知识的了解,值得研究.
作者:贾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整体康复护理对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人.2组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基于整体康复护理.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以及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GQOLI-74评分、NOSIE评分较对照组明显要高,且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得出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整体康复护理,有助于患者的恢复,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葛亚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方法:选择来我院就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10例、2016年11月22日到2017年11月25日),分2组.分别进行基础性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疾病知识了解情况、临床症状评分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疾病知识了解情况、临床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护理干预中效果显著.
作者:钟萍;陆祎扬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针对肾移植术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实施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对于提升患者依从性的影响作用.方法:常规组采取术后常规护理,延续组则采取术后随访式延续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的免疫抑制剂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肾移植术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采取随访式的延续护理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这对于提升患者术后肾移植与受体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美秀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凋亡抑制蛋白抗体(Livin)、干扰素-γ(IFN-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在本院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Livin、IFN-γ水平,参照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标准评定病情程度评定预后状况.结果:观察组血清Livi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血清Livin水平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血清IFN-γ水平呈逐渐增高的趋势(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Livin明显降低,IFN-γ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清Livin、IFN-γ变化幅度确定病情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艳;张学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新生儿护理干预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实用性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1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抽样分析法,将其分析护理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护理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阻塞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过28d的临床护理,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有明显的差异,护理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阻塞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护理干预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实用性与安全性有所提升,在其护理实施中,有效的降低了新生儿血管损伤,减少了新生儿痛苦,提升了新生儿护理效果,应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作者:杨芳晴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噪声在人类的居住及工作环境中无处不在,其能够使人体的听觉系统受到损害,长期以往,会发生永久性听觉障碍.由于噪声性耳聋的分子机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该病所采取的治疗措施更是多种多样,相应的治疗效果往往差异也较大,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对噪声性耳聋的病理机制.
作者:李彩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20名CVA患儿作为研究资料,按随机排列表法分成两组,各60名,单一用药组予布地奈德药物治疗,联合用药组予孟鲁司特钠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和复发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的80.0%,治疗后联合用药组FEV1、PEF、FEV1%均比单一用药组高,且联合用药组复发率5.0%比单一用药组的16.7%低(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小儿CVA比布地奈德单一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肺功能改善效果更明显,且复发率低.
作者:陈昱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健脾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这一时期,来我院诊疗的8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对象,实施此次研究.所有患者按照入院编号单双数,随机分成各44例的研究组与参考组;分别接受中医健脾益胃汤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对比不同疗法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健脾益胃汤的使用能够让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并能够有效控制治疗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易小烈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综述有关心脏康复及康复护士的相关文献,简述心脏康复发展历程,及护士在康复中扮演的角色,列举护士在临床中的具体工作,从具体工作中,重点分析与探讨护士在心脏康复中起到的作用,为心脏康复的开展提供建议与依据.
作者:姚海英;张永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总结1例晚期胃癌术后脑转移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颅内压增高的护理,预防脑疝形成;正确评估疼痛并规范化止痛;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遵医嘱合理用药,关注药物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做好临终关怀.
作者:叶晨曦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患儿临床治疗实施阿奇霉素方案的疗效,分析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为后期该疾病的临床安全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自我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28例重症肺炎患儿,对比患儿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患儿经过阿奇霉素治疗后,其发热、咳嗽、肺啰音等症状消退时间相比对照组患儿显著更少,且X线消退时间以及患儿总病程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更少,组间数据在统计学中差异有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恶心、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56%,1/64)显著低于对照组(17.2%,11/64),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过程中,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可加速患儿健康的恢复,并有利于恢复各项细胞因子水平,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广泛推广.
作者:王文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诊断的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2017年06月—2018年06月期间我院所收治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左室肥厚、左房增大、左室扩大、主动脉弹性减退及主动脉扩张等方面的检出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心电图检查,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的价值优于心电图诊断价值,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叶晶晶;周丽;张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对高血压护理效果展开研究.方法:本研究将以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接受治疗的84例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不同的干预手段,对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精力及精神健康评分具有显著的优质,数据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将个性化延续护理运用到高血压患者中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促进患者生存质量水平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寇连云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以及护理的方法.方法:选取本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出现药物不灵反应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治疗不一样的护理方式,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健康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所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以及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情况.结果:80例患者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肝损伤以及皮疹,部分患者出现血脂异常,恶心呕吐,肾脏功能等异常的临床症状.各项药物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出现早,持续时间长为肾脏功能损伤.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对照组艾滋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没有变化,观察组出现了明显较少,反应较轻的变化,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无法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是进行优质护理后可以进一步进行预防以及减弱不良反应,能够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武兰;刘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关注冠心病患者的认知教育问题,系统地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方法:针对5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护理程序,采取集体教育、小组教育、单人教育的形式,通过语言教育、书面教育、实物教育、电话教育和随访等方式,合理使用多种时机,实施健康教育.结果: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注重对患者的随时评估,及时了解健康教育效果,给予强化和调整,使健康教育活动在不断的监控中逐步完善,达到了预期目标.结论:健康教育,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沟通的技巧,增强了病人的信任,使病人和家属获得的疾病知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娄旺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脑出血康复期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中医护理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出血康复期患者共计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两个组别,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38例患者划分入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中医护理的38例患者划分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5.26%,明显比对照组的18.42%低,两组差异显著(P<0.05);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护理能够使脑出血康复期患者的并发症明显减少,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朱盼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随着当今生活节奏的增快,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便秘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 OOC)(也称直肠性便秘)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该病发病率高,治疗颇为棘手.生物反馈是一种新兴的生物行为治疗方法 ,其原理是应用生物反馈机制,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消除病理过程,使患者身心健康.新兴的生物反馈治疗具有简便、非侵入性、无副作用、易忍受、治疗费用低、门诊治疗等优点[1].本作者拟对近年来针对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疗方法和生物反馈治疗做一综述如下.
作者:王家秀;吕立涛;王炜朴;薛栋;杨焕强;李晓雨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胆囊炎采取蒿芩清胆汤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取我院2017年4月3日至2018年6月9日老年胆囊炎患者,根据动态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手术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操作下,联合蒿芩清胆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概率为97.14%,干预后的物质生活、心理状况、社会关系、生理功能分别为(83.56±3.09)分、(81.72±3.52)分、(80.86±2.97)分、(82.89±2.06)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胆囊炎采取蒿芩清胆汤联合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利于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李顺文;朱艳;范嘉欣 刊期: 2018年第12期